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历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着,先务於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力求社会稳定③关注农民利益④抑制商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C.《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3、宋代瓷器创作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原型,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装饰,把“窑变”作为一种追求,当时瓷艺创作体现出的特点是()A.创作随心B.无为而治C.知行合一D.崇尚自然4、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
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 )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6、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
2019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由此可见该制度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 儒家的民本思想理念受到重视________B.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________D. 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3.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
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________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________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4.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②3—5世纪③8—10世纪④14—16世纪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 杨朱学说在先秦战国时代曾经是“言盈天下”,是与儒墨并驾齐驱的显学。
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
杨学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 儒学________B. 墨家学说________C. 宋明理学________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6.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第I 卷客观题(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2.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候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
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3.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4.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候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今诸候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宜。
愿陛下令谕候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
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D. 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5. 南宋初,犹格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
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
材料表明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 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 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D. 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6.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暇,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史通》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重视教化②论从史出③客观撰述④孤证不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其主要意思是历史的主要任务就是劝诫世人,树立风气,遇到乱臣贼子、淫乱的君主,直白地记录下他们的事情,不掩饰过失,一旦恶行被记录下来,就会流传千年。
①劝诫世人体现了重视教化的原则,故①正确;②材料中没有描述结论出自历史事实的有关信息点,故②错误;③直白地记录体现了客观撰述的原则,故③正确;④材料中没有涉及孤证不立的有关信息,故④错误。
故选D项。
2.铜匭,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唯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
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
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惟武则天可拆看……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可知利用铜匦监察官员,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故B项正确;民本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立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此处最为持久的征服,主要指A.万民法内容B.成文法形式C.民主选举制D.自然法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50分)1.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下面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D.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3.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
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4.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
”由此可见,元代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5.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
监察D.司法6。
“口口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口口,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口口处的文字应该是A.中书B.尚书C.门下D.内阁7.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8.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
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9.公元前443~前429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 “梭伦时代”B。
“克利斯提尼时代”C。
“伯利克里时代”D。
“柏拉图时代"10.古罗马法学家评价《十三铜表法》:“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C.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破坏【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分封制的破坏的相关知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
例如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各国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瓦解,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
2.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代中书省是最高的中央行政机关,故B正确。
唐代尚书省不能荐举官员,草拟诏书,故A排除。
明代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关,故C排除。
清代军机处也不是法定行政机关,故D 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中书省【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行省制2.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 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3.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4.每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
这一风俗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5.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6.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晌.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7.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
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一其定了基础。
”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A.华夷观念淡化 B.武力征伐影响 C.儒家思想主张 D.文化心理认同8.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9.秦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f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种做法()A.标志着县制的开端 B.加强了地方的权力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D.造成秦王朝短命而亡10.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11.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暇,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史通》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重视教化②论从史出③客观撰述④孤证不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 铜匭,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唯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
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
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3.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此处最为持久的征服,主要指A.万民法内容B.成文法形C.民主选举制D.自然法思想4.据调查,17 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贵族地主占有全国 15~20%的地产。
到了 1790 年,400 家大地主(其中多是上院权贵,从男爵和爵士)的地产份额高达 20~25%。
而同期10 万个中小农户的年收入只占全国农业总收入的 15~20%。
这说明A.改良式的革命不利于英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B.“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仍占有大宗地产和经济优势C.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D.英国贵族长期握有特权而不受到革命力量影响5.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6.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大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情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唐朝太史令傅奕说:“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态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
”两则材料都反映了A.佛教和儒学相互融合吸收B.肯定佛教的教化作用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3.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祝表。
据此可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75.5% 22.9% 1.6%唐玄宗大宝年间(公元750年)61.4% 35.8% 2.8%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34.8% 58.4% 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七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4.隋唐时官方对操的评以肯定为主,认为他是大英雄;到了北宋则完全相反,从官方到民间对他的评价都以否定为主。
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囚是A.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宋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理学发展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结果D.宋代市民文学发展的结果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是A.“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B. 二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6.唐宋时贵族封爵都是以地名为封号,如李世民封秦王、王安石封荆国公等,受封人可以派人去封地直接征收租赋:明清时爵位封号则大多不用地名,而用美善的“鼓称”“嘉名”,如刘基封诚意伯、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等,并且都只有封号而没有封地: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D.非宗室贵族地位的提高7.有气候学者研究气候变迁与朝代兴衰的关系,指出明代大多时间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农耕民族发展。
崇祯年间则是大降温,大顺、顺治这类年号反映当时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这一研究表明A.气候变迁是朝代兴衰的根源B.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应对天灾能力脆弱C.研究结果充满迷信荒诞不经D.作者用生态史观准确还原了当时历史8.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离转筒车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③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
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
这是传统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
”作者在此肯定洋务运动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C.起了开启民智的作用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0.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若作《大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D.“西学中源,合理利用”11.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硬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莫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2. 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 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由此推断A.民族工业“短暂容天”说法值得商榷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13.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联共,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
中共中央认为,李济深、蔡廷借、蒋光厢等“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援助福建事变.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未能认清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主张区别对待国民党人士14. 1939年2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土义”道路的土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15.1957 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
后来江“文化大革命”中被折黔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6.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A.土地改革以后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7. 20 世纪60 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
这表明导弹研制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核18.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 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 月16 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与其他衬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19.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印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 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 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 / 2 。
陪审员虽属兼职,但侮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
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20. 17 世纪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 世纪末,茶叶己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的英国A.民主制度确立 B.成为“世界工厂” C.民众收入提高 D.与东方贸易扩大21.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川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这反映出牛顿力学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22.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土面运川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
但是,由于我己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 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
”这说明伏尔泰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B.主张法律目前人人平等C.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D.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2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卜,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宜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24. 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
当时的伦教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
这说明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25.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三世发布诏书说:“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即位,并祝福他登上俄国国家的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这一诏书说明A.尼古拉二世主动辞去了沙皇之位B.封建残余势力力图挽回部分权力C.米哈伊尔大公成为了俄国新沙皇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26.厉以宁说:“1929 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27. 1954年爱伦堡发表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解冻》,以此为标志,。
解冻文学”替代了过去苏联“无冲突论”的歌颂文学.但1957 年以后,苏共中央开始收紧“解冻”的口子,文学领域思想解放的步伐开始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