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台账
2011年度储量计算成果台账003

197× 250 =765345
推进长度 (米) 11.1 1.4 765345 1901
250 621600 571872 49728 92%
顺槽煤柱 累计长度 (米)
250 143745
回采面积 40000 平方米
摊销面积
9250
采高 (米)
11.1
煤层平 均厚度 (米)
11.1
填表人:
审核:
总工程师:
3.2
3920
1901
0
0
75%
巷道宽 (米)
3.5 3920 1901 0 0 75%
加权平均 11.2 巷道面积
掘进长度 (米)
250
总工程师:
期末保有储量计算基础台账
2011年 12 月 生产能力 (万吨/年) 30 日
120
批准开采煤层
9#、11#
全矿井年末保有资源储量(吨)
67938575
煤层摊销
掘进工程 累计采出煤量 采出 数值 煤量 (吨)
其它累计摊销 采区回 采率 (%)
参数
名称
动用资源 采出煤量 储量 (吨) (吨)
巷道高 (米)
全矿井年末保有资
回采工作面 煤层 平均 煤层资 容重 厚度 源储量 t/m3 (米 吨 )
煤层 名称
范围坐标
煤层面 积 (m2)
工作 面名 称
参数
动用资 回采 损失 工作面 数值 源储量 煤量 煤量 回采率 (吨) (吨) (吨) (%)
掘进工程累计 动用资源储量 资源 数值 储量 (吨)
参数
工作面长 (米) 1、 X=4404094.151 Y=19636687.532 2、 X=4403844.151 Y=19636687.532 9# 3、
储量计算成果台账9种

储量计算成果台账9种储量计算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它对于评估油气田的潜力和决策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储量计算成果台账是储量计算的记录和总结,用于保留和展示计算成果,方便后续分析和复查。
本文将介绍9种常见的储量计算成果台账,分别是:一、储量计算方法台账储量计算方法台账是记录不同储量计算方法使用情况的一种台账。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可能会被采用,例如密度法、体积法、渗透率法等。
通过编制储量计算方法台账,可以清晰记录使用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方便后续的储量计算过程。
二、储量核算历史数据台账储量核算历史数据台账是记录油气田历次储量评价结果的一种台账。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总结,可以了解油气田储量变化趋势,以及各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三、开发综合效益评价台账开发综合效益评价台账是记录油气田开发效益的一种台账。
通过对油气田的生产情况、储量变化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价,可以判断油气田的综合开发效益,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储量计算过程数据台账储量计算过程数据台账是记录储量计算过程中各项数据的一种台账。
它包括了储量计算所依赖的数据源、数据清洗过程和数据处理结果,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计算精度等信息。
五、储量分区评价结果台账储量分区评价结果台账是记录不同储量分区评价结果的一种台账。
在储量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将油气田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划分和评价,通过编制该台账可以清晰了解各个储量分区的储量情况和可采储量。
六、储量动态监测台账储量动态监测台账是记录油气田储量动态变化情况的一种台账。
通过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开发策略,确保储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七、储量风险评价台账储量风险评价台账是记录不同储量风险评价结果的一种台账。
在储量计算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通过编制该台账可以清晰记录储量风险评价结果,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八、储量价格评估台账储量价格评估台账是记录对不同储量价格进行评估的一种台账。
2-1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账

煤层
水平
盘区
储量级别
1
2
3 2--1 4
5
2-1合计
111b 122b 333 111b 122b 333 111b 122b 333 111b 122b 333 111b 122b 333 111b 122b 333 111b+122b+333
3349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k取0.80;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11b+122b+333k;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 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筑物煤柱等永久性保护煤柱损失量);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保护煤柱)*盘 区采出率的储量;5、盘区采出率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厚煤层盘区采出率取75%,中厚煤层盘区采出率取80%,薄煤层盘区采出率取85%。6、呆滞煤量就是暂时 不回采,但又不符合报损条件,日后还有可能开采的量.
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账
填报单位: 2015年 月 制表 校对 可采 储量 单位:万吨 呆滞 可采 储量 实际开 采储量 储量增减(+、-) 上年未 地质及 本年未 开采损 井田 水文地 报损 注销 转入 能利用 设计 能利用 采出量 失量 补勘 重算 采勘 边界 损失 储量 质损失 储量 对比 变动 30.7 6.6 0
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台帐

