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0-2022年北京九年级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20-2022年北京九年级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20-2022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所示歌曲创作于建国初期,回忆的是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D.抗美援朝战争2.(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C.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3.(2022·北京西城·二模)1953年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由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C.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2022·北京丰台·二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其历史意义是A.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5.(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魏巍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①邱少云②黄继光③董存瑞④焦裕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2·北京房山·二模)2021年11月24日,电影《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

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拓展训练题组)模拟试题

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拓展训练题组)模拟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拓展训练题组一、选择题1.很多朋友的名字叫“国庆”,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在2018年最大的应是多少周岁( )A.57B.66C.68D.692.“以重庆大足县龙水地区为例,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赖以生存的土地。

出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的感激拥护、对美国的敌视心理……广大农民乐于参军支前,从而直接推动了战争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以下说法不能在材料中体现的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上述情景发生在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时期C.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D.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3.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

农业生产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迅速发展B.土地改革开展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作用D.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当年曾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二、非选择题6.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初稿目录拟定如下:第一章铁血丹心铸忠魂——古代爱国篇第一节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节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第二章战火硝烟忆英烈——近代爱国篇第一节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节戚继光抗倭第三节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第三章建设家园话豪杰——现代爱国篇第一节“最可爱的人”黄继光第二节“两弹元勋”邓稼先……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1)在初稿目录中,由于编者的粗心出现了一处错误。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题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18江苏南京,12,1分)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答案 A 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历史巨变。

据邮票上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该邮票纪念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故选A项。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于1958年。

B、C、D三项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应排除。

2.(2018辽宁沈阳,6,2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一史实是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1953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这三个事件的时间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A。

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1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A项属于开国大典的内容;B、C、D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4.(2017广东,14,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2020】最新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2020】最新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8.A①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歌曲,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②反映了红军长征,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③是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期的歌曲,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④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 答案 (1)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摘编自《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C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C项符合题意。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20xx山东青岛,23,1分)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灯塔指引②生死攸关③当家作主④星星之火
⑤开天辟地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6.(20xx内蒙古呼和浩特,9,1分)右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
A.提高了人民地位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加速了民族独立D.建成了社会主义
2.(20xx河南,9,1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

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主题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安徽)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

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安徽)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C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一、单项选择1.(池州模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属于本次会议上决定的是( B )A.中国共产党党旗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模拟)1949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 C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由君主专制到人民做主3.(合肥寿春中学模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意味着( B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4.(阜阳实验中学模拟)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B )5.(阜阳九中模拟)有一场战争,人们认为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

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在于( D )A.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6.(安庆十四中模拟)“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年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模拟,14)某一报告中指出:“这一伟大历史贡献意义在于,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报告中的伟大历史贡献是指( )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2018河北保定二模,23)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空军秘密支援中国,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飞机涂装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许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
A.苏联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B.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了裂痕
C.苏联不愿意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3.(2018河北唐山路北一模,14)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4.(2017河北沧州一模,20)□□□□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之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

“□□□□”应是( )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5.(2017河北邯郸一模,14)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几乎在刚刚接触西藏问题时就考虑和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然而,不久发生的“驱汉事件”使这一方针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摇。

尽管如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仍然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

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
A.背景
B.策略
C.过程
D.意义
6.(2017河北邯郸二模,19)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

导致图中两次军费开支增幅较大的事件均发生在( )
A.东欧
B.西欧
C.美洲
D.亚洲
7.(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0)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购买力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1倍。

可见,土地改革的作用是( )
A.使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B.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C.使农村土地所有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D.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二、非选择题
8.(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28)探究问题。

材料关于“谁是朝鲜战争赢家”这一问题,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

以前,西方列强一直视中国为一只可以任意欺凌的羔羊。

现在帝国主义列强只要在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巩固了中苏同盟,赢得了苏联的重视和尊敬。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一下子援助了中国156个重大项目。

正是这些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这场战争让新中国赢得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没有让美国陈兵鸭绿江,消除了美国对我们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解除了两面作战的危险。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虽然在朝鲜战争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却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战争。

一方面美国保住了韩国的李承晚政权,为美国在远东赢得了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了与苏联和中国的直接冲突,也避免了东亚社会主义政权勃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

一方面,在战争失败后,美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实力是很难打赢一场地面局部战争的。

从那之后,美国就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空军。

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内部的民族融合,这场战争中有十万多黑人加入,也是美国第一次将白人与黑人编进一个作战队伍,可以说为消除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

一种观点认为,没有直接参战的日本和苏联才是朝鲜战争的真正赢家。

苏联几乎未费一兵一卒,就让美国在朝鲜半岛撞得头破血流,坐收渔翁之利。

朝鲜战争将美国吸引在远东,远离欧洲这个美苏对峙的主战场,苏联得以恢复国内经济,为此后一度的“苏攻美守”埋下伏笔。

日本通过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而成为朝鲜战争的受益者。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获得“特需”收入约23亿美元。

使日本经济迅速摆脱萧条。

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战时引进了大量的美国技术。

正是这些技术奠定了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起飞。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局。

(2分)
(2)在“谁是朝鲜战争赢家”的观点中,你认同哪一种观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加以论证。

)(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解读。

从材料中“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选择B。

2.C 由材料中的“秘密支援中国”“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飞机涂装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外装”等信息可知,苏联不愿意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故本题选C。

3.B 由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图2反映的事件是“一五”计划。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封建地主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B。

4.B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需抓住题干中的“1949年”“新中国法制建设”“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等信息。

《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

《五四宪法》颁布于1954年。

《八二宪法》颁布于1982年。

从时间信息上即可排除A、C、D。

故本题选B。

5.B 从材料中“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解放西藏的策略,故选择B。

6.D 从图中可知1950—1955年、1965—1970年,这两个时间段美国军费开支增幅较大。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1955年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在1965—1970年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这两次战争均发生在亚洲,故本题选D 。

7.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的一系列数字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购买力大大增强,说明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故选A。

二、非选择题
8.答案(1)1953 年,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

(2)第一种答案:我认同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①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朝鲜战争巩固了中苏同盟。

③朝鲜战争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所以,我认同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第二种答案:我认同美国是朝鲜战争的赢家。

①朝鲜战争为美国在远东地区赢得缓冲地带。

②朝鲜战争为美国遏制了东亚社会主义。

③朝鲜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美国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④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内部的民族融合。

所以,我认同美国是朝鲜战争的赢家。

第三种答案:我认同没有直接参战的苏联和日本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①苏联和日本没有直接参战,避免了战争损失。

②朝鲜战争牵制了美国,为苏联赢得了发展的良好环境。

③朝鲜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美国对日本的扶持与援助,推动了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所以,我认同没有直接参战的苏联和日本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

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朝鲜战争的结局是:1953 年,美国被迫
签署停战协定。

第(2)问,属于多角度论证题,答案可以不唯一,关键是要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找到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述时注意基本格式:陈述观点—史实论证—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