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改善的效应——基于BRIC国家的实证分析
BRICs国家增长前景可观

BRICs国家增长前景可观
佚名
【期刊名称】《财经》
【年(卷),期】2005(000)025
【摘要】四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经
济影响正在急速扩大。
2000年-2005年间,BRICs对全球经济增长按美元计算的贡献率为2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贡献率为55%;BRICs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已接近15%,并占有全球外汇储备的30%以上、FDI的15%、石油需求的18%。
【总页数】1页(P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前景 [J],
2.组合组织国家增长前景 [J],
3.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改善的效应——基于BRIC国家的实证分析 [J], 顾国达;吴宛珊
4.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展望地区发展趋势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前景 [J], 纳瑞曼·伯
纳维希;马静;蔡普华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前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区域差异与影响要素解析中

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区域差异与影响要素解析(中)田霖2012-11-30 16:10:59 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1期三、计量分析及检验对于金融包容影响要素的界定,包括很多层面:如经济主体的身份、年龄与社会地位、金融知识、收入水平、金融产品的各项条件、复杂繁琐的手续、心理或文化障碍、居住地点、金融意识等,它们会对金融包容产生推进或者阻碍作用。
这些要素的差别会诱发金融包容程度的差别,这些要素的变化也会引致金融包容水平的变化。
本文广泛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如Hersi(2009)、Kempson(2000)、Kempson和Whyley(2000)、布里斯班会议讨论(2005)、Leyshon和Thrift (1997)以及FSA(2006)等的研究成果[17-18],撷取典型的、并初步达成共识的关键要素指标,并结合我国国情,拟从需求、供给及社会三个层面确立农村金融包容的影响要素。
从需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变量:(1)Income。
金融包容首先是收入的函数,国外相关统计模型表明,是否接受收入援助这一变量对金融包容具有最大的解释力(Kempson和Whyley,1999)。
保持其他控制变量不变,高收入显著增加了金融包容的几率,因此各省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取对数)可以作为金融包容的解释变量之一。
(2)Age.表示各省份非市辖区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采用少年儿童(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以上)所占比例来反映。
一般假定老人和儿童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接纳能力有限,因此儿童和老人人口所占比重越高,金融包容程度就越低。
(3)Knowl.金融教养或金融知识(Financial Literacy),是造成金融包容的原因之一,它是一种隐性知识,且代际遗传。
金融教养的薄弱成为经济主体了解及使用金融产品的重要障碍。
采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者很少识字人数比例来替代。
(4)Mino是一个虚拟变量,反映区域的民族构成。
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

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作者:赵贺张华新来源:《武汉金融》 2018年第8期赵贺张华新摘要:金融包容发展与贫困减缓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我国的金融体系虽已十分庞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低收入阶层无法高效利用金融包容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不利于其贫困减缓。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产业结构失衡和贫困问题往往同时发生。
因此,以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探究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包容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途径减缓贫困。
基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应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来强化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和支持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金融包容发展;贫困减缓;产业结构升级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540 (2018) 08-0049-0007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包容发展开始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普遍关注。
金融包容发展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低的条件、更灵活的形式获得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包容发展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普及,将极大提高贫困阶层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对贫困群体提高其收入有巨大帮助。
因此,研究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意义重大。
在研究金融包容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时,不能忽视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转型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产业结构失衡往往和贫困问题同时发生。
金融包容发展使得资本和劳动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和转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使得贫困问题得以缓解。
因此,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金融包容发展产生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阐述金融包容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贫困减缓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验_基于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_师荣蓉

