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17 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

17 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144·病例报道·1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张静静1,李梦妍2(1.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 病理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2.新疆油田公司淮东采油厂职工医院 病理科,新疆 阜康 831511)0 引言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发生在年轻未哺乳女性中,由于位置特殊导致很多女性因为羞涩等原因未能及时医治导致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此类疾病日常并不常见,临床常常以普通乳腺炎收住院并且单纯给于抗炎治疗,效果欠佳。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就会造成久治不愈或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痛苦。

为了更好的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减少误诊,本文仔细研究了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病理病例资料,总结这种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和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5)岁。

这1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12人已婚,5人未婚;15例具有生育史,13例有积乳史,5例有产后未哺乳史,6例有先天乳头凹陷。

患者中14人是单侧乳腺炎,3人是双侧乳腺炎。

均为体检时发现乳房肿块,肿块较硬,活动度不佳,部分患者乳房红肿,严重者出现溃烂。

患者开始时进行抗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过激素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1.2 方法。

1.2.1 相关检查:17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查结果均与乳腺癌相似,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MRI检查结果显示肿块呈多结节性,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的组织的间隔不明显。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青敷膏外敷、脓肿切开、对口引流、刮匙搔刮窦道、生理盐水冲洗、棉捻捻腐、拖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治愈率87.5%,复发率为12.5%。

结论: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医;外治;内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64-02肉芽肿性乳腺炎,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文献报道该病与哺乳史、吸烟、乳房外伤、口服避孕药物、分枝杆菌及棒状杆菌的感染有关[2-4]。

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脓肿,手术局部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反复的复发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

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5],40例均为女性,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

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发病峰值30~35岁;病程2个月~3年;首次发病29例,复发11例;既往服用避孕药物的患者10例,有积乳病史5例,因乳头内陷未哺乳者7例,无吸烟史及乳房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外治法:(1)银质球头探针;(2)4号医用丝线;(3)中号棉捻;(4)不锈钢硬刮匙;(5)生理盐水500 ml;(6)2%利多卡因;(7)疮灵液(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有大黄、诃子、红花、黄蜀葵花等药组成);(8)枯矾纱布;(9)青敷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青黛花粉、甘草研细粉加饴糖1:1调制而成);(10)四子散药包(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各100 g)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秦威;李林;王芳;朱明智;王楠;谷元廷【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 5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除妊娠期患者术后2个月伤口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在10 ~ 14 d 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3页(P427-429)【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治疗【作者】秦威;李林;王芳;朱明智;王楠;谷元廷【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乳腺癌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极为相似的一种乳腺炎症,发病早期易误诊为乳腺癌,疼痛较轻或无痛,肿块一般较硬,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如不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皮肤红肿、脓肿破溃、窦道形成等症状。

病理表现通常显示病灶以小叶为中心,其内常可见脓肿及部分炎性细胞。

现今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金标准”,有研究[1]报道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成功率达94.5%。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增高,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更新,虽然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但对于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被关注。

本研究通过抽取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其不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婴儿喂养。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分期】根据《中医外科学》,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期:郁乳期:患者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成脓期: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

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

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溃脓期: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

炎性乳癌: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

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微触痛。

检查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

肉芽肿型乳腺炎的精准治疗

肉芽肿型乳腺炎的精准治疗
GM晚期病理表现:坏死区域逐渐扩大,小叶结构融合,脓肿更明显,脓腔形成累及 脂肪与皮肤。
特殊染色:抗酸染色〔Z-N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PAS染色)鉴定分支杆菌和真菌。 据有报告GM的Z-N染色阳性约22.6%,PAS染色阳性那么极少。革兰氏染色相同脂质 区见革兰氏阳性杆菌,区分为棒状杆菌。
GM病理分类报告
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指标有血常规、C-反响蛋白、抗核抗体谱以及IgA,IgG, IgM,补体C3和补体C4。〔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等〕同时 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以及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会影响肝肾功能。
影像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评估病灶和鉴别诊断,不主张做MG,必要时可做MRI评估。
素〕、多西环素。 ➢ 最有效且不耐药的抗生素仍然是利福平、利奈
唑胺和万古霉素。
GM伴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 GM病变常位于单侧,以乳腺外周部位为多,发病初期肿
块位于乳腺实质内,无痛或轻微痛,外表皮肤不红或微
红,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可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
伴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病症.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断和分类治疗
01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概念 02 GM的分类治疗 03 病人随访、饮食控制与调理
01
肉芽肿性乳腺炎概念
肉芽肿性乳腺炎名称
1972年——2000年
肉芽肿性乳腺炎
概念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文献报告增加。 • 是以育龄经产妇突发乳腺肿块,脓肿形成,继发窦道和溃疡等为临床
当GM病变又广泛、多以皮下脓肿或或形成寞道为主要表现、且又不宜手术时,或不宜 激素、免疫抑制剂 治者,,或伴棒状杆菌者,可用抗分支杆菌三联药物治疗9-12月治愈可避 免全乳切除。

