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到底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合同协议一、引言本合同协议旨在明确赠与合同的性质,究竟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以便各方当事人对赠与合同的履行有明确的预期和了解。
二、赠与合同概述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自愿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且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
赠与合同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性质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成立和履行。
1. 诺成合同: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
2. 实践合同:除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要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
四、赠与合同的性质分析赠与合同的性质应认定为诺成合同。
理由如下:1. 赠与合同的本质是无偿转让财产,赠与人有单方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人表示接受即可,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
2. 赠与合同的成立不要求实际交付标的物,只要赠与人有明确的赠与意图,受赠人表示接受,合同即成立。
3. 赠与合同的履行虽然涉及财产转让,但履行行为(如交付标的物)是对诺成合同的履行,而非合同成立的要件。
五、赠与合同的内容1. 赠与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
2. 受赠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
3. 赠与的财产描述,包括名称、数量、质量、价值等。
4. 赠与的目的和意图。
5. 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赠与人的交付义务和受赠人的接受义务。
6.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条件。
7.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六、赠与合同的履行1. 赠与人应按时、足额交付赠与的财产,并保证财产的权利完整。
2. 受赠人应表示接受赠与,并在必要时办理相关手续。
3. 双方应遵守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七、违约责任1. 若赠与人未能按时、足额交付赠与的财产,应承担违约责任。
2. 若受赠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赠与,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附加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5篇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5篇篇1一、引言本合同协议旨在探讨赠与合同的法律性质,明确其属于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梳理,以提供一个全面、严谨的分析,确保各方对赠与合同的性质有清晰的认识。
二、赠与合同概述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
赠与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不涉及对价关系。
1. 诺成合同: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
2. 实践合同:指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1. 法律规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赠与,在条件成就时生效。
”由此可见,赠与合同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因此符合诺成合同的特点。
2. 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赠与合同的成立主要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只要赠与人有明确的赠与意愿,且受赠人表示接受,合同即成立,无需实际交付标的物。
3. 对比分析: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赠与合同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符合诺成合同的特征,不属于实践合同。
五、赠与合同的成立要件1. 赠与人有赠与的意愿;2. 受赠人表示接受;3. 赠与人有处分权且所赠财产不存在法律禁止流通的情形;4. 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自愿。
赠与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赠与人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赠与义务。
同时,受赠人在接受赠与后,也需遵守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七、结论综上所述,赠与合同属于诺成合同,而非实践合同。
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赠与合同即可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本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赠与合同的性质,以便各方在签订合同时有清晰的认识。
八、附则2.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本法律顾问所有。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法律顾问:(签字)---以上文本作为一份关于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的协议范本,旨在提供一份全面、严谨、清晰的参考文本。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尊敬的读者:在合同法领域,赠与合同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赠与合同究竟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对于合同双方的权益保护以及合同的履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赠与合同的性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引言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赠与的协议。
赠与合同的性质对于合同双方的义务、权利以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明确赠与合同的性质是保障合同双方权益的关键。
1. 诺成合同: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无需交付标的物。
2. 实践合同:指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三、赠与合同的性质分析1. 赠与合同的诺成性质赠与合同在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即成立,并不需要交付标的物。
这种特性符合诺成合同的定义。
因此,从合同成立的角度看,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2. 赠与合同的实践特性虽然赠与合同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成立,但受赠人接受赠与的事实(即交付标的物)对于合同的生效以及赠与人义务的履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种交付标的物的要求使得赠与合同具有一定的实践合同性质。
四、赠与合同的性质对合同双方的影响1. 赠与人:赠与合同的诺成性质意味着赠与人只需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合同即可成立。
但实践特性要求赠与人交付标的物,否则可能构成违约。
2. 受赠人:受赠人在合同成立后即可取得受赠财产的权利,但在实际接受交付前,其权利尚不稳定。
