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01 辐射剂量学指标检测2-NA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计量学

放射治疗计量学
a、组织模体比:指对于高能量光子,不依赖于 源皮距变化而改变的剂量学参数叫组织模体比。
定义为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 收量与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标准深度处 吸收剂量的比值,
公式表示为:TPR(E、Wd、d)= Dx/Dx``
b、组织最大剂量比 TMR:
标准深度的选择依赖于光子射线的能量
7、模体(体模) 射线入射到人体时发生散射与 吸收,能量与强度逐渐损失,剂量 监测及验证研究过程中不可能在人 体进行,常常使用模体(体模或假 人)。 假人:是用一种组织等效 材料做成的模型代替人的身体,简 称体模(假人)。
剂量学参数
1、平方反比定律(ISL)
指放射源在空气中放射性强度(可表示为照射量率和 吸收剂量率),随距离变化的基本规律。
等剂量曲线示意图
1、照射野离轴比和半影 离轴比(OAR): 垂直于射线中心轴平面的等剂量分布曲线图,沿照射野X 或Y轴方向测量,可以得到照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曲线。 意义:评价照射野的平坦度:标准源皮距条件或等中心条 件下, 模体中10cm深度处照 射野80%宽度内,最大、最小剂量 与中心轴剂量偏差值应好于±3%。 对称性:与平坦度同样条件 下,中心轴对称任一两点的剂量 差,与中心轴剂量的比值应好于 ±3%。
野(通常10×10cm)的输出量之比。
⑴准直器散射因子反映的是有效源射线随 照射野变化的特点。
有效原射线:指原射线和经准直器产生的散射 线之和。
⑵模体散射因子: 保持准直器开口不变, 模体中最大剂量点 处某一照射野的吸收剂量, 与参考照射野(通常 10×10cm)吸收剂量之比。
X (γ)射线照射野剂量分布的特点
表面剂量比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深度剂量逐渐增 加,直至达到最大剂量点。过最大剂量点以后,深度剂量 才逐渐下降,其下降速率依赖于射线能量,能量越高,下 降的速率越慢,表现出较高的穿透能力。

医用X射线CT机剂量指数检测及影响因素浅析

医用X射线CT机剂量指数检测及影响因素浅析

2023年第5期品牌与标准化Dose Index Detection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Medical X-ray CT MachinesZHANG Jun(Qianxinan Prefe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Xingyi 5624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JJG 961—2017Medical Diagnostic X-ray Radiation Source f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dose index measurement model,this article conducts multiple dose index measurements on the same medical X-ray CT machine under normal work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 measurement parameters.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process are provided,and the tube voltage,tube current,and The influence of exposure time and layer thickness on the dose index measurement of CT machines.Key words :medical X-ray CT machine;measurement model;dose index;influencing factors医用X 射线CT 机剂量指数检测及影响因素浅析张俊(黔西南州检验检测中心,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本文根据现行检定规程JJG 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X 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模型,在正常工作环境条件下,针对不同测量参数的设置,对同一台医用X 射线CT 机进行多次剂量指数测量,给出了测量原理及测量过程,分析了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以及层厚这些参数对CT 机剂量指数测量的影响。

辐射剂量学

辐射剂量学


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乳腺
0.12
0.05 0.05
骨表面
其余器官
0.01
0.05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源对人的照射是持续的和不可避免 的,也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 天然辐射源包括: (1)宇宙射线(初级射线与次级射线引起的 外照射); (2)天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与外照射);
天然辐射
来自天然辐射源 ——宇宙射线引起的照射
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 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可用 下式计算:
H

