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松毛岭战役这段历史补上

合集下载

古田会议形容词

古田会议形容词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古田会议”是个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熟悉是因为其在历史书中多次出现,陌生是因为我对于这段历史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年报名党员学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来到这里。

在这里我详细深入地学习了我党在红军时期的那段历史。

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古田会议旧址学习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几个大字。

起初,我并不觉得这几个大字有什么,心想这只不过就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罢了,换成别的也一样。

但当我详细学习了古田会议前前后后的历史之后,我确信,在那样的历史时刻也就只有毛主席才能够站出来并带领当时的党和红军走出困境。

而且,毛主席当时能站出来也绝非偶然的灵光乍现,一定是经过了类似于才溪乡调查那样对于实际情况科学详细的调研以及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的结论。

今年国庆节,当我在看大阅兵,感叹我泱泱中华历经百年磨难终于迎来复兴之时,联想到老师讲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着全军400多位高级将领在古田召开的新古田会议。

我深深的感到,90年前的古田会议精神,穿越历史的长河,在今天依旧绽放着璀璨夺目的光芒,这八个大字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了古田会议对我们的意义,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历史对于古田会议的完美批注。

在松毛岭战役旧址的学习,同样使我印象深刻。

听着教官的讲解,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就在我的正前方一名战士倒下了,他只有十几岁啊,可当我看到他眼中那坚定的目光之时,我明白了这就是我们党能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了,这坚定的目光就是由心中那坚定的思想信念生发出来的啊!“行鞠躬礼”教官的一声指令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面对着巨大的无名烈士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心想刚刚的那名小战士也许就在这里长眠吧。

就是这墓中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铸成了新中国的根基。

他们正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回程的路上,看着飞速奔驰的高铁穿山越岭,看着铁路沿线的巨大发展。

钟宜龙:为红军无名烈士殓骸立碑

钟宜龙:为红军无名烈士殓骸立碑

1929年5月,钟宜龙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他刚出生不久,亲生父母就被反动民团杀害。

后来,他被同村的革命党人抱到松毛岭脚下的养父母家。

钟宜龙的养母,是当地有名的妇女游击队队长涂从孜,一直将他视如己出。

惨烈的松毛岭阻击战长汀县曾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红都”瑞金的东大门。

1934年8月,蒋介石命令6个师和1个炮兵团,向该县的松毛岭逼近。

9月23日上午,松毛岭上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松毛岭阻击战就此打响。

年幼的钟宜龙看到飞机不断在头顶上掠过,炮声隆隆,当时国民党的飞机和大炮炸得整个松毛岭都在颤抖,红军死伤不计其数。

钟宜龙所在的长窠头村,驻扎着红军战士医疗队。

只见一批又一批的伤员被母亲带领的游击队员以及乡亲们抬下山来救治。

“当我看到养母和几个大人,抬回一个个血肉模糊的伤员,吓得连哭都不会。

这些伤员的脸上都是泥和血,有些人没有手,有些人没有脚。

有些人的眼睛被炸掉了……家家户户都住满伤员,许多重伤员来不及抢救,就牺牲在担架上。

”钟宜龙说,“母亲救活了很多命悬一线的战士,但也有很多人因为伤势太重牺牲。

活下来的战士要参加长征,牺牲的战士只能被掩埋在荒山野岭。

”当时,小米加步枪的红军,与拥有飞机大炮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血战了七天七夜。

钟宜龙目睹了这场战斗的惨烈。

双方为争夺一个山头,时常展开白刃战,终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红军撤离阵地。

这场战役是红军长征前在东线的最后一战,1万多名红军将士和长汀地方民兵永远长眠于山岭间。

《长汀县志》记载:“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将士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接下来的长征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红九军团也是在这里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0月上中旬,红九军团和驻扎在宁化的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一边撤退一边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

松毛岭战役结束后,钟宜龙的养父也随部队一同出发,再也没能回家。

后来才知道他在江西与敌人作战时牺牲。

大部队转移后,养母涂从孜带领游击队和乡亲们,夜以继日地上山搜救受伤的红军战士。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感悟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感悟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感悟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感悟》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惨烈战役,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美军侵略的重要战斗之一。

这场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以几乎全歼敌军的代价,坚守住中国和朝鲜的战略要冲。

这场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朝鲜松骨峰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壮烈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击溃了美军的进攻,捍卫了中国和朝鲜的领土安全。

这场战斗中,志愿军将士为了抵御敌军的攻击,英勇奋战,不畏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革命传统和军人光荣的典范。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了英雄的力量。

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家国的深厚热爱和对正义的坚定信仰,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外部的挑战和压力。

正如在朝鲜松骨峰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身殉国,以生命捍卫国家尊严,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永远不放弃,永远坚定地站在正义一边。

