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2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教育最新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诸暨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zhì)灰烬.(jìn)田塍.(chéng)挥斥方遒.(qiú)B.商榷.(què)桂棹.(zhào )皈.依(guī) 锲.而不舍(qì)C.枕藉.(jiè)悲怆.(chuàng)饿殍.(piăo)绿.林豪客(lǜ)D.戕.害(qiāng)无垠.(yín)蛮横.(hèng)铩.羽而归(shā)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辛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D.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灰迟早会____得一干二净。

(2)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____在西边天空。

(3)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____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A.剥蚀停住消耗 B.脱落停住消耗C.脱落停驻消磨 D.剥蚀停驻消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是()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不以为然)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功亏一篑)C.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多彩....的生命。

教育最新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教育最新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海南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彳亍.(chù) 寂寥.(liáo)惆怅.(chàng)B、荡漾.(yàng)河畔.(bàn) 漫溯.(shuò)C、戮.力(lǔ)惊愕.(è)飨.士卒(xiǎng)D、遒劲.(jìn)颓圮.(qǐ)彷徨.(hu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瞋目蛮夷震慑图穷匕现B、箕踞峥嵘扼腕头晕目眩C、笙萧浮藻窒息星晖斑斓D、凄惋牌匾忸怩天仑之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B.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慢了下来。

C.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5、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6、默写(6分,每空1分)①携来百侣曾游,。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苏教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苏教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苏教版)试题150分钟 150分编制二中王爱国Ⅰ卷一、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下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 那些不能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2)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________场面。

(3) 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在荒野。

A辨认宏大启事 B辨别宏伟启事C辨认宏伟启示 D辨别宏大启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查各类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B、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C、德国是希腊最主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D、经过心理专家的精心疏导,一年来心情沉郁的他豁然开朗....,终于走出心理的误区,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经验和丰富的驾驶技术外,良好的车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

C.我国的四大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D.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个人。

4. 在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组是()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5.根据下面的语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甲公司工会致函乙公司工会主席孔虎,邀请他参加甲公司工会委员大会并介绍乙公司工会工作经验。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章标题】:《秋日私语》【作者】:林清玄秋天,是属于回忆的季节。

它以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方式提醒着我们,一年又将过去。

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故事,从绿意盎然到枯黄凋零,记录着时间无声无息的脚步。

在这样的季节里散步,总是会让人感到心情格外舒畅。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听着脚下发出的沙沙声,就像是大自然最温柔的低语。

偶尔抬头望向天空,那是一种深邃而清澈的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给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生动。

我喜欢秋天的原因还在于它的包容性。

无论是丰收的喜悦还是离别的感伤,在这个季节里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

人们开始收获一年辛勤劳动后的果实,同时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季。

这种既充满希望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感觉,正是秋天的魅力所在。

当然,对于诗人来说,秋天更是灵感迸发的好时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时,内心深处依然会被那份静谧之美所触动。

总之,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感受到秋天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享受这美好的季节吧!题目设置如下:1.文章开头提到“秋天,是属于回忆的季节。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情感态度?A. 忧郁B. 欢快C. 平淡D. 怀旧2.根据文中描述,“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给人的感受是什么?A. 烦躁不安B. 心情舒畅C. 孤独寂寞D. 兴奋激动3.下列哪项不是作者喜欢秋天的原因?A. 秋天具有包容性B. 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C. 是诗人灵感迸发的好时节D. 冬季即将来临4.文章引用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等古诗来表达什么?A. 对忙碌生活的厌倦B. 对秋季美景的喜爱C. 对春天花朵的怀念D. 对夏天炎热天气的抱怨5.本文最后一段主要强调了什么观点?A. 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B. 需要更加努力工作C. 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D. 不应过分留恋过去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岁月静好,与君语》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独自漫步在林间小道上。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百舸.(gě) 藐.视(miǎo) 模.样(mó) 按捺.不住(nài)B.犄.角(jī) 遒劲.(jìn) 憎.恨(zēng) 熠.熠闪光(yì)C.寥.廓(liáo) 摭.拾(zhã) 吮.吸(shǔn) 汗流浃.背(jiá)D.恪.守(kâ) 嗥.叫(háo) 混.沌(hùn) 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曙光震憾灰烬金壁辉煌 B.沉缅闪烁发纫其乐融融C.迷惘逃遁笔杆毛骨悚然 D.茁壮蒙敝磕绊良晨美景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很难找出第二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既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既关系到万千居民的安居梦,又涵盖着50多个行业的庞大产业群。

D.冬春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毒肆虐,流感疫情方兴未艾....,我国台湾地区在数天内有18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B.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C.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D.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配套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

【配套K1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学科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第7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怪癖.(pǐ)商榷.(què)甄.别(zhēn)铩.羽而归(shà)B.摭.拾(zhé)愀.然(qiǎo)攫.取(jué)锲.而不舍(qiè)C.戕.害(qiāng)搭讪.(shàn)悠邈.(miǎo)汗流浃.背(jiā)D.舳.舻(zhú)打夯.(hāng)恣.意(zī)倚歌而和.(h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勾销逻辑慰藉至高无尚B.喧嚣犄角清脆毛骨耸然C.蜇居涟漪游弋魂牵梦萦D.炫耀钦佩宣泄怨天尤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其实,炒楼号也并非什么新鲜的招数,而地产商却一直屡试不爽....,个中原因实在值得深思。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古典韵味一直为人称道,他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弟子,而且家学渊源,从小就对古典文学耳濡目染,谈起古诗词自然是头头是道。

