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及其实际运用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及其实际运用
4.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 疮因子,故不适于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 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5.用EDTA抗凝血制备的涂片对粒细胞形态 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抗凝血放置时间和 抗凝剂浓度有关。EDTA的使用浓度为1.4~ 1.6g/L血液,迅速制备涂片,粒细胞形态特 征有微小的改变,有时细胞核分叶不见, 细胞肿胀。如果用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制 备的涂片可出现细胞浆内颗粒消失,胞浆 和细胞核有空泡,染色质模糊不清。用大 于1.5g/L血液浓度制备的血涂片,粒细胞可 完全变性,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有影 响,尤其是血小板,可出现肿胀、破裂而 产生碎片,影响其计数,造成结果偏高。
缺点

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 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 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 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 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瑞 士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 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 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草酸盐的抗凝原理
临床应用:制作血液培养基

问题

1.EDTA盐抗凝管,肝素抗凝管,枸橼酸盐用于血
沉测定管和用于凝血功能测定管各试管的管盖的 颜色是什么?

2.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测定时其抗凝浓度是多少? 与全血的比例是多少?

3.试述临床上测定血细胞比容用什么抗凝?
谢 谢 大 家 !


草酸盐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与血液中
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钙离子失去
凝血功能,阻止凝血过程。常用的草酸盐
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
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盐合剂: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 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 合剂0.1ml (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 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 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 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草酸钾:取草酸钾10g,加蒸馏水少许使溶解,再 加蒸馏水至100ml。配制成10%水溶液,如每管加 0.1ml则可使5~10ml血不凝。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抗凝剂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常用到的抗凝剂一般有肝素、枸橼酸钠、EDTA等等,他们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保护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某些成分,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对于抗凝剂而言,从它们与血液反应的机理、种类到临床应用都是近年来在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那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抗凝剂的应用:
握这些抗凝剂的使用方式,避免做题失误从而提高正确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道真题来检验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配伍题】
1.止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2.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是:
3.生化检查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A.EDTA盐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1.【答案】B。

解析: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

2.【答案】A。

解析: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如血细胞分析仪。

3.【答案】E。

解析: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血液抗凝剂是一类可以延缓或阻断血液凝固的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血液抗凝剂的种类血液抗凝剂可以分成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酶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血酶药物则包括肝素、华法林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来阻止血液凝结。

二、血液抗凝剂的特点1. 抗血小板药物特点:抗血小板药物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通常可以在服用后不久开始起作用。

它们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然而,由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引发的出血问题。

2. 抗凝血酶药物特点:抗凝血酶药物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例如,肝素注射后在几分钟内就会发挥作用,而华法林则需要数小时才能达到抗凝效果。

这些药物多用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的治疗。

与抗血小板药物不同,抗凝血酶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因此在使用时需小心控制剂量和注意出血症状。

三、血液抗凝剂的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而抗血小板药物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常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血栓相关疾病。

肝素和华法林是治疗这些疾病最常用的血液抗凝剂。

肝素通过改变凝血酶原的结构,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则干扰维生素K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因子的生成。

这些药物在医院设置的专业抗凝剂治疗中心应用广泛。

3.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一些特定的疾病、手术或许多静脉注射的患者常常需要预防性地应用抗凝剂。

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会因为静脉回流不畅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时可以采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科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盐)、枸橼酸盐、氟化钠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绿色头试管)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其抗凝机理主要是与抗凝血酶Ⅱ(AT-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在高浓度时可阻断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反应,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凝血试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计数。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紫色头试管)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

血液凝结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可以防止出血,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凝结过于剧烈或不合时宜,会引发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因此,抗凝剂的使用成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相比肝素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更稳定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在适当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以直接靶向凝血因子进行作用,而无需经过维生素K的介导。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减少了实验室监测的需求。

5. 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凝作用。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结。

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中。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 出血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出血过多。

2. 注意剂量抗凝剂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剂量,因此在使用抗凝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和抗凝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凝剂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首先,血液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

在机体中,凝血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能够防止出血。

然而,在一些疾病情况下,机体出现血栓的形成和增长,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损伤。

因此,减少或延长血液凝固过程是保持正常血液循环的关键。

血液抗凝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其次,血液抗凝剂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抗凝剂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中风方面,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在静脉血栓栓塞方面,抗凝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

血液抗凝剂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首先,它们通常需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药,而且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

这是因为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疾病情况需要不同的抗凝剂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其次,血液抗凝剂使用时需要注意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抗凝剂会抑制血液凝固,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血液抗凝剂具有抑制血液凝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它们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风、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_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_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

EDTA-K2使 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

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

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

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

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

常用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草酸钠的常用浓度为O.1 mol/L,与血液按1:9比例使用。

但是,高浓度k+或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与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适当比例混合的抗凝剂,恰好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

常用于血液生化测定,但不适用于K+、Ca 2+的测定。

由于生成草酸钙沉淀,红细胞会出现锯齿状,白细胞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会变形,不宜做血片检查。

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并影响白细胞形态,不能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

附录四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

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血液计)。

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

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

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

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

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

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

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

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

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

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

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

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

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

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

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

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

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

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取草酸钾10g,加蒸馏水少许使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

配制成10%水溶液,如每管加0.1ml则可使5~10ml血不凝。

一般如作微量检验,用血量较少,可配制成2%溶液,如每管加0.1ml可使1~2ml 血液不凝。

五、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
EDTA对血液中钙离子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钙离子络合而使血液抗凝。

每0.8mg可抗凝1ml血液。

除不能用于血浆中钙、钠及含氮物质之测定外,适用于多种抗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