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强直性脊椎炎早期骶骼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螺旋CT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
结果: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中,螺旋CT诊断效果优于X线检测效果(P<0.05),在Ⅲ级-Ⅳ级的诊断中,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比较中,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在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中,X线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出率(P<0.05)。
结论:螺旋CT检测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测结果;在中期和晚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相同。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70-02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年男性群体,该病在临床中是一种隐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在临床中的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表现为乏力、消瘦、厌食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但是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引起骶髂关节病变[1]。
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为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就我院实施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X线和螺旋CT影响学资料,现将研究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以及风湿科就诊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1—48岁,平均年龄(22.5±2.5)岁;患者病程5月—12年,平均(2.1±1.6)年。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且骶髂关节出现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且骶髂关节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扫描与螺旋CT扫描,对两种方法的病症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螺旋CT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结果,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发生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推广。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螺旋CT;病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也被称作为AS,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免疫类疾病[1]。
临床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患者机体的炎性与免疫功能反应存在较大联系,患者多为青年人[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发病后,病情带有很强的进展性,患者的骶髂关节及脊柱骨突很容易受到影响。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我院选择X线扫描与螺旋CT扫描两种形式,现将研究结果作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且并发有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后与临床诊断内容相吻合,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骶部不同程度疼痛、下肢出现麻木感和痛感。
本次实验排除以下对象:精神功能异常者、意识不清晰患者、合并血液功能异常者、患有骨肿瘤对象、无法配合影像学检查患者。
在所选择的5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15—60岁,患者患病时间为1—5年。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3d内接受X线及螺旋CT扫描,患者X线扫描的设备选择TOSHIBA系列的平板DR,对患者的腰椎正侧位及两侧的骶髂关节斜位进行拍摄。
患者螺旋CT扫描的设备为PHILIPS16排设备,患者行仰卧位接受扫描,头部先接受扫描,具体的扫描范围为患者的髂嵴部上缘直至患者耻骨联合的下部,对患者实施连续轴位性质的容积扫描。
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风湿病,主要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和关节破坏严重时的主要受累部位。
因此,精确的评估骶髂关节病变是指导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和监测效果的重要手段。
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是目前骶髂关节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本文将探讨两者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一、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磁共振成像(MRI)因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成为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
MRI在评估骶髂关节病变时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关节滑膜炎:关节滑膜炎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表现。
滑膜炎的表现为滑膜增厚、信号异常、关节腔积液等。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滑膜的炎症情况。
2.骨质破坏: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的进展,骶髂关节骨质逐渐发生破坏。
常见的骨质破坏包括骨质疏松、骨质吸收、骨膜增生等。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面的骨质破坏情况。
3.软组织变化: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不仅涉及骨质,还常伴随着软组织变化。
软组织包括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些软组织的变化情况。
总体来说,MRI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时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MSCT)因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而成为评估骶髂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MSCT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骨质破坏:MSCT可以直观地显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与MRI相比,由于CT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因此在评估细小的骨缺损或轻度骨质疏松时,CT比MRI更有优势。
2.软组织变化:与MRI不同的是,CT不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的情况。
骶髂关节 CT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骶髂关节 CT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汪四海;刘健;汪元;张皖东;曹云祥;叶文芳;齐亚军;方利;姜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219-222)【作者】汪四海;刘健;汪元;张皖东;曹云祥;叶文芳;齐亚军;方利;姜辉【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3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中的代表性疾病,占60%~70%。
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最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
大多早期侵犯骶髂关节,然后再出现自下而上的脊柱病变。
在AS的诊断标准中,不论是1966年的纽约标准,还是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甚至2009年中轴性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骶髂关节炎都是AS诊断的必要条件[1]。
以往主要靠X线平片和临床症状、体征来确诊。
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别是早期的骶髂关节炎改变,传统X线检查常难以显示清楚,给AS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近年来人们尝试用CT扫描骶髂关节,发现其在早期诊断、临床分期、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3]。
现将近年来AS患者骶髂关节C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构成,两个耳状面覆盖关节软骨,周围衬以滑膜,呈裂隙状[4]。
骶骨面基本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骨面软骨的2~3倍。
髂骨面的纤维软骨层通常不到1 mm厚。
骶髂关节分为真正的滑膜部分和非关节的韧带部分,CT可以清楚显示[5]。
