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静脉溶栓适应证要素、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静脉溶栓适应证要素、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静脉溶栓适应证要素、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患者获益越大。

静脉溶栓适应证要素静脉溶栓适应证相对简单,抓住时间、人群、症状即可。

由于时间越长,闭塞血管再通机会越低,出血风险越大,因此时间越长要求越多。

另外由于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风险,特别是出血。

因此,需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症状出现 < 3 小时:年龄≥ 18 岁;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持续 3~4.5 小时:年龄≥ 18 岁;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3)6 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年龄 18~80 岁;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意识清楚或嗜睡;脑 CT 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静脉溶栓禁忌证分类静脉溶栓治疗禁忌证相对复杂,且毫无规律可寻。

下面我们通过溶栓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出发,找出相应规律。

将其分为6 大类,即出血、有出血倾向、手术或外伤、梗死、血压/血糖、其他,这样即可轻松掌握禁忌证。

具体如下。

1)出血2)已知有出血倾向3)手术或外伤4)梗死5)血压、血糖6)其他疾病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借鉴禁忌证的思路来记忆,具体如下。

症状出现 < 3 小时:1)出血:少量脑内微出血(1~10 个)。

2)出血倾向:未破裂且末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痴呆。

3)手术、外伤:近 2 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

4)梗死。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相关);类卒中;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

5)其他。

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使用违禁药物;孕产妇。

症状持续 3~4.5 小时在症状出现 < 3 小时相对禁忌证基础上另行补充。

1)出血倾向。

使用抗凝药药物,INR ≤ 1.7,PT ≤ 15 秒钟;2)梗死。

严重卒中(NIHSS 评分 > 25 分)。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

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选择溶栓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动物实验大鼠为4h左右,猴为3h人也应该是3h左右,提出发病后6h的疗效可疑一般文献报道用于发病后6h内是溶栓的时间窗。

另外由于溶栓药物的应用带来了严重出血的危险,是否具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良好的影像学设备及监护抢救措施亦非常重要。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用尿激酶(UK)经静脉对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制订了一个初步的入选标准,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较安全的但此项治疗仍在研究探索阶段。

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 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

②年龄<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

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2)禁忌证:①单纯性共济失调或感觉障碍。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很快恢复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s 者,或48h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

⑥6个月内有过脑血管病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腔隙性梗死不受影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早期梗死
发病时间短,脑组织未坏死。
合并危险因素
年龄、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增加治疗的必要性。
较大血栓பைடு நூலகம்
血栓较大,危及大脑功能。
无禁忌症
无与溶栓治疗相关的禁忌症。
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 活动性出血 • 重度高血压 • 近期手术或创伤史 • 出血性疾病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最常见的时间窗口是 发病后3小时内或者 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2 保护脑细胞
及早恢复血流可以减少脑细胞死亡和后遗症。
3 改善症状
静脉溶栓可以缓解脑梗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突发中风样症状,如面瘫、手臂无力等。
2 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确诊。
3 时间窗口
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了解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原理、适应症和并发症。
血栓形成的原因
1 狭窄血管
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狭窄,易发生血栓形成。
2 血液状况
血液黏稠度高、凝血功能异常等,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3 心脏问题
心房颤动、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与血栓形成有关。
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
1 溶解血栓
静脉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与风险提示
1 出血风险增加
静脉溶栓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3 过敏反应
溶栓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 血栓重塞
治疗后血栓可能再次形成。
4 闭塞性血栓
部分血栓可能无法完全溶解。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2
1
2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h内)
1.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症状出现<3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3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APTT,INR,PLT,ECT,TT,或恰当的Ⅹ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 血糖<2.7mmol/L 14.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对禁忌证(3~4.5h)
1. 年龄>80岁 2.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 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4.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5.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6. 妊娠 7. 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8. 近2w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外伤 9. 近3w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10.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5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4.5h)
1.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 症状持续3 ~4.5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 3~4.5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3 h时间窗内的静脉溶 栓的适应证明显放宽,只要诊断为急性脑
卒中且具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论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上下限, 只要年龄≥18岁,均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但对3~4.5 h时间窗的患者,控制标准要严 格。
rtPA使用方法
•国际标准要求: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的10%推注,1分钟内推完, 余量持续1小时滴完。
发病3 h以内相对禁忌证:
最近的研究提示,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 溶栓治疗,尽管具有以下1个或多个相对禁忌 证。当这些相对禁忌证存在时,要仔细权衡静 脉rt-PA的风险与获益。
(1)神经系统症状轻微或快速自发缓解;(2)痫 性发作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最近14 d内大 手术或严重创伤;(4)最近21 d内胃肠道或尿道 出血;(5)最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
发病3小时内接受tPA治疗的结局
结束
并发症的处理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口周水肿、喉头水肿,严 重者可导致气道梗阻,需及时处理。除停用溶 栓剂外,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必 要时气管插管避免窒息。对于低血压或休克者 应快速扩容或抗休克治疗。
出血性转化
临床证据表明,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 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70岁、脑白 质疏松、脑微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应用抗 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 风险。因此对溶栓患者要严密监护。若发现病
发病3~4.5h适应证:
(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 缺损;(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3~4.5 h。
发病3~4.5 h相对禁忌证:(1)年龄>80岁;(2)
严重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 分>25分);(3)口服抗凝剂,无论国际标准化 比值数值如何;(4)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 性脑卒中史。

溶栓适应症

溶栓适应症

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

尽管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则可避免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

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缺血半暗带区逐渐缩小。

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仅存在数小时,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栓塞性闭塞所致,因此溶解血栓、尽快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区的灌注是急性脑梗死的根本性治疗方一法。

自1996年FDA批准以来,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

1,常规的溶栓指征和病例选择1.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如脑血栓、脑栓塞和静脉窦血栓)以及心肌梗死、下肢血栓、肺栓塞等可行溶栓治疗。

1.2《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溶栓治疗的选择建议:(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2)发病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3)对发病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止溶栓治疗。

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治疗的选择标准:(1)神经功能缺损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无颅内出血史。

(2)神经体征不能自然恢复。

(3)血压控制于收缩压<185mmHg,舒张压<110 mmHg。

(4)神经体征较严重且不是孤立性的。

(5)体检时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性创伤(如骨折)的证据。

(6)未口服抗凝药,如口服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1.5。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

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选择溶栓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动物实验大鼠为4h左右,猴为3h人也应该是3h左右,提出发病后6h的疗效可疑一般文献报道用于发病后6h内是溶栓的时间窗。

另外由于溶栓药物的应用带来了严重出血的危险,是否具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良好的影像学设备及监护抢救措施亦非常重要。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用尿激酶(UK)经静脉对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制订了一个初步的入选标准,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较安全的但此项治疗仍在研究探索阶段。

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

②年龄<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

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2)禁忌证:①单纯性共济失调或感觉障碍。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很快恢复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s者,或48h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脑卒中史
2.可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活动性内出血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以口服抗凝者INR>1.7,PT>15s
12.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PTT、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血糖<2.7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相对禁忌症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1.轻型卒中或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出血
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3小时
相对禁忌证(3小时内容中补充如下)
1.年龄>80岁
2.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4.有糖尿病或缺血性卒中病史
6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出现<6小时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同3小时静脉溶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