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动脉血气分析评分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
PaCO2<4.67 KP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 断定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均衡掉调
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肺泡通气状况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aCO2↑肺泡通气缺少
PaCO2↓肺泡通气过度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5℅~98℅
血液酸碱度
pH
<7.35: 掉代谢酸中毒(酸血症)
SaO2100℅前提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
全血缓冲碱
BB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感化的碱(负离子)的总和
45~55mmol∕L
代谢性酸中毒:BB ↓,
代谢性碱中毒:BB ↑
二氧化碳联合力
CO2CP
22~31 mmol∕L
临床意义与SB雷同
残剩碱
BE
±2.3mmol∕L
临床意义与SB雷同
>7.45:掉代谢碱中毒(碱血症)
碳酸氢根
(HCO3-)
现实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尺度碳酸氢根
SB
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
PaCO2
4.67~6.0KPa (35~45mmHg)
1.联合PaO2断定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PaO2<60 mmHg,P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 mmHg,P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
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质量
(6分)
1、态度: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要求:稳重、轻柔、熟练、准确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手卫生规范
4、完成时间:15分钟
12
缺一项
缺一项
违反无菌原则/不规范
超时1分钟
-2
-2
-5/-3
-3
1、稀释肝素溶液的配置:用1ML注射器吸取肝素原液0.2ML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摇匀。
各-1
-1
-2
-2
操作
过程(50分)
1、取舒适体位、选动脉、垫小枕
5
缺一项
-2
2、消毒
(1)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
(2)消毒操作者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前端
10
未消毒
消毒不规范
-10
-5
3、穿刺:
方法一(股动脉):左手食指及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明显处,两指稍分开,右手持注射器在指间垂直穿刺
2、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3
告知不全
各-1.5
操作前
准备(10分)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包,必要时做好
标准预防
2、环境:清洁、采光好
3、用物:无菌治疗盘、常规消毒物品一套、手套、含肝素的采血注射器、小枕
4、患者:舒适体位
3
2
3
2
仪表不符合要求,欠佳,未充分暴露消毒部位
2、含肝素的采血注射器准备:用5ML注射器吸2ML稀释肝素溶液湿润注射器内壁,使稀释液充分与注射器内壁接触,然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和稀释肝素液,放无菌托盘内备用。
3、吸痰、雾化等15~30分钟后才能进行此操作。
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及评分标准之欧阳歌谷创编

-5
-5
-5
-3
-2
注
意
事
项
1.定位要正确边穿刺边注意回血,不要抽针芯。
1.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要足够。
2.送检空针内不能有空气。
3.送检单上要注明当时血色素及体温。
10
少一点
-25少一件Fra bibliotek-1操
作
步
骤
1. 戴帽子、口罩、洗手。
2. 向病人解释。
3. 选定合适穿刺部位,首选桡动脉,其次可选股动脉。选桡动脉穿刺,应先做Allen试验。
4. 消毒:(1)病人皮肤消毒,穿刺点周围直径8cm~10cm,作圆形由内至外消毒。
(2)操作者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5. 消毒后左手食、中指在动脉搏动最强处定位。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及评分标准
欧阳歌谷(2021.02.01)
年 月 科室: 姓名; 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1 判断血液酸碱度。2 观察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动态变化。
5
少一点
-2
用
物
治疗盘:小盘:治疗巾一块,肝素稀释液(1ml内1ml肝素钠),肝素冲洗过2ml空针一付。大盘:碘酒,酒精消毒瓶,棉签一包,橡皮塞子一只,静脉敷贴二张。
11. 标本送检。(在化验单上注明抽血病人的体温及血色素)。
12. 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5
5
5
10
10
5
5
5
5
10
5
5
5
未洗手
未戴口罩
酌情扣分
定位不当
反复定位
范围不到
未消毒
移位一次
不符
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

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动脉血样本中的气体成分和酸碱状态,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血气分析时,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解读检测结果,以便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
本文将就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一、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标准碳酸氢盐(HCO3-)、氧合饱和度(SaO2)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情况和呼吸功能,是评估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重要依据。
二、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
1. PH值,正常范围为7.35-7.45,小于7.35为酸中毒,大于7.45为碱中毒。
2. PCO2,正常范围为35-45mmHg,高于45mmHg为呼吸性酸中毒,低于35mmHg为呼吸性碱中毒。
3. PO2,正常范围为75-100mmHg,低于75mmHg为低氧血症。
4. HCO3-,正常范围为22-26mmol/L,低于22mmol/L为代谢性酸中毒,高于26mmol/L为代谢性碱中毒。
5. SaO2,正常范围为95%-100%,低于95%为低氧血症。
三、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分析。
在进行血气分析时,医生首先需要根据上述评分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如果患者的PH值低于7.35,同时PCO2高于45mmHg,那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如果PO2低于75mmHg,同时SaO2低于95%,则可能存在低氧血症。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医生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酸碱状态和氧合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四、临床意义和应用。
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样本中指标的评估和判断,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酸碱失衡和呼吸功能障碍,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同时,血气分析的评分标准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动脉血气分析评分标准

