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基本常识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及其实际运用

5.用EDTA抗凝血制备的涂片对粒细胞形态 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抗凝血放置时间和 抗凝剂浓度有关。EDTA的使用浓度为1.4~ 1.6g/L血液,迅速制备涂片,粒细胞形态特 征有微小的改变,有时细胞核分叶不见, 细胞肿胀。如果用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制 备的涂片可出现细胞浆内颗粒消失,胞浆 和细胞核有空泡,染色质模糊不清。用大 于1.5g/L血液浓度制备的血涂片,粒细胞可 完全变性,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有影 响,尤其是血小板,可出现肿胀、破裂而 产生碎片,影响其计数,造成结果偏高。
缺点
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 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 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 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 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瑞 士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 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 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草酸盐的抗凝原理
临床应用:制作血液培养基
问题
1.EDTA盐抗凝管,肝素抗凝管,枸橼酸盐用于血
沉测定管和用于凝血功能测定管各试管的管盖的 颜色是什么?
2.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测定时其抗凝浓度是多少? 与全血的比例是多少?
3.试述临床上测定血细胞比容用什么抗凝?
谢 谢 大 家 !
草酸盐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与血液中
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钙离子失去
凝血功能,阻止凝血过程。常用的草酸盐
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
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盐合剂: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 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 合剂0.1ml (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 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 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 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草酸钾:取草酸钾10g,加蒸馏水少许使溶解,再 加蒸馏水至100ml。配制成10%水溶液,如每管加 0.1ml则可使5~10ml血不凝。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e93078146edb6f1aff001f0d.png)
综述——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严俊当前在临床上抗凝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常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临床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对标本、仪器等的影响。
正确及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凝剂已成为确保临床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丙酮酸激酶、AKP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肝素/5ml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L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血。
在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时,抗凝剂的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影响很大。
本文就两种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及草酸盐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的比较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05根据ICSH推荐,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价格较贵。
实验结果(1)EDTA-Na2对细胞计数几乎没有影响,与EDTA-K2结果比较,七项结果P>0.05,表明:并且试剂容易购到。
真空采血管小常识

真空采血管小常识▲真空采血管(EDTA抗凝管)1.EDTA2NA、EDTA2K、EDTA3K是作为血常规管的抗凝添加剂种类,此类采血管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并适合各种血液细胞分析。
2.特点:可以保护血液的细胞成分,不影响血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使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
3.添加剂:EDTA2NA、EDTA2K、EDTA3K4.概述:以前多用EDTA2NA作抗凝添加剂来制备抗凝管,但现在厂家基本已经把这种制备方法淘汰了。
多用EDTA2K和EDTA3K来作抗凝添加剂制备,EDTA2NA基本不用。
5.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管)1.作血凝试验所需的PT管是指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1 ︰ 9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它主要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
2.特点:不影响凝血因子,对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也极其微小,适用于凝血试验,NCCLS推荐的血凝测定要求的抗凝剂浓度时3.2%或3.8%,相当于0.109或0.12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 ︰ 9。
3.添加剂:3.2%枸橼酸钠4.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沉管)1.该管是指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1 ︰ 4设定的真空采血管,专用于韦氏血沉法进行血细胞沉降速率测定时血样的采集和抗凝。
2.添加剂:3.2%枸橼酸钠3.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普通)特点:普通真空采血管里面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普通真空采血管的分类只是按照采血量的多少来区分的。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1、分离胶促凝管广泛应用于血液化学检查,也用于血液免疫学检查。
具有提高血清液面,防止血细胞与血清的物质交换,保障血清长时间内生化性质及化学构成不发生显著变化,毋需使用专用工具转移血清等优点。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抗凝剂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常用到的抗凝剂一般有肝素、枸橼酸钠、EDTA等等,他们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保护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某些成分,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对于抗凝剂而言,从它们与血液反应的机理、种类到临床应用都是近年来在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那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抗凝剂的应用:
握这些抗凝剂的使用方式,避免做题失误从而提高正确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道真题来检验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配伍题】
1.止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2.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是:
3.生化检查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A.EDTA盐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1.【答案】B。
解析: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
2.【答案】A。
解析: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如血细胞分析仪。
3.【答案】E。
解析: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科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盐)、枸橼酸盐、氟化钠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绿色头试管)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其抗凝机理主要是与抗凝血酶Ⅱ(AT-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在高浓度时可阻断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反应,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凝血试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计数。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紫色头试管)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抗凝剂的原理抗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阻止凝血过程的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凝血系统的关键环节,实现抗血凝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原理: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抗凝:①与抗凝剂III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②与抗凝酶结合,促进抗凝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因子。
–肝素的应用范围:常用于血栓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的副作用:肝素可引起出血、低血压、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2.华法林类抗凝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房颤动等疾病。
–华法林的副作用:华法林容易引起出血,且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时间。
3.阿司匹林类抗凝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
–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二、抗凝剂的应用范围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范围: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往往具有血液易凝血的倾向,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后、肿瘤患者等高血栓风险人群,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血液易于凝固,使用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栓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4.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抗凝剂可用于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过程,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的凝固,保证治疗效果。
5.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在某些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避免血液凝固,需要加入抗凝剂。
三、抗凝剂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用药用量:抗凝剂是一种具有明显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用药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病情进行调整,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
血液抗凝剂有哪些?