朝鲜松骨峰阻击战也告诉我们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在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去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只要他有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为国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朝鲜松骨峰阻击战感悟》让我们深刻明白了英雄的伟大和英雄精神的强大力量。

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永远坚定不移地前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血战松毛岭》电影观后感心得

《血战松毛岭》电影观后感心得

《血战松毛岭》电影观后感心得《血战松毛岭》电影观后感心得篇1近日,由刘雪松执导,张宁江、林鹏领衔主演,郭家豪、杨凯程、邵桐、程澄等主演,赵亮、张铎等特别出演的革命战争剧《血战松毛岭》热血开播。

剧集讲述了余光明、项万金、李光祖、李革命等基层年轻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仰并为此奋斗献身的热血成长故事。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

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血战松毛岭》再现了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仰坚定、战斗英勇的红军战士英雄群像。

其中,青年演员张宁江饰演男主角余光明,是原红三师主力团团长,后重返白石乡创建闽西连汀独立团。

余光明身材健硕,俊眉朗目,眼神犀利,行动迅捷,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和出人意料的思维,以及无人撼动的意志力,言语不多但出语刚硬,有大将之风。

因为相继跟随彭德怀和林彪,受二人影响颇深,勇猛又不失谋略。

尤其擅长迂回穿插和斩首行动。

行动飘忽不定,常能出奇制胜,令国军很是头痛。

剧中,以余光明、项万金还有李光祖等人为首的年轻战士们,不惧生死、不怕牺牲,他们坚守松毛岭七天七夜,彻底击溃了国民党想要速战速决,一举追击共产党大部队的目的。

关于这一战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制作团队特地前往松毛岭实地考察,从当地老红军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口中,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脉络。

《血战松毛岭》电影观后感心得篇2剧中,一支由平凡的闽西子弟临时组建的地方武装赤卫队,在余光明、马青山等优秀红军指挥员的训练下,成长为了能征惯战的百战之师,最终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保证了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

《血战松毛岭》将让那一段峥嵘岁月重耀时代光芒,为观众打造出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一段震撼的革命事迹、一曲嘹亮的人民颂歌。

松毛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和长汀两县交界处,是一座南北绵延40多公里,东西宽15公里的小山脉。

就在这里,88年前,万余名战士成功阻击国民党军7天7夜的进攻,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篇一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有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李坚真。

1935年2月,她加入了红军,并被分配到干部休养连担任指导员。

在长征途中,她以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坚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加入红军后,她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在长征途中,她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然而,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前列。

在抢占沪定桥时,红军面临着敌人的顽强抵抗和险峻的地形。

李坚真毫不畏惧,带头冲锋陷阵。

她不仅抬伤员、挑药箱,照料全连干部的衣食住行,还要忍受着疲惫和沉重的工作负担。

尽管如此,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战士们坚定信心,为胜利而奋斗。

在翻越夹金山时,空气稀薄,道路崎岖,许多马夫、运输员都晕倒了。

李坚真和战友们不顾自身安危,跪着爬行,用尽全力将伤病员以及担架、药箱全部拉过了山去。

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为红军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凭着这股蛮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李坚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胜利到达了陕北。

她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表现,赢得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尊敬和爱戴。

李坚真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勇气和奉献精神的传奇。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毅力和不屈精神。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李坚真这种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像李坚真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习李坚真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表现,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篇二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这个村子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也充满了红色文化的气息。

将血与火凝成的史诗,写在大地之上

将血与火凝成的史诗,写在大地之上

将血与火凝成的史诗,写在大地之上作者:余戈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5年第08期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同仁自然也有一腔热血在心中激荡着。

我们该以怎样的媒体策划和行动,来为这一光荣的日子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时成为编辑部热议的话题。

十年前,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本刊曾经策划过一个以“战场田野调查”为特点的媒体行动。

当时,选择了距离北京较近的平型关、黄土岭、东团堡三个敌后抗日战场,由时任编辑的笔者偕几位得力作者,采写回来一组具有鲜明特质的稿件。

当时,笔者正沉浸在对抗日战争滇缅战场的“微观战史”研究,那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运用其研究方法,对敌后抗日战场所做的小型“练兵”。

十年过去,笔者在相继出版《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后,对于如何还原战争史实,也积累了更多经验。

年初,在受邀参加军事科学院与社科院近代史所联合举办的学术座谈会上,一位专家曾向笔者建议:希望用“微观战史”的研究方法,在敌后战场研究方面有一些作为。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关于抗战史“重建”(或曰重写抗战史)的呼吁,在学界和公众中引起广泛共鸣。

