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与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职业教育与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村经济 停滞 不前 , 济发展 水平 偏 低 , 经 乡村 经济 发 展 城 镇 , 业化 进 程受 阻 产
滞后于城镇 ; 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 成为 20 0 8年 , 徽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年 收 人 为 安 现代化 建设 发展 的重要 限制 因素 ; 乡差 距 的扩 大 , 1 9 . 城 29 0 4元 ; 家庭 恩 格 尔 系数 为 4 % , 1 乡村 居 民人 导致 乡村 剩余 人 口转移 到城 市 , 剩 劳 动 力 压 力 得 均 纯 收入为 42 2 5元 , 过 0 . 家庭 恩格 尔 系数 为 4 . % 。 43
惠 圣, 孙
艳: 职业教 育- 9安徽 乡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思考
第1 0期
是实 现 ( ) 二 农业 劳动 者 的整 体 素 质 不 高 , 为 乡村 现 技成果转 化为现 实生 产力 和财 富 的重要 媒介 , 成 农业产业 化 、 乡村 城 镇化 和 现 代化 的重要 支柱 , 规 其 代化 发展 的重 要 限制 因素 进 据有关 调 查资料 显示 , 安徽 乡村 劳 动力 中 , 在 接 模 和水平将 直接影 响安徽 劳动者 的素质 , 而决 定 乡 受过 培训 的仅 仅 占 2 % , 受 过 初级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村经济效 益 的发 展 速度 , 全 面贯 彻 科学 发 展 观 、 0 接 在 统


安徽 乡村经济社会现状分析
业科技人员和有特色 的农 作物高产示 范基地 、 产业 化 企业 和农 民 之 间 的利 益 机 制 不健 全 、 部 限制 因 外 素较 多等 问题 。 面对 农 产 品 进 口逐 步扩 增 , 费者 消
市场 流通渠 道 越 来 越 改革开放后, 安徽乡村创造了家庭承包、 乡镇企 对农 产品的要 求越来 越 高, 业 、 城 务 工 等 新 生 事 物 , 进 了 乡 村 的发 展 与 进 宽 , 业 之 间 的 竞 争 更 加 激 烈 , 业 化 的 内 涵 和 进 推 企 产 步, 乡村 基 本 摆 脱 了贫 困 , 体 实 现 了小 康 。2 0 特 征 有 了 新 发 展 , 业 化 经 营 要 解 决 的 矛 盾 也 有 总 08 产 新 变化 。 年 G P达到 884 1 D 7 .7亿元 , 中第一 、 、 其 二 三产业分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城 乡 生 态 环 境 明 显 改 善 .
城 乡一体 化对 于 破解 城 乡二 元结 构 , 快 农业 、 村发 加 农 展、 促进 农 民富 裕 和社会 和 谐发 展 具有 重大 意义p 近 年 来 , 】 。
随 着安 徽 省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 日益加 快 。 乡一 体 化对 高 等 城
素质 和文化 水平 。 22 创新 人才培 养模式 。 . 培养 复合型 人才
随 着农 村 劳 动力 流 转 户籍 制 度 改 革 的逐 步 推 进 , 乡 城 统 一 的劳 动 力 市场 不断 完善 , 业劳 动 力 非农 化 转移 速 度 农 加 快 . 业 就 业 比 重 下 降 , 乡恩 格 尔 系数 差 异 度 逐 步 减 农 城 小 , 乡二 元 经 济 结 构 逐 步 被打 破 , 城 安徽 省城 乡 一体 化 水 平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 。 据 21 根 0 1年 《 徽 统 计 年 鉴 》 安 统 计 资料 。0 0年安 徽 省城 乡恩 格 尔 系数相 差度 00 3 非 21 .1 , 农 产 业 比 重 8 .l 城 镇 化 率 达 4 .%, 元 生 产 率对 比 60 %, 32 二
1 . 农 村 产 业 一 体 化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5
1 安徽省 城 乡一体 化发展 现状
近年 来 , 安徽 省 各地 因地 制宜 , 化 城 乡产 业布 局 , 优 加
和 全 国其他 地 区一样 , 安徽 省在 经 济社 会 的发 展 中 , 将
城 乡一体 化作 为 社 会发 展 的 主攻 方 向和 必 由之 路 , 力 推 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向纵 深 发展 。 安徽 省 自南 向 北 分 为 皖 南 、 皖 中 、 北 3个 自然 区域 , 省建 制 镇 9 8个 ,0万 人 以上 人 皖 全 0 l 口的镇 4 个 ,0万 人 以上 的镇 1个 。 年 来 , 省 委 、 政 7 2 近 在 省 府 的领 导下 , 全 省上 下共 同努 力下 , 徽 省城 乡一 体化 发 在 安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08年9月第七卷第3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II N A L O F C H U Z H O U V O C A TI O N A L&T E CH N I C A L C O L LE G ESep.2008V01.7N o.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华志丰,金本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新时期安徽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院校的各项工作,曲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全面发展观,统筹兼顾,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93(2008)03-0005-03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保持社会稳定的“支撑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主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熔炉”。