T
R DT , R
R
(2.4)
R是R辐射的权重因子(表2-3);
DT,R是辐射分量R在一个组织或器 官中引起的平均吸收剂量。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2.5.2 有效剂量 有效剂量,E可用下式计算,其中T是组织 权重因子,其值列在表2-4中。
医疗照射包括:X射线诊断(含CT)、放射性药物诊断、远 近距离体外照射治疗、放射性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我国全国平均医疗照射的年均剂量约为0.09mSv,其中X射线 0.07mSv,核医学检查与治疗0.02mSv。
人体接受电离辐射的年均剂量
我国公众 辐射源 年平均 (mSv) 0.34 0.54 0.725 0.230 0.42 0.09 0.006 0.002 <0.0002 ~2.4 份额 (%) 14.1 23.4 30.2 9.6 17.5 3.8 0.2 0.1 -100
来自天然辐射源 ——陆地辐射的外照射
来自天然辐射源 ——氡及子体的照射
人工辐射
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 要包括: (1)核武器生产、试验; (2)核能生产; (3)核技术应用; (4)核事故; (5)电离辐射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环境中,大气核试验是地域分布最广的人工 辐射源(人人有份); 环境中,医疗照射是公众接受人工照射的最 大来源,约占所有人工辐射照射的95%。

电离辐射计量器具(DL)

电离辐射计量器具(DL)

序号计量器具名称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收费单位收费标准备注DL-001-529镭放射源2%(0.01~50)mg 个1450DL-002-530铂铱合金管镭2%(0.01~50)mg 个585DL-003-531γ射线标准辐射源5%(5×10-5~5×10-3)Bq 个1100DL-004-532点状 γ 标准源(1.5~5)%(3.7×103~3.7×105)Bq 个700DL-005-533工作用γ 射线辐射源(2~5)%(105~108)Bq 点210每增加1个点加收10%DL-006-534中子源强度2%(5×105~1×107)中子/s 个1100DL-007-535β平面源(1.5~3.5)%(103~106)min·2πsr 块330DL-007-535α平面源(1.0~2.0)%(102~106)min·2πsr 块330DL-008-536226Ra 标准源沾污2%(0.01~50)mg 块390DL-009-537标准级放射性5%37kBq~3.7GB 台2900每增加一种核素加收10%DL-010-538医用放射性核10%37kBq~3.7GB 台1000DL-011-539γ谱仪活度测量装置点源±2% 体源±10%(4×103~4×105)Bq (1~4×104)Bq台2200DL-012-540X 谱仪5%(4×104~4×105)Bq 台2200DL-013-541热释光剂量测5%2µGy~103Gy 台2500DL-014-542中子镭姆计5%(6~600)µSv/点160DL-015-543医用CT 扫描仪10%(0.3~2.0)Lp 台2050DL-016-544电子加速器6%(5~300)kGy 台5600DL-016-544电子辐射源、X 辐射源台5600DL-017-54560Co γ射线水吸收剂量计(3~5)%40Gy~300kGy 支490DL-018-546辐射加工工作5%40Gy~100kGy 台700DL-019-547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25%0.0~0.9999台700DL-020-548X 射线探伤机5.0%(150~400)kV 台720DL-021-549γ射线探伤机 5.0%Cr 137 60Co 台490DL-022-550γ表面污染测量仪30%125I 台900DL-023-551γ射线水吸收标准剂量场5.0%40Gy~40kGy 场5600DL-024-552治疗水平电离2.0%/标准级C/kg : HVL0.027mmAl~3.0mmCu 台2380DL-024-552治疗水平电离3.0%/工作级C/kg : HVL 0.027mmAl~3.0mmCu 台2030DL-025-553(60~250)kV 射线电离室剂量计2.0%/治疗水平标准级(1×10-3~3×10-1)C/kg 点250DL-025-55360Co γ 射线电离室剂量计3.0%/治疗水平标准级(2.58×10-4~3×10-1)C/kg 台1400DL-025-553(50~150)kV 射线电离室剂量计5.0%/治疗水平标准级(1×10-7~1×10-1)C/kg 台700DL-026-554(60~220)kV 射线工作照射剂量计3.0%/治疗水平标准级(1~1000)C/k 点200DL-027-555X 辐射防护仪器(5.0~10)%(50~250)kV 点200DL-028-556(60~250)kV 射线治疗辐射源5.0%(60~250)KV 台1400DL-028-556(10~60)kV X 射线治疗辐射源5.0%(10~60)kV 台1400DL-029-55760Co远距离治疗辐射源4.0%(2.58×10-7 ~2.58×10-1)C/kg 台1050DL-030-558近距离γ射线后装治疗辐射源4.0%60Co 192Ir 台1050DL-031-559医用诊断 X 辐射源10%(50~100)keV 台600DL-032-560剂量笔20%30keV~3.0Me 支280DL-033-561直读式验电型4.0%(0~2×10-4)C/kg 台280DL-034-562(4~35)Me V 医用加速器辐射源4.0%吸收剂量率:(0.5~10)Gy/min 台2575对单一辐射DL-035-563γ辐射防护仪表(5.0~30)%60Co 、137Cs 、226Ra 、241Am ; 0.3µSv/h~100mSv/h点200DL-036-564环境监测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10~30)%(1×10-8~1×10-4)Gy/h 台650DL-037-565个人剂量与剂(10~30)%0.1µSv/h~10台450DL-038-566个人场所剂量(20~40)%0.1µSv/h~10台500DL-039-567核子皮带秤0.5%(10~3000)t/带宽(0.3~2)m台1200DL-040-568X(γ)刀辐射源4%(10~1000)TB台23005.0%Co,Cs,Ra,Am台850 DL-041-569γ射线料位计与料位开关20%(0.1~50)µm台850 DL-042-570电离辐射厚度10%(0~2000)mAs台350 DL-043-571非介入 X 射线管 mAs 表3%(10-10~10-5)Bq台630 DL-044-572非介入 X 射线高压表DL-045-573C T 标准模块20Lp/cm(-1000~1000值台36005%(1~104)Bq台630 DL-046-574放免γ计数器5%(0.1~103)Bq台840 DL-047-575低本底α,β测量仪DL-048-576液体闪烁计数5%(10-10~10-5)Bq台630(1~5)%(10-7~10-3)Bq台450 DL-049-577放射性标准源(5.0~20)%(10-14~10-8)A台2500 DL-050-578利用放射源的(15~20)%10nGy/h~10µ场4800 DL-051-579γ射线计量场DL-052-580辐射元件3%(0~0.258)C/台300 DL-053-581测量铅当量3%(0.05~3)mmp台30010%(5~300)kGy台1200 DL-054-582固体工作剂量计(3~10)%5Gy~40kGy台1200 DL-055-583化学工作剂量10%(0.1)(0.3~2.0)Lp台3200 DL-056-584医用诊断计算X线辐射源0.1(0.1~5.0)Lp台3500 DL-057-585数字胃肠机(三个影像增强器)DL-058-586模拟胃肠机0.1(0.1~5.0)Lp台3500 DL-059-587X光电透机0.1(0.1~3.0)Lp台1500 DL-060-588X光拍片机0.1(30~150)Kv台1100 DL-061-589C R拍片机0.1(30~150)Kv台3500 DL-062-590D R拍片机0.1(30~150)Kv台3500。

