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科素养提升: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与文艺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明末清初 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人性,企图冲 进步思想
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1)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 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 演变规律 的需要 (2)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 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五页(,x共2i5à页。n suǒ)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宋明理学与明清
之际的进步思潮
宋明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最高范畴“天理”
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 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二页(,x共2i5à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十八页(,x共i2à5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
工业开始来实行国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
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六页(,x共2i5à页。n suǒ)
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
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
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 一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 ——李贽《藏书》
间千百余年……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思考 1 试 答
史料解读:由①可知其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 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2016· 江苏高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 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命题思路 点拨
必考部分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第42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 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纲明示: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理一理]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试 答
史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 …… 置四海之困
穷不言……以无本之人, 而讲空虚之学, 吾见其从事于圣人 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思考 3 试 答
史料解读:经世致用。
史料三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
归纳总结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Step2 综合点 1.进步性
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 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 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 步的主张? 试 答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 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 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 巨大影响。
命题点二
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关心人民疾苦。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 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都要重民、爱 民、以民为本。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 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 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1.(2015· 济宁模拟)《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 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 “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 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 一是‘富 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 二是‘强兵’(以兵力确 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 A.道家 C.墨家 B.儒家 D.法家 )
答案:A
命题点一
中பைடு நூலக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创 立 和 发 展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孔 子 提 出 “ 仁 ” 和 “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 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 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儒、道、法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2.现实意义 (1)儒家的“仁政”。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 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 有借鉴意义;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 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 保意识,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道家思想构 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史料解读:由①可知韩非子的治国思想是严刑峻法。
史料三反映出韩非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归纳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 (1)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 产。 (2)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 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 (3)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 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5.韩非子的“法治”和现在的“依法治国”一样吗? 试 答
提示:否。韩非子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而是 君主利用刑律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6.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相互对立的观 点? 试 答
提示:(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 在人性上,孟子主张 “ 性本善 ” ;荀子主张 “ 性本 恶 ”。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 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天与人,不相胜”。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必考部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1)孔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主要思想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思想主张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

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①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子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②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单元提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单元提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单元提升课时提升练1. (2015·广州高三测试)孔子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

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

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

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

2.(2015·唐山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

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与文艺 第26讲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与文艺 第26讲
心,就是理。 (3)评价 ①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 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都 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 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③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
建专制统治。 ②流传到日本、朝鲜、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
心 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①“心即理也”,______
发明本心 ②求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也就是进行
内心的反省。
(2)王阳明 ①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致良知 ②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 ”,认为良知就是本
地位
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 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 “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理” 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同属儒家思想范畴,都是对儒家思想的 发展
相 同 点
内容
实质 范围
对点训练 1.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 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 亮出师讨贼而反书‘人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 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
(2)更多吸收了佛、 道因素。 (3)更加强调伦理 道德为思想核心 。
[承史论 知要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心即理 也”,理在 心中 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 主观唯心主 义
本体 论
不 同 点 体验 方法 哲学 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在心外
“格物致知”,体验 “天理” 客观唯心主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解析版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点训练]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素养提升
小论文写作类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历史小论文试题构思巧妙、考点新颖、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试题生动活泼,勃勃生气;而且充分体现史学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使学生多维度感受“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原理。

历史小论文试题测试功能多样,对品鉴学生能力更是独具优势,一道小论文试题可以让考生尽显能力层级,可以考查考生的五大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这是历史小论文试题关于能力要求的最基本方面,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史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史料,而且能够分清哪些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见解;同时对历史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辨别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历史小论文试题中,多采用原始资料,其中包含许多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因而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3.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历史小论文试题往往会选用一些新情境材料,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考查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历史小论文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获取历史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5.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历史小论文试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解历史材料,或用从历史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去分析说明历史现象,或论证特定的历史结论。

[典题印证]
(2015·广州高三测试)孔子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

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

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

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孔学“政治化”就是儒学的官方化,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权理论化就是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第(2)题第一问考查维新派对孔学的态度,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二问要求回答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实际是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归纳即可。

第(3)题第一问要求从材料三归纳“孔子研究”的特点,“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可以看出研究的全面和客观性,学术界召开各种形式的国际会议说明其研究的国际化;第二问分析“原因”,需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进行回答,从国内看,改革开放提供了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双百方针奠定思想基础,教育改革奠定人才基础,从国外看,对外的学术交流为孔子研究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第(4)题考查孔子思想对世界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孔子核心思想“仁”出发,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可以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发,有利于各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应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态度:革新、改造和利用。

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
本主义;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研究国际化。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为重新评价孔子创造了社会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双百方针”恢复,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人才与学术基础;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学术支持。

(4)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能做出简单、表面的认识。

第二层次:能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当今世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层次:能做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培养策略]
解答小论文试题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历史小论文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基本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

2.史论结合原则
历史小论文试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

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要有史有论。

3.精炼性原则
历史小论文试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要求考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4.历史小论文试题的评分原则
SOLO分类评价法由香港大学比格斯教授首倡,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也是近几年上海高考对历史主观题的一种评分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非常适合小论文类试题,可以把考生的答案分为三个等级,按不同的等级赋分。

第一等: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跟踪训练]
(2015·唐山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

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
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据题目要求,一是要概括“漫画信息”,从漫画中的文字信息提炼即可;二是要进行“评价”,需要根据运用所学知识和漫画的内容,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孔子“仁”的思想。

【答案】漫画信息:
图一: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图二:孔子的“仁”是有局限的。

图三:“克己复礼”是实现“仁”的途径,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图四:“仁”具有复杂性,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评价:“仁”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具有进步性;但认为仁爱有等差,是其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