五、结论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赠与合同在性质上更倾向于诺成合同,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即成立。
然而,交付标的物的实践特性对合同的生效以及赠与人义务的履行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签订赠与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交付标的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六、建议1. 双方在签订赠与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合同成立、生效及履行的相关条款,以避免纠纷。
2. 赠与人应按时履行交付标的物的义务,确保受赠人权益。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3篇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3篇篇1赠与合同是指出于善意或其他动机,一个自愿的当事人通过合法约定将一定的财产或者权利进行无偿转让的行为。
赠与合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其实质是捐赠人自愿放弃自己的权益以及享有权益而使受赠人取得权益。
那么,赠与合同究竟是属于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赠与合同是否诺成合同取决于各国不同的法律规定。
在中国,赠与合同需要满足《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即要有捐赠人和受赠人之间的意思表示,捐赠人要有赠与意愿,不得有任何条件,出赠与人应当知道其捐赠的结果是无偿的等等。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赠与合同才能成立。
因此,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需要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才能生效。
其次,赠与合同是否实践合同取决于当事人的实际行为。
实践意味着行动,行动意味着效果。
在赠与合同中,捐赠人需将财产或权利实际转让给受赠人,受赠人也需要实际接受捐赠人的赠与。
只有在实际行为中,捐赠人和受赠人都履行了各自的义务,赠与合同才能真正生效。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赠与合同也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赠与合同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实践合同。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仅通过书面形式或口头表示达成协议而未实际执行,合同即为成立;实践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实际行动达成协议,并在实际行为中履行各自义务,合同才生效。
在赠与合同中,即需要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也需要实际转让财产或权利,只有二者兼备,赠与合同才能有效成立。
总的来说,赠与合同虽然具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双重特点,但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要看当事人的行为和意愿。
只有当捐赠人和受赠人都履行了各自的义务,赠与合同才能真正生效。
因此,当事人在签订赠与合同时要慎重考虑,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履行。
同样,法律也需要明确规定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以保障合同的公平和有序进行。
【以上文章通过解释赠与合同是属于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的问题,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赠与合同既具有诺成合同又具有实践合同的特点,强调当事人的行为和意愿的重要性】。
赠与合同的性质诺成性抑或实践性

赠与合同的性质诺成性抑或实践性赠与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同,其中一方自愿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转让给另一方。
赠与合同是合同法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性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赠与合同的性质,到底是诺成性还是实践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赠与合同的诺成性。
诺成性是指合同在当事人达成合意的瞬间即产生效力,不需要经过任何特定的行为或事件。
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同意将财产转让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合同即成立,具有法律效力。
赠与合同的诺成性体现了合同一旦达成即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和合法权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赠与合同的实践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赠与合同虽然在理论上是诺成性的,但在实践中却可能存在着一些限制和条件。
例如,赠与人可能需要履行一定的形式要求或程序要求,比如在签订合同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形式、进行公证或登记等。
另外,赠与合同可能还受到一些法律限制或限制性条款的约束,如遗赠的规定、受赠人的资格条件等。
这些实践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赠与合同的诺成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在赠与合同的性质上,诺成性和实践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诺成性强调了合同在达成协议的瞬间即产生效力,体现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和自主性;而实践性则强调了合同的履行和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条件,使合同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赠与合同的性质既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选择,又要保障合同的履行和执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在签订赠与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诺成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当事人在达成协议时应当明确双方的意愿和权利义务,尽量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
其次,当事人应当注意合同的履行和执行程序,确保合同的实现和执行顺利进行。
最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规定,不受到任何限制和影响。
赠与合同是要式合同还是非要式合同

赠与合同是要式合同还是⾮要式合同我们都知道赠与合同就是把⾃⼰的财产⽆偿的赠与给他⼈,同时对于赠与合同有些是附条件的,那么赠与合同是要式合同还是⾮要式合同?下⾯,店铺⼩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希望能够解开⼤家的疑惑,接下来⼤家就跟着⼩编⼀起来看看吧。
赠与合同是要式合同还是⾮要式合同赠与合同为⾮要式合同。
赠与合同不必⾮采⽤书⾯或特殊形式都可。
赠与合同⼀般具有以下性质:①双⽅⾏为。
赠与合同须当事⼈双⽅意思表⽰⼀致才能成⽴,如果赠与⼈有赠与的表⽰,但受赠⼈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故与馈赠这种单⽅⾏为不同。
②是吸收了诺诚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合理因素。
诺成⾏为。
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规定赠与合同在当事⼈双⽅意思表⽰⼀致时即告成⽴,不必等待交付赠与物,即为诺成⾏为。
③⽆偿⾏为。