作为这一问题在社会上的“镜像”反映,是公众对于“抗日神剧”和“横店抗战”现象的强烈批评。

但若盘根问底,有相当的原因是以往对于抗战史研究不够深入和公众普及性不够所导致的;若有扎实细腻的战史文本及大众传播,怎么会给胡编乱造者提供空间?问题的另一面,则是某些心怀叵测者对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的恶意诋毁之风,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就在几天前,一则关于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仅消灭日军851人的荒唐段子,在微博、微信上大肆传播。

笔者列举当年由被俘日军、后经改造成为反战同盟战士所著的《八路军中的日本兵》一书中的数字:1937年至1944年4月,仅八路军俘虏的日军即达2407名;并以滇缅战场著名的松山战役中,远征军毙敌1288名却仅俘虏9名的比例,为估算八路军的战果提供了一个数字参照,也对某些大V给予了有力回应。

老山战役过程简介 老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老山战役过程简介 老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老山战役过程简介老山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 4.28老山收复战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11军等部经26天炮火准备,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

经过数天激战,我军不仅守住了收复的阵地,还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军进入部署的前沿阵地。

二十八日五点五十六分,我军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布防在以船头村(天保镇的驻地)为中心的猛硐乡、芭蕉坪、交趾城等,我军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加榴炮等257门各种火炮的巨响,颗颗炮弹飞向老山,覆盖了老山及其越南田蓬、马林、杨万船头、都龙、金平的越军步兵阵地、炮兵阵地、指挥所和仓库等414个目标,顿时老山方向红了半边天。

我军老山主攻团和步兵官兵已经全副武装等候进攻命令。

经过5小时20分的激烈战斗,我军攻下老山主峰。

击毙、击伤越军900余人,摧毁越军火炮30余门、军车20辆。

我军牺牲官兵233人。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1师,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发起进攻!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即松毛岭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村、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

到5月15日,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者阴山。

1984年6月越军两次反攻老山4·28战役之后,越军第二军区前指在河宣省(现河江省)北光县连续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

第一次北光会议后,越军于6月11日,向我老山及八里河东山组织了一次两个团规模的反击作战,被我军击退,越军作战目的未达到。

近那拉战斗:1984年6月12日,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侦察兵阵亡。

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阵亡。

后来一个火箭炮齐射,我步兵才重新夺回阵地。

其后越军出动500~600人冲击,结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锁住,死伤惨重。

松毛岭现场教学心得体会

松毛岭现场教学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我有幸参加了在松毛岭举行的现场教学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现场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松毛岭,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

在这里,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篇章。

现场教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松毛岭战役纪念馆,观看了革命历史纪录片,聆听了老红军的讲述,这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1. 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在松毛岭战役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他们中有的是年轻的战士,有的是英勇的指挥员,有的是无畏的医务人员。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2. 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松毛岭战役中,革命先烈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地战斗。

他们以少胜多,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先烈们留下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日志,这些实物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

3. 爱国主义精神松毛岭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战场上,革命先烈们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赞歌。

