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系列之六 斯琴高娃讲述《骆驼祥子》拍摄往事

合集下载

婚姻失败,坐轮椅的斯琴高娃仍是“国宝级” 的演员范儿

婚姻失败,坐轮椅的斯琴高娃仍是“国宝级” 的演员范儿

婚姻失败,坐轮椅的斯琴高娃仍是“国宝级” 的演员范儿作者:青青河边草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0年第02期那年,王小波写道:“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我们似乎总能在无论是远方的还是切近的人与事上,感受到时光的迅疾,它流经的生命两岸,有的正芳草如茵,有的已落木萧萧。

在近日举办的国剧盛典“致敬特别贡献人物”环节,《大宅门》热播18年后演员再聚首,当斯琴高娃在陈宝国、刘佩琦的搀扶下走出来时,恍惚间,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那个二奶奶。

作为陈道明最佩服的老戏骨,今年70岁的斯琴高娃最近经常坐轮椅出行,让喜欢她的观众不由得不去担忧和关注她的健康,但面对多年演戏留下的后遗症,她处之淡然。

见证了中国演艺史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一贯对命运安之若素的斯琴高娃,让人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戏比天大”的匠心。

1在斯琴高娃幼时依稀的记忆中,母亲带着她们姐弟三人回到故乡——内蒙古赤峰宁城县,是在父亲去世后。

斯琴高娃是蒙古族,蒙族人天性乐观豪迈,能歌善舞,她也不例外,以天地为舞台,随时都能亮出金嗓子,伸展手臂,热情洋溢舞起来,仿佛可以对抗一切苦难。

她年少时特别擅长跳一种“盅碗舞”。

尽管“盅碗舞”跳起来难度极大,但斯琴高娃身着蒙古袍,在舞台上婆娑起舞,姿态翩跹,仿佛鸿雁落在湖面上,颇具艺术表现力的她很快脱颖而出,当年只有15岁的她被选拔到内蒙古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报幕员。

1976年,27岁的斯琴高娃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主演《占领颂》,由于十年浩劫的结束,这部片子没有完成。

但这个并不顺利的起点并没有阻碍她在两年后的一鸣惊人。

当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内蒙古挑选电影《归心似箭》的女演员,质朴、端庄又纯情的角色定位让他们从斯琴高娃的身上,发掘到了这种璞玉般的质地。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伴随着这首凄美深情的《雁南飞》,斯琴高娃扮演的美丽贤惠又通情达理的玉贞成为一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

斯琴高娃的个人资料介绍

斯琴高娃的个人资料介绍

斯琴高娃的个人资料介绍斯琴高娃,1950年1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瑞士籍女演员。

1979年,斯琴高娃抗联作品《归心似箭》中饰演女主角玉贞。

1982年,参演革命史诗电影《风雨下钟山》。

1983年,斯琴高娃出演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6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5年,斯琴高娃获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大陆女演员。

2001年,斯琴高娃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和《康熙王朝》中扮演主要角色。

2021年,斯琴高娃出演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21年2月,斯琴高娃出演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

1978年,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内蒙古挑选电影《归心似箭》女演员,斯琴高娃被选中。

1979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归心似箭》正式上映,斯琴高娃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玉贞。

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1982年,斯琴高娃出演了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该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原著,斯琴高娃在片中饰演虎妞。

1983年,斯琴高娃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4年,斯琴高娃出演香港导演严浩的电影《似水流年》,在片中饰演一位到大陆寻根的香港女子。

1985年,斯琴高娃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6年,斯琴高娃与宋丹丹、廖京生主演电影《月牙儿》。

,斯琴高娃受关锦鹏邀请,同张曼玉和张艾嘉出演电影《人在纽约》。

1992年,斯琴高娃因主演的《香魂女》而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2001年,斯琴高娃在电视剧《大宅门》和《康熙王朝》中分别饰演主要角色白文氏和孝庄,她主演的连续剧《大宅门》夺得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冠军,性格复杂、经历曲折的女主角白文氏成为斯琴高娃的代表作之一。

