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原卷版)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0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论证过程、说明顺序、层次关系、过渡照应、文章线索 等因素。
解答准确把握文章结构类试题,考生要注重“三析三问”。
“三析”指:1.分析标题和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内容等,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比如文本 说明了什么事物或概念、表述了什么事件、介绍了什么人物、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等。
2.分析行文思路。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大致归纳每一个层次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围 绕线索表述的内容。
3.分析语段的作用。
结合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三问”指:1.写什么。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时,可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 了什么?重点是什么?2.怎么写。
要注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是如何介绍写作对象的(比如人物、事 件、概念、事物等)?使用了哪些技巧?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或说明方法?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3.为 什么写。
可以思考某些语句、段落为何这样安排,与文章的结构有何关系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佛西:戏剧家的戏剧人生熊佛西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
熊佛西:戏剧教育家,剧熊佛西于 1900 年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从小喜欢戏剧, 作家。
原名福禧,谱名金润,考入燕京大学后,在课余从事戏剧活动。
1924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专修戏剧。
此时,他结识了就读女子大学 Bryn Mawr College 研究院的朱君 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瓘允。
异国他乡,一见钟情,双双坠入情网。
1925 年 6 月 1 日,他们在纽约一 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教堂结为连理。
和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1926 年,夫妇俩在美国取得硕士文凭后双双返国,定居北平。
熊佛西先 27 部多幕剧和 16 部独幕剧,后任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北大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解析)

难点05 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对论述类文章的要点归纳来说,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因此,归纳内容要点要注重“两分析一总结”:两分析:1.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关系密切的语句等。
归纳文章要点首先要把握论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把握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注重分析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相关的语句,明了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2.分析相关语句的关键信息。
分析了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后,就明确了归纳的要点,但还要注重分析每个语句的关键信息,以确保归纳全面、不遗漏要点。
一总结:总结每个相关段落、语句的主要信息。
很多试题中要求归纳的信息不是照抄文本内容就可以的,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
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即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考生也要保证所有的信息是在文中有根据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宗旨。
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
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
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2.读题干,明要求。
文章读完后,考生应认真审题,深入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
3.梳语脉,定区间。
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筛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
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4.巧归纳,做概括。
这里所说的“巧归纳”,一是指善于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关键词语为依托,归纳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教融合李为香1.儒道互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所倡导的三教融合,都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地位,并使其在实际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免除来自政治与世俗的排斥。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3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含解析)

精选资料 难点 43 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1.看清选项,前后兼顾。
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每个选项的各个部分。
因为命题者有时 会利用考生的粗心、紧张,在选项的后半部分设置陷阱,以迷惑考生,而许多考生没有完全 把握选项信息,以致妄加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选项的 各个部分都仔细地加以推敲。
2.警惕“无中生有”。
文言文本来就是比较难理解的,再加上考试时的紧张心理,有些 考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命题 者在设题时就会利用这一点,把文中本来没有的事件强加到某个人物身上,以迷惑考生。
3.警惕“张冠李戴”。
试卷中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 止一个的时候,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
考 生在文中确实看到有这件事情,然而没有仔细分辨这件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
如有一篇 文言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把百姓放在心上,并且把自己的嫁妆都 分给了百姓。
在设题时,命题者把这一功劳记在了这个官员的头上,说这个官员爱民,把妻 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考生在文中确实看到了把嫁妆分给百姓这件事,但没有注意到底是 谁分的,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丈夫和妻子是一家人,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
这样草率 判断,当然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4.警惕叙述情节时的“信息扭曲”。
在某些选项中,命题者总会在人物事件的信息表述 中设下陷阱。
如有一篇文言文中写一位官员不断升迁,他在每个阶段都有功绩。
于是命题者 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功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功绩,以迷惑考生。
5.核对原文,做到万无一失。
当初步认定答案后,考生切勿草率作答,一定要把该选项 所述信息与原文仔细核对,做到有据可依,然后再选定答案。
精选资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
天启二年进士。
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
难点89命题作文准确审题-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原卷版).docx

