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首发纯word版】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全国卷2 理综(含答案)--高清版

2015高考全国卷2 理综(含答案)--高清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面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理综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 小题,每小题4 分,共6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④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⑤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⑥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C.③⑤D.②④⑥2.如图甲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乙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甲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H、CB.若图乙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C.若图乙表示细胞鲜重,则A化合物在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3.如图表示细胞某些结构的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甲、乙、丙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是真核细胞,图中的化学元素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B.鉴定甲、乙、丙三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分别是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和二苯胺试剂C.乙和丙是生物大分子,细胞内合成乙的场所是核糖体,合成丙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D.Ⅰ功能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乙的种类,Ⅱ是丙的主要载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其形态会发生周期性变化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消耗能量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温度不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5.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需先对细胞进行盐酸水解,然后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分别给涂片进行染色B.选用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较易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图像C.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2015年高考全国卷2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答案】A2.端粒酶由RNA的是A.B.C.D.【答案】C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 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D错误。

3.A.B.mRNA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1)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3)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4)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下可推测,(2)A(2分)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乙烯的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它合理也给分)B(2分)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024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五模理综物理试题

2024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五模理综物理试题

2024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五模理综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如图“50TFSI”为长春产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50”称为G值,G值越大,车辆加速性能越好。

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这一过程平均加速度的10倍,若某车这一过程加速时间约为7s,由此推算,该车尾标应该是( )A.30TFSI B.35TFSI C.40TFSI D.45TFSI第(2)题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B,A用长度为的两根轻质细线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C点和B球上,B球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光滑杆垂直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点,间的距离为。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使B球缓慢向上运动到点,A、B、C、D在同一竖直面内,则( )A.AC间绳的张力单调减小B.AB间绳的张力先增大再减小C.杆对B球的支持力单调增加D.F单调减小第(3)题图是滑雪道的示意图。

可视为质点的运动员从斜坡上的M点由静止自由滑下,经过水平NP段后飞入空中,在Q点落地。

不计运动员经过N点的机械能损失,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下列能表示该过程运动员速度大小v或加速度大小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A.B.C.D.第(4)题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图甲是电影剧照中的“天梯”。

假设在赤道上建造垂直于水平面的“太空电梯”,宇航员乘坐太空舱通过“太空电梯”直通地球空间站。

图乙中r为宇航员到地心的距离,R为地球半径,曲线A为地球引力对宇航员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与r的关系;直线B为宇航员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与r的关系,关于相对地面静止在不同高度的宇航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随r的增大而增大B.宇航员在处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宇航员在处的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D.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第(5)题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两个固定的等量正电荷的电场中运动,图中的实线为等势面,虚线ABC为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B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A、C位于同一等势面上。

【南方新课堂】2015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南方新课堂】2015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广东珠海一中等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2013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

总的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独特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民族性2.(河北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3.悬于黄山市西递敬爱堂的“孝”字,其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

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上述材料说明( )A.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C.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D.继承传统文化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4.(浙江宁波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云纹(下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

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广东惠州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2013年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2个地市的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

举办民俗文化节(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有利于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④是人们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6.(山东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月考)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团结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身穿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

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含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 满足=则=-Z ZZ,i 11+ (A)1 (B) (C ) (D)2 (2)=-010sin 160cos 10cos 20sin (A )23-(B)23 (C)21- (D ) 21 (3)设命题为则P n N n P n⌝>∈∃,2,:2(A )nn N n 2,2>∈∀ (B)nn N n 2,2≤∈∃ (C )nn N n 2,2≤∈∀ (D )n n N n 2,2=∈∃(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2次命中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为0。

