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护理十六项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护理十六项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科室:姓名:得分:考核时间: 年月日参考人: 考核老师:目的:对因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进行抢救,保证重要脏器血氧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为随后使用药物和仪器,进一步促使心跳和呼吸复苏而争取宝贵的时间。

注意事项:1、熟练掌握现场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有条不紊进行操作.2、动作敏捷,各参数值符合要求。

3、复苏抢救的有效指征:能触到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60mmHg 以上;颜面、口唇皮肤色泽转红润;瞳孔缩小,角膜湿润;自主呼吸恢复;神志转清。

电动吸引器吸痰术科室:姓名:得分:考核时间: 年月日参考人:考核老师: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导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解除患者因气管阻塞而造成的呼吸困难、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

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吸引管与排气管连接是否正确。

2、贮液瓶内的液体不得超过2/3满,防止液体进入马达损坏机器.3、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每次吸痰时间10-15秒,间隔时间3—5分钟.4、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吸痰管每吸一次更换一次。

5、吸引压力:成人0.04—0.05Mpa,小儿0.02—0。

04Mpa,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6、每次吸痰前后均要听痰鸣音,吸痰前后要高流量输氧。

7、吸痰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神态、面色、呼吸、脉搏等。

8、电动吸引器用毕,管道及贮液瓶应进行预处理。

操作规范用语:××您好!您有痰咳不出来是吗?别着急,现在就帮您把痰吸出,请配合。

××您好!请您张开嘴,别用力咬管子,插管时会有点不舒服,您不用担心,我会尽量轻一些。

您配合得很好,感觉舒服一点吗?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好吗?××您好!好了,谢谢您的配合,因为您的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所以,请多喝点水,平时饮食要清淡。

护理评分标准

护理评分标准

护理评分标准
护理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和量化护理服务质量的一套指标,它通常包括对护理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考核,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高质量的照护。

这些标准可以应用于医院、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服务等多种护理环境。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护理评分标准中的指标:
1. 患者安全:评估护理人员是否遵循了所有必要的安全协议和程序,以减少医疗差错和患者受伤的风险。

2. 专业能力:衡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包括临床操作、病情观察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3. 沟通技巧:评价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包括清晰传达信息、倾听和回应患者需求等。

4. 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面谈或其他反馈机制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5. 护理记录:检查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确保所有重要的护理活动和患者状况变化都被妥善记录。

6. 团队合作:评估护理人员在多学科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包括
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协作和协调。

7. 临床结果: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情况来评估护理效果。

8. 遵守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护理人员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保护患者权益。

9. 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10. 环境和设施管理:评估护理环境的安全性和清洁度,以及设备和物资的管理情况。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章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艾条灸法(一)评估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灌肠法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灌肠法
3.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2
态度、语言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沟通无效扣2分
4.全过程动作熟练、规范,符合操作原则
5
一处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2分




5

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涨。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5.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出管内气体,用血管钳夹紧管子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6.分开臀部,露出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7.一手固定肛管,另一手松开血管钳,使溶液缓慢流入
8
不用手固定肛管扣2分
8.观察液面下降情况,询问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未解释扣2分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放灌肠袋、治疗碗内放止血钳、石蜡油棉球、弯盘、棉签、卫生纸、橡胶单和垫巾、输液架、水温计、便盆、必要时备屏风,灌肠液及液量遵医嘱,药液温度:39~41℃
5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9.药液注入完毕,夹闭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置于弯盘内,擦净肛门,协助患者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min后再排便。不便下床者,给予便器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致谢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11.洗手
1
未洗手扣1分
12.记录,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正确记录灌肠结果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1)准备工作:准备好洗澡用具,检查水温,确保室内安全无隐患。

(2)帮助患者入浴: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入浴。

(3)洗澡:用温水和洗发水、沐浴露等清洁患者身体,注意不要让水进入患者口鼻。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是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确定入浴方式;③洗澡操作是否规范,注意安全,并且不影响患者舒适。

