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药物稳定性及特殊药物输注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

儿科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

2.注意监测血压。
3.遵医嘱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低血压。剂量改
变后要重新更换管道。
4.不可与血制品用同一静脉通路。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
5.低浓度 1—3, 产生利尿效果,扩张肾血管。
中浓度2—10 , 心率加快,升压。
高浓度>10 , 外周血管收缩作用。
(五) 多巴酚丁胺(国产)20支
果记录单及医嘱单标明
第三代 罗氏芬 (菌必治)罗塞嗪
1.用5—10注射用水溶解,2—4分钟缓慢静注。或根据医嘱
静滴或静注。
2.配制后的溶液在5℃ 以下可维持有效24小时,室温避光条件
下可有效保存6小时。
3.与钙剂有配伍禁忌,产生结晶、沉淀
第四代。 马斯平
1.用于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
儿科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 使用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类
(一).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1.使用前须做皮试。 2.现用现配。 3.不宜与、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合并静滴。 (二) 头孢菌素类 :分四代主要作用细菌的合成酶系统 第一代头孢唑啉钠(先锋Ⅴ) 1.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可与1%利多卡因配伍使用。 静脉滴注:溶于 20—30。 静脉推注:除氨基糖甙类外,可与多数常用的静脉注射液配 伍使用。 2第二代头孢呋辛钠(新福欣):使用前作头孢呋辛钠皮试 ,皮试结
米力农 扩张血管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减低心脏负荷用于各种心
衰用药期间注意心率血压变化
(七)甲强(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抗免疫抗休克治疗。
1.<250的初始剂量应至少用5静脉推注,>250的初始剂量应
至少用30。短时间内静脉注射大剂量甲强可引起心律
失常、循环性虚脱或心跳停搏。

儿科常用药物稳定性及特殊药物输注注意事项

儿科常用药物稳定性及特殊药物输注注意事项

二、抗病毒药
注射用阿昔洛韦
1、婴儿与12岁以下小儿,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2 (按阿昔洛韦计, 下同),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12岁以上按成人量。 按体重一次10mg/kg,一日3次,隔8小时滴注1次。 小儿最高剂量为每8小时按体表面积500mg/m2 。
药液的配制:取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 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 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 滴注时宜缓慢,否则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淀,引起肾功能 损害的病例可达10%,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 脉炎。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 小儿每日按体重20-30mg/kg,分2-3次。乳糖 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 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ml至 1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 然后加入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 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 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 液偏酸性,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 钠1ml。
克拉霉素
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给药15mg, 分两次服用,具体剂量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遵 医嘱调整给药。 取适量水,加入至盛颗粒的瓶中,振摇,得到 混悬剂。加水直到与印在瓶身的红线齐平。按 此方法配制的克拉霉素混悬剂的浓度应为每 5ml中含125mg(2.5%)。制得的混悬液在室 温(15~30℃)下能保存14天。每次使用前摇 匀。
注射用阿奇霉素 (希舒美 )
有报道静脉应用阿奇霉素时注射局部可出现不 良反应。给予阿奇霉素500mg,配制成浓度 2mg/ml,250ml的溶液在1小时内滴完或配成 1mg/ml,500ml的溶液在3小时内滴完。 儿童用药总剂量为30mg/kg,连续3天给药,每 日给药一次,剂量为10mg/kg;或总剂量仍为 30mg/kg,连续5天给药,每日给药一次,第一 天10mg/kg,第2至第5天5mg/kg。

儿科用药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儿科用药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儿科用药调配应注意的问题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相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

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一位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应该思索的问题。

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药物的使用方法1.1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

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待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1.2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3 退热药的正确使用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药师必须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待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 度以上才需服药”,并告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1.4 同药易名某些患儿家属会同时挂号看内、外科,而同药易名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铿锵、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娃的福、贝特令均为维生素AD丸。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交待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妈咪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度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 h以上。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乙肝疫苗:用于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的感染,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

推荐剂量为0.5mL,分两剂注射,间隔1个月。

2. 维生素K:新生儿因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常会出现维生素K 缺乏引起的出血问题。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即刻注射1mg维生素K1,以预防出血。

3.抗生素:用于治疗新生儿因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不同病原体和感染病情来定,需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方。

4.退热药:对于有发热的新生儿,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正确用药剂量,不可自行使用。

5.消化道药物:如新生儿胃肠功能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可使用乳酸菌制剂、酶制剂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氧气:常用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急救。

但在有明确禁氧指征时(如气胸),应禁用氧气。

2.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休克等危重情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注意剂量和速度。

3.硝酸甘油:用于新生儿疝气、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治疗,但对低血压和脑缺血的新生儿禁用。

4.升压药物:用于治疗低血压、心衰等情况,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5.抗抽搐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用于治疗新生儿惊厥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6.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用于治疗新生儿贫血、出血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进行相关的血型配对。