JZ04 辐射剂量学指标及治疗计划系统输入数据测量-NA

JZ04 辐射剂量学指标及治疗计划系统输入数据测量-NA

1 测量内容1.1 型式试验检验的全部内容1.1.1 焦点剂量率初装载时 D > 3Gy/min(水中)1.1.2 综合定位精度△ r≦2.5mm1.1.3 焦点剂量场分布∙焦平面上辐射野半影:所有准直器均小于10mm。

∙焦平面上辐射野尺寸(FWHM)满足企业标准要求。

1.1.4 表皮相对吸收剂量辐射治疗时,表皮吸收剂量不大于中心吸收剂量的25%。

1.1.5 透过准直体的泄漏辐射关闭准直器时,焦点剂量不超过正常治疗状态最大辐射野中心剂量的1%。

1.1.6 最大辐射束以外的泄漏辐射距伽玛刀治疗系统焦点1米处泄漏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率不超过焦点处吸收剂量率的0.5%。

1.1.7 非治疗状态下的杂散辐射∙距源1米处的杂散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率不大于0.02mGy/h。

∙距设备表面5厘米处杂散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率不大于0.2mGy/h。

1.2 γ-TPS软件初始输入数据1.2.1 在7#准直器下的单源焦点剂量率。

1.2.2 一个单源在七种准直器下方模内5个不同深度的剂量离轴比OAR。

1.2.3 一个单源在七种准直器下方模内的百分深度剂量PDD(表皮下5mm到160mm范围内每10mm一个点)。

1.2.4 为计算散射修正因子Sp,需测量七种准直器下拨浪鼓内和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