除合同中双⽅约定附条件的义务外,原则上受赠⼈并不因赠与合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
赠与合同是⼀种双⽅、⽆偿的⾏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点:⼀、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
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双⽅、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前状况、赠与合同履⾏的时限以及⽅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式。
⼆、从赠与⼈的⾓度考虑,若赠与⾏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公证,因为⼀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的⾓度考虑,若担⼼赠与⼈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将赠与合同进⾏公证。
三、如果赠与⼈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有⼀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个赠与的条件。
如果受赠⼈⽆法满⾜赠与⼈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的⾏为让赠与⼈不满意,则赠与⼈可以名正⾔顺的拒绝履⾏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续的内容。
五、赠与⼈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通过⼩编的整理⼤家可以知道;赠与合同为不要式合同。
赠与合同的性质论述范文(通用3篇)

赠与合同的性质论述范文(通用3篇)赠与合同的性质论述范文篇1范X 民法典颁布之前,尽管学术界对赠与合同究竟是实践性合同还是性合同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典意见)第128条的明确规定,将赠与合同定位于实践性合同,并运用于审判实践,成为基本共识。
民法典颁布以后,对赠与合同性质的争论比过去更为激烈,不仅理论界主张不同的观点,审判人员在学习新民法典的过程中对赠与合同的性质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民法典对赠与合同性质的规定不十分明确,容易让人形成不同的理解。
笔者试对赠与合同的性质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有所启示。
一、有关赠与合同性质的几种观点(一)赠与合同是性合同。
据笔者的了解,多数学者都持此种观点。
其主要理由在于:1、如果规定赠与合同为实践性合同,赠与合同自赠与物交付时成立,则赠与人在未交付赠与物之前可以不履行交付义务,赠与的意思表示对赠与人没有任何拘束力,那么受赠人作出的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及其为接受赠与而付出的经济上的花费可能因赠与人的不履行行为而落空,这与诚实信用原则是背道而驰的①。
2、民法典第185条有关赠与合同概念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条规定已明确表达出这样的意思:赠与合同经一方表示赠与,另一方表示接受时即成立②。
3、民法典第186条第一款“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表明,赠与合同的成立仅仅需要赠与人与受赠人就无偿转移财产意思表示一致,而无其它任何条件,“一即成”,因而是性合同③。
4、民法典第188条关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的规定,是赠与合同为性合同的有力例证。
(二)赠与合同是一种效力较弱的合同。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民法典对于赠与合同的性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即赠与合同为合同。
民法中的实践性合同

民法中的实践性合同在法律领域中,合同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工具。
根据合同的成立方式和生效条件的不同,合同可以分为书面合同、口头合同、默示合同等多种形式。
其中,“实践性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它要求合同的成立必须依赖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
本文旨在探讨民法中实践性合同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定义与特点实践性合同,又称为实际履行合同,是指合同的成立不仅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还需要至少一方当事人开始实际履行其义务,才能使合同生效的一种合同形式。
与诺成性合同相比,实践性合同更注重于行为的实际发生,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协议上。
实践性合同的种类1. 赠与合同:赠与合同通常被视为典型的实践性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赠与人实际交付了赠与物,受赠人接受后,赠与合同才视为成立。
2. 借用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借用合同也可能被视作实践性合同。
如果借出方未将物品交给借用方,合同则不成立。
3. 保管合同:保管合同在某些情况下也需通过保管行为的实际发生来确认其成立。
实践性合同的法律效果1. 合同成立的条件:与诺成性合同不同,实践性合同的成立依赖于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实际履行行为,即便双方有明确的意向,合同也不视为成立。
2. 违约责任的判断:在实践性合同中,由于合同的成立基于实际履行,因此对于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情况,判断违约责任时会考虑实际履行的程度和情况。
3. 合同解除的条件:实践性合同的解除往往也需要考虑到实际履行的情况。
例如,如果一方已经开始履行但未能完成,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合同是否解除以及解除的后果。
结论实践性合同作为民法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其成立和效力依赖于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
理解实践性合同的特点和法律后果,对于正确处理合同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实践性合同的特殊性,确保合同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仅供参考
赠与合同到底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诺即成的合同。
特点在于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
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在这种合同中,除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必须有一方实际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果。
实践合同则必须有法律专门规定,比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区不并不在于一方是否应交付标的物,而在于二者成立的时刻不同。
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达成合意时起合同成立;实践合同则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还必须由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以后,才能成立。
《合同法》186条中规定了赠与人的任意撤消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转移前能够撤消赠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
因为需要注意的是:赠与合同的成立、生效是不同的。
只要当事人双方有赠与财产和同意赠与财产的合意。
那么赠与合同就宣告成立,转移财产只是该合同的生效要件。
《合同法》又列出了两种特别的赠与合同,即具有救灾,扶贫和通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的当事人只要有承诺,就不得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