见回血时,保持该角度不变固定。待动脉血自动进入血气针1ml后,迅速拔针。
4
用棉签按压穿刺点部位至少5分钟(可嘱另一人帮助)。
3
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立即排出。
5
双手来回转动注射器,使肝素稀释液与血标本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5
取出体温计,填写完整的血气化验单:包括T、Hb等,立即送检。
3
再次核对信息,脱手套,洗手,正确分类处理用物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
4
评
价
质量
控制
13
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强
4
操作过程中沟通有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患者满意
4
遵循查对制度,操作规范、熟练有序,符合要求
5
总计
100
5
消毒皮肤(取棉签、蘸取消毒液方法正确,消毒皮肤方法、范围正确),消毒操作者的手(左手食指及中指)
5
再次核对信息
2
打开血气注射器,将其回抽至1ml处。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动脉,两指固定在动脉上,右手持血气针从两指间进针或从食指侧面进针。进针方向逆血流方向,进针角度桡动脉45°,股动脉90°。缓慢进针。
动脉血气分析评分标准
项 目
总分
操 作 要 求
分值
得分
准
备
用
物
护士
5
着装整洁、剪指甲、洗手
2.5
戴帽子、佩戴胸表、胸牌
2.5
用物
5
治疗车上层:基础治疗盘、血气针(或一次性注射器、肝素和橡皮塞)、治疗巾、手套垫枕、检验单(检验条码)、体温表、手消毒液、锐器盒
2.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污染止血带收集盒(少一件扣1分)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单位科室姓名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实际得分
评分等级
备注
A
B
C
D
素质要求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4
3
2
评估
10
了解病情,观察局部皮肤血管状况
与患者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向病人解释采血的目的、指导方法正确
4
3
3
3
2
2
2
1
1
1
0
0
操作前准备
5
洗手,戴口罩
备齐各种用物,放置合理
(退针一次扣5分)
有回血后固定注射器或血气采血器的
方法正确
采血量正确
拔针方法正确
指导患者加压按压穿刺部位正确
核对医嘱,执行签名正确
5
4
4
4
3
4
5
10
4
6
3
5
3
4
3
3
3
2
3
4
5
3
4
2
4
2
3
2
2
2
1
2
3
0
2
2
1
3
1
2
1
1
1
0
1
2
0
1
0
1
2
0
操作后
5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用物处理正确并洗手
2
3
1
2
0பைடு நூலகம்
1
0
0
评价
2
3
2
5
1
动脉采血评分标准

2
的采血部位:
①桡动脉:绷紧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皮肤,使患儿手掌背曲呈反弓 状,在手腕部的第二、三横纹处摸到搏动处。
3
②股动脉:患儿仰睡,腿成青蛙式。
1
③肱动脉:上肢自然伸直、放平,手掌朝上,在肘窝横上偏内的肱动脉 搏动处。
1
6、用0.5%碘伏消毒皮肤2次,范围大于5cm,待干。
3
7、安尔碘消毒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及中指。
2
4、家属对于动脉血标本采集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2
5、向患儿及家属耐心解释抽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
2、患儿:采血部位皮肤清洁,体位舒适。
2
准备 3、环境:清洁、安静、安全、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围帘或屏风遮挡。
2
10分 4、用物:治疗盘,内备: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棉球、真空采血
2 2 1
得分
2
8、再次核对患儿信息。
3
9、拔去真空采血针或5ml注射器的针帽备用。
3
流程 60分
10、左手的食指及中指摸到动脉搏动并固定好,穿刺入动脉,穿刺成功 后固定针栓,获取所需血量。 ①头皮动脉穿刺: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所选穿刺动脉两端(一般选择颞 浅动脉在颞部和顶部的分支),用力绷紧血管,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
3
13、将试管、或针筒内的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3
14、安置患儿,观察患儿情况。
2
14、再次核对患儿信息、标本。
3
15、及时送检,终末处理,并记录。
2
1、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
2、做血气分析检查时,取血量不低于0.5ml。
1
血气分析样本采集步骤及评分标准

血气分析样本采集步骤及评分标准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正确的样本采集步骤和评分标准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样本采集的步骤以及评分标准。
样本采集步骤1.选择采集部位:通常常用的采集部位有桡动脉和股动脉。
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2.术前准备: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护士或医生应当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采集过程无菌。
3.准备采集设备:准备一只干净的采集器(如一次性针头),一只注射器,一只注射器头,一根连接管,一瓶采血钠肝素。
4.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彻底清洁采集部位,确保无菌。
5.选择适当的针头: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肤色选择合适的针头,以确保顺利穿刺。
6.穿刺部位定位:定位采集部位,通常通过触摸和肤色变化来确定动脉位置。
7.穿刺动作:以30度角或其他角度将针头插入动脉,直至出现血液返回。
8.采集样本:用注射器将血液抽取到注射器中,确保采集足够的血液量。
9.输送样本: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转移到采血钠肝素瓶中,并轻轻摇匀,以防止凝固。
10.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针头和其他废弃物放入相应的中,以确保安全处理。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用于判断采集的血气样本的质量和可用性。
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时间:血气样本应当在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一般要求不超过15分钟。
2.血液量:采集的血液量应当足够,一般要求不少于1.5毫升。
3.血液质量:血液样本应当通透清澈,没有凝块或异物。
4.钠肝素混合均匀度:采血钠肝素应当与血液充分混合,以防止凝块形成。
5.消毒情况:采集部位的消毒应当彻底,无明显感染迹象。
以上是血气分析样本采集的一般步骤和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准确的血气分析结果的获得。
参考文献:1] ___。
“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___质量管理[J]。
___质量管理。
2014(04): 45-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一)目的
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及穿刺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先抽取少量肝素,湿润注射器后排尽。
(或者使用专用血气针)。
(4)消毒穿刺部位,确定动脉及走向后,迅速进针,动脉血自动顶入血气针内,一般需要1毫升左右。
(5)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或者专用凝胶针帽隔绝空气。
(6)将血气针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立即送检。
(7)使患者垂直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抽取血气时尽量放松,平静呼吸,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2)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三)注意事项
1.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2.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3.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6.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