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然而,由于我省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因此,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职业院校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安徽,实现安徽省率先从中部崛起提供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安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由于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对象,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人为主体来进行。

坚持以人为本,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年 ,该 校 只招 收 了4 0余 名 学 生 。
2 0 年 ,该 校 的 招 生 计 划 为 l0 人 , 01 00 只招 到 8 学 生 , 已 无 法 办 班 , 只 好 名
改招 普通 中小学 学生 和幼 儿园孩 子 。
20 年 全 省 8 农 业 中 专 仅 完 成 招 生 00 所 计 划 的 2 % ,个 别 学 校 仅 完 成 招 生 计 5 划 的 l % 。2 0 年 全 省 中 专 计 划 招 生 2 01 l万 人 ,实 际 录 取 仅 3 人 ,其 中8 0 万 所 农 林 中 专 仅 完 成 招 生 计 划 的
维普资讯
安 徽 是 个 农 业 大 省 , 目 前 农 村 人 口仍 占7% 以 上 。2 世 纪 8 0 0 0年 代 初 ,安 徽 省 委 、省 政 府 在 全 面 开 展 县 级 经 济 教 育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 大 力
许 多农 村职 业 学校 常 年抓 招 生 , 忙 招 生 ,发 动 全 校 教 职 工 四 处 奔 走 ,
多 数 专 业 教 师 从 学 校 毕 业 直 接 到 职 业 学 校 任 教 ,没有 实 践 经 验 ,而 - -
贺林 兴 办 的阜 阳 乡镇 企 业 中专 学校 ,
建 有 教 学 用 房 近 7 平 方 米 , 曾 为 当 万
地 培 养 出 上 万 名 适 用 人 才 ,是 当 地
展 中发挥 着重 要作用 。 但 是 , 近 几 年 安 徽 职 业 教 育 特
研 的现 象 比 比 皆是 。 师 资 队伍 总 体
水 平 不 高 , 职 业 高 中 专 任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为4 _% , 比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少 23 2 百 分 点 、 业 师 资 严 重 缺 乏 , 大 个 专

安徽省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现状及其思考——基于调查问卷所想

安徽省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现状及其思考——基于调查问卷所想
别明显 。
() 4 教育经 费 承担 的方 面 , 于不 同 职业 教 育方 式 , 基 差 业学校教育 经费 不能 得 到保 障 , 校软 硬 件设 施普 遍 比较 学 ’ 简陋 , 师资力量 不 足 , 校专 业设 置 偏差 , 程 体 系的 合理 学 课 () 取 职 业 技 术 对 农 民 收 入 的 增 加 影 响 效 果 有 限 。 性 偏 于 一 般 软 硬 件 设 施 等 方 面 。政 府 为 主 学 校 为 辅 的 培 训 5获
摘 要: 安徽省 自古就是一 个农业 大省 , 业在全省 占据 了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 农 安徽 省农 民职 业教 育的研 究对 安徽 省经 济甚 至各方 面的发展都具有 十分重 大的意 义。通过 实地 调查研 究的 3 0份 问卷 结果 , 7 旨在 对安徽 省 农 民职 业教 育的发 展
() 2 继续 实施供 给体 系多层次 、 多元化协调化 发展 。
首先坚持农 民 职业 教育 供 给途 径 的多 元 化 , 后 在 已 然 初 步 形 成 体 系 的 基 础 上 , 足 新 的 目标 体 系 , ~ 步 发 掘 潜 立 进

力, 形成 多渠道 、 多层次 的农 民职业教育供给新体 系 : 从 表 1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体 来 看 , 为 当 地 职 业 学 校 比 总 认 方 面继 续 坚 持 统 筹 办 学 方 针 , 大 对 政 府 供 给 渠 道 加 较 少 的 人 数 比例 之 和 高 达 4 . 3 , 为 适 中 的 人 数 比 例 是 的 调 整 , 一 步 发 挥 其 主 导 与 指 导 作 用 , 实 发 挥 各 涉 农 部 9 7 认 进 切 3 . 4 , 算 比 较 高 , 说 明 大 多 数 受 访 者 的 意 见 集 中 于 门应该起到 的作用 ; O 5 也 这 另一方面 , 应该 广泛 发动 鼓励企 事业 单