2 测量程序2.1 测量单源剂量率2.1.1 装好8个源,关闭阶梯屏蔽塞;2.1.2 将PTW 0.125CM3(或 0.015CM3)电离室探头插入插板孔内,把插板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2.1.3 打开7#准直器,连续测量5次,并记录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强,计算8个源的焦点剂量率;2.1.4 根据8个源的焦点剂量率,按每个源的活度算出该源对焦点剂量率的贡献;2.2 用半导体剂量仪测量百分深度剂量PDD,用胶片法测量离轴比剂量 OAR;2.2.1安装15#源(该源纬度45.4゜),关闭阶梯屏蔽塞;2.2.2安装半导体剂量仪,调整方模顶面与射线束轴线垂直,利用方模在皮下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 150,155mm等深度测量PDD 值;每个准直器测量一条曲线;2.2.3 利用方模,在模体表面以下40,60,80,100,120mm深度处,每个准直器各照2张胶片;2.2.4 经冲洗胶片、读片、数据处理后给出PDD和OAR。

第二章辐射计量剂

第二章辐射计量剂
功能:可检测均整性、对称性、中心轴剂量 偏差、动态楔形角、模拟楔形角、固定楔 形角以及光量计
定义:指x射线照相用胶片在放射诊断、治疗 以及射野验证和辐射防护中的作用。
原理:辐射作用使溴化银颗粒电离,在胶片 上形成潜影。在理想情况下,辐照剂量和 光学密度的关系是线性的,故可以用光密 度计来测量。
缺点:高能量轰击会造成硅晶体格发生畸变,导致
探头受损,灵敏度下降。
20
其他剂量测量系统
丙氨酸/电子顺磁共振剂量测量系统:用于 高剂量测量,有足够的精度。
塑料闪烁体剂量测量系统 金刚石剂量计 凝胶剂量测量系统
21
基准标准
医院内作为放疗辐射束校准来使用的 电离室,必须根据基本标准进行标定。基 准标准是允许根据一个量的定义,确定其 单位的最高计量品质的正式文件。
7
圆柱形电离室(指形电离室)
Farmer设计由baldwin最先制造出的灵敏 体积为0.6cm3的电离室,Farmer型电离 室通常也称为指形电离室。 一般长度≤25mm,气腔内径≤7mm。用 作室壁的材料通常是低原子序数Z(即组织 或空气等效)材料 室壁的厚度≤0.1g/cm2,在空气中用CO-60 射线校准时需要加上平衡帽。
5
电离室概论
电离室的基本结构是由外部导电室壁和中 心收集电极组成,室壁内是充满气体的空 腔。室壁和收集电极之间由高绝缘材料分 隔开,可使电离室在加上极化电压时的漏 电流减小。
6
使用自由空气电离室测量剂量时,必 须对温度和气压进行修正。因为当周围环 境的温度和气压发生改变时,电离室气腔 内的空气质量也会随之改变。
8
9
平行板电离室
结构:由两个平板室壁组成,一个作为入射 窗,形成极化电极。一个作为后壁,形成 电荷信号的收集电极。后壁为导电塑料或 带有薄石墨导电层的不导电材料,形成收 集电极和保护环。 能量低于5MeV的电子束必须使用平行 板电离室

X,γ射线剂量测试及结果处理

X,γ射线剂量测试及结果处理

X,γ射线剂量测试及结果处理
张玉明
【期刊名称】《医疗设备信息》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简要介绍了X、γ射线剂量标准装置的组成,对校准测量方法及实际检测数据处理作了详细叙述。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张玉明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医学计量测试研究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44
【相关文献】
1.国产医用加速器XHA1400的X射线剂量和机械性能测试 [J], 吴青南;高源;王运来;鞠忠建;袁树海;戴相昆;宋孟孟;宋迎新;王云;陈富宝
2.Xγ射线剂量测试及结果处理 [J], 张玉明
3.电子线挡铅的制作方法及X射线加电子线照射剂量测试分析 [J], 李贤富;郭飞;谢力;周进伟;柳弥;谭榜宪
4.γ射线标准辐射场剂量分布测试与修正分析研究 [J], 王攀峰; 王双玲; 张益; 高申星; 龙成章; 李胜春
5.糯高粱对Co^(60)r射线的辐射效应及其后代的选择研究Ⅰ.Co^(60)r射线不同剂量处理M_1代的损伤效应 [J], 任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χγ辐射剂量率监测作业指导书(通用)

