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合集下载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对学校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学校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

那么如何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呢?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1、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

教育同学见到老师或家长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同学起到示范作用。

平常同学向我问好,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特别规范,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

看到家长我都热忱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

班级进行大扫除,我喊同学“某某,请你把扫把拿过来。

”我接过扫把说:“感谢你!”假如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同学赔礼,说:“对不起”。

同学为我倒水,我感谢的说:“感谢!”望着干洁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赛过千言万语。

在教育教学中我留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同学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老师外还有同学,同学也盼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我依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留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同学,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2﹑嬉戏积分嘉奖每天对同学的行为习惯进行积分考评激励,其次天进行表扬鼓舞。

同时会有神奇家长和神奇老师嬉戏环节,同学主动向神奇老师或家长问好后,同学会得到学功教育金币作为嘉奖。

3、集体教育法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

孩子们愿意在集体中表现。

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极大限度的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

从文明礼仪方面对各班级评比,各班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提前排队吃饭。

每周评一次,评为优秀班级,同时激励其他班级努力争取,并且向优秀班级学习。

班长详细检查,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发觉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穿着整洁合适:学生在校内要注意穿着整洁,不得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2. 梳洗清洁: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头发整洁,身体清洁。

晨会前起床要洗漱干净。

3. 文明用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使用粗鲁、不文明的话语。

4.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敬师长,对老师的要求要遵守并遵从老师的指导。

5. 尊重同学:学生应尊重同学,不欺负同学,不歧视同学,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6. 遵守队列规则:学生在上学、下课、进出教室等活动中要遵守队列纪律,不插队、不推搡、不混乱。

7. 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不乱穿马路。

8. 守时准时: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不早退、不迟到,不旷课、不旷工。

9. 保持环境整洁:学生应善待、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和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卫生。

10. 礼貌待人: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有礼貌,不说粗话,不损人利己,不恶意插话等。

这些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一、上学
1、记住父母的话,听从老师的指导,做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2、早晨在上学前要洗漱干净,发型梳理规范,穿着时尚大方,并不
要过于张扬,整洁漂亮,一个可爱的形象就展示出来了。

3、要有良好的习惯,不要晚到,到达学校要及时准时报到,放学后
也要安静离校。

4、学校里要学会尊重实现的人,要学会有礼貌地与老师和家长交谈,不要乱说,乱叫,乱笑。

二、课堂
1、认真听课,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大声喧哗,除了课堂上尊重课堂
纪律,遵守老师的安排,不要上课迟到、早退。

2、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读书,及时记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自觉做好班级事务,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三、活动
1、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应该遵守体育规则,不参加暴力活动。

2、参加文娱活动时要学会有礼貌的表现,学会尊重别人,遵守礼仪,不准打架斗殴。

3、参加校外活动时,要尊重习俗,注意安全,不参加不文明行为,认真聆听讲解,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四、生活
1、如果冲动或心情不好,要学会沉着冷静。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文明礼仪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文明礼仪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社交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具备合理的人际交往规范和意识。

下面是一些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 带上孩子参加各类活动孩子参加各类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文明礼仪的途径。

例如,孩子可以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班级比赛、文艺汇演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学会用礼貌的方式与人交流,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在同龄人中交流、沟通、共同合作等,增强社交认知。

2. 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孩子要想成为一个礼仪优美的人,首先要有自律的能力。

这点,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教育。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注重他们的自由意志,让他们自行安排活动和计划,同时对孩子的行为也要适时给予引导和纠正,提高孩子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

以简单的道理让孩子去体会、去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文明礼仪的方法。

例如,有一些故事讲述的是如何尊老爱幼,要求孩子在听完故事以后,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老人、保护弱小,然后让孩子自己总结,形成框架和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他的礼仪意识。

4.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能够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和影响是否是利好,进而学会“为人类为地球负责”,让孩子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培养出一种乐于助人的心志,从而在文明礼仪的教育过程中达到一个持久的效果。

5. 用家规家训来塑造孩子的品行家规家训即是一些家庭内部的规范与教育价值观,是培养孩子道德生命如何行动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家规家训,用单句话让孩子自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内化外化形成合理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6. 通过优秀的个人示范来引导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示范行为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榜样和引导,让孩子去模仿,从而学习到怎么做,怎么做得好,怎么做得文明礼仪。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_小学生文明礼仪有哪些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_小学生文明礼仪有哪些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_小学生文明礼仪有哪些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什么是礼仪?从广义的角度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的言行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标志,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的总称。

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文明有礼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1、尊师的礼仪: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的起码礼貌。

路上或不同场合见到老师要点头示意问好,或微笑行注目礼。

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扣门或喊报告。

在课堂上要注重礼仪,回答问题要自然大方,声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课与课中的礼仪。

2、学生的形象礼仪:小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着装方面应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主。

校内以校服为主。

女生发式以简洁易冲洗梳理为宜,不烫发、染发。

男生的发型要保持整齐、干净以富有朝气的短发为主。

不留长发、不染发。

平时不留长指甲,女生不化妆、不涂指甲油。

3、对同学的礼仪:相互尊重与帮助。

要坦诚相见,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宽容理解,善为人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处事要胸怀要宽,度量要广。

同学们之间讲究礼貌。

多用敬语,养成良好习惯。

4、家庭礼仪:上学、放学或外出回家,都应向长辈打招呼;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接待。

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送。

长辈休息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长辈病了,要勤问候、多问候。

文明礼貌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句“您好!”、“谢谢!”、“对不起!”,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睦、协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使校园内处处体现出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