2002年3月3日,由斯琴高娃、唐国强等演员主演的25集电视连续剧《绝对权力》在深圳开机拍摄。

6月13日,黄宏自编自导的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在北京举行首映式,斯琴高娃在剧中饰演桂清妈。

八十年代电影明星的旧貌和新颜—斯琴高娃(017)

八十年代电影明星的旧貌和新颜—斯琴高娃(017)

八十年代电影明星的旧貌和新颜—斯琴高娃(017)八十年代电影明星的旧貌和新颜—(017)厚实潇洒斯琴高娃她从来不曾娇艳,却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潇洒和气势。

她不以美色吸引人,却举手抬足,自有韵味。

她不娇柔如花,却厚实如树,几十年常青,郁郁葱葱。

从艺四十余年,饰演上百个栩栩如生的经典角色,脍炙人口,堪称佳作,以她瞩目的艺术成就傲立艺坛。

斯琴高娃,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人,蒙古族,1950年1月生于广州,1954年到延安。

父母亲都是军人,父亲是老红军,建国初期去世。

斯琴高娃,蒙古语“斯琴”的意思是聪明,“高娃”的意思是美丽,这个聪明而又美丽的蒙古族女子从小就能歌善舞。

1955年回老家宁城上学,196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大城子中学学习。

1963年她进中学后,以跳“盅碗舞”出色地表演轰动了整个县城,后被推荐参加昭乌达盟举办的文艺汇演;196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业余文艺汇演代队,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1965年被选拔到内蒙古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报幕员。

荣获内蒙古全区专业文艺汇演优秀报幕奖。

1978年春,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内蒙古挑选电影《归心似箭》女演员,斯琴高娃被选中,在剧中成功扮演东北抗战妇女玉贞的感人形象。

斯琴高娃,这个来自内蒙古的女人,第一次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受到广大观众和评论界的好评,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

1979年在《归心似箭》中饰女主角玉贞,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上海十佳影片奖、个人获文化部优秀青年创作奖。

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1980~1981年在《残雪》片中饰演女主角,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2年因在影片《骆驼祥子》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银幕形象,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格和鲜明色彩,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0~1982年参加拍摄八一电影制片厂《再生之地》《风雨下钟山》,北影厂《驼峰上的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内蒙古电影制片厂《阿丽玛》,上海电影制片厂《大泽龙蛇》。

骆驼祥子剧情概况及解读

骆驼祥子剧情概况及解读

骆驼祥子剧情概况及解读骆驼祥子剧情概况及解读《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骆驼祥子剧情概况及解读,希望大家喜欢!《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歌剧版《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创作过程历时三年,是国家大剧院联手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新锐导演易立明,集成创作打造的一部充满地域风韵的老北京经典题材作品。

剧情概况壮实憨厚的乡下小伙儿祥子,在北平靠拉车谋生,一门心思要攒钱买辆自己的车。

他省吃俭用,终于在三年间凑足一百块,用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此时的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谁知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混战,祥子连人带车子被十几个大兵抓进营地做苦力。

他趁着大兵打了败仗偷跑出来,顺手牵走军阀撤退时落下的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进了刘四爷的车厂里租车干活儿,因为勤快老实得了东家不少照顾。

一天晚上,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诱使他喝酒,喝醉的祥子和虎妞睡了一夜。

不料,虎妞假装怀孕逼婚,木讷的祥子只好听任她摆布。

但是,刘四爷不能容忍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把二人撵出家门。

婚后,虎妞用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车,不久又真的怀上身孕。

积蓄所剩无几,祥子拼命拉车赚钱,终于劳累病倒。

没料想,虎妞难产死去,为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咬着牙卖掉了自己的车。

邻居小福子也是个可怜人,一直对祥子有情有意。

无奈祥子负不起养活她弟弟和酒鬼老爹的责任。

为了挣钱,祥子离开故地去给旧主顾曹先生拉包月车,再回来时却得知小福子被卖掉后而自尽的消息。

失魂落魄的祥子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浪荡街巷,吃喝嫖赌、偷奸耍滑的混日子。

没多久的寻常一天里,不成人样的祥子栽倒在街头,再也没有爬起来。

整体解读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电影骆驼祥子的简介

电影骆驼祥子的简介

电影骆驼祥子的简介《骆驼祥子》该片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讲述的是祥子作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力车夫,历经三起三落,最终没有摆脱被旧社会吞没的命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骆驼祥子的简介,供大家参阅! 骆驼祥子基本信息《骆驼祥子》是凌子风执导的剧情影片,由张丰毅、斯琴高娃等主演,于1982年在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讲述的是祥子作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力车夫,历经三起三落,最终没有摆脱被旧社会吞没的命运。