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台帐一、矿井基本信息1.矿井名称:记录矿井的正式名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2.矿井编号:矿井的唯一标识符,有助于识别和管理不同的矿井。
3.矿井地理位置:矿井所在的地理坐标,可以直观地表示矿井的地理位置。
4.矿井所属单位:记录矿井所属的矿业公司或机构,便于管理和通知。
二、矿井地质概况1.矿井矿种:记录矿井开采的矿石种类,如煤矿、金属矿等。
2.矿井地质条件:描述矿井地质条件的基本情况,包括矿层倾角、矿层厚度、地质构造等。
3.矿井储量计算方法:记录矿井储量的计算方法,如利用密度法、面积法、三维建模法等。
三、矿井开采信息1.开采方式:记录矿井的开采方式,如井下开采、露天开采等。
2.采矿工艺:描述矿井的采矿工艺流程,如矿石的采掘、选矿、矿石破碎等。
3.采矿系统:记录矿井正在使用的采矿系统,如切割机、静压洗煤机等。
4.开采设备:列出用于矿井开采的关键设备,如钻爆机、运输车辆等。
四、矿井储量计算数据1.矿井矿层数据:记录矿层的主要信息,如矿层厚度、埋深、平均岩性、挥发分等。
2.矿井采样数据:记录采样过程中获取的样本数据,如煤样的水分、灰分、硫分等。
3.矿井调查报告:整理并记录矿井地质勘探和调研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如储量计算的原始数据、参数和假设等。
4.矿井产量数据:记录矿井的产量信息,包括历史开采量、年度开采量和累计开采量等。
五、矿井储量计算过程1.储量计算方法:描述储量计算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如重矿法、含量法等。
2.储量计算步骤:详细记录储量计算的步骤和流程,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储量计算结果:列出每个矿层的储量计算结果,包括可采储量、探明储量和总储量等。
4.储量计算年限:计算每个矿层的储量计算年限,以评估矿井的可持续开发能力。
六、矿井储量计算审核与验证1.储量计算审核人员:记录参与储量计算审核的人员,并记录其职务和审核时间。
2.储量计算审核意见:记录储量计算审核人员对计算结果的意见和建议。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

在储量计算中,面积以平方米(m2)、厚度以米(m )、容重以立方米吨(t/m3)、含量以吨(t )为单位。
储量汇总时以万吨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
第21条 储量计算结果必须经验丰富检查。
检查应在原计算图上以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
检查结果若在允许范围内,应以原计算结果为依据如果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找原因予以更正。
储量块段面积的量测,需由他人抽查。
抽查的比例应大于总块段个数的10%。
每个块段两次面积之差,不得超过求积仪的允许误差。
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30%以上超过允许误码差时,应全部重算。
实际工作面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100% 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工作面采出量。
即回采工作面内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出来的采出煤量。
计算化工是:Q 面=S 面·h ·d -R式中:Q 面――工作面采出量;S 面――工作面实际采空面积(即工作面运输机巷内侧到回风巷的内侧,开切眼内侧到工作面煤壁这个区域的面积);h ―――平均实际采高。
如其变化较大,应按分块、分段的不同采高计算。
平均实际采高,不包括大于0.05m 夹石的厚度;d ―――煤的容重;R ―――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煤损失。
2、工作面损失量即实际工作面损失(解释见本章第二节第32条)。
一、公式使用范围:本式是计算报告期内单个采区 损失率的公式。
1、当计算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累计采区回采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损失量,式中的“采了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采出量2、计算全矿井平均采区损失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损失量之和;式中的采出量亦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采区量之和。
二、采区损失率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采区采出量。
台账表格式