对小学生进行文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我校是从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使学生懂得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

1、首先教师应该事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

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和行为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他人: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包括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等。

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说粗话、不骂人,不损害他人的尊严。

2. 礼貌待人:学生应该学会礼貌待人,包括看到人时要主动打招呼,不插队,不推搡他人,不打闹捣乱。

待人要友善,不欺负弱小学生。

3. 遵守规则: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在教室里吃零食、乱扔垃圾等。

要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早退。

在教室要安静听讲,不乱说话,不随意走动。

4. 注重卫生:学生要注重个人卫生,保持整洁。

要勤洗手,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

5. 文明用语:学生应该用文明的语言交流,不说脏话、难听的话,不传播谣言和不良信息。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措辞,不伤害他人感情。

6. 学会分享:学生要学会分享,乐于助人。

当同学需要帮助时,要尽力提供帮助,与同学共同进步。

以上是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要求的一些基本内容,学生要时刻遵守,将这些规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生文明礼仪(全新经典版)

小学生文明礼仪(全新经典版)

小学生文明礼仪引言: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和详细的小学生文明礼仪,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尊重他人1.尊重师长:小学生应该尊敬和听从老师的指导,不插嘴、不打断老师讲话,并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2.尊重同学:小学生应该友善待人,不欺负同学,不说伤人的话,不抢夺同学的东西,并乐于帮助别人。

3.尊重家长:小学生应该尊重父母和长辈,不顶嘴、不撒谎,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决定。

二、言行得体1.礼貌用语:小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遇到问题要礼貌地提问。

2.礼貌行为:小学生应该学会礼貌地排队、让座,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3.饮食礼仪:小学生应该学会用餐时不发出噪音,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并及时清理自己的餐具和碗筷。

三、注意卫生1.洗手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接触垃圾后等场合要及时洗手。

2.卫生整理:小学生应该保持书包、桌面、床铺等个人物品的整洁,不乱丢垃圾,定期清理自己的个人卫生用品。

3.环境卫生:小学生应该保持教室、校园和家庭的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四、文明出行1.交通安全:小学生应该学习交通规则,遵守红绿灯,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或者人行天桥,不随意穿越马路。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站稳、坐稳,不在车内乱跑,不随便靠近车门。

2.公共交通礼仪:小学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该遵守秩序,不插队,礼让老人、孕妇和残疾人,不大声喧哗,不在车厢内乱扔垃圾。

3.自行车骑行礼仪:小学生骑自行车时应该系好安全带,佩戴好头盔,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车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与其他车辆争道。

五、节约资源1.精打细算:小学生应该学会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不浪费食物,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家庭教育
1.树立良好示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与人交
往时的礼貌和尊重。

2.传递心灵的关怀:与孩子进行亲切而有意义的交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
感受到温暖和理解。

3.制定家规:与孩子沟通并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如起床时间、用餐礼仪、房间整理等,将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行为,激发孩
子对文明礼仪的兴趣。

三、社会教育
1.社区活动:组织孩子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志愿者活动等,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2.参观教育:带领孩子参观一些文明社会的典范,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他们亲身
感受到文明礼仪的价值。

3.媒体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各类媒体资源,如电视、互联网等,教育他们选择适
宜的娱乐方式,避免对不良信息的模仿。

四、互动体验
1.游戏教育: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
同时传递一些文明礼仪的要求。

2.情景模拟: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创造情景模拟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和运用文明礼仪。

3.组织交流活动:组织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尊敬他人、倾
听他人意见、礼貌待人。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途
径和方法来进行。

这些方法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
识和主动参与能力,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2015.2自古以来,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

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尝试:一、创设一定的文明礼仪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而学校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抓好校园建设。

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

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文明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

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3)我还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

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

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1、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

其实就是只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

再加上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向师性”特征,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

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边会对“重要他人”产生模仿心里。

除家长外,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还是主要的“重要他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们往往选择教师的观点。

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价值标准。

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我们不仅要保持“威信”,还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树立优秀学生榜样。

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

促进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

而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开学初,我在班上设立了“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称号,每个礼拜评选一次,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而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

我还还结合班级其他活动,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

记得那时:母亲节(父亲节)前夕,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亲的辛苦及对孩子的疼爱,就组织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真实的小故事,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说说母亲的心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心。

在节日当天,我还邀请家长们一同来到学校开展亲子活动。

如:给爸爸妈妈制作贺卡、给爸爸妈妈唱首歌,抱抱爸爸妈妈、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激的话等等,从而让同学们学会感恩。

)三、多种渗透,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发展1、课堂教学主动渗透在诸多教育途径中,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

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

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各个学科相结合,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员育人。

2、课外活动延伸补充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它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

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外,还应抓住课外活动的有利空间,进行延伸补充。

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思想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它重大政治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为目的的活动。

(2)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指集体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的活动。

它包括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紧急援助、青年服务等。

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校内课外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增强文明礼仪意识。

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开展文明礼仪讲故事比赛和知识竞赛,学习更多的文明礼仪知识。

定期出相应的黑板报,进行文明礼仪宣传。

3、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效益。

首先,召开家长会。

让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遵守文明规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向家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1. 父母要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不能过分娇惯、溺爱孩子。

2. 传承文明礼仪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在家庭教育中要立规矩并做到持之以恒。

4.家长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学校印发的习惯养成调查表。

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只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合力,共同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校下一阶段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依据。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