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土壤含水量及 求 农田作物需水量(总结)
2016-2017年土壤含水量的解释(总结)

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
而土壤相对湿度是指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根据土壤相对湿润度(R)的干旱等级指标,可以分为60%<R为无旱,50 <R≤60为轻度干旱,40 <R≤50为中度干旱,30 <R≤40为重度干旱,R≤30为特别重度干旱。
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
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
在野外判断土壤湿度通常用手来鉴别,一般分为四级:(1)湿,用手挤压时水能从土壤中流出;(2)潮,放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可搓成土球或条,但无水流出;(3)润,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4)干,放在手上无凉快感觉,粘土成为硬块。
"土壤含水量"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近地表层(0~10、10~202、0~30cm)的含水量用土钻法取土并称鲜重,然后在10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并称重,计算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水重量与干土重量的百分数。
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 xxxx年,我们工会党支部在师直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在工作中较好的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
现将xxxx年的支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努力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思想建设:在工会全体党员中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召开以后,认真学习大会的精神和文件,特别是对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不仅在支部成员内部认真学习贯彻,而且还在工会全体工作人员中传达贯彻学习。
2016-2017年土壤含水量及 求 农田作物需水量(总结)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指一定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干土指在105℃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通常要求烘干时间达8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
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也是经典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文献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
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水重%)可由下式求得:例1:测得湿土重为95克,烘干后重79克,求重量含水量。
%3.20%100797995%=⨯-=水重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指一定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
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克/厘米3,因此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水容积%)可由下式求得:土壤容重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g/cm 3。
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在土壤工作中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 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蓊或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大,如下表。
容重(g/cm 3) 松紧程度 孔隙度(%)< 1.00 最松> 60 1.00~1.14 松60~56 1.14~1.26 适合56~52 1.26~1.30 稍紧 52~50> 1.30 紧 < 50(2)计算土壤重量 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平均容重来计算,同样一定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1:一个直径为40cm ,高为50cm 的盆,如果按1.15g/cm 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解:(40/2)2 3.14 50 1.15 = 72220克 = 72公斤如一亩地面积(6.67⨯106cm 2)的耕层厚度为20cm ,容重为1.15g/cm 3,其总重量为:6.67 ⨯ 106 ⨯ 20 ⨯ 1.15 = 1.5 ⨯ 108(g) = 150(t) = 150000kg = 30 万斤土(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量 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灌溉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和施肥的依据。
2016-2017年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总结)

测定方法:1.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孔隙度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的百分率,即土壤固体颗粒间孔隙的百分率.土壤总孔隙度包括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着重介绍环刀法:1、仪器:环刀(容积为100厘米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烘箱、环刀托、削小刀、小铁铲、铝盒、钢丝锯、干燥器等。
2、操作步骤: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面向阳。
