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剪力系数的控制和调整
二道防线设计中的刚度折减和地震剪力调整

V f ,max 0.1V0 时,取 V f 0.15V0 ;
筒体结构中框架 部分的地震楼层 剪力 高规 9.1.11 当 0.1V0 V f ,max 0.2V0 ,取 按本条第 2 款或第 3 款调整框 架柱的地震剪力后, 框架柱端 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端 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
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中框 架部分地震楼层 剪力调整 高规 8.1.4
调整 满足 V f 0.2V0 时,框架总剪力不必 各层框架剪力调整后, 应同比 例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 调整; 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 不满足时,其框架总剪力按下式调整: 标准值, 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 V f min(0.2V0 ,1.5V f ,max ) 可不予调整
同 9.1.11
[参考文献]
[1] 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道防线设计中的刚度折减和地震剪力调整
赵清清(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软件事业部)
一、前言 二道防线是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部 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让结构的部分抗侧立构件先破坏以消耗地震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第 一道防线。之后,再让另外的抗侧力构件(第二道防线)承担主要的地震作用,从而保证结 构的安全。 在抗震设计中, 在很多场合都采用二道防线设计。 比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第一 道防线,框架是第二道防线。剪力墙设计中连梁是第一道防线,剪力墙是第二道防线。底部 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是第二道防线。怎么保证第一、第二 道防线的协调工作,比如如何让第一道防线首先破坏,第二道防线有足够的安全储备等,需 要人为地调整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强弱或受力大小。对第一道防线,人为折减其刚度,考虑 其首先破坏的情况下,刚度退化。同时,刚度折减后,分配到的地震剪力也会减少。或者对 第二道防线,人为调整其地震剪力,相当于增大设计荷载,保证其有更高的安全储备。遵循 这两个思路,来看一下规范中二道防线的条文。 二、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 抗规:6.2.13 抗震墙地震内力计算时,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50;计 算位移时,连梁刚度不折减。 高规 5.2.1 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 数不宜小于 0.5。条文说明: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参与整体分析,但抗震设计 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很大,配筋 设计困难。 因此, 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 允许其适当开裂 (降低刚度) 而把内力转移到墙体上。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 度时取 0.7) ,设防烈度 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 度时可取 0.5) 。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 的能力。 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可以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对如重 力荷载、风荷载效应计算时不宜考虑连梁刚度折减。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工况,均可按考虑 连梁刚度折减后计算的地震作用效应参与组合。 综合上述条文, 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a 此处连梁泛指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 b“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可以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即连梁刚度折减是单工况(地震作 用效应)下的调整。c 计算位移时刚度不折减。因为位移计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工作状态是在弹性阶段,所以刚度不折减。 三、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中抗震墙刚度折减 抗规 7.2.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 定: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 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或者配筋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墙折减 0.3;约束普通砖 砌体或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折减 0.2。这里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考虑其刚度折减,然后再按 折减后的刚度分配楼层地震剪力。 四、框架-剪力墙中框架部分地震楼层剪力调整 高规 8.1.4: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 符合下列规定:当满足 V f 0.2V0 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当不满足其框架总剪力按照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在地震学中,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概念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的重要参数。
它是由楼层刚度、地震作用力和楼层横移量三个因素共同组成的。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和楼层地震剪力比。
前者表示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后者表示楼层的自重与地震作用力的比值。
二、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测算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测算分为两种:实验测算法和数值模拟法。
实验测算法是利用试验装置模拟真实地震作用,测试结果可以计算得到楼层地震剪力系数。
数值模拟法是利用数值模型模拟真实地震作用,然后通过计算测算结果获得楼层地震剪力系数。
三、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应用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来分析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二是作为预防防护措施的参照。
