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科课件 (50).ppt
高中课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课程介绍 • 基础知识 • 重点难点解析 • 习题解答 • 学习建议与指导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高中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课程内容
01
语文
包括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写作
02
等。
03
重点难点解析
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总结词
抽象概念、复杂计算
详细描述
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计算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如函数、导数、积分等概 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析几何中的复杂计算。
物理重点难点解析
总结词
物理模型、实验操作
详细描述
物理中的物理模型建立和实验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物理模型 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详细描述
生物习题解答应注重生物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习题 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
生物习题解答
总结词
实验分析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生物习题解答应包括实验分析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分 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生物习题解答
总结词
生物技术应用介绍
详细描述
生物习题解答应介绍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几何基础
理解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如三角形 、四边形、圆等。
概率与统计基础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如 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
物理基础
力学基础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 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全册人教版PPT

Rt⊿ SOH
Rt⊿ SOB Rt⊿ SHB Rt⊿ BHO
棱台由棱锥截得而成,所以在棱台中也有类似 的直角梯形。
第十三页,共101页。
棱台
结构特征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 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 台.
D’
D A’
C’
B’
C
A
B
第十四页,共101页。
圆柱
结构特征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
锥的体积是( A)
(A)9
(B) 9 (C)7 (D)
7
2
2
A1 练5:一个正三棱台的上、下底
面边长分别为3cm和6cm,
高是1.5cm,求三棱台的侧
面积。
27 3 cm2
A
2
C1 B1
C B
第二十三页,共101页。
6.如图,等边圆柱(轴截面为正方
形ABCD)一只蚂蚁在A处,想吃C1
处的蜜糖,怎么走才最快,并求最短路
O’ O
第十七页,共101页。
球
结构特征
以半圆的直径所 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 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 转体.
半径
O 球心
第十八页,共101页。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侧面积: S 2 rl
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 S rl
圆台的侧面积: S (r r)l
球的表面积: S 4 R2
柱体的体积: V Sh
A.1 B.1 C. 1 D.1 2 36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V
1 3 S底h
1 111 3
1 3
1 1
1
第四十页,共101页。
11.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 (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___8_0__0_0_c.m 3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共50张PPT)

知 2.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 的核心素养.
养
合
作 坐标的确定.(重点)
探
究 释
3.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疑
难 (重点、难点)
2.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培
课 时
分
养学生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的核 层
作
心素养.业Leabharlann 返 首 页·3
·
情
课
景
堂
导
小
学
结
·
探
提
新 知
合
情景
导学
探新
知
素 养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释
作
疑
业
课
探
时
究
坐标系 向,以它们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三条数轴:x
分
层
释 疑
轴、y轴、z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
7
·
情
坐标轴 _x__轴、_y__轴、_z__轴
课
景
堂
导 学
坐标原点 点_O__
小 结
·
探 新
坐标向量 __i __,__j __,_k___
提 素
知
养
坐标平面 O__xy_平面、O__yz_平面和_O_x_z平面
课
探 究
点坐标 _a_=___(_x,__y_,__z_)_
时 分
层
释
作
疑
业
难
返 首 页
·
10
·
情
课
景 导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利用表面积和体积公 式计算空间几何体的 相关量。
利用三视图和直观图 描述空间几何体的形 状和大小。
PART 05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置关系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外或点在平面上(即点在平面的边界上)。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集合的运算
详细介绍交集、并集、补集等集 合运算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相 应的例子和练习题。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函数的概念
讲解函数的定义、定义域 、值域等基本概念,并给 出相应的例子。
函数的表示方法
介绍解析法、列表法、图 象法等多种表示函数的方 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函数的性质
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 性、周期性等性质,并通 过实例加以说明。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垂直的判定
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
平面垂直的判定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垂直直线的性质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于 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举例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应用
幂函数及其性质
幂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 幂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幂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 幂函数的应用举例
函数的应用举例
函数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
函数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 用
函数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 用
函数模型在化学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1 2
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根,方程的根对应函数的 零点。
人教A版 高中数学必修1-必修5 全套ppt课件 打包下载(共545页ppt)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两组集合: (1)集合A={1,2,3,4}与 B {x N || x | 5} (2)集合A={0,1,2,3,4}与 B {x N || x | 5}
思考1:上述两组集合中,集合A与集合B之间 的关系如何? 思考2:上述两组集合中,集合A都是集合B的 子集,这两个子集关系有什么不同? 思考3: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子集关系,我 们把(1)中的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那么如何定义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问题提出
“集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解释为: 许多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在现代数学中,集合是一种简洁、高雅的数学语言, 我们怎样理解数学中的“集合”?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问题: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3)高一(15)班的所有男同学; (4)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
知识探究(三)
思考1: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 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 中? 思考2: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与集合A 有哪几种可能关系? 思考3: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 学化的语言表达? a属于集合A,记作 a A 思考4: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 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思考1: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A中的元素与 集合B有什么关系? A中的元素都属于B
思考2:上述各组集合中A与B有包含关系,我 们把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 一般地,如何 定义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 集合B的子集.
思考3: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我们怎样 用符号表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全套课件pptx

