1204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Public Administration一、适用范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科旨在通过在管理学科、经济学科、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等领域中的公共决策、公共组织运行及其优化、公共服务的均等提供及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公共理论研究、公共组织管理、公共决策制定与评价、社会问题治理、公民社会构建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为公共管理博士生教育培养合格的研究人才。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作为管理类的研究生,尤其需要具备管理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管理艺术。

结合社会实际,具备对社会问题进行创新管理的能力。

通过公共管理理论梳理、方法研究和实践锻炼的系列培养,学生应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公共管理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还需具备阅读英文文献和写作英文论文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共设有六个研究方向。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新兴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

我校行政管理硕士点依托综合大学的学科集群优势,开拓创新出行政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构架、新方法、新模型、新人才;依托大工科背景,结合强大的定量工具和方法、强势学科的成果和经验,在公共管理领域开辟出了一条以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新路;依托西南最早、最齐、最强的管理学科优势,把现代企业管理及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公共管理领域;依托我国铁路改革的实际和与我校的特殊渊源,把铁路改革作为我们大展身手的一个实践大舞台。

1204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4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4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基本信息1. 学科名称: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2. 学科代码:12043. 二级学科:行政管理(120401)(Public Administration)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社会保障(120404)(Social Security)土地资源管理(120405)(Land Resource Management)公共政策(1204Z1)(Public Policy)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1204Z3)(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土地行政与房地产管理(1204Z4)(Land Administra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二、学科简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起源较早,1912年四川高等学校开始培养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培养公共卫生人才。

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黄季陆、杨兰荪、张世文、张绍英、张萍洲、杨伯恺、宋懋欧、刘绍虞、陈希虞等一大批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陈志潜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公共卫生学专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1986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行政管理获批西部地区最早的硕士学位点;2004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批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硕士生行政管理(120401)社会保障(120404)2、博士生行政管理(120401)社会保障(12040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2、博士研究生:三~四年五、课程设置(一)行政管理专业(120401)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基础课程1、公共行政理论与发展C.专业方向课程1、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4、政府改革与发展比较分析(二)社会保障专业(120404)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基础课程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C.专业方向课程1、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2、社会福利体系与制度3、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4、近现代中国发展研究5、社会保障组织研究6、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研究(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20402)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基础课程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C.专业方向课程1、计量经济学2、卫生政策研究方法论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研究4、卫生政策专题讨论(四)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基础课程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C.专业方向课程1、社会风险专题研究2、应急管理专题研究3、舆情与公共危机管理专题研究关于以上博士研究生课程的说明:1、B类课程为各专业博士生必修课程。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专题研究生培养专题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专题研究生培养专题方案

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6月23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级开始执行)一、合用学科: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00本方案合用于如下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治理5、区域发展与政策(含台港澳地区)6、发展规划二、培养目旳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赚钱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夯实理论基本和独立研究能力旳公共管理领域旳高档人才。

三、知识构造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旳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旳重要目旳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旳知识基本。

课程知识构造重要涉及:1、基本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广阔旳规定,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旳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旳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旳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旳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四、重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规定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筹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培养方案制定个人课程学习筹划,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引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筹划过程中,如因特殊状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旳课程学习筹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毕“学科基本”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旳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考试内容覆盖学科基本课程,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种月告知参与考试旳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考一次,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似,但在成绩后记“重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解决措施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引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解决。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本学科内具有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从事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前沿理论和新学科生长点的动向;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备良好的独立开展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大型的公共项目的管理工作。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培养中注意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博士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风培养。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基
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
际问题;
2.具备领导和管理公共组织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管理环境中的挑战;
3.具备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和发展;
4.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各类公共
管理任务;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公共管
理中的复杂问题。

二、学习内容
1.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社会福利、公
共决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政府与社会管理: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
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经济管理:包括财政管理、资源配置、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4.法律与伦理:包括行政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5.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6.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模式
1.课堂教学:开设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学科代码:1204一、适用二级学科及专业●行政管理(120401)●土地资源管理(120405)●文化产业管理(1204Z1)●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1204Z2)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勇于创新,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的专门知识。

熟悉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在专业领域内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文献资料,并具有外文写作的初步能力。

3.身体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分析2.行政理论与实践3.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4.土地经济与估价5.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6.文化产业项目管理7.文化产业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8.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评价9.养老服务行业运营及管理10.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营管理1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四、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位论文,符合学位答辩要求者,可以提前申请进行学位答辩,申请时间最早为入学后2学年,申请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半年提出,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有必要延长学习年限,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办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者,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与肄业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执行。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本学科内具有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从事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前沿理论和新学科生长点的动向;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备良好的独立开展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大型的公共项目的管理工作。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培养中注意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博士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风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4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基本信息1. 学科名称: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2. 学科代码:12043. 二级学科:行政管理(120401)(Public Administration)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社会保障(120404)(Social Security)土地资源管理(120405)(Land Resource Management)公共政策(1204Z1)(Public Policy)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1204Z3)(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土地行政与房地产管理(1204Z4)(Land Administra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二、学科简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起源较早,1912年四川高等学校开始培养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培养公共卫生人才。