挖出的土放在土坑两边。
挖的深度一般是1米,如只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
用修土刀修平土壤剖面,并记录剖面的形态特征,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每层重复3个。
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涂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
若土层坚实,可用手锄慢慢敲打,环刀压如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用修土刀切开环刃周围的土样,取出已装上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外面的土。
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自然含水量。
把装有样品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克),并记录。
将装有样品的铝盒烘干称重(精确到0.01克),测定土壤含水量。
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
3、结果计算:环刀容积按下式计算:V=лr2h式中:V——环刀容积(厘米3);r——环刀内半径(厘米);h——环刀高度(厘米);л——圆周率(3.1416)。
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rs=G.100/v.(100+W)式中:rs——土壤容重(克/厘米3);G——环刀内湿样重(克);V——环刀容积(厘米3);W——样品含水量(%)。
此法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克/厘米3,取算术平均值。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耗水量的差别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耗水量的差别
作物耗水量与作物需水量不同,是指作物在任何土壤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与植物体含水量之和。
而后者指在特定的适宜条件下的作物耗水量。
作物的实际耗水量在干旱和低产条件下可能少于作物需水量,但在灌溉条件下大多超过作物需水量,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根层以下的深层渗漏。
旱田的深层渗漏一般都是无益的,进入地下水流走而不能被作物利用,还造成养分的流失。
但土质粘重地下水位又高的水稻田需要有适度的深层渗漏,否则会造成氧气不足,产生硫化氢、氧化亚铁等有毒还原物质,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适度渗漏可改善透气和消除有毒物质。
但渗漏过多则造成水分养分的损失。
田间无效耗水的另一种方式是地面径流。
降雨量过大,雨势过猛,或大水漫灌,地面又不平整时,最容易形成径流损失。
地面不平还造成高处浇不上水仍然干旱,低处积水成涝。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北方的水资源尤为紧缺。
但另一方面,在农田灌溉中水的浪费又很大,作物水分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节水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除上述水分无效消耗外,作物需水量中的土壤蒸发对于作物的生理活动基本上是无效的,应尽可能减少,特别是在苗期。
即使是植物蒸腾,也有一部分是所谓“嗜好蒸腾量”,并非作物生长所必需,而是长期充分供水造成的,也是可以节约的。
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水分状况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高产和优质,而不恰当的水分管理则会导致产量下降和作物质量下降。
本文将介绍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一、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水分对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植物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水分可保持农田土壤湿润,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供应。
而不足的水分将导致植物缺水,限制其生长和发育。
二、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1.土壤含水量测定法土壤含水量是评价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法、容积法和电阻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土壤样品的干重和湿重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容积法是测量土壤样品的容积以及样品在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容积来计算含水量。
电阻法主要是利用土壤导电率的变化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2.土壤水势测定法土壤水势是表示土壤水分状况的另一种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压力室法和湿度计法。
压力室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含水率来评估土壤水势。
湿度计法则是利用湿度计测定土壤和空气之间的水势差异,进而推算土壤水势。
三、水分管理方法1.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保证农田水分状况的基本手段。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生育期等不同因素,采取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保证水分能够充分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2.土壤覆盖措施土壤覆盖是一种有效的保持土壤湿润的措施。
通过保持农田土壤表面的覆盖物,如秸秆、草坪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散和蒸发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积极排水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湿度地区或土壤排水不良的地方,采取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含水量过高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土壤透气性。