难A 89 命题作丈准确审题命题作文的写作,必须讲允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考生在写作时要重点关注题眼和限制词,还要记住这样儿句话:挖掘题蕴要仔细,吃透题眼须谨慎,抽象概念形象化,形象文题哲理化。
“挖掘题蕴”指要分析题目中词语的表层意义、深层意义以及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一个词语,除了本义外,往往还有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语境义。
本义简单明白,一目了然,而比喻义、引申义等丰富深刻。
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意义,更应认真体会其深层的比喻义、引屮义或语境义,只有把握住了这些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H要求的作文。
“吃透题眼”是针対那些短语式或单句式的作文题目而言的,考生要对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或限制词进行甄别。
“抽彖概念形彖化,形彖文题哲理化”是指对于抽象概念,考生要围绕所给词语用形象具体的人和事去反映它,避免空洞的说教;对于形象化的题目,考生要注意哲理化,就是在具体的描写Z后,要上升到理性层面,力求对其有深刻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厂、“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
面对今天热闹纷繁、骚vSz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
总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
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多种体来说,考生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和外延、体裁、字数等方面的要是享受,还有人……求。
审题的具体方法有: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 1.据题定向法。
审视作文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所呈现出的不同文体特征,【命题指津】这是一道"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题。
题目“面对喧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
嚣”是动宾短语,要求考生写的是面对喧嚣,持何态度,该怎么做,而2.增加内涵法。
把大题目不是写“喧嚣是什么” “喧嚣怎么样”“喧嚣的利弊”。
此外,就材料来变小,把虚题变实,把抽象的题说,“喧嚣”有贬义的一面,但也有“中性”的一面,因此考生在写作目具体化。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精选资料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 容范围一般比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 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 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 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 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较明朗的选项后,对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 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再进行复核, 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 1.漏掉信息,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 构,把握文本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 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 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部分关键信息,考 生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两表述”指:1.准确表述。
筛选出来的信息须要进行归纳与整合,不能直接照抄,要 注重准确表述。
2.全面表述。
根据题干的要求以及试题的分值等把握答题的要点,保证表述 的全面性。
精选资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文中的重经历。
难点92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原卷版).docx

难点92 对新材料作丈进行审题、立意333E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材料后不再出现限制性的话题,不再限定文体,所提供的材料也更为丰富,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考生要根据不同材料,准确把握“四清”: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并列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彖,但这几个对彖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那么, 考生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那么,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淸楚这儿个对象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构思作文。
4.析清意义。
有些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审题时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须要着重指出的是,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段。
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象征意义及意彖(形象)Z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或者直接揭示哲理,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抓住其屮体现哲理的关键语句。
总之,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在立意方面有着更多的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较“独特”的那么几个或一个。
所以,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考生应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四清”,确保文章立意准确、深刻而有新意。
当然,“文无定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有很多行Z有效的方式、方法,以上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想使之发挥作用,就要在写作中进行实践,并进行摸索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审好题,立好意,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prrX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80压缩语段而不丢失文段信息含解析

2.(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个字。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分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会徽体现了冬奥会会徽评审专家的高度共识——主题具有较高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黄庭坚被贬后多有感慨,写下了这样两句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当黄庭坚二十多岁及第登科的时候,巴结他的人很多,每天高朋满座,大鱼大肉。但是当他被贬他乡的时候,所有曾经巴结他的人都离他而去。所以,从他的身上我们要吸取一些教训,我们要记住:。
【答案】示例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坠志
来看,后面补充的内容只能是针对黄庭坚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考生忽视。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指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倾向等。
准确“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一分析四理解〞入手。
“一分析〞指分析题干的要求,即确定题干是要求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意思还是要求 直接写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理解〞的具体内容是:1.理解观点句。
论述类文章中的观点句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段落 的中心句等,考生阅读文章时要注重分析、理解这些语句表达的意思以及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系。
2.理解 事例。
事例是用来论证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论据,理解事例,能够帮助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3.理解引 用句。
论述类文章中使用引用手法的语句多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考生要重点理解。
4.理解标志句。
这里的标志句指的是使用标志性词语〔如“认为〞“以为〞“感到〞等〕的句子,这些语句往往能表达出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要注重把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专制下的清朝学术1.袁世硕,山东大学袁世硕终身教授。
1949 年考入山由于清王朝统治者很早便利用了明王朝的降臣降将,朝廷的设立悉依明 东大学师从冯沅君教授,毕制,定都伊始便摆出了尊孔崇儒的面孔,“修明北监为太学〞,规定学习《四 业后,成为冯沅君的助教。
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
康袁世硕研究元明清文熙皇帝是历代少有的博学而重视文教的帝王,读书甚多,特别崇尚朱熹。
他 学,继承了冯沅君的治学方还任用了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官员,编纂理学图书,升朱熹为孔庙大成 法和谨学态度,他注重从根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42有效筛选信息
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读。
即考生要以试题为依据,对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找。
即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
要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入手,挖掘其隐含信息。
3.辨。
即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辨别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断。
即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
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
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
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
时人皆
及魏王班师,砺从副招讨使任圜东归。
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
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
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
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
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
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公若不决,余
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为翰林学士,再丁父母忧,服阕,皆复入为学士,历礼部、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职。
未几,父之妾卒。
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
在筛选信息时,一般关注以下几点:
1.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
事件:什么事。
观点:主张什么。
事理:说明什么。
2.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
3.角度:是“全部表现”还是“分别表现”。
4.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
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
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
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
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
而去。
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原文有删改)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砺“抱义”的一组是()
①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
②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
③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
④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⑤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
⑥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③是说张砺有谋略,⑤是说张砺希望建功立业。
筛选信息的常见误区
1.不注意筛选的依据。
答题时,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全部”“直接”等关键词语。
2.不注意语境。
3.不注意所给信息本身的意义。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来:使……到来,招致。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
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2)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