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验———基于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师荣蓉,徐璋勇,赵彦嘉(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摘要:本文在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1978-2010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对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人均收入处于低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累积效应;当人均收入跳越“贫困陷阱”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性加速效应;当人均收入处于高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减速效应。
对外贸易、城市化、公共服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对贫困减缓有显著正向影响。
最后,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和非金融发展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贫困减缓;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3)03-0032-10The Threshold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Poverty Alleviation: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ePanel Data in Western ChinaSHI Rong-rong,XU Zhang-yong,ZHAO Yan-jia(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a We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aking the panel data of the12provinces in 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1978and2010,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in order to test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poverty alleviation.Conclusions as follow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When the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hidden accumulation effe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when the per capita income jump the"poverty trap",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dominant acceleration effe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when the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 high-level equilibrium,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hidden deceleration effe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In addition,the foreign trades,the urbanization,the public services,the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gree.Finally,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adv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viewing angle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on-finan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poverty alleviation;threshold effect收稿日期:2012-07-27修回日期:2012-10-3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126)资助。
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

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
王修华;傅小勇;陈茜茜
【期刊名称】《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4)002
【摘要】从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三维度出发构建金融包容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金融包容指数,对2005~2014年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把收入、消费、生活质量三方面的13个指标,合成一个综合的经济福利指数.通过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法和两阶段系统GMM法检验金融包容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改善居民经济福利.因此,提高金融的渗透性,改善金融的使用效用性,增加金融的可负担性能够推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提升居民经济福利.【总页数】12页(P5-16)
【作者】王修华;傅小勇;陈茜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F061.4
【相关文献】
1.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分析 [J], 崔艳娟;刘旸
2.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J], 刘磊;潘美丽
3.普惠金融发展、区域收敛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基于辽宁省44县(市/区)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白晶洁;张峁
4.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 [J], 李玉倩;赵洪进
5.包容性金融发展、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孟维福;沈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县域金融包容的测度及其反贫困效应的空间分析

(16YJC790071);国家社 科 基 金 一 般 项 目 “空 间 视 角 下 包 容 性 金 融 不 平 衡 发 展 与 再 平 衡 发 展 研 究 ” (18BJL077) 作者简介:吕勇斌(1978— ),男,湖北鄂州人,滇西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肖 凡(1992— ),女,安徽淮北人,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级经济师.