赵华英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乳痈的经验总结

赵华英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乳痈的经验总结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36期 中华医学·炎证•炎症 -101-赵华英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乳痈的经验总结Summary of Zhao Hua-y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reast carbuncle with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李淑女魏伟刘海欣李红卫孙兰英范双(饶阳县中医医院,河北衡水,0539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36--03证型:ID【摘要】目的:总结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赵华英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乳痈的临床经验。

方法:对近2年来跟师诊治的乳痈患者400余例,采用分期辨证论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初期:中药口服(荆防牛蒡汤加减)+抓揉排乳法+金黄膏(《医宗金鉴》)外敷。

毒热期:中药口服(清热解毒、理气消肿为主)+金黄膏外敷,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抗生素。

热退后,抓揉排乳法(手法需轻柔)+金黄膏外敷+针刺(穴位+围刺)。

脓肿期:火针烙口+手法排脓+中金黄膏外敷+中药口服(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针刺。

溃后期:中药口服(托里消毒散加减)+手法排脓+金黄膏外敷。

脓量很少后加针灸(穴位+围刺)+微波/艾灸。

整理诊疗方案,分析中药口服及外用法的疗效。

结果: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400余例患者,疗效好,总治愈率达95%。

结论:赵华英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乳痈的方案,辨证分期论治,见效快、病程短、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名老中医;中医综合疗法;乳痈;经验总结【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Zhao Huaying, the instructor of the national grassroots famous old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tudio, in the treatment of mammary carbuncle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Methods: In the past two years, more than 400 cases of mammary carbuncle patients treated by doctors were treated by stage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itial stag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ified Jingfang Niubang decoction (荆防牛蒡汤)] + grasping and rubbing method + Jinhuang paste (金黄膏) (Yizong Jinjian) external application. Toxic heat period: oral Chinese medicine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etoxification, regulating qi and swelling) + Jinhuang paste external application, oral or static antibiotics when necessary. After heat receding, apply grasping and kneading the milk drainage method (the technique should be gentle) + Jinhuang paste applied externally + acupuncture (acupoints + peri-acupuncture). Stage of abscess: burning with fire needle + manipulation of pus discharge +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Jinhuang paste + oral Chinese medicine [Guolou Niubang decoction (瓜蒌牛蒡汤) combined with Modified Tounong powder (透脓散)]+ acupuncture. Later stage of ulc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ified Tuoli Xiaodu powder (托里消毒散)] + manipulation of purulent + Jinhuang paste external application. Add acupuncture (acupoint + perithorn) + microwave/moxibustion after the amount of pus was very small. The treatment scheme was sorted out, and the efficacy of oral and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analyzed. Results: More than 4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total cure rate of 95%. Conclusion: Zhao Huaying's plan of apply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to treat the breast carbuncle has the advantage of dialectical stage treatment, quick effect, the disease course is short, the pain is small,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Breast carbuncle; Experience summar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6.039乳痈即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