四、总结农田水分状况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评估土壤水分状况,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农田水分的恰当供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6-2017年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总结)

田间持水量目录简介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
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
定义田间土壤有一个最大的持水能力,这个指标统称为田间持水量,是水文学的专业名词,其值为25%左右,这是一个土壤持水能力的极限值。
意义田间持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悬着水的最大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认为是一个常数,常用来作为灌溉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的指标。
但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严格说不是一个常数。
虽在田间可以测定,但却不易再现,且随测定条件和排水时间而有相当的出入。
故至今尚无精确的仪器测定方法。
田间持水量的计算Φ=[(m2-m1)/m1] x 100%Φ——田间持水量(%)m2——湿样土质量m1——烘干样土质量[1]田间持水量测定(measurement of field capacity)地下水较深时,对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的测定。
利用田间持水t可以鉴定农田水分供给状况,对作物的有效程度和进行农田灌溉的依据。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提出田间持水量的定义时,就已确定了田间测定方法。
后来有些国家用整段土样或压力模装置在室内测定田间持水量。
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了有关测定的技术方法。
田间持水量可以在田间测定,也可以在室内测定。
目录田间测定法小区灌水法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围起一定面积的小区,经过充分灌水,在排去多余的重力水后,测定土层中保持的最大悬着水量。
灌水小区的面积通常是(2×2)平方米。
其地面要平整。
四周用坚实土埂围着,在中心部位楔入面积为(1×1)平方米的铁皮木框(或铁框),框内为测试区,周围为保护区。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分析

彭曼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附录中对彭曼法作了介绍,《规范》推荐的是Penman-FAO方法,近年来Penman -Monteith方法得到重视,建议在计算时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并作一比较。
(1)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Penman-FAO方法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的基本公式如下:(1)式中,——标准大气压,=1013.25hPa;——计算地点平均气压,hPa;——平均气温时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相关曲线的斜率,hPa/℃;——湿度计常数,=0.66hPa/℃;——太阳净辐射,以所能蒸发的水层深度计,mm/d;——干燥力,mm/d。
可根据计算地点高程及气温从气象图表中查得,或按公式(2)直接计算数值:(2)式中,——计算地点海拔高程,m;——阶段平均气温,℃。
可按公式(3)或(4),即气象学中的马格奴斯公式计算,即:(3)或(4)式中,饱和水汽压,hPa。
可按下式计算:(5)或(6)可按公式(7)计算:(7)式中,——大气顶层的太阳辐射,可由《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查得,mm/d;、——计算净辐射的经验系数,可由《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查得;——实际日照时数;——最大可能日照时数,可由《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查得;;——黑体辐射,mm/d;——斯蒂芬-博茨曼常数,可取2.01×10-9mm/℃4·d;——绝对温度,可取273+;——实际水汽压,可从当地气象站取得,或取饱和水汽压与相对湿度的乘积,hPa。
可按公式(8)计算:(8)式中,——地面以上2m处的风速(m/s),其它高度的风速应换算为2m高处风速;——风速修正系数。
如果利用气象站的地面以上10m处的风速资料时,需乘以(2/10)0.2,换算为2m高的风速。
在日最低气温平均值大于5℃且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之差的平均值大于12℃时,;其余条件下,。
(2)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作物实际需水量可由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和作物系数计算(9)式中:——作物潜在腾发量,mm / d ;——参照腾发量,mm/d;——作物系数。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作物就跟咱人似的,得喝水才能长得好呀。
那怎么知道它们到底需要多少水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来说说直接测量法。
就好比咱直接去看看作物喝了多少水,这可是最直观的办法啦。
可以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像什么蒸渗仪之类的,来精确地测量出作物到底消耗了多少水分。
这就好像咱每天记录自己喝了几杯水一样,清楚明白得很呢!还有一种叫经验公式法。
哎呀呀,这就有点像咱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儿。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总结出一些公式来估算作物需水量。
比如说根据作物的种类啦、生长阶段啦、气候条件啦等等因素,套进公式里就能算出个大概来。
就好像咱知道了自己的身高体重,能大概估摸出穿多大码的衣服一样。
再说说水量平衡法。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账本,把进来的水和出去的水都算得清清楚楚。
作物吸收的水,加上土壤蒸发掉的水,再加上其他一些损失的水,等于进来的水,比如降水、灌溉水这些。
这样一对比,不就知道作物大概需要多少水了嘛。
咱举个例子啊,种玉米的时候,要是不搞清楚它需要多少水,乱浇水或者浇少了水,那玉米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这计算方法可重要了呢。
