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记事父母之爱”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父母之爱的表现,提高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表达父母的爱。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回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3)学会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父母之爱的表现,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表达父母的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 课堂练习:(1)学生举例说明父母的爱。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并记录下来。

2.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用行动来回报。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父母的爱表达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课堂讲解:(1)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是无私奉献的。

(2)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2.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父母的爱。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2.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父母和孩子,通过对话表演展示父母的爱。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1)检查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的关爱。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父母的爱。

2. 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

2.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付诸行动。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感受父母爱的过程中,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关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父母的爱》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3. 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教案内容请继续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父母的爱》,理解文章大意。

3. 精讲细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爱。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悟到的父母的爱,并填写讨论卡片。

5. 汇报交流: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七、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父母的爱》,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3. 开展“孝心行动计划”,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爱,以及是否学会了感恩。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学会感恩。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

小学语文《父母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父母的爱》。

(2)提问:“你们知道父母的爱是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的爱在哪里。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表达爱意:(1)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2)让学生试着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学生要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回家后,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教学拓展:1. 故事分享: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父母爱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2. 亲情活动: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和父母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感情。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爱,并能够表达出来。

也要看看是否有学生对生字词掌握得不够好,需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谈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谈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谈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龙华中心小学黄金妹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说说、议议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感受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并懂得回报父母,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增进亲情。

(二)通过互动,培养学生仔细倾听、多向思考、大胆表达、机敏应对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二、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并能用语言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使表达感人、生动。

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佳句。

回忆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事。

教师:课件,爱心测试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候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回忆总结第五组单元课文,自然引出本次口语交际主题“父母之爱”。

(二)感受爱1、课件展示故事插图,教师深情讲述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2、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眼中父母的爱。

3、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爱呢?要求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1)出示要求:说话者:声音洪亮,表达清楚,说具体。

倾听者:认真倾听,及时记录,作补充。

(2)小组交流。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4、出示学生成长历程电子相册,感受父母关爱的点点滴滴,进一步激发情感。

5、看完后提问: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让学生大声表达出心中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6、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名言佳句。

7、全班交流,并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句子展示在爱心树上。

(三)回报爱1、同学们,我们一味地享受这父母的爱,可曾想过父母其实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呢?你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2、完成爱心测试表。

3、今后,你打算怎样更好地孝敬父母?4、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爸妈累了,我()爸妈渴了,我()爸妈病了,我()爸妈烦了,我()(四)拓展爱1、结合龙华孝文化及我校“孝廉”文化进行思想熏陶,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人,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

2、师生一起吟唱《感恩的心》,同时做手语。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3篇《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xxxxx(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师讲述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

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

“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

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

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父母的爱1一、教学目标:1、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别人的感人的事。

2、拓宽学生的感受能力,积极通过各种感受方式,用真情实感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3、促进学生关心长辈,主动关注家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回报长辈。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选择典型材料进行习作。

2、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吗?生:记得!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位母亲写的给孩子的话。

1、课件出示一段话,学生朗读。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筷子、吃东西;教你耐心系鞋带、扣扣子;教你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让我怀念不己。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会的第一首儿歌吗?还记得每天总是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许多温暖涌上心头……”师:孩子们,谁的爱才是无私的、伟大的、无微不至的?生:父母的爱才是无私的、伟大的、无微不至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组习作《父母的爱》。

2、齐读课题:第五组习作《父母的爱》二、出示题目,明确要求1、学生齐读作文题目。

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师:同学们,读了作文题目后,你知道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写作的内容是什么?生:用一两件事,一是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师:父母是怎样爱我们的?我们能感受得到吗?板书:感受真爱生: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父母的爱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能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夸夸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自己与
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2、能抓住父母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他们对自己的爱。

3、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事情怎样写才具体。

2、如何才能抓住神态动作来写。

3、真实感受怎样表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放歌曲《天下妈妈都一样》,边播放幻灯片。

二.启发诱导,开启话匣。

1.提出问题: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起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提出问题: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怎样庆祝的?爸妈过生日的时候有没有庆祝?为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从旁点拨。