(1)分析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可以用来分析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如结构物的楼层分布、地震作用力大小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有力的证据。
(2)作为预防防护措施的参考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是用来设计抗地震预防措施的重要参照。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从而为建筑物的设计量身定制强震抗震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总结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可以用来衡量建筑物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
它的应用可以为建筑物设计抗震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并且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抗震调整系数

抗震调整系数1. 了解抗震调整系数的概念和作用1.1 什么是抗震调整系数抗震调整系数是指在进行地震响应计算时,对于结构物的抗震能力进行修正的一个系数。
它通常是根据结构物的设计规范以及地震动特性等因素来确定的。
1.2 抗震调整系数的作用抗震调整系数的主要作用是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地震区域,对结构物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和评估。
它能够反映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刚度、强度等性能指标,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2. 影响抗震调整系数的因素2.1 结构体系的类型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因此结构体系的类型是影响抗震调整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2.2 结构物的高度结构物的高度也会对抗震调整系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结构物的高度越高,其抗震能力就越弱,所需的抗震调整系数也会相应增加。
2.3 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动参数是抗震调整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地震波形以及震级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2.4 地震区位因子地震区位因子是指不同地震区域对结构物的地震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通过抗震调整系数来进行修正。
地震区位因子考虑了地震活动性、地壳稳定性以及地震频率等因素。
3. 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方法3.1 确定结构类型系数根据结构体系的类型,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或标准,确定结构类型系数的数值。
例如,对于框架结构,其结构类型系数一般为 1.0,而对于剪力墙结构,其结构类型系数可能为0.9。
3.2 计算高度调整系数通过对结构物的高度进行分类,并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或标准,可以确定不同高度下的高度调整系数的数值。
3.3 考虑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区位因子将设计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区位因子考虑进来,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方法,得到与地震特性和地理位置有关的调整系数。
3.4 综合计算抗震调整系数将以上确定的调整系数进行综合计算,可以得到最终的抗震调整系数。
结构调整系数汇总

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①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抗规》5.2.5条,《高规》4.3.12条: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②框架-剪力墙地震剪力调整:《抗规》6.2.13条、《高规》8.1.4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③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抗规》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增大系数。
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
④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抗规》3.4.4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高规》3.5.8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⑤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增大:《高规》10.2.4条规定,转换梁在特一级和一、二级抗震设计时,其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别放大1.9、1.6、1.3倍。
⑥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增大:《抗规》6.2.10条,《高规》10.2.11条,地震产生的轴力考虑增大系数。
二、设计内力调整①梁(连梁)设计剪力调整:《抗规》6.2.4条;《高规》6.2.5、7.2.21条②柱设计内力调整:《抗规》6.2.2条—强柱弱梁;6.2.3条—底层柱下端弯矩放大;6.2.5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强剪弱弯;6.2.10条—框支柱内力调整;6.2.6条—角柱弯矩剪力的再次调整;《高规》6.2.1条—强柱弱梁;6.2.2条—底层柱下端弯矩放大;6.2.3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强剪弱弯;10.2.17条—框支柱内力调整;6.2.4条—角柱弯矩剪力的再次调整;③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抗规》6.2.7条—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双肢剪力墙;6.2.8条—底部加强部位;高规《高规》7.2.6条—底部加强部位;7.2.5条—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7.2.2条3款—短肢剪力墙;7.2.4条—双肢剪力墙;10.2.18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的落地剪力墙;。
关于剪重比不足的调整

位,内力,配筋才有意义。
关于剪重比不足的调整