骆驼祥子剧情简介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祥子,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到城里当上了人力车夫,凭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自己能买一辆漂亮的洋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

他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风里雨里整整拼了3年,终于攒足了100元,买了一辆新车。

一天,他拉着车刚出西直门就被几个抓夫的大兵连人带车给抓走了。

在队伍逃走时,祥子痛心地看到自己的洋车拉着炮弹滚到山涧里去了,却意外地拣了乱军留下的三匹骆驼。

他卖了骆驼,又回到了车厂,幻想着再买辆洋车。

大家传说祥子卖了30匹骆驼,发了大财,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骆驼祥子”。

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的女儿虎妞,三十七八岁了还没嫁人。

她爱上了比自己小10多岁、老实巴交的祥子,拉他到屋里喝酒,祥子被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给缠住了。

事后,祥子又羞又悔又恨,为摆脱虎妞,他来到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家拉包月车。

曹家人待他非常和蔼,主仆相处十分融洽。

祥子把挣的钱都攒在闷葫芦罐里,一心还想买辆车。

不料,虎妞找上门来,硬说有了身孕,一定要和祥子成亲。

这时,一个跟踪曹先生的侦缉队员来到下房,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钱全抢走了。

连遭厄运的祥子只好离开曹家,又回到人和车厂,地痞流氓出身的刘四,认定祥子高攀虎妞,是惦记他那60多辆洋车,认为女儿嫁给一个车夫是丢他的脸,扬言宁肯放火把车厂烧了,也不让他们得到便宜。

虎妞表示非嫁给祥子不可,祥子只得和虎妞成了亲。

刘四卖掉了车厂,人也无影无踪了。

祥子婚后住在穷苦人生活的大杂院里,街坊二强子也是拉车的,他为了一家人活命竟逼女儿小福子卖身为娼,祥子对小福子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斯琴高娃电视剧大全

斯琴高娃电视剧大全

斯琴高娃电视剧大全斯琴高娃是中国内地演员,出生于中国北京。

她以其出色的表演技巧和深情的演绎风格而闻名。

斯琴高娃在电视剧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

下面是一些由斯琴高娃主演的著名电视剧。

1. 《母亲》《母亲》是斯琴高娃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视剧于1994年首播,在剧中斯琴高娃饰演了一个坚强、善良的母亲角色。

剧情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奋斗的故事,感人至深。

斯琴高娃通过精湛的演技,将母爱的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2. 《红高粱》《红高粱》是一部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同名小说的电视剧。

剧中斯琴高娃饰演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农村妇女角色,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斯琴高娃通过出色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深入浅出,使观众为之动容。

3.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的电视剧。

斯琴高娃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坚韧、逆境中求生的城市妇女角色。

剧情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命运沉浮,以及主人公在社会起伏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奋发向上的故事。

斯琴高娃通过精彩的演绎,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渴望》《渴望》是一部由斯琴高娃和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合作的电视剧。

剧情讲述了一个女演员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挣扎的故事。

斯琴高娃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富有情感和战斗力的女演员角色。

她通过细腻的演技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角色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

5.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电视剧。

斯琴高娃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复杂的政治家角色。

剧情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反映了时代的浩荡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斯琴高娃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对细节的把握,使角色的复杂性得到凸显,引发了观众深思。

6. 《桥花开》《桥花开》是一部温情的家庭伦理剧。

斯琴高娃在剧中饰演了一个乡村妇女角色,剧情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通过描绘角色的命运和家庭的变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和希望的力量。