安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途径

安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途径
2 De a t n f scCo re , ab i c t n l e h i a C a g , ab i 3 0 0 C i a . p rme t i u s s Hu i e Vo ai a c n c l o e e Hu ie 5 0 , h n ; o Ba o T 2
3 Mahn r n o r Ge eaigDe a me tHu ie Vo ain eh ia olg , ab i 3 0 0, hn . c ieya dP we- n rt p r n, ab i c t a T c ncl l e Hu ie 5 0 C ia) n t ol C e 2
a s o gp o i c u n r s u c s i wi et e i e i b ec o c o sr c ev c t n l d c t n t n r vn e i h ma e o r e , t H b v t l h ie t c n t t h o a o a u ai r n h n a o u t i e o
21 0 0年 9月 第 1 第 5期 9卷
安徽 农 业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l fA h i gi l rl nvrt( c l c nee io) o ra o n u A r ut a U i sy oi i c dt n c u e i s as e i
Se . p, 0 201 Vo _9 NO. i1 5
安徽农村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途径
王 志蔚 岳 , 光 z孙 杰军 。 ,
(. 1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中文系 , 江苏 连云港 2 2 0 ;. 20 6 2淮北职业技术学 院 基础部 , 安徽 淮北 2 50 ; 3 0 0 3淮北职业技术学 院 机电系, . 安徽 淮北 2 5 0 30 0)

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0•【字号】皖政秘〔2021〕221号•【施行日期】2021.10.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各司局、有关直属单位,安徽省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相关高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就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大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技能长入经济、嵌入科技、汇入生活、渗入人心、融入文化,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人才和技能支撑,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设技能中国提供安徽方案。

(二)总体目标。

通过部省共建,到2025年,安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实现大体相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技能人才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明显提升,技能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形成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接通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技能型社会的标杆区,为构建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打造安徽样板。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皖政〔2003〕10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如下决定。

一、确立农村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1.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教兴皖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

2.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到2007年,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目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其他地区要加大力度,巩固“两基”成果,争取2010年全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中央、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乡镇各级财政合理分担投入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校舍安全、正常运转得到切实保障,各级政府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

建立和健全扶持农村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比例。

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3.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