6,且各次投篮是否命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A )0。

648 (B )0.432 (C )0。

36 (D)0.312(5)已知),(00y x M 是双曲线C:1222=-y x 上的一点,的是双曲线C F F 21,两个焦点,若021<⋅MF MF ,则的取值范围是(A ))33,33(-(B))63,63(- (C))322,322(- (D ))332,332(-(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米几何?”,其意为:“在屋内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是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的体积和米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一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米堆的米约为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7)设D 为所在平面内一点ABC ∆,CD BC 3=,则(A )AC AB AD 3431+-= (B)AC AB AD 3431-= (C)AC AB AD 3134+= (D)AC AB AD 3134-=(8)函数)cos()(ϕω+=x x f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x f 的单调减区间为(A)Z k k k ∈+-,43,41)(ππ (B)Z k k k ∈+-,432,412)(ππ (C )Z k k k ∈+-,43,41)((D )Z k k k ∈+-,432,412)((9)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0.01,则输出的n= (A)5 (B)6 (C)7 (D)8(10)52)(y x x ++的展开式中,25y x 的系数为 (A)10 (B)20 (C )30(D)60(11)圆柱被一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 组成一个几何休,该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A)1 (B)2 (C )4 (D )8(12)设函数f(x)=e x(2x-1)—a x+a,其中a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f (x 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B ) [—,)(C)[,)(D) [,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全国卷1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三理综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

高三理综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卷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3日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O 16、Mg 24 、Al 27 、Na 23Fe 56 Cu 64 Si28 S32 Cr5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2.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 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 的叙述错误的是A .Q 可能位于细胞膜上B .Q 中可能含有硫元素C .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D .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 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效应T 细胞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病毒抗原诱导B 细胞分化的作用 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7。

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2 1 O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min) 萝卜条长度(cm) 清水 甘油溶液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3.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 、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 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 的是 ...
C. 该溶液中 c(SO42 ) :[c(Fe3+)+c(Fe2+)+c(Cu2+)]=5:4

D. 将少量 FeCl3 粉末加入含 Cu(OH)2 的悬浊液中,其中 c(Cu2+)增大 1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16
W

X Z
Y 子
Cu(OH)2 2.2× 10
﹣20
Fe(OH)3 4.0× 10
﹣38
对于含 Fe2(SO4)3、FeSO4 和 CuSO4 各 0.5mol 的混合溶液 1L,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说 法错误 的是 .. A. 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 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 CuO 粉末调节 pH,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 CuSO4 溶液
9.如图所示是 298 K 时,N2 与 H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 kJ/mol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 1 mol N2 和 3 mol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92kJ 10.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Z>rX>rY>rW B. 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最多有 6 种 C. 四种元素均可与氢元素形成电子总数为 18 的分 D. 四种元素中,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11.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物质 Ksp(25℃) Fe(OH)2 8.0× 10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 和 ADP 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 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2.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 3cm 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 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P
P F1
F1
F2
F2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 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A_B_,其中纯合子占 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F1 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 AABb 或 AaBB D.实验一中 F1 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 2:1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5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理科综合试卷
(满分:30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O-16 Mg-24 K -39 Al-27 Fe-56 S-32 Na-23 Ca -40 Zn -65 Mn-55 Hg-20l
A B C D
明矾用于净水 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地沟油‖禁止食用, 但可以用 来制肥皂 用氯水和淀粉溶液鉴别食盐 是否加碘
铝离子水解产生的胶体具有很强吸附杂 质的作用 SO2 具有漂白性 ―地沟油‖主要成分为油脂属于酯类可以 发生皂化反应 目前加碘食盐中含碘元素物质为 KI
8.下列化合物中与自身类别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的是 A.戊烷 C.戊烯 B.戊醇 D.乙酸丙酯
4.用 32P 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 DNA 分子,然后置于不含 32P 的培养液中培养, 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 DNA 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 段与 GH 段的细胞中 Y 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IJ 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之比都是 1:2 C.GH 段细胞中含 32P 的核 DNA 分子占总数的 1/2 D.KL 段每个细胞核中含 32P 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5.B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 别自身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会凋亡, 保留下来的 B 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在外周免疫系统中, B 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 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 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B 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 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 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 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