影片中骆驼祥子的介绍

影片中骆驼祥子的介绍

影片中骆驼祥子的介绍
电影《骆驼祥子》简介
翻译:人力车男孩
年份:1982年
原文:老舍
戏剧:凌子峰
导语:凌子峰
演员:章凤仪饰演祥子。

斯琴高娃胡适牛
尹xx充当小幸福的儿子
严必德扮演刘四勋爵。

唐力
电影类型:剧情
时长:112分钟
家:中国
语言:普通话
屏幕: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汉英/英语
代码:x264 AAC
视频比特率:550 kbps
音频编码速率:48 kbps
视频尺寸:672 x 304
文件大小:482兆字节
健硕:
影片通过几个鲜活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一幅真实的旧中国画卷,充满生活气息,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好胜好胜的祥子,希望做一个“自由洋车夫”,娶刘四的女儿虎妞,不久虎妞难产而死。

车二强子的女儿Joy对祥子有感情,但因为贫穷不能嫁给他们。

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来看小福子的时候,小福子已经xx了。

善良的祥子X最终被吃人的社会吞噬。

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创作者遵循老舍原著的意图,通过祥子的悲剧,展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种种苦难。

与原著相比,虎妞的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发展得更多。

比如通过电影艺术的加工,成为银幕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在再创作上有突出贡献。

虎妞是人物关系和剧情线索的xx。

她与祥子、刘四、小福子等人的纠缠,充分显示了她性格的多面性。

该片获得第三届中国金鸡奖X最佳故事片奖、X最佳女主角奖(斯琴高娃)、X 最佳艺术、X最佳道具。

1982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1983年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X最佳故事片奖X最佳女主角奖(斯琴高娃)。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篇1《骆驼祥子》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在今天下午的前两节语文课上面,我们观看了同名电影一—骆驼祥子。

在这个故事中,讲了祥子三次买车的故事。

开始的祥子,是纯朴而又踏实的,即使是想要买车也不向他人去借钱,从来都是靠着他自己的努力去挣钱,他天天起早贪黑的去拉车,最终由于虎妞和小福子的相继死亡,他最终还是变得十分群颓废,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在电影中,祥子的结局也是十分惨的,天天漫无目的的活看,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往往是最可怕的!其实,对祥子打击过大的两件事,也是令他成为如今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1、虎妞的死亡,虎妞的死也纯属意外,属于难产!那时候,虎妞是祥子唯一的一个最亲的亲人。

以及小福子的上吊死亡,给祥子带来了太多的压力!2、一次又一次的买车失败!买车,一直都是祥子的梦想,有一点,确实也是可悲,祥子起早贪黑一天天的赚钱,一分一角的钱啊,而买一辆车都需要100多元,就这样,多天辛苦赚来的钱全被给抢走了!换做是谁,总是会难过的,华竟心血钱被拿走是—种折磨!同样,这也讽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当时,不仅医疗不发达,封建思想也很严重。

祥子,一个那么有朝气的小伙子,3次买车,没有一次成功,就算买了,也点出意外,所以,拥有一辆车,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期望呀!也正是因为这,他不再纯真,朴实,也开始变得十分虚伪,不再是以前那个祥子了!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00字篇27月21日傍晚,暮色笼罩的东海一路小广场暑热渐消,纳凉的人们多了起来,空气里是淡淡的花露水香,不远处的银幕上正上演着八十年代的老电影——民国、老北京、黄包车、形形色色的剧中人,看电影的大多是老人、孩子、以及年轻的母亲,坐着马扎,摇着扇子,偶尔对剧情做一两句低声的评论——您是否会有一种奇妙的穿越感,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一家老小赶场去看露天电影的年代,原来,这是湛山街道办事处第五届社区嘉年华精彩电影周周放的现场,是街道为居民精心准备的纳凉宵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老电影系列之六斯琴高娃讲述《骆驼祥子》拍摄往事作者:彭立昭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5年第37期《骆驼祥子》是老舍笔下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经典影片《骆驼祥子》就是凌子风导演根据老舍先生的小说改编、导演,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张丰毅等主演的同名电影。

电影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为背景,主题是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的真实反映。