心伴微小脓肿及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症。2 1 例( 4 6 . 7 %, 2 1 / 4 5 ) 伴脓肿形成者 中, l 9例 ( 9 0 . 5 %, 1 9 / 2 1 ) 脓 液细菌培养 为阴性。本组患者 均接受类 固醇 激素 治疗 , 平均 治疗 1周 ( 0 . 5~2周 ) 后 病变开 始缩小 , 平 均用 药 6 . 2周 ( 2一l 8周 ) 后肿块缩小 至 2 c m以内 , 遂行病灶切除术 。术后 中位随访 5 . 2个月 ( 5~1 2个月 ) , 3例患者复发 , 复发率为 6 . 7 %( 3 / 4 5 ) , 治愈率为 9 3 . 3 %( 4 2 / 4 5 ) 。结 论 肉芽肿性 乳腺 炎需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方法得到确诊 , 其诊 治涉及多种学 科。类 固醇激 素联合 手术治疗 G M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 可避免乳房全切术 , 降低 复发率 。
【 关键 词】 乳腺 炎 ; 激素类 ; 外科手术
【 中图法分 类号 】 R 6 5 5 . 8 【 文献标志码 】 A
C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a n u l o ma t o u s ma s t i t i s a n d i t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e n t Y U Ha l 一
于海静 王颀 杨 剑敏 连臻 强 张安秦 郜红艺 李 文萍 陈 中扬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肉芽肿性乳腺炎 ( G M) 的临床病 理特征及类 固醇激 素联合手术综合 治疗的效
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 1 年 6月至 2 0 1 2年 6月本 院收治的 4 5例 G 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 本组 G M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 块 , 空 芯针穿刺 病理检查 均表现 为以乳腺小 叶为 中 及效果 。结果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经验探讨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经验探讨
在实 际的临床治疗工作 中 ,为患者提供有效 的心理疏 导 , 能保证治疗工 作的顺利 开展 ,促进 患者 疾病康 复。通过 阴道
冲洗能对阴道粘连进行有效预防 ,让局部保持清 洁 ,恢复局部 组织血 液供 应。为患者提供有 效 的饮 食护理 ,能让 患者 的机 体抵抗力显著提 高 ,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本研究显示 , 施综合 护理 干预的观察患 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晨显低 于对 照 组 (P <0.05)。
· 2l7 ·
海峡 药学 2018年 第 30卷 第 4期
关 。另外,肉芽 肿性 乳腺 炎 临床 表现 无 明显特 异 性 ,发病 周。共服 6周。药物 治疗 后局部症 状均明显减轻 ,肿块缩 小 ,
率低 ,且影像学表现 通常 和乳腺癌 相似 ,较 难鉴 别,最终 诊 断 接 受乳 腺区段切除术。另 4J4例 (直接手术 组 )直接接 受乳腺 要依靠病理组织 学 ,因此诊 断存在 一定 困难 ;其次 ,治疗 上 目 区段切 除。手术尽可能切除 所有病 变腺体 组织 ,深至乳 房后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30 No.4 2018
注 :与 治 疗 前 相 比 , P<0.05 表 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13)
组 别 11 恶 心 观 察 组 40 2 对 照 组 40 2
呕 吐 1 3
头 痛 2 3
肉芽 肿 性乳 腺 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 一 种少见 的慢性乳腺 炎性 疾病 ,好发 于育龄经产妇女 ,又称乳 腺 肉芽肿 性小 叶炎 ,特 征为局 限于乳腺 小叶 内的非干 酪样 坏 死性 肉芽肿 ,没有生物病 原体 ,初起 主要症 状多 为肿块 ,伴 或 不伴有疼痛及炎症反 应 ,后期常见并 发症 为脓肿 、甚 至破 溃形 成窦道 。病理组织学上 主要表现为以终末导管小 叶单位 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辨清其阴阳属性 , 抓住 了这 个辨证纲 领 , 治疗 和预后 在 判断上就不会发生原则性错误 。故《 疡医大全》 “ : 凡诊视
痈疽 , 施治必须 先 审阴 阳, 医道 之纲领 。阴 阳无谬 , 乃 治 焉有 差 !医道 虽 繁 , 而可 以 一言 蔽 之者 , 日阴 阳而 已。 ” G M是发生 于乳 腺上 的慢性炎 症性疾 病 , 属疮疡 范畴 , 起 脉细数等 阴虚 内热 的症 状 ,预后 比一 般急性 化脓性乳 腺 炎差 。据上所述 , M辨证 当属 阴证疮疡 , G 在病因病机 、 临 床表现 、 治疗 和预后 等方 面不 同于临 床常 见的 急性化 脓 病 比较缓慢 , 病程相对偏长 , 患者 初期多 以乳房肿块来 就
中医 学 对 G 的相 关 文 献 报 道 很 少 。我 们 在 G 围 M M
诊, 无疼痛或轻微疼痛 , 色不变 , 皮 皮温 正常 , 即使脓肿形
成后乳房部 红 、 、 、 肿 热 痛也 不 明显 , 溃后脓 水稀 薄量 少 , 脓腐组织较 多 , 病变容易向 四周 和深部扩散 , 成一个或 形 多发 的溃疡 ; 发病 初期 一般 无 明显 全身症状 , 至酿脓 期常 有潮热 、 颧红 、 汗 、 足心热 , 神疲 、 盗 手 或 自汗 、 红 、 苔、 舌 少
土; 治下消宜肝 肾同治 , 防木 旺失 封 , 以 如此 则使 五脏 安 定, 气血平调而津液能够 正常 生化 、 输布 、 封藏 , 从而使 患 者得 以康 复。
参 考 文 献
[ ] 李丽乐 , 1 胡艳. 肝硬化合 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 海南 J.
医 学 ,0 9 2 ( )1 3—14 2 0 ,0 7 :7 7.
【 关键词 】 肉芽肿 ; 乳腺 炎; 中药疗法
20 1) 5 0 1
【 中图分类号】 86.; 5.1 51 【 .43/ 58 . 3 1 6 0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2 21( 1) 一 8 0 0 —692 00 ∞0 — 3 0 0 2
肉芽肿 性乳 腺炎 (rn l a u ati, M) g uo t sm st G 是一种 a m o is 局限于乳腺小 叶的慢性炎症性 疾病 , 临床 比较少见 , 年 近 中医外科疾病 的辨证 总纲 , 因此 外科 疾病 的辨证 必须 首
达 正 常 而 最 忌 抑 郁 。人 生 活 在 大 自然 及 社 会 现 实 中 具 七
闭藏 , 致使精微 的生化 、 输布 、 封藏失 司而发糖尿病 。由此 可知 , 糖尿病 与肝脏有着 密切 的关 系。在糖尿病治疗 中要 紧密联系肝脏功能 , 可从治上 消润肺 不忘疏 肝清肝 , 以防
与转变方面有着特殊 的作用 , 在糖尿病 的发病过程 中亦起 着 重要作用 , 故糖尿病亦列为重要 的心 身疾病之一 。
现代社会竞争 日益激烈 , 可致情 志不 畅, 可导致 常 故
水 火 刑 金 ; 中 消 清 胃健 脾 , 忘 平 肝 制 肝 , 防 肝 木 克 治 不 以
情六欲之本性 , 情怀不 畅常有之 。肝气郁 结 , 日久则 有化 热生火之趋 , 即所谓“ 气有余便 是火 ” 反过来 又加重糖 尿 , 病的病情。精神心理 因素在许 多疾病 的发生 、 展 、 发 预后
《 疡科纲要》 : 疡科辨证 , 谓 “ 首重阴阳。 阴阳辨证是 ”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 0 3级中医七年制 , 山东 济南 2 0 1 5 04 作者简介 : 杨毅 (9 3 ) , 16 一 男 主任医师 , 士。从事中医外科临床 学
工作。
ri ◆ i ● i◆ i I , ● ● ● ● ◆ ’● ● ● i t● l l O-
手术期采用 中西医结合 方法 治疗取得 了一定 的疗 效。兹 从 中医外科学基 础理 论 出发 , G 的 中医药 治疗 进行 对 M
探讨 。 1 病 因病 机 及 基 本 方
性乳腺炎 , 后者属 阳证疮疡 , 多发 病急 , 病程短 , 初期 即可
出现乳房红 、 、 、 , 脓后更 加明显 , 肿 热 痛 成 溃后脓 出黄稠 , 愈合顺 利 , 伴有 恶寒发 热 、 可 头身 痛 、 口渴 纳呆 、 大便 干 、 小 阳证 和阴证本质上 的区别是正 气虚弱与 否。相对于 阳
证, 阴证疮疡存 在着不 同程 度 的正 气虚弱 , 主要表 现为便
赤、 舌红苔黄 、 脉滑数等全身症状 。中医外科 学认 为 , 气