那为啥要这么在意作物需水量的计算呢?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水可是生命之源呀,作物没了合适的水,就跟咱人没饭吃一样,能有好气色吗?能茁壮成长吗?肯定不能呀!只有知道了它们需要多少水,咱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让它们结出又大又饱满的果实来。
而且呀,这计算方法还能帮咱节约用水呢!可别小瞧了这一点,水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要是都乱浇水,浪费了多少水资源呀!通过准确计算,咱就能恰到好处地给作物供水,既不浪费水,又能让作物长得好好的。
总之呢,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可不是什么花架子,那是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
咱种地的农民伯伯们可得好好掌握,这样才能种出好庄稼,有个好收成呀!这可不就是咱都希望看到的嘛!所以说呀,这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咱可得重视起来,好好研究研究,让咱的土地变得更加肥沃,让咱们的生活因为这些丰收的果实而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指一定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干土指在105℃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通常要求烘干时间达8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
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也是经典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文献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
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水重%)可由下式求得:例1:测得湿土重为95克,烘干后重79克,求重量含水量。
%3.20%100797995%=⨯-=水重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指一定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
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克/厘米3,因此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水容积%)可由下式求得: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g/cm 3。
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在土壤工作中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 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蓊或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大,如下表。
容重(g/cm 3) 松紧程度 孔隙度(%)< 1.00 最松> 60 1.00~1.14 松60~56 1.14~1.26 适合56~52 1.26~1.30 稍紧52~50 > 1.30 紧< 50(2)计算土壤重量 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平均容重来计算,同样一定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1:一个直径为40cm ,高为50cm 的盆,如果按1.15g/cm 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解:(40/2)2 3.14 50 1.15 = 72220克 = 72公斤如一亩地面积(6.67⨯106cm 2)的耕层厚度为20cm ,容重为1.15g/cm 3,其总重量为:6.67 ⨯ 106 ⨯ 20 ⨯ 1.15 = 1.5 ⨯ 108(g) = 150(t) = 150000kg = 30 万斤土(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量 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灌溉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和施肥的依据。
如上例中的土壤耕层,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亩的灌水定额为:6.67 ⨯ 106 ⨯ 20 ⨯ 1.15 ⨯ (25% - 15%) = 30(m 3)又如上例,土壤耕层的全N 含量为0.1%,则土壤耕层(0~20cm )含N 素总量为:6.67 ⨯ 106 ⨯ 20 ⨯ 1.15 ⨯ 0.1% = 150t ⨯ 0.1% = 150kg例2:如某土壤水含量(水重%)为20.3%,土壤容重为1.20(克/厘米3),求土壤容积百分数(水容%)水容% = 20.3% 1.2 = 24.4%又如某土壤容重为1.20,该土的总孔隙度为%10065.220.11⨯⎪⎭⎫ ⎝⎛- = 55%,则其土壤容积饱和含水量为55%,饱和重量含水量为37.7%,空气所占的容积为55% - 24.4% = 30.6%3.土壤水贮量(农田贮水深)以水层厚度(水毫米)表示。
指一定厚度土层内土壤水的总贮量相当多少水层厚度(毫米)。
它便于与气象资料-降水量、蒸发量及作物耗水量等进行比较。
土壤水贮深(水毫米)可同下式求得:土 例3:如某土层厚度为100厘米,土壤含水量(水重%)为20%,容重为1.20(克/厘米3),得:(水毫米)= 1000 20% 1.20 = 240毫米4.农田(土壤)水贮量(亩/方)以水的体积(方/亩)表示:指一定深度内每亩土壤水的总贮量(以立方米计),即:水方/亩这是农田灌溉时计算水量常用的方法。
其求法如下式:(水方/亩)= 666.6(米2) 深度(米) 水重% 容重例4:设土层深度为1米,水重%为20%,容重为1.2,其贮水量(水方/亩)为:(水方/亩)= 666.6米2 1米 20% 1.2 160方/亩例5:可应用土壤水贮量(水方/亩)计算灌水量。
如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水重%),容重为1.20 (克/厘米3),今测得土壤含水量为10%,现要把每亩一米深的土层的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的水平,问每亩应灌多少水(方/亩)?其求法如下: 应灌水量(方/亩)= 面积(米2) 深度(米) 容重 应灌水重%= 666.6 1 1.2 (20% - 10% ) = 80方/亩(水毫米)与(水方/亩)可作如下换算:3mm 水 = 2方/亩所以,降水1.5mm 即相当于农田贮水量为1方/亩。