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黄季陆、杨兰荪、张世文、张绍英、张萍洲、杨伯恺、宋懋欧、刘绍虞、陈希虞等一大批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陈志潜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公共卫生学专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1986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行政管理获批西部地区最早的硕士学位点;2004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批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现为四川大学“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学科。

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中名列前茅。

1. 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特色鲜明。

本学科点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地方政府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公共服务治理、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等多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疾病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灾后重建等研究领域特色明显,其中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分别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2、学术队伍合理,团队合作充分。

形成了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强、国际化程度高的研究团队,其中教授近30名、博导近15名、外籍教师6名。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

学术带头人姜晓萍教授还担任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多位老师担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

3. 平台支撑有力,研究成果丰富。

依托学校“社会公平与社会风险控制”、“哲学、宗教与社会”、“应用人文社科交叉学科群建设工程”、灾后重建与管理”等三个“985”创新研究平台,在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灾后重建与应急管理研究所、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中心、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等学术平台的有力支撑下,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科研成果丰富。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共计5832.96万元,发表CSSCI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含教材)50余部,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78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0余项。

4. 重视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程度高。

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举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海峡两岸学术会议;近年邀请国外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接收外国留学生多人,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承担中英艾滋病项目、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美国NIH项目等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多篇论文被SSCI\SCI收录。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ted quite early. In 1912, Sichuan University, back then known as Sichuan Higher School, began to tra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ve specialists. In 1914,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the precursor of Sichuan University (Huaxi District), began to train public health prof essionals. In the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a large number of well-known public management experts had emerged, including Huang Jilu, Yang Lansun, Zhang Shiwen, Zhang Shao Ying, Zhang Pingzhou, Yang Bokai, Song Maoou, Liu Shaoyu, Chen Xiyu, and Prof essor Chen Zhiqian, who is recognized as the founder of Chinese modern health education. As the world-renowned public health expert, the forerunner of the idea of PHC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the founder of three-level hygiene network in rural area, Prof essor Chen is honored 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public health".In 1986, the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program gain the right to grant master's degree, and in 2003 gain the right to grant doctor's degree. In 1995,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was proved to grant master’s degree, as the first one in the western region. In 2004, the progra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ain the right to grant a numbers of key level master's degree. In 2008,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has been approved as the Sichuan province level key program. In 2010,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gain the right to grant the key level doctor's degree. Later in 2014,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was approved to host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The Public Management program is the "985"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base and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211” project of Sichuan University, rank top amo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gram Evaluation.1.Cross programs interfuse and develop with distinct research features.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terfuses with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psyc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programs, forming a series different program directions included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public polic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se different program directions developed distinct research fe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type gover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ctor process, the servi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mmunity hygiene, the reform of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and the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etc. Among which,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program were rated as the feature program of Sichuan Province.2. Fully cooperative and reasonable academic team.The program formed a rational and strong internationalized research team with nearly 30 prof essors, including 15 Ph.D instructors, and 6 foreign prof essors. SPA has 1 Yangtze River Scholar Distinguished Prof essor, 3 experts who enjoy the State Council Special Allowance, 1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National MPA Steering Committee, 1 excellent talent of the new century, 4 academic leaders of Sichuan province, 5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Experts of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academic leader, Prof essor Xiaoping Jiang is also the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Chines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society,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ciety. Besides, many faculties work as the consultant of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and of Chengd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Under Prof essor Xiaoping Jiang’s leadership, a well-developed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team has been established.3. Strong supporting platform with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Relied on the three “985”innovative research platforms ("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Risk Control", “Philosophy,Religion and Society "," Applic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 of the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he strong supporting academic platforms (Chengdu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isk Control Center, and National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 of Sichuan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team cooperated closely with local government and brought out abundant research results. Over the past 5 years, the whole team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300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three major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more than 20 items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and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 more than 50 items of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projects.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funds totaling 5832.96 million Yuan. The team published more than 300 CSSCI articles, more than 50 books (including textbooks), earned 178 items of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s (with more than 20 items of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awards).4. Valued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experience.It cooperat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a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anada, France, Australia,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o develop science research, joint school-running, an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During the years, several gran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cross-strait academic conferences had been held. More than 100 fam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had been invited to give lectures in SCU.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programs and more foreign students been accepte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expands its impa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m undertake more than t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like China-UK AIDS Projec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ject,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Project, with many papers included in the SSCI\SCI journals.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