加快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消除现有危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民 阶层 的地 位 相对 于 整 个 社 会 文 明 的发 展 而 言 却 提 高缓 慢 。 最 近二 十 多 年 的经 济 发展 , 使得 社 会 生 产 、 话 资 源 的 配 置 出现 了“ 化 效 应 ” 在 我 国 生 极 , 社 会 阶层 划 分 中 , 业 劳 动 者 阶层 仅 拥 有 少量 的三 农 种 资源 ( 织 资 源 、 化 资 源 、 组 文 经济 资 源 )在 我 国 的 , 社 会 阶层 中处 于底 层 , 先 进且 有 效 的 资 源却 向其 而 他 阶层 和 地 区聚集 。如果 农 民这 一 阶层 长期 处 于社 会 的底 层 , 易 产 生 “ 极 马太 效 应 ” 这样 会 大 大 影 响 , 农 民的积 极性 。这种 情况 的出现 是 由农 民 阶层 掌 握 的社 会 资源 尤 其 是文 化 资 源极 其 有 限所致 , 化 资 文 源 的匮乏 不 仅 直 接 限制 了农 民获 得 其 他 资源 , 剥 还 夺 了他们 通 过 努力 获 得 其 他 资源 的机会 。 因此 , 要 提 高农 民 的地位 , 先要 改 变农 民的教 育状 况 。 首 ( ) 展 农 村 职 业教 育 是 改 变农 业 发 展 结构 二 发 性 矛盾状 况的 需要 改 革 开放 以来 , 从 计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济 转 轨 在 的过 程 中 , 除体 制性 障 碍 之 后 , 场 因索 的作 用 剔 市 凸显 , 业 发 展 在 资源 约 束 的情 况 下 又 遇 到 了新 的 农 障碍 , 市场 约束 。在资 源 与市 场 的双重 制 约下 , 即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结 构不 合 理 的问题 显 得 更加 突 出 , 转 变 农业 发 展 思 路 , 变 农业 生 产 经 营模 式 已刻 不 容 改
条件 较差 , 学质 量不 高 , 会影 响 和 吸引 力不 大 , 的职业 高中为例 , 教 社 文化课 、 专业课与实践课 的比例 . 3 1 实践 课仅 占总课 时 的 1%。 而易见 , 7 2 7 显 自我发 能力 弱 , 为农 业 和农 村经 济 发展 服务 的能 力 为 1 :.: , 不强 , 很难 办 出特 色 和水 平 。同时 , 由于来 自国家和 课 程设 置 过分 强调 了理论 的学 科 系统性 和 完整 性 ,
收入 的近 8 %。如果 加上 住 宿等 其 他 费用 , 年大 0 三 约需要 支 出 10 0 2 0 0元 。如果 按照农 村农 民年 50 ̄ 00 均 收入 2 2 元 计 算 ,t年 的机 会 成 本 近 8 0 元 ; 62 00 如 果按 照 流 动人 口每收入 3 0 元 计 算 ,三年 的机 40 会 成 本 大 约 100元 ,直接 支 出与 间接 损 失 两 项 00 加, 三年之 问投人 高达 2 0 0 3 0 0元 。高 昂 的受 30 ̄ 00 教 育 成 本极 大 地 抑 制 了广 大 农 村 家庭 子 女 的教 育 需求 , 庞大 的教 育潜 力没 有转 化 济学硕士 , 徽商 贸职业技术学 院经济贸易 系副主任 、 教授 、 济师 。 男 经 安 副 经
7 3
第 1期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 二 专业设 置僵 化 从 我省 的产业 结 构升 级 的需要 来 看 , 国 目前 我 在 生产 一 线 的劳 动 者素 质偏低 和技 能 型 人 才 紧缺 盾状 况 的需要 问题 十分 突出 。据统计 ,0 6 底全 国城 镇从 业人 20 年 我省 农村 人 口众 多 ,劳动 力 资源极 其 丰 富 , 但 口中技能 劳动者 仅 占 3 . 劳 动者 技术 等级 偏低 , 29 %, 3 中级 工 占 3%, 级工 占 1%, 师 6 高 7 技 人才 资 源却 十分缺 乏 , 已成为 农 村经 济和 社会 发 初 级 工 占 4%, 这 展 的根 本矛盾 。对 于 富余 劳动力 , 如果 不进 行转 移 和高级技师仅 占 4 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对 ‰ 将处 于失 业状 态 。 同时 , 农村 现 有 的劳 动力 资源 水 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 , 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 平仅 能维 持现 有 的生产 方式 和生 产水 平 , 然停 留 整 , 开 专业 多 为 成 本小 、 实 习基 地 要求 不 高 的 依 所 对 在小 农耕 作方 式和 小农 经济 形态 , 农村 丰 富 的劳 专 业 。专业 结 构 与产业 、 在 行业 对 人 才 的需求 结构 不 动力 资源 中缺少 瞳科 技 、 懂管 理 、 生产 的人才 。 懂 农 协 调 。农村 职业 学 校教 师 队伍 总体 上数 量不 足 , 学 民的封 闭意识 较 为 浓 厚 , 于 生产 生 活 现 状 , 于 历 达标 率偏 低 , 安 安 素质 不高 。许 多 职业 学 校 的专业 课 专业 课教 师 和普通 文化课 教师 的 比例 失 传 统 的耕作 模式 , 息 闭塞 , 场 意识 淡薄 , 缺 乏 教 师缺 乏 。 信 市 更 接受 现代教 育 的意识 。 目前 , 省低 素质 劳 动力绝 调 , 化课 教师 的 比例普 遍偏 大 。教 师 的知 识结 构 我 文 缺 大多数 留在 农村 ,形 成庞 大 的剩余 劳 动力 市场 , 劳 与 职业 教育 所要 求 的知识 结构 不 相适 应 , 乏必要 的工 作实 践能 力和专 业 实践技 能 。 职业 教 育教师参 动 力供过 于求 的现状 将长期 存在 。 这是农 村 经济 和 层 培训 形式 单一 、 培训 内 社 会发 展在 资源 层而 需要解 决 的一 个根 本 性 问题 , 与继 续教 育机 会 少 、 次 低 、 也 是我 省农 村将 长期 面对 的人 才 资源 的基 木态 势 。 容 与 教育 教 学 实 际脱 离 , 追求 学 历 达标 , 视 内在 忽 新 世 纪 不容 回避 的 紧迫 问 题是 将 农 村 丰 富 的人 力 质 量 。 同时 , 省 的 农村 职 业 教 育 的专 业 结 构 、 业 我 专 资 源深度 开 发为人 才 资源 , 进 农村 经 济 和社会 的 促 专业 知识 全 面发展 。而要实 现这 一 目标 的根本 措 施 是 , 从 知识 滞后 于社 会需 求 的变化 。专业 结构 、 要 只不 过对 于需 求 专业 目标 、 内容 、 式 、 形 结构 和布 局诸 方 而彻底 改 革农 村 滞 后 表现 在整 个教 育体 制 中 , 性 更强 的职 业教育 而 言表现 得更 为突 出 。 我省 大多 教育 , 尤其 是要建 立 面向农村 的职业 教育 体 系。 数 职业 院校开 设 的专业 趋 同 , 且 存在 重工 轻 商 的 而 现 象 。近年 来 , 虽然 开设 了现代 物流 、 电子 商务 、 市 三、 安徽省 农村职 业教 育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场 营销 等一 些新 兴 专业 , 但这 此 专业 总供 给 能力 有 限 , 能适 应快 速增 长 的现代 服 务业 对人 才 需求 增 不 ( ) 费投入 严重 不足 , 一 经 并且缺 乏制度 保 障 职业 教 育培 养成 本 是 同级 普 通教 育 的 26倍 , 加 的新形 势 。 . 主要用 于实训 基地 建设 和学生 技能训 练 。 近几年 但 ( 师资实践技 能缺乏 , 才培养水平低 三) 人 在我 省 多数 职业 学校 中 , 普遍 存 在课 程 实施 中 我 省 职业 中学 生 的 预算 内事 业 费支 出和 公 用经 费 培养 人才类 支 出 与普通 高 中大体 持平 , 法体 现培 养应 用 型人 实践 课程 占总课 程 的 比例偏低 的 问题 。 无 才 的要求 。其直接 后 果是 , 导致 农 村职 业学 校 办学 型 与市场需 求存 在结 构性错 位 。以调查 的几 个城市
业设 置僵 化 以及 师 资 实践 技 能 缺 乏 , 才培 养 水平 低 等诸 多 问题 , 人 分析 和研 究这 些 问题 , 找 出解 决 办法 并
是 发展 农 村职 业教 育的 重 中之 重。 关键 词 : 安徽 ; 村 ; 业教 育 ; 农 职 分析