即:例6:根据例3求例4:农田贮水量(亩/方)= 32240(mm)= 160 (方/亩)水(mm/亩)与水(方/公顷)可作如下换算:水(mm/亩) 水(方/亩) 水(方/公顷)即:水(mm/亩) = 水(方/公顷)5.相对含水量÷1.5 ⨯15亩 ⨯10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它可以说明土壤毛管悬着水的饱和程度,有效性和水、气的比例等。
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土壤含例7:%50%100%24%12(%)=⨯=土壤相对含水量说明当时土壤含水量只占该土田间持水量的50%,即一半,一般认为旱作土壤比较适耕、适播的土壤含水量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好。
上述土壤含水量只占田间持水量的一半,这对一般作物生长,已感土壤水分不足了。
例8:实测资料如下,求土壤蒸发量。
土层 (cm) 容重 (g/cm 3) 3月31 水重(%) 4月20 水重(%) 蒸发量 水重(%) 蒸发量 容积(%) 蒸发量水(mm) 日蒸发量 (mm)0~5 1.58 7.7 4.1 3.6 5.7 2.8 0.145~10 1.48 9.9 6.9 3.0 4.4 2.2 0.1110~20 1.44 10.9 8.6 2.3 3.3 3.3 0.1620~40 1.44 13.3 11.3 2.0 2.9 5.8 0.2740~60 1.44 15.1 12.6 2.5 3.6 7.2 0.3460`80 1.44 21.5 18.8 2.7 3.9 7.8 0.3780~1001.44 31.6 31.4 0.2 0.3 0.6 0.030~10cm 日蒸发量:(0.14 + 0.11)10 = 0.25 10 = 0.025mm0~80cm 日蒸发量:dmm /28.0804.78.64.56.155.07.020202010552037.02034.02027.01016.0511.0514.0=+++++=+++++⨯+⨯+⨯+⨯+⨯+⨯ 问:根据以上数据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例9:测得田持为32.5%(容积%),2米土层平均重量含水量为16%;平均容量为1.5,求100mm 降水(或灌溉水)可湿润多深土层?解:m mm mm mm mm mm H 11000%10100%5.22%5.32100)5.1%16(%5.32100%===-=⨯-==容积水土二、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其中因其吸收难易程度不同又可分为速效水(或易效水)和迟效水(或难效水)。
通常把土壤萎蔫系数看作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低于萎蔫系数的水分,作物无法吸收利用,所以属于无效水。
所谓萎蔫系数是指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这时的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约相当于根的吸水力(平均为15巴)或根水势(平均为-15巴)。
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
所以田间持水量与萎蔫)。
随土壤质地由砂变粘,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也随之增高,但增高的比例不同。
粘土的田间持水量虽高,但萎蔫系数也高。
所以其有效水最大含量并不一定比壤土高。
因而在相同条件下,壤土的抗旱能力反比粘土为强。
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往往低于田间持水量。
所以有效水含量就作物需水量的有关概念:(1)作物(田间)需水量ET ――在一定条件下,作物在生育期内良好生长发育,达该品种最高产量时单位面积所需水量(方/亩、mm )。
即理想条件下的耗水量。
(2)作物(田间)耗水量ET ――在具体农田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达某一产量时,单位面积上实际消耗水量(方/亩、mm )。
注:①旱地田间需(耗)水量不包括深层渗漏,水田作物则包括;②需水量是理想条件下的耗水量。
(3)日耗水量――作物每日实际耗水量(相应有日需水量)(4)作物需水系数――作物每生产1公斤籽粒(籽棉)的耗水量(mm/kg)(5)作物需水模系数――作物生育期内,各生育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也叫阶段耗水百分数(6)(作物)水分有效利用率WUE――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mm)所能生产的产量(kg/mm)(7)蒸腾系数――作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蒸腾水的克数(125-1000g/g)(8)蒸腾强度――单位叶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的蒸腾耗水量(g/m2/hr,白天20~250g 夜1~20g)(9)蒸腾效率――作物每蒸腾1kg水所能生产干物质的克数(1~8克)(10)影响耗水量的因素: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产量、气象因素、灌水技术、农业技术、种植制度、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等。
土壤水有效性的实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SPAC)1927年迈耶(Veihmeyer)指出,土壤水在田持-萎蔫点之间对作物是同等有效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土壤水三种有效性大小。
(如图)现在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的上、下限并不是常数(田持也不是常数),于是人们采用能量观点来研究土壤水,用水势代替含水量,通过测定土壤水势、植物水势(根、叶)、大气水势把植物从土中吸水直至蒸发可视为这样一个过程:水从一个容量有限,水势有变化的源头(即土壤)流向一个容量几乎无限的壑(即大气)中,当植物吸水速率等于蒸腾速率,则水流继续进行着,当土壤供水不足,小于蒸腾,则植物本身失水,直至萎蔫。
因此,现在研究土壤水分有效性是从“土-植-大气”视为一个系统即“SPAC”(1966, J.R. Philip)。
在这个系统中,水从水势高的地方(土)流向水势低的地方(大气),土壤饱和时,土水势为0,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水势以基模势为主,至田持时,m = -0.1~ -0.3巴,萎蔫点 m = - 15巴,根水势-10 ~ -30巴,根一叶水势差约为-10巴,水气水势为-1000巴。
三、土壤水平衡土壤水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体积,土壤含水量变化(末期测定值与前期测定值之差)等于土壤水的收入(来水量)与土壤水的支出(耗水量)之差。
土壤水的收入(水收)包括:(1)降水(水降),(2)灌溉水(水灌),(3)地下水的补给,(4)其它来源的水,如水气凝结、雪水、别处流来的径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