5.出示班上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的珍贵照片。

勾起孩子们的美好回忆。

三.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习作内容:
❝用一两件具体的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习作要求:
❝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学会提炼题目
❝●以事为题:《那次,我生病了》
❝●以物为题:《甜甜的蛋糕》
❝●以语言为题:《女儿,加油!》
❝●以动作为题:《抚摸》
五.列举范文,进行分析。

六.明确写作注意事项:
❝ 1.选择一两件注意事情来写,要写出真情实感。

❝ 2.写作时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运用到文章中。

❝ 3.注意文章的结构,可以(总--分--总)结构来写。

七.学生课堂练写片段,老师从旁指导。

父母之爱 教案

父母之爱   教案

父母之爱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和父母之间的小故事,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抓住父母亲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比较生动地描写,体会到父母的爱就藏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感谢父母之爱。

一、导入。

今天,姜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测验,大家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知道几个?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爱的天平,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事,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却不多。

今天,我们这一堂课我们就一起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细细地品味父母的爱。

(出示课题:父母之爱)二、教学过程。

1、出示过生日图片。

你每年的生日,父母亲总是牢牢地记着,为你忙这忙那,做你最爱吃的每道菜,给你买美味可口的蛋糕,带你去游乐园玩,给你举办生日party……咱们班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有没有谁来说一说你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都是怎么为你准备的。

2、出示图片。

他们不厌其烦地教会了你刷牙洗脸,教会了你系鞋带扣扣子,教会了你独立自主地生活,即使你笨手笨脚,做的一团糟,他们也还是耐心地教你,从不粗暴地吼你……哎,我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从小就笨手笨脚,学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满半拍,但是你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呵斥你,而是耐心地教导你。

3、出示学自行车的图片。

我们第四单元作文《我学会了·····》,有没有同学写的是学自行车的呢。

当你摔倒了,心情沮丧,甚至想放弃时,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4、出示生病图片。

你生病了,父母比你更难受,恨不能把所有的痛苦转接到他们身上……看看这两幅图,孩子生病了,父母一心急如焚,在床边照顾着你,昼夜不休,盼望着你快点好起来,看到你这么痛苦,他们恨不得把你的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

更有甚者,一夜白头。

5、出示上学图片。

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们都风雨无阻地接送你上学放学,六月酷暑父母顶着烈日送你上学,寒冷的冬天父母冒着风雪接你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记事父母之爱”教案
授课人: ##
【训练要求】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吟颂诗文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2、录像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温馨家庭生活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3、引发回忆。

师:这是一段什么内容的录象呢?你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吗?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4、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那件事情再回忆一遍。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说父爱、母爱——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感受最深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听。

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深的印象呢?(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说说原因。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有关“爱”的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很生动,也很精彩,能把自己
认为最受感动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父爱、母爱——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一件事或发生在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人的一件事,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父爱、母爱—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

2.集体评析。

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①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

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②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范文导读:我熟悉一个人
小华姐姐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老师,她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姐姐。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要数我的姐姐——小华姐姐了。

小华姐姐身材不高不矮,长得不胖也不瘦,乌黑的头发,后面扎着一个小辫子。

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使人感到她很机灵,高高的鼻梁,一双樱桃小嘴,有点儿像个外国女孩儿。

她穿着非常朴素、大方。

夏天里,她最喜欢的要数一件紫色的T恤衫,上面的花多得数不清,有红的、有蓝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淡青的,下身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裙子。

小华姐姐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学习。

虽然她已经上了大学,但是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全神贯注地看书,等我起床以后,才发现她看了两个小时,她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
小华姐姐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她一有空就来我家,有时陪我打牌,有时陪我下象棋,还有时陪我下跳棋。

虽然说她总是跟我玩这玩那的,但是,她大多数时间还是指导我学习。

她不放过我的任何一个小错误,一直到我理解、纠正过来为止。

小华姐姐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老师,她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姐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