105
的陈银娥和何雅非认为,提供微型金融服务能让贫困人群直接或间接 参 与 金 融 活 动 从 而 获 得 较 高 的 预期收入,以此减少贫困.就间接作用机制而言,金融发展主要 通 过 两 条 渠 道 影 响 贫 困 群 体:金 融 发 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 . [4][5](P346) 金 融 发 展 可 以 通 过 经 济 增 长 的 涓 滴 效 应 (trickleGdown effect)和亲贫式增长(proGpoorgrowth)大幅度减少贫 困,而 金 融 发 展 可 能 引 起 的 收 入 差 距 扩 大 则 会 抵消部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所以,金融减贫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存 . [6]
2018 年 第 5 期 双月刊
总 第 230 期
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JOURNAL OFZHONGNAN UNIVERSI5.2018
Bimonthly Serial№ .230
县域金融包容的测度及其反贫困效应 的空间分析
吕 勇 斌1,2 肖 凡3
此 外 ,空 间 是 经 济 地 理 学 研 究 的 关 键 问 题 之 一 ,在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日 益 重 要 . 针 对 既 有 金 融 理 论 模 型 中 空 间 效 应 (spatialeffect)考 虑 的 缺 失 ,高 远 东 等 构 建 了 财 政 金 融 支 农 政 策 减 贫 效 应 的 空 间计量模型,精确测度了空间外溢效应 . [13] 高远东和张卫国构建了非 正 规 金 融 减 贫 效 应 的 空 间 计 量 模型,发现农村非正 规 金 融 对 农 村 贫 困 发 生 率 有 显 著 的 抑 制 作 用,并 比 正 规 金 融 有 更 强 的 减 贫 力 度 . [14] 张兵和翁辰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 了 农 村 金 融 发 展 和 贫 困 减 缓 之 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 . [15]
金融危机救助政策效果实证检验——基于美国资本市场视角

收集 , 而遵循公共信息选择普遍行为 , 经济
济从一个无攻击均衡跳跃到攻击均衡。
美 国 典 型 的救 助 政 策 效 果 进 行 融危 机 救 助 政 策
金融 中介在危机 中所起 的作用。新的危机 理论开始跳 出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 、财政
大的压力 ,波动性提 高意味着不确定性增 加 ,投资者便 会将其头寸转向最安全 、最 具流动性的资产 。 tg入第二个指标 , 由J : lJ 标 准普尔 5 0股票市场收益率 ,将其作为市 0 场波动性和不确定 性的代表 。
此 时政府就会倾 向于放弃固定汇率 ,市场 预期 自我实现。Ob t l 为市场参与者 sf d认 e 的预期是受到某种机制影响 ,以至于驱动 经济从无攻击 的均衡 向攻击均衡跳跃 。但
参与者 , 也可 以是各 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 此
外金融危机管理的内容同时涉及宏观和微
与隔夜指数掉期的利差可以作为这种压力的
替代 ,并且反应出银行间市 场流动性的状 况。 选取三个月的L OR l 和隔夜指数掉期的 B 利率进行计算 ,数据均从 B o eg l mb r 取得 , o
观经济层面 。 相比于金融危机管理而言 , 金
融危机救助是指在金融危机 发生后 或金融 危机的爆发 不可避免时 , 由政府、 国际金融
DCC—
危机模型。Ob t l sf d运用一个三要素分析 e
G RCH模 型 A
事件 分析
过程 阐述 了第二代模型 :首先存在某种原
因,使得政府放弃固定汇率 ;其次存在某 些原 因使得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度 :最后 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会影响政府成本和 收益的权衡。政府行为和市场参与主体 之 间相互作用 ,这种行为的非线性导致 了多 个均衡点。与第一代危机模型不同之处在 于 :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认为 ,有一种 自
金融发展、财政支持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Ke od : f a ca e eo me c l f c l u p r ,u b nrr l n o eg yW r s i n il v lp n s ae, i a p o n d t s s t r a -u a c m a i p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2 5 ( 0 2 0 .0 40 80 6 42 6 2 1 ) 50 1 .4
盒融发展 财政支持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 1 9 — 2 3 O 9 1 O年省 际面板 数据 的实证检验
张 欣
( 宁对外 经 贸学院 ,辽 宁 大连 辽
16 5 ) 0 2 1
摘 要 :本 文利 用 1 9 - 2 1 9 3 0 0年我 国省 际 面板数 据 ,采用 固定 效应 面 板模 型 对我 国东部 、中部 和西 部 地 区 的金
关 系 ,但 与东部 地 区相 比 ,这种 现象 在 中西 部地 区体 现得更 为 明显 。根据实 证结 果 ,本 文提 出 了相应 的对策 建议 。
关键 词 :金 融发 展规模 ;财 政支持 :城 乡收入 差距
Ab ta t T i ri l n l s s h w e f a c a e e o me t n s a x e d t r e e fe tt e u b n r r li c m e sr c : h sa tce a a y e o t n n i l v l p n d f c le p n i e lv la c h r a —u a n o h i d a i u g p i a t mi d ea d we t r a u i g 1 9 - 0 i t r r v n il a e a am o e t x d e f c e o a e e a o e a e s, n d l n s e sn 3 2 n e p o i c a n l t d l h f e fe tt n c mp r st b v a 9 1 0 p d wi i h h t r e l c to s d fe e c s Th mp r a ay i r s l s o a e e e to n c a e e o me t c l n e e p n i h e o a i n ’ i r n e . e e ii l c a l s s e u t h wst tt f c ff a ild v l p n a e a d t x e d - n h h i n s h t r e e n u b n r r l n o a i e mo g d f r n r a . ri u a l t e f a c a e e o me ts a e e p n e r u e l v lo r a -u a c me g i p d f ra n i e e ta e s Pa t lry, h n n i l v l p n c l x a d d u — c i d b n r r l n o e g n e s r a, b th st e i h b t r fe t n t em i d e a d we tr r a . e fs a x e d t r e e s a —u a c m a i a ta e i p u a n i io y e c h d l se a e s Th c l p n i e l v l h o n n i e u g o o i v o r l t n wi e u b n r r l n o a ,b t o r wsi p st ec re a i t t r a —u a c me g n i o hh i p u mp r d wi h a tr r a, t i h n me o e o e c a e t t ee se n a e h h sp e o n n b c m s m o e a p r n n t e m i d e a d we ta e . i a l r p a e ti h d l n s r a F n l y, a c r i g t h mp rc la a y i r s l, t i r c e p t o wa d t e c o d n o t e e iia n l ss e u t h s a i l u s f r r h t c rep n igp o o as o r s o d n r p s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3期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改善的效应普惠金融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改善的效应——基于BRIC国家的实证分析顾国达1吴宛珊I''(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310027;2.