03
相互作用
重力
01
02
03
重力的定义
重力是地球吸引其表面或 附近物体的力,其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指向地球的中心。
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 速度约为9.8m/s²,其大 小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 略有不同。
弹力
弹力的定义
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 变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 形变量成正比。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质
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 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同。
数学表达式
摩擦力的种类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 摩擦力三种。
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间摩擦性质的物理量, 其大小与物体的材料、表面粗糙程度和接 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 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效
果与这些力共同作用时相同。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 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 作用效果与原来的力相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 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刻度尺、导 线、电源。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安装实验器材;接通电源,释放小车,让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 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值,并且极小值为f2 4 .
3
又则于f0 4,f3 1,
2
o
3x
图1.3 16
因此,函数fx在0,3上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 4 .
3
上述结论可从函数 fx在0,3上的图象(图1.3 16)
得到直观验证.
一般地,求函数y fx在a,b上的最
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
1求函数y fx在 a,b内的极值;
2将函数y fx的各极值与端点处 的 函 数 值f a、f b比 较, 其 中 最 大 的
一 个 是 最 大 值, 最 小 的 一 个 是 最 小 值.
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函数f x ax3
bx2 cx d的性质.
1.3.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
我 们 知 道, 极 值 反 映 的 是 函 数 在 某一 点 附 近
的局部性质,而不是函数在整个定域内的性
质 .也就是说,如果 x0是函数 y fx的极大 小 值点,那么在 x0 附近找不到比fx0 更大 更 小 的 值.但 是, 在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或 研 究函
中的例子,不难看出,只要把函数 y fx的
所有极值 连同端点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就 可以求出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
例5 求函数fx 1 x3 4x 4 在0,3上的最大值
3 与 最 小 值.
解 由例4可知,在0,3上,当x
y
fx 1 x3 4x 4
3
2时,fx 1 x3 4x 4有极
数性质时,我们往往更关心函数在某个区间 上,哪个值最大,哪个值最小.如果 x0是函数y
fx的最大小值点,那么fx0 不小大于函
数y fx在相应区间上所有函数值.
如图1.3 13,观察区间
a,b上函数y fx的
y
y fx
图象,你能找出它的极
大值、极小值吗?
o a x1 x2 x3 x4 x5
x6
x
b
观察图象, 我们发现, f x1 ,
fx3 ,fx5 是函数y fx
图1.3 13
的极小值,fx2 ,fx4 ,fx6 是极大值.
探究 你能找出函数y fx在区间a,b上的最
大 值 、 最 小 值 吗?
从图1.3 13可以看出,函数y fx在区间a,b
上最大值是fa,最小值是fx3 .
y
y fx
y
y fx
ao bx
图1.3 14
图1.3 15
x5 b x
在图1.3 14、1.3 15中,观察a,b上的函数 y fx的图象,它们在a,b上有最大值、最
小值吗? 如果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什 么?
一般地,如果在区间a,b上函数 y fx的
图象是一条连 续不断的曲线,那么它必有 最大值和最小值. 结合图1.3 14、图1.3 15,以及函数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