在使用药物时,特别是抢救药物时,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用药,并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同时要注意对药物的过敏史和禁忌症的了解,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儿科给药注意事项

儿科给药注意事项

儿科给药注意事项
1. 确定儿童的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

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是确定用药剂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给药前应该量体重并询问年龄。

2.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剂型。

儿童可能很难吞咽大颗粒的药片,更适合使用悬浮液、糖浆或口服溶解片等颗粒小的剂型。

3. 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和标签。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和适应症等信息。

4. 永远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匙、滴管或其他准确的给药工具来测量药物剂量。

避免使用家庭常见的厨房餐具来给儿童用药,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测量错误。

5. 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能力可能会不同于成人,因此要小心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一些副作用可能是轻微的,如恶心、腹泻等,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是严重的,如过敏反应和中毒。

6. 定期监测儿童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如果药物没有产生预期的疗效,或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应该及时联系医生。

7. 儿童不能随便自行用药,必须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进行。

建议家长或监护人定期与儿科医生沟通,了解用药情况,确保儿童的用药合理和安全。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儿童用药方面,与成人相比,儿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就儿科用药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儿科用药的特点
1. 代谢功能差异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剂量调整
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3. 药物副作用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留意。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注意剂量
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来合理计算剂量,避免因剂量不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2. 选择合适的剂型
儿童对于口服药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喜好和便于使用的特点。

3.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药物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药物作用可能会受到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用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避免因未能合理使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儿科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护士配药儿科知识点总结

护士配药儿科知识点总结

护士配药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婴幼儿的身心发育、生理特点、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特别是对于药物的配药和给药,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配药的基本知识、药物配制的要求、药物给药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知识1. 儿童药物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药物治疗有其特殊性,如身体的生理特点、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因此在给药前需要仔细了解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相关信息,以避免误用药物或者发生不良反应。

2. 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生理特点的差异,其药物的用法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幼儿和学龄儿童服药的形态一般为颗粒剂或口服液,而青少年则可以使用片剂等。

此外,药物的用量也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避免用药量不足或者过量。

3.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儿童用药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比如有些药物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应该避免使用;有些药物的适应症只适用于成人,不适合儿童使用等。

因此护士在配药前需要了解儿童的病情和用药禁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制。

二、药物配制的要求1. 配制药物的准确性护士在进行药物的配制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选用的药品名称、规格、浓度等都是正确的,避免因为选错药或者配错药物而导致患儿的用药错误。

2. 药物的稳定性有些药物在高温、潮湿或者光照的环境下会发生分解、氧化等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配制药物时需要选择适宜的药品存储条件,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3. 药物的洁净度配制药物时需要保持手部和工作环境的洁净,以避免细菌、灰尘等污染物进入药品中,导致药物的质量下降或者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三、药物给药的注意事项1. 给药前的准备在给药前需要对患儿的用药情况仔细了解,比如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儿童应该选择给药方式,以避免因为给药不当而导致药物的消化吸收差,甚至对患儿的肠胃功能造成损害。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儿科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未完全成熟,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儿童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1.儿童用药需遵循医嘱:儿童用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嘱咐,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同时,家长也应该清楚地了解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用药。

2.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儿童喜欢糖浆、颗粒等液体剂型的药物,但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剂型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同时,要注意糖浆剂型中可能含有糖分,应注意控制儿童摄入的糖分量。

3.药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儿童用药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药品,并注意保质期。

一般来说,开封后药品的保质期会缩短,应尽快使用,过期药物不可使用。

4.低剂量原则:儿童用药时应采用“低剂量原则”,即尽量使用低剂量的药物,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儿童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告知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6.儿童用药的特殊途径:对于婴幼儿和小儿,呕吐导致的给药困难,可以使用直肠给药或皮下注射等其他途径进行给药,但只有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

7.随身携带重要药物: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家长应随身携带关键药物。

一旦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及时给予药物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8.合理保存药物:家长应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确保药物不会因受热、受潮或过期而影响疗效。

同时,不同药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照要求储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幼儿的用药更为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因此需要更加谨慎。