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浙江310014)摘要:鉴于BRIC国家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升金融系统的可及性对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减少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砖国家是否实现这些目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BRIC国家为例,实证考察了2004年到2017年期间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贫困和存款增长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包容性能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但失业率、转移支付、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
此外,包容性财富并不能改善贫困发生率。
但高等教育入学率、出口和人均GDP增长都能有效改善贫困。
最后,经验证据表明,人均GDP增长能有效提升存款增长率。
关键词:金融包容性;BRIC;收入不平等;贫困中图分类号:F81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53(2019)03-0088-11一、引言在过去十余年间,消除贫困一直是BRIC国家决策者们的优先事项。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贫困问题,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了大量的政策来缓解金融排斥对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包容性收稿日期:2019-05-10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项目“本土市场效应与跨境电商市场势力提升:长三角典型案例与经验证据”(LY18G030040)。
作者简介:顾国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研究;吴宛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2019年第3期(总第12期)No.3,2019 General No.12增长和金融稳定。
BRIC也是世界上贫困率改善最为显著的国家群体,收入不平等状况也因为经济发展而得到缓解。
到目前为止,与其他较发达国家相比,银行业依然是BRIC国家主要的金融部门,银行业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
然而,尽管整体规模很大,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的可获取性对贫困人口而言依然受限。
由于贫困人口难以积累储蓄,建立资产以防范风险,以及投资于创收项目无法获得融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尤其会对减贫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碍。
因此,追求金融包容性,将“无银行账户”的人口纳入正规金融体系,成为BRIC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当务之急。
尽管银行分行的开设和小额信贷机构的扩张有助于缓解金融排斥,贫困和收入不平等。
但这些新兴大国对基本金融服务的完善仍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使大部分农村和贫困人口受惠于金融包容性的改善。
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尽管本国银行盈利能力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无法覆盖大部分人口,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为此,政策制定者的责任在于为金融包容性创造有利机会,加快金融包容性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加强监管改革和降低交易成本,让金融服务的提供能更加快速、高效、便利的惠及更广大的人口,从而有助于收入不平等的下降和贫困的改善。
因此,研究金融包容性对消除贫困和改善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对BRIC等新兴经济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由于新兴经济体有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对不利经济形势的抵御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社会群体。
本文选取BRIC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这些国家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贫困和存款增长等方面的经济效应,为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现有研究多数是考察金融服务改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大多数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的改善将降低对穷人的金融排斥,从而提高他们储蓄、投资和创收的能力。
正如Park(2015)指出,金融包容性是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的关键因素,因为融资有助于经济个体能够做出长期消费和投资决策,参与生产活动,也有利于应对意外冲击。
分析国家层面金融包容性以及贫困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设计和实施扩大金融服务机会的计划,从而减少贫困发生率和收入平等。
研究认为,人均收入、法治和人口特征有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金融包容性。
此外,金融包容性可以显著减少贫困和降低收入不平等。
Ho和Iyke(2018)等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金融行业对经济发展存在涓滴效应(Trickle-down Hypothesis),从而有助于降低贫困。
虽然多数研究表明金融包容性有助于提高人均GDP,但并不_定有利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金融包容性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尚不清楚(Dhrifi, 2015)o一些学者研究了金融自由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Delis,Hasan和Kazakis(2014)认为,金融自由化降低了收入不平等。
但DeHaan和Sturm(2017)的结论是,金融自由化增加了不平等。
Haan 等(2018)进一步认为,金融自由化对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水平。
