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浦东新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浦东新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浦东新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1. (18.0分) (2019高三上·朝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

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0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0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试卷说明:浦东新区2013年高三综合练习(三模)语文试卷20130516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罗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斑斓中国”不能雾霾重重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

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报酬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

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

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

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

研究表白,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

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

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

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

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

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 和收入增长有关。

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殇歌圆明园苏峰圆明园历史上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这里也称“夏宫”。

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游园那日,虽是晴天,但寒风刺骨。

入门前,我已心潮起伏,残损的圆明园啊,仿佛一饼陈年的茶、一坛尘封的酒,在我心里发酵了数十年,今日终于要闻香了。

我知道圆明园以水系为主,但如今只剩一片荒芜,几处残垣,所以对其景致并不抱任何期待。

万不料从南门刚入,就被绮春园的一片湖水迷住了。

这湖面无遮无挡,四环开阔,仅西北有一座两层飞檐的红色鉴碧亭,它安详地坐在那里,俯瞰着灰蓝清澈的湖水。

湖面庇荫处依然结着薄薄的冰,因往日水波的起伏而凝结成各种花纹。

环湖的一丛丛芦苇,疏密有致;一株株老柳,树皮皴裂,深如沟壑。

午后的阳光为它们晕染出温柔的苍黄,光线斜射处的芦花,则银白剔透,如梦如幻。

柳丝和芦苇们于阵阵寒风里,袅袅摇摇。

斯情斯景,如一位不得见的琴师于太空之中将最低音的弦,悠悠拨动,既沉郁浑厚,又韵致风雅。

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不敢于一处多逗留,冷风里,顺着轻声碎语的人流和指示牌,一路迂回曲折,又看了几个景点,虽然尽皆断石水泊、苇丛寒鸭以及残荷,却没有丝毫遗憾。

必得这样逼人的荒凉,才是我们心中镌刻了那段最屈辱历史的圆明园啊!融姐最想去看的西洋楼遗址,恰也是我和宁子心中所愿。

据说这洛可可风格的西洋楼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一起设计监制,中国工匠制造而成。

浦东高考三模语文试卷

浦东高考三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瞻仰(zhān yǎng)恍若(huǎng ruò)沉湎(miǎn)B. 岳麓(yuè lù)雕琢(diāo zhuó)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C.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琼浆玉液(qióng jiāng yù yè)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D. 贪婪(tān lán)憾事(hàn shì)漫不经心(màn bìng bù jī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娴熟(xián shú)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shì)B. 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稳如磐石(wěn rú pán shí)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C. 峰回路转(fēng huí huí zhuǎn)水乳交融(shuǐ rǔ jiāo róng)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D. 纵情山水(zòng qíng shuǐ shān)意兴阑珊(yì xìng lán shān)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ēn)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4年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4年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4年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7月2日报道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6月29日发表文章《德国铁路集团押注“一带一路”,增加对华列车货运》称,德国国有铁路集团——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计划大幅提高对华运输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继续支持陆路运输。

文章称,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准备明年将中欧班列铁路货运服务增加17.6%,从目前的8.5万个标准集装箱增加到10万个。

虽然铁路在欧中货运总量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仅占1.5%,但交通运输业观察家预测:随着双方企业利用列车运输优势,铁路货运量将出现增长。

文章称,由于欧中班列对德国铁路公司投资组合日益重要,2018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

公司董事长卡斯滕•欣内说:“我们预测货运能力增加,依据的是公司成功地扩大了中国与我们欧洲铁路网连接的目的地,我们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

”(节选自《看好“一带一路”前景德铁拟增加对华列车货运》,2019年7月《参考消息》,有删减)材料二: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3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3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创新。

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和飞机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8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⑵小楫轻舟,_____。

(周邦彦《_______》)⑶士“任重道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梦入芙蓉浦 (3). 《苏幕遮》 (4). 仁以为己任 (5). 不亦重乎 (6). 死而后已 (7). 不亦远乎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A. 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 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 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

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②④①D. ③④②①【答案】2. B 3. D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读者自己的身边。

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新区2013年高三综合练习(三模)语文试卷20130516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重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

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

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

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

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

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

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

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

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

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

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

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

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

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

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

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④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

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⑤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

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⑥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

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论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

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

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

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⑦“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A.因为所以B.不仅而且C.尽管但是D.只有才能2.第②段中“亢奋”在文中指的是。

(2分)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其各自的目的是。

(3分)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6.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1分)灯下的月光简平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

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

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

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

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

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

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

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

”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

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

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

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

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

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

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

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

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⑩我同样相信,许多的成人跟我一样,也在等待夜晚来临。

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他们就会打开台灯,坐到灯下,捧起一本夹着书签的没有看完的书,继续读下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可强求他人必须看点什么,但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他带来启迪,带来宽慰,带来快乐。

⑪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

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⑫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⑬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⑭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

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⑮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⑯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7.文章第②段作者描写小时候阅读情形的作用是什么?(2分)8.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

(3分)9.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

(3分)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⑪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⑭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1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文字。

(8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2)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6)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秋》)(7),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8)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

(志南《绝句》)(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

(8分)菩萨蛮①王安石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