问题 的提 出
据第 五 次全 国人 口普 查统 计 , 徽 省 总人 口数 安 为 58 9 6万人 , 居全 国第 九位 ; 中农 村 人 口 占总 位 其 人 口的 比重 为 7 . %。 因此 , 省 是 人 口大 省 , 21 9 我 也 是 农业 大 省 。 要 就业 的人 口众 多 , 力 大 。 村 劳 需 压 农 动 力 30 20多万 人 ,其 中有 10 10万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而且 每 年 要 新 增 6 - 0万 , 省农 村 剩 余 劳 动 07 我 力多 , 劳动 力转 移任 务 重 , 有 经过 职 业教 育 培 训 , 没 没 有 专业 技 能 , 村 劳 动力 到城 市 务 工 , 能 从 事 农 只 简单 劳 动 , 得 的 劳务 收 入很 低 。解 决 这个 问题 的 所 主要 途径 之 一就 是 以市 场 需求 为 导 向 , 大力 发 展 农 村 职业教 育 。 因此 , 力发 展 农村 职业 教育 也 是 深 大 入贯彻《 国务 院关 于大 力推 进 职业 教 育 改革 和 发 展 的决 定 》 《 徽 省 关 于 进 一 步 振兴 职业 教 育 的若 和 安 干意见 》 的具 体实 施 。
二 、 力发 展 安徽 省农 村职 业 教 育的 意 义 大
( ) 展 农 村 职 业教 育 是 改 变农 民阶 层 地 位 一 发 提 高缓慢 状 况 的 需要 从 2 世 纪 8 年 代 开 始 , 国实 施 了改 革 开 放 0 0 我 战 略 , 成 功实 现 了农 村 土地 所 有制 和 组织 形 式 的 并 体制 性改 革 ,使 农 民 的生 活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但
21 年 01
第1 期
高等职业教 育
2 1 ・ O・ 01N 1
发 展 安徽 省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问题 分 析
夏 名 首
摘 要 : 安 徽省 是 人 口大省 , 是 农 业 大省 。 村 剩余 劳动 力 多 , 也 农 劳动 力 转移任 务 重 , 村 劳动 力到 农 城 市务 工 只 能从 事 简单 劳动 , 所得 的 劳务收 入很 低 。解 决这 个 问题 的主要 途 径之 一 就是 以 市场 需求 为导 向 , 力发展 农 村 职 业教 育 。但 目前安 徽 省 的农 村 职 业教 育仍存 在 经 费投 入 严 重不 足 , 乏制 度保 障 , 大 缺 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