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金融发展会加剧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不平等。
Hou(2018)等考察了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认为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增加会降低收入不平等,股票市场营业额的增加则2019年第3期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改善的效应普惠金融会增加收入不平等。
而金融结构主要通过影响中型企业的发展来影响收入不平等。
Xu(2011)认为,金融抑制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导致了高储蓄率与许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共存的难题。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基础,政府有强大的力量来影响银行信贷。
这些信贷优先分配给垄断的国有企业,这是近年来收入不平等激增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些研究则分析考察了不同国家金融包容性水平及其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Fungdcovd (2015)考察了中国的金融包容性并与其他金砖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的金融包容性水平相对较高。
中国更多地使用正式账户和正式储蓄,但使用正规信贷的频率相对较低。
本文认为,中国的金融排斥通常是自愿的。
虽然整体金融包容性并不构成中国的主要问题,但正式信贷的局限可能会对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Abor(2018)则分析了移动电话渗透率和金融包容性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研究认为,移动电话渗透率和金融包容性显著降低了家庭变穷的可能性,并增加了人均家庭的食品和非食品消费。
但这种福利改善在女户主家庭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Swamy (2019)以印度为例,探讨了金融包容性对增强贫困家庭适应能力的作用。
研究认为,金融包容性对穷人的生活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强了贫困家庭对不利环境的抵御能力。
还有一些研究提出了增强金融包容性的手段。
Bravo等(2018)等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穷人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服务。
因此,开发金融技术,以便为无银行账户的人提供金融产品潜力巨大。
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小额贷款是提高金融包容性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
本文提出了基于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的信用评分模型,来改善更多人的财务状况。
Ozili(2018)探讨了数字金融和金融包容性对减贫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认为数字金融和金融包容性可以增加穷人获得融资的机会,降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成本并增加政府收入。
本文认为,尽管存在众多好处,但数字金融和金融包容性仍难以被广泛普及。
此外,数字金融对金融包容性和金融稳定性形成挑战,尤其是数字金融对于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值得重视。
Bachas(2018)则从交易成本视角探讨了人们获得金融服务面临的障碍。
本文认为,交易成本是使用正规金融服务面临的重大障碍。
这些交易成本包括开户费、最低余额要求,以及间接交易成本,比如到最近的银行或移动货币代理的距离也是影响金融包容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增加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贫困并增加社会福利,尤其是穷人的福利(Dupas和Robinson2013;Suri和Jack2016)o从现有研究来看,以BRIC国家为考察对象来研究金融包容性及其经济影响的文献还不多见。
本文以BRIC国家为考察对象,实证分析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贫困和存款增长率的影响。
鉴于金融危机对BRIC等新兴大国的冲击较为严重,本文的研究对于BRIC国家如何通过提升金融包容性,改善低收入群体的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状况,缓解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冲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余下部分包括:第三部分考察数据来源和样本,以及所采用的实证模型;第四部分分析了实证检验结果;最后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2019年第3期(总第12期)No.3,2019General No.12三、数据和实证方法本文的数据范围涵盖2004-2017年。
其中,每十万名成人拥有自动柜员机(ATM)和商业银行数量等数据来自于IMF金融准入调查数据库。
各国的金融包容性数据来自于全球金融包容性数据库。
各国的其他变量主要来自于世界银行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数据库。
由于缺乏南非数据,因此本文仅包括金砖国家中的中H、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四国。
表1是实证部分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表[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观测值截面每1呵人ATM机数量(台)65.49185.32 1.8555.07564商业银行机构数量(个)354.381249.0092.00351.67564其他存款性公司机构数量(个)8.6011.63 6.25 1.90564 GINIM数0.580.640.510.04564贫困率(%)24.1275.200.2024.32564失业率(%) 5.7513.32 3.41215564银行存款增长率(%)0.170.45-0.050.09564转移支付(当前冠数)22.6124.9320.72L28564高等教育入学率(%)41.4083.1410.7323.23564女性占劳动力的比重(%)40.4049.4624.108.79564人口(自然对数值)19.9621.0518.78 1.03564出口(占GDP的比重%)22.7236.0410.747.32564GDP(自然对数值)28.5129.9527.650.61564进口(占GDP的比重%)20.5331.2611.25 5.60564人均GDP(自然对数值)&559.39 6.810.88564我们首先评估金融包容性对BRIC几个新兴大国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的影响。
我们首先利用面板数据估计动态模型。
动态固定效应模型有效解决了内生性问题。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如下:Y it=%•+0乙_1+yX it+r]Z u+e u(1)其中,Y分别代表收入不平等(GINI系数)和贫困水平,i代表国家,t为年份。
X指金融包容性变量,包括了银行机构和ATM机数量等可获得的金融服务。
Z是失业率、入学率、GDP等国家层面随时间改变的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