2. 导尿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准备导尿包、导尿管等器材,给患者解释导尿过程。

(2)消毒:将导尿器材消毒。

(3)导尿:根据患者性别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入尿道,注意不要插入过深。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导尿器材是否规范消毒;③导尿操作是否规范,注意不要插入过深,不伤害患者。

3. 转移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调整床铺高度,确保室内无障碍物。

(2)协助患者: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转移。

(3)注意安全:转移过程中注意患者安全,确保患者不会跌倒或受伤。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协助患者是否得当;③转移过程中是否注意患者安全。

4. 翻身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调整床铺高度,将患者移动到床边。

(2)协助翻身: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翻身。

(3)换床单:将被褥换上干净的床单。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协助翻身是否得当;③换床单是否规范。

5. 护理记录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护理记录表等。

(2)记录内容:记录患者身体状况、护理过程、医嘱执行情况等。

(3)及时记录:护理过程中,及时记录并反映患者状况和护理效果。

考核评分标准: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②记录内容是否详尽准确;③是否及时记录。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操作时间8分钟)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项目赋分实施要点与标准评分等级得分备注A B C D操作前准备131.用物:无菌持物钳包、治疗盘(先清洁)、无菌巾包、无菌治疗碗包、无菌容器(内盛无菌纱块)、无菌手套、无菌盐水、0.5%碘伏、棉签、弯盘、启瓶器、记录卡5 4 3 22。

用物准备3分钟 2 1 0 0 3。

着装整洁,取下手表及饰物,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6 5 4 3评估5 环境整洁,有宽敞清洁、干燥的操作台 5 4 3 0操作要点671。

备齐用物,取无菌钳包,检查打开,将无菌持物钳及筒放于治疗台上包布外的3M胶带贴在无菌持物钳筒上,注明开包时间,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

2.取治疗盘于治疗台上,取无菌巾包,检查打开无菌包,系带臵包布下夹无菌巾于左手剩余物品按原折包好(暂不系带).3.将无菌巾双折平铺于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叠到对侧,边缘向外.4.取无菌治疗碗包,检查无菌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解绳绕带,左手拿治疗碗一边,右手开包(外角→左角→右角→内角)抓住包布和系带左手转内侧,将治疗碗放入无菌盘中,包布放于治疗车下层.5.打开无菌容器取无菌纱块于治疗碗中。

注意: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臵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用毕立即盖严.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

6.取无菌溶液:查溶液质量,启开铝盖,揭开瓶塞,手握溶液标签面倒出少许溶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所需溶液量于无菌治疗碗中。

7.将无菌巾边沿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折返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

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内容物,并签名。

8。

无菌巾包系带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无菌溶液消毒瓶口并注明开瓶时间。

5545468348564443435623645333232441243422212132122319.无菌盘的使用:查无菌盘的有效时间及内容物,双手捏治疗巾左右上层外角向外打开,不暴露无菌物品.10。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东莞石龙华泰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目录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2、皮内注射术3、肌内注射术4、静脉留置针技术5、吸痰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7、口腔护理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10、徒手心肺复苏术11、电除颤技术12、鼻饲(肠内营养)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14、导尿术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16、胃肠减压技术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8、痰标本采集法19、轴线翻身法20、血糖检测技术无菌技术(铺无菌盘)【护理目标】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

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

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

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

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

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

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皮内注射术【护理目标】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操作规范、过敏试验结果准确、确保患者安全,准确判断过敏试验结果和正确处理过敏反应,并将操作不适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遵循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安全注射和给药原则。