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爱国的信念。

二、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这次现场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牢记历史,不忘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料 ,对卡 H 父I 殳 实进行 佐 证 , j j 求多 m f 锵 ÷ 琊一毁 坚。
会进 行 r “ 抢救性 采访” 。
岁 的曾海泉早早地来到办公室 , 整 理 有 关松 毛岭 战 役 的资 料。他
那 天 ,他 们 根 据 “ 无祀会 ” 的历 史传 承 ,在 松 毛岭 红军 英 烈 墓 及 刚落成 的红军 英 雄祭 坛 ,举
行 公祭红军英烈活动 。
松 毛 岭 ,是 连 城 和 长 汀 交 界
去 年 刚 刚退 休 ,如今 正式 在 连城 县保卫『 { l 央苏 区战地 遗址 保 护协 抢救性挖掘史 料
承 的 历 史地 位
思 想 、I } I ]
为 r做 好松 毛岭 战 地遗 址 的 保 护 j 开发 ,连 城 县 隔绕 “ 绝地 突 I 、 胜利神 L I J ”主题 , 根据 “ 保
扩, 叶 1 肝发,开发 中保护 ” 的原 则 , 力争将 松 毛岭战 地遗 址 于 J 。 造 成集 红 色 、生 态 、义化 等 为一 身 的旅
等 同志 ,并 建 议 成 立 相 关 协第 五 次反 “ 围剿”红军 在 中央苏 区东线 的最 后 一 战 ,也 是 异 常 惨 烈 的一 战 。
这 一 战 ,万 余 名红 军 战 士英 勇牺
牲 ,为 中央 红 军 战略 大转 移 赢得
了宝贵 时间。
会J 二 班。
曾海 泉说 ,有 关 松毛 岭战 役
的 史料较 少 ,
不少闲难。
从2 0 1 0年 9月 丌始 ,曾海泉 投 身 于松 毛 岭 战地 遗址 保 护 ,至
今 已近 6个年头 。 连城 县 保 卫 中央苏 区 战地遗
会成 立 之仞 ,保
的一座 大 山,以满 山松树 而得名 ,
老 区报道 老区广 角
把松 毛岭 战役这段历史 补上
口 黄 水 林
部前来 。
如今 ,战争 的硝烟早 已散去 ,
保护 和开发松 毛岭 战地遗址
这 个 建议 得 到 了老领 导的积
8月 1 7 1 3,6 0多人来 到了福 建省连城县松毛岭上 。
松 毛 岭 已恢 复往 日的平 静 。保护 战地 遗址 ,发 扬 、传 承红 军 精神
游 景
会} 义 精 神 的 范 战例 ,具有 十 分
为提 升松 毛岭 战地 遗址 的影 响 力,连 城 县 』 J 『 J 速推 进 松 毛岭 全 r } 丁 党 t : 部教 育现场教学点 建设 ,
制定 J 松 己岭保 战 教学点 建 设 实 施 方案 日前 ,教 学 点 已初 步 建 设 成 ,圩始 F 常运转 。 按照稍建, 肯 发改 委 、省住 建
老 区 广 角 老 区报 道
这标 志 着 在连 城县 ,保 护 与
为 主 [ 币 " I 1 】 火前脑 机 父举 行 战 略转 移 赢得 J 贵 的 时问 ,是
发 松 毛岭 战地 遗址 的 T 作J 式
f f t K 转 向 白 ’ 力 ‘ . .
贯i { = U 落 毛泽 尔
南北横 亘 4 0多公 里 ,是原 中央苏 区所 在 地瑞 金 东 面的一 道 天然 屏
障和重要关 隘。
发生在 1 9 3 4年 9月 2 3日的
址 保护协 会成 立于 2 0 1 0年 ,文坊 村村民r { 发 地将 所 收集 到 的有 关 松 毛岭 战 役的 照 片 、资 料 等送 交 给 县政 协 老领 导 罗: ± = 卿 、陈福 奎
护 和开 发 战地 遗址 的 一 r 作 面 临着 为 了搜 集 、挖 掘 史料 ,协 会 的 同志们 从 浩瀚 的 党 史 、军史 中 寻找 有价 值 的材 料 。翻 阅我 党老 同志 的 回忆 录 和著 作 ,搜 寻 与松
毛岭 战 役有 关 的 片 、文 字 、对 话 等。此 外 .还 查 找 了 同 民党方
活动 。
近年 来 ,松 毛岭 公 祭红 军英 烈 活 动规 模逐 步扩 大 ,不仅 是连 城 社 会各 界 群众 纷 纷参 与 ,还 吸 引 了众 多 红军 后 代 和各地 党 员干
文坊村 民在 中元节祭坛 ,进行为英烈 上香、施粥等拜祀活动。
D e c e mb e r 2 0 1 6 {3 1
他们 中间有文坊村 “ 无祀会”
的重任 落到了闽西人民的肩上 。
后 裔 代 表 、连城 县保 卫 中央苏 区
战地遗址保护协会 的部分成员, 还 有 长期 守 护着 这 片红 色遗 址 的 黄润通 、黄润济两位老人 。
民间组织争 当 “ 急先锋”
8月 1 8 3, 和 以 往 一 样 ,6 1 1
存红 军 尤 烈 f 墓 前 ,新 建
纪 念 碑 高耸 挺 拔 、戊 严 肃 穆 ,丁 今年 l 0月正式揭碑 。
J J : 审 定 的 《龙 市松 毛岭 战地 遗
址 红 色旅 游 景 发展 规划 》的要
求 ,连城 县 把 松 E岭 战地 遗址 列 为全 县红 色 资源保 护 肝发 的重 要 内容. .
在 白色 恐 怖笼 罩 闽西 的岁月
里 ,松 毛 岭下 的连城 县朋 口镇 文 坊 村 民 冒杀头 示 众 的危 险 , 自发
组成 “ 无祀会 ” ,悄 悄 地 简 易 埋
葬 红 军 遗 体 ,前 后 历 时 一 年 多 。
此 后八 十多年 , “ 无祀 会 ”都要在
中元 节举 行祭 奠 红军 无 名英 烈 的
极 支持 和推动 。 同年 9月 2 5 3, 1 在连城县委 、 县 政府 的支持 下 ,在 开 国将 军 后 代 的热 情 鼓励 下 ,连城 县 以老 领 导 、老 同志 为 主体 组 成 的保卫 中 央 苏 区战地 遗 址保 护协 会 在朋 口 镇 正式 成 立 ,松 毛 岭 战地遗 址 保 护l 不 1 1 开发存连城 正式启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