χγ辐射剂量率监测作业指导书(通用)

χ、γ辐射剂量率监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III类射线装置、IV、V类放射源、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和周围区域的辐射水平测量。

射线装置——III类射线装置:放射源——V类放射源:校准源、ECD、静电消除器、敷贴器等。

2 方法标准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HJ/T 61-200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264-2015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DB 31/462-2009 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要求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4583-199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Z121-2017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仪器设备χ-γ辐射剂量率仪AT1123。

第一部分 III类射线装置一、医用χ射线诊断机房监测1 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χ射线机、牙科χ射线机、乳腺摄影χ射线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χ射线机等医用诊断χ射线设备所在机房的卫生防护检测和评价。

不适用于χ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机房检测和评价。

2 方法依据DB 31/462-2009 医用χ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264-2015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监测布点3.1 控制室门和机房防护门门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和上、下2个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记:
编写 审核 批准 姓名 姓名 姓名 部门 部门 部门 职务 职务 职务 共 5 页 , 第 1 页 编码: JZ-01-2006版 修订次:第 0 次修订
1 前言
为确保ARTS 型多野适形放射治疗系统辐射剂量学指标检测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程序。

所有检测项目均在钴-60放射源全部装入源体的情况下进行。

2 检测焦点剂量率
2.1 检测要求:钴源初装载时最大辐射野下中心吸收剂量率大于3Gy/min (水)。

2.2 检测方法:电离室。

2.3 检测步骤
2.3.1 用电离室或胶片找出机械中心与辐照中心重合时的三维床坐标; 2.3.2 将电离室插入插板孔内,再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
2.3.3 打开6#准直器,待仪器指示稳定后,记录仪表读数(用电离室测量时要记录环境温度和大气
压强); 2.3.4 经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3 综合定位精度的测定 3.1 检测要求: Δr ≦2.5mm 3.2 检测方法:胶片法 3.3 检测步骤
3.3.1 将设置有模拟病灶的暗盒装入球模,球模放于负压袋的适当位置,负压袋抽空后便将病灶 固定于负压袋的确定位置;
3.3.2 将整个负压袋上的设备移入CT (或MRI )机,对病灶及其附近组织进行断层扫描,拍下胶片; 3.3.3 胶片冲洗后,病灶在负压床上的位置立即显现,通过扫描测读计算出病灶中心在负压床上 的坐标位置X 。

、Y 。

、Z 。


3.3.4 将该坐标按转换公式转换成三维床的坐标X;Y;Z ;
编码: JZ-01-2006版
3.3.5 取出球模,打开暗盒,装入MD-55胶片,并用胶纸固定相对位置,用打孔针在胶片上刻划记
号,球模重新放入负压袋,负压床定位于三维床上,按X;Y;Z坐标进床,打开1#准值器进行辐照;
3.3.6 辐照完毕取出胶片,用扫描仪测读病灶中心对辐照中心的偏离;
3.3.7 重复3.3.5步,在胶片平面垂直于地面和平行于地面的方位各照3张,处理给出病灶中心对辐
照中心的平均偏离;
3.3.8 如果测量架已经测出其中心点的坐标,也可用测量架进行测量。

将球模置于测量架上,执行
3.3.5 以后各操作步骤。

4 治疗计划系统性能指标
4.1 检测要求:治疗计划软件规划的单靶点剂量值与实测剂量值误差不大于5%
4.2 检测方法:电离室法
4.3 检测步骤
4.3.1 将设置有模拟病灶的暗盒装入球模,球模放于负压袋的适当位置,负压袋抽空后便将病灶
固定于负压袋的确定位置;
4.3.2将整个负压袋上的设备移入CT(或MRI)机,对球模进行扫描;
4.3.3 根据扫描的图像模拟病灶在TPS规划系统上进行规划治疗;
4.3.4 将电离室插入插板孔内,再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
4.3.5 打开6#准直器,待仪器指示稳定后,记录仪表读数(用电离室测量时要记录环境温度和大气
压强);
4.3.6 经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5 焦平面上射野半影及射野尺寸检测
5.1 检测要求
5.1.1 焦平面上射野半影: 所有准直器不大于10mm;
5.1.2 焦平面上射野半高宽符合企业标准要求。