矿山查明资源储量台账表
所属矿区名称:宁国市南极宝川萤石矿矿山名称:宁国市庄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许可证号:3425240830018 矿种:萤石资源储量单位:吨
电脑文件名称: 制表人:董玉言 2011年03月14日
设计资源储量台账表
矿山查明资源储量台账表
所属矿区名称:宁国市南极宝川萤石矿所属矿区(井田)—矿山编号:采矿许可证号:3425240830018 矿种:萤石资源储量单位:吨
开采结束资源储量比较台账表
所属矿区名称: 宁国市南极宝川萤石矿矿山名称:宁国市庄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种:萤石资源储量单位:吨
矿石损失统计台账表
注:所属矿区(井田)一矿山编号: 组织机构代码:
矿山企业名称截至2010年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表
矿山企业填报人: 审核人: 矿山企业盖章: 联系人: 及方式:
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盖章): 联系人:张桂胜及方式:芜湖市柏庄春暖花开3号楼201室。
“三量”计算成果台账

藻渡煤矿“三量”计算成果台帐藻渡煤矿年月日制表人:审核:藻渡煤矿“三量”计算本矿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的接替,采取“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计算出三个煤量来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程度和采掘关系,以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一、三量的计算1、开拓煤量计算:Q开=(LhM平d-E失-P)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开拓的走向长度,m;h--开拓区的平均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开拓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包括永久和临时煤柱及其它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开=(LhM平d-E失-P)K=(第一水平已全部形成开拓量)2、准备煤量计算:Q准=(LhM平d-E失-P)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的走向长度,m;h--采区的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呆滞煤量(包括准备期内不能采出的煤量,以及永久煤柱和永久和其它原因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准=(LhM平d-E失-P)K=3、回采煤量计算:Q回=LhMdx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的可采长度,m;h--工作面沿倾斜的可采长度,m;M--煤层的可采厚度,m;d--煤的容重,t/m3;x--工作面的回采率。
Q回=LhMdx=二、三量的可采期限与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根据有关规定三量可采期限为:(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为2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8个月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3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限计算: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其计算可采期产量以此为据,故本矿三量情况是:(1)开拓煤量:÷90 = (年);(2)准备煤量:÷75000 = (月);(3)回采煤量:÷75000 = (月)。
附:矿井储量管理及可采储量计算表矿井储量管理及可采储量计算表单位:万t注: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中含断层煤柱:万吨。
矿山查明资源储量台帐

矿山查明资源储量台帐(表) 所属矿区名称:东胜矿区组织机构代码:采矿许可证号:矿种:煤资源储量单位:三界沟煤矿
制表人: 吕飞 2017年7月27日
设计资源储量台帐(表) 所属矿区名称:东胜矿区组织机构代码:采矿许可证号:矿种:煤资源储量单位:三界沟煤矿
矿山资源储量变动台帐(表)格式
所属矿区名称:所属矿区(井田)-矿山编号:组织机构代码:采矿许可证号:矿种:资源储量单位:
开采结束资源储量比较台帐(表)格式
所属矿区名称:所属矿区(井田)-矿山编号:组织机构代码:矿种:资源储量单位:
矿石损失统计台帐格式
所属矿区名称:采矿许可证号:矿种:资源储量单位
注:所属矿区(井田)-矿山编号:组织机构代码
矿山企业填报人审核人矿山企业盖章联系人:联系地址及方式:
矿山企业名称截至年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表
矿山地质测量矿山机构(部门)盖章联系人:联系地址及方式:
三界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表1-2-3 单位:Mt
注:(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三界沟煤矿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表2-1-2
注:1、本矿井煤层已实际揭露,可信度系数K取0.8。
2、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