观众对这部电影之所以耳熟能详,与该片斯琴高娃塑造的“虎妞”这个泼辣能干、世俗精明又不失善良的独特女性形象不无关系。

上映后,该片包揽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美术、最佳道具四项大奖和“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祥子、虎妞、小福子等人物的性格、命运独特,扣人心弦。

30多年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朵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奇葩,依然熠熠生辉。

“虎妞你敢演吗?”凌子风导演一见面就问她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从16岁登上文艺舞台,30岁登上电影银幕,她扮演的角色不下百个。

电影《归心似箭》是斯琴高娃拍的第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扮演的“玉贞”,温柔、善良、贤惠、传统,至今让观众印象深刻。

可“虎妞”跟“玉贞”比,两个角色的反差太大了。

那么当初凌子风导演为何会找斯琴高娃来演“虎妞”呢?斯琴高娃回忆道:“那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演正在北京菜市口一个小宾馆里开会。

我被我们老家的陈大导演叫去了那儿。

原来,是他向凌子风导演推荐了我。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

凌子风导演见面就问,“《骆驼祥子》里的虎妞你敢演吗?’‘虎妞’,我想都没想,说,‘我,我不敢’。

意气风发的凌子风导演乐了,说,‘怎么不敢呢?你在《归心似箭》里演得那么好。

我非常喜欢。

’我心想,自己忽然要变成一个反差那么大的‘虎妞’,有可能吗?不太可能了,真是天壤之别。

我总觉得,对我而言演她难度太大了,我脑海里就想不出来那将是个啥女人的模样。

再说,我对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并没好好读过。

记得那会儿在歌舞团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因为是导演出身,他曾推荐给我看了北京人艺的一个话剧台本就是《骆驼祥子》,但那时候我也只翻过一遍,觉得似懂非懂。

临时抱佛脚啊,难。

再说,这是一个‘京味’的戏,满口北京话,而我是蒙古族人,北京话不太会说,更没有信心。

那会儿,赵丹老师准备拍《残雪》,他说喜欢我的《归心似箭》,说一定要跟这个姑娘合作一次。

赵丹老师演那个爹,那个老干部。

没承想还没怎么着,赵丹老师就去世了,后来李炎老师演那个老干部,姜树森老太太导的该片。

我已经准备随姜树森老师去新疆拍电影《残雪》了。

可凌导演还是再三劝我,说,‘你好好看看剧本,读透原著,到时候召你回来。

’我听了还是吓得直打哆嗦,我说您就算了吧,我说了好几次‘我害怕’。

他说,‘别怕,不要怕嘛’。

所以终于有一天凌子风导演就又把我召回北影厂了。

记得在北影厂的一间房子里面,他们三个副导演都在,凌子风导演当然也在,我一进屋就感觉心跳加快,‘吓’得直哆嗦,两条腿都不知道是谁的了,但是尽管那样,我也觉得有点受宠若惊,然后他们说,‘你先去拍造型’,就这样,我走进了《骆驼祥子》剧组。

当初,凌导演想把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和《骆驼祥子》同时搬上银幕,因此导演很信任我,让我同时拍了《月牙儿》和《骆驼祥子》的造型。

结果没多久,因为日本的电影《望乡》出来了,也不知什么原因,《月牙儿》这个题材就没通过。

那就没辙了,导演说,那我们就只能专心致志地拍好《骆驼祥子》了。

记得《北京晚报》在介绍这两部电影拍摄的消息时,还发表了我的两张定型照,一个是月牙儿的母亲,另一个是虎妞,特别生动,现在我还记得特清楚。

”“虽然我老说‘害怕’,但我内心还是很强大的,我觉得一个演员就要有那种敬业的精神,敢于去挑战,塑造出各异的角色。

就拿这部戏来说肥,我不仅要参透老舍原著中的精神,还要找寻‘北京的味道’,所以接手后便好好读原著,写心得体会,感觉蛮不错的。

我演月牙儿的母亲,往她的贤淑、内向走,而演虎妞却不一样了,特别外向,大胆,泼辣,甚至有点蛮,感觉也特好,还觉得很过瘾。

我觉得那会儿这两个角色的造型应该是成立的。

很感谢凌子风导演,是他让我有了勇气。

还有,我能得到这样一位大导演的信任,他能认定你,也很幸运。

倒是我不明白的是,凌子风导演为什么能在看了我演的《归心似箭》之后,马上就决定由我来演虎妞呢?他怎么知道我会有这种潜能呢?我不知道,所以至今感觉是一个谜。

这应该说明是大导演的眼力挺厉害吧。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打过退堂鼓,觉得压力大,但导演老鼓励我,所以才没有放弃。