5.2 检测方法:胶片法
5.3 检测步骤
5.3.1 把90×100mm2的胶片在暗室装入暗盒,把暗盒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使胶片位于X-Z平面
内;
5.3.2 分别打开六种准直器进行辐照(旋转);
5.3.3 在胶片位于X-Y平面的情况下重复5.3.2 项;
编码: JZ-01-2006版
5.3.4 把辐照过的胶片冲洗、读片,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6 辐射治疗时表皮相对吸收剂量检测
6.1 检测要求:在6#准直器下表皮相对吸收剂量不大于焦点吸收剂量的25 %。

6.2 检测方法:胶片法
6.3 检测步骤
6.3.1 把90×100mm2的胶片在暗室装入暗盒,把暗盒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用6#准直器进行辐
照(旋转,此胶片可与测量剂量场分布的胶片合用,但要注意冲洗条件和刻度条件);
6.3.2 把24×60mm2的胶片用蔽光塑料膜包好,贴在球模表面,使胶片跨过球模表面上的辐照环带,
并用有机玻璃球面板压紧送入辐照位置;
6.3.3 分别打开6组准直器进行辐照(旋转);
6.3.4 把上述辐照好的胶片在相同的条件下冲洗,并在读片、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7 透过准直体的泄漏辐射检测
7.1 检测要求:关闭准直器的情况下,焦点剂量不超过正常治疗状态最大射野中心剂量的1%。

7.2 检测方法:胶片法或电离室法。

7.3 检测步骤
7.3.1 胶片法
●把90×100mm2的胶片在暗室装入暗盒,把暗盒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用6#准直器
进行辐照(旋转,此胶片可与测量剂量场分布的胶片合用,但要注意冲洗条件和刻度
条件);
●在关闭准直器的情况下重复上述辐照;
●将二次辐照的胶片在相同的条件下冲洗、读片,经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7.3.2 电离室法
●将电离室插入插板孔内,再插入球模,送入辐照位置。

●打开6#准直器进行辐照;
●待仪表稳定后记录仪表读数及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强;
●关闭准直器,再次记录仪表读数;
●经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8 最大辐射束以外的泄漏辐射(此项检测请辐射防护部门协助完成)
8.1 检测要求:距治疗系统主机焦点1米处因泄漏引起的吸收剂量率不超过焦点吸收剂量率的0.5% 8.2 检测方法:热释光技术
8.3 检测步骤
编码: JZ-01-2006版
8.3.1 在过焦点的水平面上以焦点为中心,半径为1米的圆周上均匀布置12个热释光元件;
8.3.2 开启最大辐射野进行照射;
8.3.3 对照射过的热释光片进行测量,经数据处理后给出结果;
8.3.4 测试结果与焦点空气吸收剂量相比,符合规定的要求。

9 非治疗状态下的杂散辐射
9.1 检测要求
9.1.1 非治疗状态下距源1米处杂散辐射引起的剂量率不大于0.02mGy/h;
9.1.2 非治疗状态下距屏蔽体表面5厘米处的杂散辐射引起的剂量率不大于0.2mGy/h。

9.2 检测方法:用剂量率仪表直接测量。

9.3 检测步骤
9.3.1 关闭屏蔽门和所有准直器;
9.3.2 分别在距源1米和距设备表面5厘米的球面上均匀选点,用剂量率仪直接测量,记录仪表读数;
9.3.3 整理后给出结果。

10 测量仪器
10.1 PTW-UNIDOS 通用剂量仪电离室规格:0.125cm3、0.015cm3和剂量学二极管10.2 X-γ智能辐射仪:FD-3013B
10.3 MD-55胶片自配显影液,定影液。

11 使用表格
《ARTS型多野适形放射治疗系统辐射剂量学指标检测报告》
12 附件
辐射剂量学指标检测流程图
编码: JZ-01-2006版附件辐射剂量学指标检测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