此外,一些常见的非处方药物也需要注意儿童用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总之,儿童用药是一项需要特别注意的医疗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罗培南静脉推注的时间应大于5分钟,静脉滴注时间 大于15~30分钟。
美罗培南可使用下列输液溶解:0.9%氯化钠溶液、 5%或者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碳酸氢钠 浓度0.02%)、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5%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浓度0.225%)、5%葡萄糖溶 液(氯化钾浓度0.15%)25%或10%甘露醇溶液。
头孢他啶
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30~100mg/kg,分 2~3次静脉滴注。以生理盐水、5%葡萄 糖注射液或乳酸钠稀释成的静脉注射液 (20mg/ml)在室温存放不宜超过24小时。
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 )
每12小时给药一次。采用间歇静脉滴注时, 本品每瓶用适量的5%葡萄糖溶液或0.9% 注射用氯化钠溶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然后再用上述相同溶液稀释至20ml,静 脉滴注时间应至少为15-60分钟。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 小儿每日按体重20-30mg/kg,分2-3次。乳糖
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 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ml至 1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 然后加入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 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 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 液偏酸性,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 钠1ml。
头孢西丁
本品用于肌内注射,每克溶于0.5%盐酸利 多卡因2ml;静注时,每克溶于10ml无菌 注射用水;静滴时,1-2g头孢西丁钠溶 于50ml或100m1 0.9%氯化钠注射液或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
头孢地嗪
静脉注射:1.0g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溶于4ml注 射用水,或2.0g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溶于10ml注 射用水中,于3-5分钟内注射。 静脉滴注:1.0g或2.0g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溶于 40m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中,2030分钟内输注。 肌肉注射:1.0g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溶于4ml注 射用水,或2.0g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溶于10ml注 射用水中,臀肌深部注射:为防止疼痛,可将 本品溶于1%利多卡因溶液中注射(此时须避免 注入血管内)。
3、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大多数感染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1-2克,分3-4次滴 注。对中度感染也可用每次1克,每天2次的方案。最 多可以增至每天4克,或每天50毫克/千克体重,两者 中择较低剂量使用。当每次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低于 或等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20-30分钟, 如剂量大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40-60 分钟。如病人在滴注时出现恶心症状可减慢滴注速度。
拉氧头孢
静滴、静注或肌注,小儿1天40--80mg/kg,分2~4次, 并依年龄、体重、症状适当增减,难治性或严重感染 时,小儿1天150mg/kg,分2~4次给药。静注时,本品 0.25g,以4ml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 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摇匀,使之完全溶解:肌注 时,以0.5%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充分摇匀,使完全 溶解。溶解后,尽快使用,需保存时,冰箱内保存于 72小时以内,室温保存于24小时以内使用。
2ml注射用水,0.75g本品最少需要6ml注射用水, 1.5g本品最少需要15ml注射用水溶解。快速静 脉输注(如30分钟以内),则可将1.5g本品溶 于50ml注射用水中。 配制成的上述溶液,可直接进行静脉注射,或 在病人接受输液时,加入输液管内。
头孢替安
静脉注射时,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使 用,此外也可将本品的一次用量0.25-2g添加到糖液、 电解质液或氨基酸等输液中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滴 注。
头孢曲松
静脉滴注时间至少要30分钟,罗氏芬2克溶于 40毫升以下其中一种无钙静脉注射液中如:氯 化钠溶液,0.45%氯化钠+2.5%葡萄糖注射液, 5%葡萄糖,10%葡萄糖,5%葡萄糖中加6% 葡聚糖,6~10%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液,灭 菌注射用水等。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 容性,故不能将罗氏芬混合或加入含有其他抗 菌药物之溶液中。亦不能将其稀释于以上列出 的溶液之外的其他液体中。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邦达)
将适量本品用20毫升稀释液(0.9%氯化钠 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立 即加入250ml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次 至少30分钟,疗程为7~10天。
2、头孢菌素类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将本品溶于注射用水中,0.25g本品最少需要
本品注射液的配制法:本品含有缓冲剂无水碳酸钠, 溶解时因发生CO2,故将瓶内制成了负压,溶解1克时, 可向瓶内注入约5ml溶解液使其溶解。(1克注射用本品 如用做静脉滴注用,可加入100ml溶解液使其溶解)
静注时,一般是将1克稀释至20ml后注射。静脉滴注时, 不可用注射用水稀释,因不能成等渗溶液。
儿童体重≥40千克,可按成人剂量给予。儿童和婴儿体 重<40千克者,可按15毫克/千克,每6小时一次给药。 每天总剂量不超过2克。
配置好的液体要在四小时内使用,冷藏(4°)保存 24h
注射用美罗培南
年龄3个月~12岁的儿童,根据感染类型的严重程度、致 病菌敏感性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每8小时按剂量10~ 20mg/kg给药,体重超过50kg的儿童,按成人剂量给 药。脑膜炎儿童患者的治疗,剂量按每8小时40mg/kg 给药。目前尚无儿童肾功能不全的使用经验。婴幼儿: 年龄3个月以下婴幼儿,不推荐使用美罗培南。
科室常用药物的稳定性及 特殊药物输注注意事项
陈丽妃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 青霉素皮试剂 :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
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 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本品 稀释后供24小时使பைடு நூலகம்。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0.6g/1.2g)
本品应采取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给药,不适用 于肌肉注射给药。可用注射用水(BP)或生理 盐水(0.9%w/v)配制,然后,不要拖延,将 本品注射液稀释到50ml~100ml的点滴液中(如: 用小袋或刻度试管)。配制好的注射液应在20 分钟内使用,于3~4分钟内缓慢注射。本品也 可直接或经静脉导管注入静脉。 配制好的输注 液应在4小时内,用30~40分钟的时间完成滴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