”为演活虎妞,她学会了喝酒、抽烟那次采访是在央视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的录制现场。

与荧屏上那些霸气严肃的女性形象相比,现实生活里的斯琴高娃端庄大气,和蔼可亲,为人和善。

栏目组安排她乘坐当年拍摄时坐的三轮车上场,并且她很有激情地再现了片中虎妞的经典动作:左手一拍腰,往上一翻手腕,满不在乎地冲着四爷一竖大拇指说,我有了,祥子的。

她还做了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北京人相互打招呼的姿势,姿势看上去很特别。

她抱拳说:“虎妞”跟大家打招呼了啊。

她还稍微低了一下头,却有些羞涩地笑了笑。

这下把大家全逗乐了,一下子就似乎回到电影的情节里去了。

影片中,祥子拉车奔跑的镜头很多。

烈日下,暴雨中,大雪纷飞,冬去春来,祥子马不停蹄地跑大街,穿小巷,汗水湿透了衣衫……“车”几乎是祥子的第二生命。

因为祥子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拉上一辆属于他自己的,“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

”车,在祥子的生活中太重要了。

当大家看到当年摄制组用来拍摄《骆驼祥子》的道具——三轮车时,再看看祥子拉车奔跑的那些辛酸镜头,更觉得是回到了电影的历史情境里去了。

斯琴高娃从车上下来,显得精神特好。

“30年了,又见到它,太亲切了,我得好好看一下。

将近三十年了,北影厂还保留着这件非常珍贵的道具,太好了,还好,没卖出去,这可值钱了,绝对的。

”斯琴高娃兴奋地说。

此时,台上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电影中虎妞的一些经典镜头,非常感人。

祥子收车回来,背心湿淋淋地贴在身上,虎妞忙着过去给他端水擦汗,心疼地劝他不要这么玩命。

刘四爷在旁边甩风凉话,虎妞马上顶回去:“怎么,我还没给他洗汗褐儿呢。

”虎妞对祥子的疼爱之意溢于言表。

婚后,接连一组两口子逛庙会的镜头。

从穿着棉袍(他们的婚期是正月初六)一直逛到换上单裤单褂,足足度了小半年的“蜜月”。

还有,虎妞临死的最后一句话是“祥子,你进来,让我再瞅瞅你。

”一连串感人藩泪的细节直扑眼帘。

片中外貌丑、心灵也不完全美的虎姑娘,被斯琴高娃演活了。

电影和小说就是不一样,电影更强调的是视觉和听觉效果。

所以这些加进去的细节,更生动形象。

但也有人说,导演这样改(即貌似将主角祥子改成了虎妞),虎姑娘的性格倒是更丰富和复杂了,但同时,剧本的改动也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原剧对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洞察力量。

斯琴高娃说,“看了刚才这些片段,我觉得特别过瘾。

影像里的人不是我,这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我觉得特别遥远。

她就是刘四爷的那个女儿,有血有肉,见棱见角。

记得拍电影之前,凌子风导演请叶子老师来给我说戏,叶子老师是人艺的元老,她扮演过虎妞,特别成功。

她说,虎妞的得意与烦恼,自傲与自卑,是生活环境造成的。

她有一些行为,还得从她的出身、相貌、年龄上找根儿。

虎妞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她是在那个大杂院里长大的,是在人力车场里的那些男人堆里长大的。

她好,她环,这要看她对什么人。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个性里从来没有男尊女卑这一点。