1、三段的调整方法不同。 根据新《抗规》5.2.5条的条文说明,当结构底部总剪力小于规定时,则各楼层均需要进行调整,不能只调整不满足的楼层,按照条文说明,调整方法如下: 1)加速度控制段,即T1<Tg时,各楼层均需乘以同样大小的增大系数; 2)位移控制段,即T1>5Tg时,各楼层均需按底部的剪力差值放大楼层地震剪力; 3)速度控制段,即5Tg >T1>Tg时,则增加值应大于底部的剪力差值,顶部增加值取动位移作用和速度作用二者的平均值,中间各层的增加值可近似按线性分布。 2、举例,一栋十层建筑,底部剪力2000KN,顶部剪力1000KN,若底部计算需要放大至1.10倍, 1)如结构基本周期小于Tg,则各层乘以1.10倍放大系数即可; 2)如结构基本周期大于5Tg,则各层应放大2000x0.1=200KN,以上各层按各层剪力与200KN的比值,乘以放大系数,比如顶层需放大1.20倍. 3)如结构基本周期小于5Tg,但大于Tg,则顶层按前两种情况的平均值放大,第一种放大了1000x0.1=100KN,第二种放大了200KN,则应放大(100+ 200)/2=150KN,即顶层放大系数为1.15,中间各层按从底层的200KN到顶层的150KN差值线性分布,比如第九层就应当放大155KN,假设楼层地震剪力为1100KN,放大系数就是1.14。 按此条文说明,编制者对放大系数的规定如此详细,也暗示剪重比不足是不宜出现在底层的,而实际上大部分结构都是底层剪重比不足,必须对结构进行调整来满足剪重比的规定。 3、新版PKPM这样解释(原话):“10版按照抗震规范5.2.5条的条文说明,当首层地震剪力不满足要求需进行调整时,对其上所有楼层进行调整。且同时调整位移和倾覆力矩。”看来并没有分这三种情况详细计算。 4、至于为何分三种情况计算,我认为是考虑到周期越长、放大应越多的缘故。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抗规》5.2.5《高规》3.1.3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强制条文)1.在PKPM程序里,可由设计人指定薄弱层,也可以由程序自动调整。
2.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若某一层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以使其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
但这时应知道该结构的方案可能存在问题。
3.若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90%。
若没有则应增加计算振型数。
4.有效质量系数满足,但剪重比仍不满足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对结构的方案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调整方案,或由程序自动把基底剪力提高。
5.程序自动调整的方法是直接调整构件的地震内力。
如楼层该方向的剪力系数需要调整1.2时,程序自动把构件该方向的地震剪力放大1.2倍。
不调整该方向的地震位移。
中华钢结构论坛里“天上彩虹”一帖:“1.程序对于设计者人工勾选的薄弱层,不论是否是薄弱层,程序一律将相应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2.对于人工没有勾选为薄弱层的楼层,程序根据规范的规定进行判断,如果某层是薄弱层,则程序也将该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3.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
”剪重比是反映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此时,再考察结构的剪重比是否合适,否则应修改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也就是说当建筑参与抗震质量在90%以上时,若剪重比还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太小,这是结构周期偏大)使计算的剪重比能自然满足规范要求。
“有效质量系数”与“振型数”有关,如果“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90%,则可以通过增加振型数来满足。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怎么调整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怎么调整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怎么调整
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
结构抗震计算楼层剪力调整方法及算例

结构抗震计算楼层剪力调整方法及算例摘要: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结构抗震计算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重比要求时剪力调整规定,对规范中层间剪力调整规定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重比要求时剪力调整的方法,并给出简单算例,将规范的规定直观化。
关键词:规范;剪重比;调整;基本周期;特征周期;算例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规范中对抗震设计的理念及规定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其中有关结构抗震计算时,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重比要求时,剪力调整的方法及思路《抗规》在条文说明部分进行了大幅论述,但是由于条文说明仅仅是文字论述,论述中用到了较多的专业术语,却没有给出计算公式。
由于抗震计算中,有诸多的专业术语,很多类似,实际工程设计中,对条文说明的文字描述理解起来较为晦涩。
因此广大设计人员迫切需要对并这一部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本文即是结合规范的规定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力求得到较为直观化的层间剪力调整方法。
2 规范相关条文分析《抗规》5.2.5条及条文说明对结构抗震计算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重比要求时剪力调整作出了详细规定 [1]。
规范有几个术语和符号:加速度控制段、位移控制段、速度控制段、gei,由于《抗规》没有对这几个术语和符号进行解释,所以在理解和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结合《抗规》5.1.5条以及相关资料,可以得知:t≤tg加速度控制段;t>5tg 位移控制段;tg5tg时,则各楼层i均需按底部的剪力系数的差值△λ0增加该层的地震剪力——△feki=△λ0gei,注意这里的gei应该理解为,第i楼层以上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这个相当于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fi增加△λ0gi,各层的fi增加△λ0gi,最终各层的剪力就增加△λ0ge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和耦合问题。最 主要的,利用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宽 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上述对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研究发现,无损
带的范围之内提取信息,得到高时间分辨率和超短声脉冲。这种 检测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的 长 远 发 展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随着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得 我国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中各种陶瓷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
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
应 用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无 损 检 测 领 域 特 别 是 在 技
检 测 出 工 件 材 料 内 部 的 强 度 特 性 ,这 便 是 射 线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的 基
(77) :87-89.