⾎液抗凝剂有哪些?在采⾎管添加剂中,有着许多的种类,⽽这些添加剂加到采⾎管中后,⼀般都是根据采⾎管管帽颜⾊的不同来进⾏区分。
真空采⾎管是重要的⾎液化验设备和器具,采⾎管使⽤添加剂是影响采⾎管功能的关键因素,常⽤添加剂有抗凝剂、促凝剂、缓冲剂、保护剂、分离胶等。
⽽其中抗凝剂有哪些产品,你知道多少?抗凝剂顾名思义,就是阻⽌⾎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采⾎管常⽤抗凝剂有肝素钠、肝素锂、柠檬酸钠、草酸钾和EDTA。
肝素被认为是⾎液化学成分测定中最好的抗凝剂,在临床⾎液检验中以钠盐和锂盐为常见,具有独特的应⽤价值。
肝素主要存在于绿⾊管帽的采⾎管中,适⽤于红细胞脆性试验、⾎⽓分析、红细胞压积实验、⾎流变及急诊⽣化测定等。
肝素锂在检测⾮锂离⼦时产⽣⼲扰的可能性最⼩,⽐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活性,⽬前在⾎液检验中,肝素锂正在逐步取代肝素钠。
柠檬酸钠⼜称:枸橼酸钠,枸橼酸盐可与⾎中钙离⼦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阻⽌⾎液凝固。
⼀般⽤于凝⾎和⾎细胞沉积率的检查。
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于浅蓝⾊管帽的抗凝管和⿊⾊管帽的⾎沉管中。
草酸钾是⼀种溶解浓度⼤、抗凝作⽤强的抗凝剂,作⽤原理是草酸根与⾎液的钙离⼦形成草酸钙沉淀⽽组织凝⾎,常⽤于供检验⽤⾎液样品的抗凝。
草酸钾常与氟化钠混合使⽤,存在于灰⾊盖抗凝采⾎管中。
EDTA是临检⼯作中最常⽤和最重要的抗凝剂和试剂之⼀。
EDTA能与⾎液中钙离⼦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作⽤,从⽽阻⽌⾎液凝固,适⽤于多项⾎液学检查,常⽤的EDTA 抗凝剂有EDTA-2K。
EDTA紫⾊管帽抗凝采⾎管适⽤于全⾎、⾎浆检测,是⾎常规、糖化⾎红蛋⽩、⾎型检查⾸选试管。
经过上述了解到,抗凝剂在采⾎管中发挥了⾄关重要的作⽤,不过采⾎管添加剂中除了抗凝剂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采⾎管添加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基本常识
很多人初学血液检验的医护人员,不是很清楚用于血液检验的常用抗凝的类别、作用原理以及适用范围。
同时很多医疗器械和医药行业的销售、生产等岗位的从业者也不是很清楚用于血液检验的抗凝剂的类别以及作用原理,还有适用范围。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