关键是要把她的心态和外在行为表演出来,就可以了。

所以我也反复琢磨,又辣又泼的虎妞,其实是为了争夺祥子,才老跟她爹抗争……再加上老舍先生笔下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已经是淋漓尽致了,所以我似乎遵循他要的那个原则、要的那个感觉去表演,好像没走调吧。

凌子风导演导得成功,就是遵循了原著的精神。

还有,就是整个剧组的人员都付出了辛劳,都很努力。

”为了表现出虎妞的“又辣又泼”,导演让平时滴酒不沾的斯琴高娃“酗酒”。

斯琴高娃回忆说:“在那个花好月圆的晚上,我真的喝酒了,因为导演说你必须喝醉,否则就变成斯琴高娃而不是虎妞了。

但我第一次喝滔并没成功。

陪我喝酒的是演祥子的张丰毅,他那时还是个大三的学生,根本不会喝。

没敢喝白酒,剧组给哉了瓶啤酒,就将就点,以为脸上挂点色就可以了。

结果没承想,张丰毅头一个喝,便把一瓶子啤酒一下子给喝了一大半儿,喝大发了,那就演不了戏了。

剩了一丁点酒给了我,结果我没找到那个喝醉了酒的感觉,没劲。

于是,我对导演说,咱们重新来吧。

老爷子还真好,就再给了我一次机会。

我一小盅一小盅地喝。

这场戏,我喝酒的目的就是要拉祥子下水,用虎妞所能表达的最直接的话:‘我疼你’,发出向祥子进攻的信号。

但是女求男,当然会不太好意思,那就得借酒壮胆,没想到我真的喝醉了。

大家将昏迷的我急忙送进医院。

医生给我打了吊针。

酒醒后,我很惭愧地跟导演说,求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于是,我又接着喝,喝得天昏地暗,总算完成了这个拍摄任务。

”除了喝酒,斯琴高娃还因此学会了抽烟。

她透露,“那会儿我还真不太会喝酒,也不会抽烟,才三十岁。

自从那以后我就既学会了喝酒,也学会了抽烟。

抽烟是在体验生活时跟一个老北京大姑娘学的。

我问人家,您怎么会抽烟的?她答,‘我20岁就抽上烟了。

’这下可把我吓一跳。

她说,‘你也抽抽,过瘾’。

我便试着抽了一口,呛得慌,接下去就会了。

还学会了用嘴叼烟。

我一叼烟,虎妞的那个劲儿就上来了。

”导演和化装师专给她装了“虎牙”影片要求斯琴高娃能说一口地道的“京味儿方言”,在戏中连吵架骂街都要有“京味”,要求要特浓,真实。

斯琴高娃是蒙古族人,那么她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斯琴高娃回忆说,“导演吓唬我说,你要是不好好练方言的话,到时候要找别人给你配音,效果当然不好,我也不会满意的。

于是我下决心好好学,但老说不好,又不好意思大声念出来,就偷着学,在没人的角落里独自一人读剧本,一学就停不下来。

后来我特意去拜了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慧为师。

马老师是一个著名的演员,可了得呢。

我跟她学北京话的‘吐字’和‘归韵’,她给我一句一句的、逐字逐句地上了三堂课,受益匪浅,进步非常大。

很快,我便能在《月牙儿》和《骆驼祥子》两个剧组间穿梭自如了。

说句好听的,我现在倒是觉得越老越爱说点有京味儿方言的俏皮话什么的,挺好的。

其安,在拍摄电影之前,我看过或听过人艺那几位老艺术家在话剧《骆驼祥子》里表演的录音或录像。

李婉芬老师的我看了一场,但是我觉得是不能够去模仿的,一定要把老舍先生的小说吃透了,把它揉碎了,就是等于把它消化了,你再吐出来,我觉得那才是生动的,或者才经得起推敲。

我还是要感谢马增慧老师,再加上我的化装师曹梦玲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也非常感谢。

10年前我还有幸在北影厂的大院子里见过曹梦玲老师,就特感亲切。

如今她应该有70岁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没见过面,听说她今天会来,我心里很高兴……”“虎妞”两粒虎牙这个造型很大胆,就有化装师曹梦玲老师的功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