本原理。这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对于 [2] 丁 凯 .金 属 结 构 类 制 造 安 装 [M ].郑 州 :黄 河 水 利 出 版 社 ,
一些复杂、精密、小 型 的 锻 件 和 铸 件 ,进 行 尺 寸 检 测 和 缺 陷 检 验 。
第43卷 第 22期 20 17 年 8 月
S山HANXI西ARC建HITEC筑TURE
AVuogl..4
3 No.22
2017
•3 9 •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22-0039-03
地震剪力系数的控制和调整
曲秀丽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 西 太 原 030021)
摘 要 :结 合 实 践 经 验 ,归纳了在计算地震剪力系数时,地震剪力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总结了地震剪力系数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
2016.
对 于 一些大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 用 射 线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使用 [ 3 ] 李 凡 .水 工 金 属 结 构 焊 接 通 用 技 术 条 件 [M ].北 京 :中国
电子直线加速器X 射 线 源 ,其 达 到 的 能 量 非 常 高 ,能够检验直径
铁 路出版社,2015.
路 桥梁工程,2016(26) :235-236.
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更 多 的 能 够 有 效 地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从而提 [ 7 ] 张 凯 文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在 压 力 容 器 和 压 力 管 道 中 的 运 用
升 经 济 效 益 ,这 对 于 我 国 的 长 远 经 济 发 展 是 非 常 有 利 的 。
技 术 [J ].无 损检测,2016( 11) :73-77.
的检查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另 外 ,在 一 些 在 役 检 验 、数 据 交 换 、 [ 6 ] 闫宏伟,梁力文•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中的运用[J ]•道
过 程 控 制 等 方 面 采 用 射 线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不 仅 能 够
达 到 3 m 的同体火箭发动机。除 此 之 外 ,在 航 空 航 天 领 域 中 ,射 [ 4 ] 王 晓 磊 .锅 炉 压 力 容 器 无 损 检 测 相 关 知 识 全 国 锅 炉 压 力
线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可 以 用 于 评 价 某 些 复 合 件 的 制 造 过 程 ,特 别 是 对
r s 周期段下降较快。对 于 >3 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
作 用 下 的 结 构 效 应 可 能 过 小 偏 于 不 安 全 ,但 对 于 周 期 较 长 的 结
构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反而对结构的破坏可能有更 大的影响。但规范所采用的 振 型 分 解 反 应 谱 法 对 此 影 响 尚 未 能 做出合理估计的方法。
[J ].化工管理,2015(12) :17.
3 结语
[ 8 ] 乔烈焰.无 损检测技术在 道 路 施 工 中 的 运 用 和 发 展 [J ].建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科 技 的 不 断 发 展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也 相 应 地 取 得
材 世 界 ,2016(31) =56-59.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2 . 3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
术 、硬 件 、理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推动了无损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其实质上是通过射线如中子射线、X 射线等穿 的发展。
过 工 件或材料从而使其强度不断地衰减,由 于 强 度 不 同 ,穿过射 参 考 文 献 :
线的感光程度也不尽相同。从而会生 成 一 些 不 连 贯 的 图 像 ,由此 [ 1 ] 韩 伟 • 水 工 金 属 结 构 焊 缝 无 损 检 测 [J ]•人民珠江,2016
容器无损检测技术运用[J ].无损检测,2015( 12) :55-56.
于一些复合结构和复合材料做出评价和检验,从而大大地压力管道红外热成像检测
对 航 空 航 天 领 域 中 取 样 破 坏 的 分 析 过 程 。更 多 的 ,对 于 组 件 结 构
值 要 求 时 的 调 整 方 法 ,最 后 探 讨 了 调 整 地 震 剪 力 时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以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地 震 剪 力 系 数 ,地 震 剪 力 ,基 本 自 振 周 期
中图分类号:T U 311.3
文献标识码:A
A 地 震 剪力系数 俗称剪重比,为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与对应
Yang Bin ( Taiyuan Heating Power Compan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的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的 比 值 ,主 要 为 限 制 各 楼 层 的 最 小 水 平 地 震 剪 力 ,是结构抗震设计主要的控制指标之一。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图 5.1.5及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图 4. 3.8 地 震 影 响 系 数 曲 线 图 可 知 ,地震影响系数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