内科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科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目录一、体位引流 (3)二、气雾剂使用 (4)三、振动排痰机使用 (6)四、结核菌素(PPD)试验 (7)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配合 (9)六、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10)七、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法护理配合 (13)八、胸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15)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7)十、心包穿刺护理配合 (19)十一、三腔两囊管注药 (21)十二、纤维胃镜检查护理配合 (23)十三、结肠镜检查护理配合 (25)十四、腹膜透析换液(Y型路管) (26)十五、腹膜透析换液 (28)十六、骨髓穿刺配合 (30)十七、胰岛素笔使用 (31)十八、胰岛素泵使用 (33)十九、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5)二十、新期的明试验 (35)二十一、腰椎穿刺护理配合 (37)二十二、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配合 (39)二十三、血液透析 (41)二十四、血浆置换护理配合 (43)二十五、血浆吸附护理配合 (45)二十六、中草药煎制 (46)二十七、化疗药物外渗处置 (48)二十八、间歇性压力泵使用 (50)一、体位引流【目的】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物准备】护理车上备软枕3个、听诊器、痰杯、毛巾、水杯、纸巾,另备可调控床、屏风。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向患者讲解体位引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引流宜在早饭前及晚间睡眠前进行,每次“10~15”分钟。

3.指导患者每次引流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注意事项】1.体质虚弱、严重心功能不全、大咯血者慎用。

2.引流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时,应停止引流,卧床休息。

3.如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用祛痰药后再行引流。

4.备好吸引装置,必要时吸痰。

【相关知识】1.体位引流原理使病变肺叶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该段支气管内的痰液借助重力作用,顺体位由气管排出。

对病变广泛者,可轮流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管道给氧法考核评分标准
铺备用床法考核评分标准
铺麻醉床法考核评分标准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考核评分标准
床上擦浴考核评分标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
考核评分标准
无菌术基本操作法考核评分标准
特殊口腔护理
考核评分标准
被考核者日期
考核者成绩
项目内容分值评分要求扣分
评估10分1.评估患者
2.评估环境
3.评估用物
4.操作者自身评估
4
2
2
1.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
2.评估用物可于准备用物时检查评估。


备时也未检查者扣除该项分
计划20分1.预期目标(3点)
2.准备
(1)操作者自身准备
(2)用物准备
(3)患者准备
(4)环境准备
3
3
10
2
2
1.预期目标根据考核要求扣分,要求回答,
漏1项扣2分,未作要求者可不扣分
2.准备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3.患者准备、环境准备可和评估一起进行
实施50分1.查对床号、姓名,与患者解释,
交流,准备体位
2.铺巾,弯盘置于口角旁,再次
检查口腔、如有假牙取出,护理
3.戴一次性手套,依次擦洗口唇
牙齿唇面、颊部、牙齿舌面、
面、舌、硬腭
4.濑口、涂药
5.昏迷患者口腔护理注意:棉球
不可过湿,夹紧,用开口器协助
张口时,应从磨牙处放入,操作
前后清点棉球数量
6.清理用物、洗手
7.健康教育
6
5
20
4
8
3
4
1.违背下列原则酌情扣分:
(1)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查对制度
(3)节力省时
(4)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5)隔离观念
2.动作过重,损伤患者口腔粘膜酌情扣
5~10分
3.昏迷患者开口器放入不正确者酌情扣
3~5分,造成牙齿损伤者酌情扣15~20分
评价20分1.护士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轻巧、
细致、患者满意
2.患者感觉舒适,未湿衣被
3.患者健康知识增加
1.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粗鲁酌情扣2~3分
2.护理沟通不良,酌情扣3~5分
3.患者不知道口腔保健知识酌情扣分
皮内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肌内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静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考核评分标准
静脉输血法考核评分标准
外周静脉导管针留置法考核评分标准
胃肠减压考核评分标准
预期目标:
1 胰腺炎的病人胃肠减压是为了减轻腹胀和减少胃酸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少胰腺的外分泌,
2胆道和空肠吻合的病人是防止急性胃扩张和吻合口漏,胆道探查的病人是防止急性胃扩张和胆漏,
3肠梗阻的病人是使梗阻以上部位的压力减少,改善梗阻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解除肠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