!● tt l l

I● I I

l● H
’ ◆
脏病变 , 需继续调整五脏 功能之 时 , 肝治之。 要从 肝 主疏泄 , 五脏。其病 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病史 、 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检查酷似乳腺 癌 , 临床诊 断 比较 困难 , 且缺乏合 理 并
的最佳治疗方案。现代 医学以手术 治疗为主 , 方式 主要有 乳房单纯肿块切除术 、 区段切 除术甚至 皮下腺体 切除术 , 若处理不当, 容易引起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
来G M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由 Kse & W le… 于 1 2 esr l ooh l 9 7
年首先报道 , 以后 陆续有文献报告 , 国内马国华 于 18 96 年首先报道 G 。G 以局 限于乳腺小 叶内的 肉芽肿 M 6例 M
性 炎 症 为特 征 , 非 干 酪 性 肉芽 肿 , 变 内无 微 生 物 病 原 为 病
28 0
|北 中医 2 1 可 0 0年 2月 第 3 第 2期 2卷
H bi C ,e ra 0 0 V l 2 N . ee JT M Fbu r 2 1 , o 3 , o2 y
肉芽 肿 性乳 腺 炎 的 中医药 治疗 探 讨
杨 毅 梁 栋 迟 均 敬
( 山东省 中医 院乳腺疮 疡外科 , 山东 济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