B.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从2009年1月1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住证工本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在吴征镒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拟用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的字数还多。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检测题和答案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检测题和答案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检测题和答案一、基础积累(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liáo) 方遒(qiú) 沁(qìn)园春百舸争流(kě)B.峥嵘(zhēnɡ rónɡ) 青荇(xìnɡ) 橘子洲(jú) 星辉斑斓(l án)C.下载(zǎi) 颓圮(pǐ) 大堰(yàn)河叱咤(chì zhà)风云D.冰屑(xiāo) 团箕(jī) 分(fēn)外香妄自菲(fěi)薄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陨身不恤风神潇洒炯乎不同炉火纯清B.涕泗交流绽露头脚左顾右盼步履稳健C.黯然神伤雷励风行酣畅淋漓不能自已D.默默含情鸦鹊无声佳作迭出短小精悍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摩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攒射(集中) 殒身不恤(顾虑)B、赁屋授课(租借) 立仆(倒下)C、桀骜(锋利) 谈资(资料)D、长歌当哭(当做) 深味(体会)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失其所与,不知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行李之往B、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倚柱而笑C、①君为我呼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D、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8.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此亡秦之续耳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诗中写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其中,“新娘”的比喻充满新意,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一见钟情。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监测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监测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监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潦水(liáo)浸渍(zì)窈窕(yáo)逸兴遄飞(chuán)B. 猗郁(yī)訾詈(zǐ)涸辙(hé)瓮牖绳枢(yǒu)C. 遒劲(qiú)逋慢(bū)踬仆(zhì)咫尺天涯(zhǐ)D. 侘傺(chì)惘然(wǎng)骖騑(fēi)落木萧萧(luò)答案:B解析:A项“窈窕”的“窈”应读“yǎo”;C项“逋慢”的“逋”应读“bū”,但选项中的“bū”与正确读音相符,可能是题目设计时的疏忽,故排除;D项“落木萧萧”的“落”应读“luò”,但此选项读音正确,但不符合“全都正确”的要求。

B 项全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辩论会上总是默不作声,但据理力争的态度却令人印象深刻。

B. 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C. 这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旧精神矍铄,每天还坚持读书看报。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众志成城,共同抵御,最终战胜了困难。

答案:A解析:A项“据理力争”指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与“默不作声”相矛盾;B项“如丧考妣”意为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用于此处形容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恰当;C项“精神矍铄”形容老人有精神,老当益壮,与语境相符;D项“众志成城”意为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耗电量也越来越高,这让消费者不得不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暨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zhì)灰烬.(jìn)田塍.(chéng)挥斥方遒.(qiú)B.商榷.(què)桂棹.(zhào )皈.依(guī) 锲.而不舍(qì)C.枕藉.(jiè)悲怆.(chuàng)饿殍.(piăo)绿.林豪客(lǜ)D.戕.害(qiāng)无垠.(yín)蛮横.(hèng)铩.羽而归(shā)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辛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D.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灰迟早会____得一干二净。

(2)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____在西边天空。

(3)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____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A.剥蚀停住消耗 B.脱落停住消耗C.脱落停驻消磨 D.剥蚀停驻消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是()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不以为然)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功亏一篑)C.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多彩....的生命。

(斑驳陆离)D.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

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杞人忧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似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B.在奥林匹克竞赛、实验电化教学方面有优势的学校,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待访问学者、举办各类培训班的义务。

C.日前,安南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重视日益泛滥的恐怖主义活动,停止至今还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的恶劣风气。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一座座石灰岩构成的山峰,____________,煞是好看。

(2)躺在宁静绵长的海滩上,近看黄沙白浪,海鸥点点;远看_____________。

①一身青葱,散落在碧波粼粼的海面上②散落在碧波粼粼的海面上,带着—身青葱③风帆片片,蓝天碧海④蓝天碧海,风帆片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问句结尾,表现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

B.《我的四季》:“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C.《乡土情结》开头引用王维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主要抒发了对梅花的思念,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D.《我心归去》:“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这里是被夸张了的细节,写出了自己的寂寞孤独与空虚。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真正的教养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B.《师说》第二段,用三组对比,如“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相比,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从游众山的抑郁心情写起,然后一转,写出宴游西山的乐趣,开始真正体会到“与万物冥合”的境界。

D.《前方》、《乡土情结》、《我心归去》三篇文章都表达了对乡土情结的全新理解,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共同主题。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B.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C.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D.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10.下列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大遗..而日参省乎己B.小学C.凌万顷之茫然..于斗牛之间..D.徘徊1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是故..无贵无贱(因此)②用心一.也(数词)B.①弟子不必..不如师(不需要)②而卒.莫消长也(最后)C.①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②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D.①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②纵.一苇之所如(纵使)1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舞.幽壑之潜蛟C.顺流而东.也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13.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②其隙也,则施施而.行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方其.破荆州D.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5.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不拘于时,学于余B.而今安在哉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6—20题(共12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知不可乎骤得..()(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4)而卒莫消长..也()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举匏尊以.相属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①何为其然.也②輮使之然.也C.①耳得之.而为声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8.加点词的活用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吾从而师.之D.始指异.之19.对上面语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认为,从变化的一面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事物赋予人类永存的本质。

B.“客”说,他们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看到鱼虾相伴,糜鹿之间很友好,因而油然产生了沧海一粟之感。

C.在“苏子”看来,水虽然不断地流去,但水还是水;月亮虽然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并没有损益。

D.“客”描述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遮天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2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1—24题(8分)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21.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的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1分)22.作者为什么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析第1段中加点的“洒”和“点”字的妙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这两段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