骶髂关节下部层面为滑膜关节;向头侧上移,滑膜关节逐渐变短,韧带部分逐渐加长;上部层面2/3为韧带占据。
X线平片和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X线平片和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目的:研究X线平片和螺旋CT分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
分别对患者进行X线和螺旋CT两种影像学检查。
检查后,记录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分级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骶髂关节病变各类征象的检出率。
结果:螺旋CT对0~Ⅱ级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病变)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X线对Ⅲ~Ⅳ级患者的诊断与螺旋CT偏差较小。
X线对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30.00%)明显高于螺旋CT (15.56%),两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610,P=0.0056);螺旋CT对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66.67%)明显高于X线(51.11%),两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977,P=0.0339)。
结论:螺旋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X线和螺旋CT对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螺旋CT强直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的炎症[1]。
起病隐匿,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2]。
因此,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尤为重要[3]。
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分别采用X线和CT对4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
其中男38例,女7例。
年龄21~25岁,平均(22.1±0.91)岁。
病程5个月~13年,平均(5.23±1.46)年。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的活动功能的受限、行走困难、关节活动性差等。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X线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采用X光机进行腰椎正位片、侧位片及骨盆正位片的拍摄。
多排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析

N o v e m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3 3
多排螺旋c T 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病 变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析
杨 久 波 赵 会
( 松原市 中心键词 】螺 旋 C T ; 强制 性脊柱 炎;骶髂 关 节病 变
中图分 类号 :R 6 8 1 . 5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3 - 0 2 1 2 - 0 2
强制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骶髂关节最先受到
【 摘 要】 目的 探 讨螺旋 C T在 强直 性脊 柱 炎骶 髂关 节病 变诊断 的应 用价值 。方 法 选取我 院近 年 来收 治的 6 8 例拟 诊 强直性 脊柱 炎骶 髂 关节 病 变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患者 均接 受螺 旋 C T诊 断 与 MR I 诊 断 ,观 察 C T诊断 结果 并对 其 分级结 果进 行统 计 学分析 。结果 MR / 诊 断二 级 以下病 变检 出率较 高 ( P < 0 . 0 5 ) ;二级 以上 病 变两组诊 断比 较 无统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结 论 螺旋 C T在 强直 性 脊柱 炎骶髂 关 节病 变诊断 中 有着较 高 的使 用价值 , 然而对 于二级 以下病 变患者 ,可联 合 MR I 诊 断从 而提 高诊 断 准确 率 。
尽早给予有效 的诊 断及治疗 有着 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影像学 检查的 技术 及设备逐渐 成熟 ,x 线 、螺 旋C T 及 MR I 等在 临床逐渐推 广使用 ,x线在关节 间隙及关节面 的异常诊 断中有着 显著 的价值 ,然而组织 重叠及密度分辨率 较低 ,因此对 于病变细节及 细微病 变诊断难度 较大 。螺旋 C T 具有 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及密度分辨 率 ,同时能够 通过容 积 扫描 等对后 期进 行处理 ,在 骨质病 变 的诊 断 中有 着显著 的使 用价值 。螺旋 C T 可对骨 小梁改变 、骶髂 关节 关节面 边 缘毛糙 、关节面 下虫 蚀样骨 质破 坏 、小囊变 区等 进行 准确 显示 , 有 着显著 的使用 价值 。同时 随着螺旋 C T 水平 的不断提 高及发展 ,其 扫描 速度 明显加快 ,同时分辨率呈 现 出显著 提高 的趋 势 】 ,不仅 能够 对 骶髂 关节 病变进 行整 体反 映 ,同时可 通过 多方位 重建 及薄 层观 察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螺旋CT与X线片诊断,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螺旋CT诊断病变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Ⅰ级检出率、Ⅱ级检出率,组间对比,P<0.05,0级、Ⅲ级、Ⅳ级检出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征象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但关节间隙增宽征象表现检出率对比,P>0.05。
结论:运用螺旋CT技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可评估疾病等级,征象检出率较高,值得运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强直性脊柱炎(英文全称:ankylosing spondylitis,英文简称:AS)为轴关节慢性炎症病变表现为主的一种群神行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一种亚型,有国外研究指出此疾病患病概率在脊柱、骶髂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中占比在0.05%左右。
病变一般始于骶髂关节,疾病将逐步地累及到脊柱,引起脊柱韧带广泛骨化,引起骨性强直病症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使得患者出现较大经济负担[1-2]。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螺旋CT与X线片诊断,年龄范围为25.5~66.6岁、平均年龄为(38.34±2.89)岁;病程4月~11年,平均病程为(4.18±1.32)年。
1.2方法对全部患者实施GE公司医用64排Optima CT 660诊断,引导患者处于仰卧体位,扫描范围需在骶髂关节上缘为基线向下包括骶髂关节下缘实施螺旋扫描,对重建层厚设定为0.63mm,重建间隔设定为0.5mm。
重建的图像可运用骨算法以及高分辨率。
把重建的图像实施3D处理,获取重建出轴位、前倾冠状位图像,让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图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方法:收集分析我院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图像资料。
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
结论:骶髂关节的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早期以骶髂关节病变最多见,后期累及脊柱而致骨性强直,目前,骶髂关节检查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CT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1-般资料本文收集临床诊断强宣性脊柱炎患者52例,男49例,女3例,年龄(13~47)岁,平均年龄26.3岁,临床表现多为腰骶部疼痛,此外尚有髋关节疼痛、骶髂关节疼痛等症状,病史半年至20年不等,部分病人C反应蛋白(CRP)升高,41例血沉加快,13例“4”字征阳性,37例人体白细胞抗原(HLA - B27)阳性。
2 CT检查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 - prospeedAI螺旋CT机,倾斜角度20。
一30。
,平行于骶髂关节面,以3mm层厚,3mm层距进行骶髂关节冠状面扫描,120kV,280mAs,骨算法后处理,应用骨窗及软组织窗照相。
结果本组中有2例表现为正常骶髂关节;早期改变5例,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面下骨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早期11例,表现为关节面毛糙,部分病例关节面下骨质可见“真空征”(4例6个关节),关节间隙狭窄不明显;进展期晚期25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面下骨质可见囊状透亮影(11例20个关节),椎小关节硬化(5例10个关节),椎小关节间隙变窄(3例),骶侧面受累(17例28个关节),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晚期9例,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或部分消失,可见骨纹通过关节面,关节面下可见条片状骨质吸收硬化,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 者滥用 的苯 丙胺类 兴奋 剂品种 、使用方 式等信息 ,并观察临床 表现
和治疗 效果口 ] 。 1 . 3统计学方法
数 据均 录 人 到 S P S S 1 7 . 0 软 件 进 行 统计 学 处 理 ,计 数 资料 以率
( %)表示 。
2结
果
本 组 中苯 丙胺类兴奋 剂滥用 的品种包括 冰毒 、摇 头丸等 ,其 中以
2 0 1 3年 3月第 1 1 卷 第 9期
对 所 有 患者 进行 药物 滥用 筛查 试 验 ,并检 查肝 功 能 、心 电图 、 心肌 酶谱 等 。对 服药 6 h 以 内 的患 者 给 予催 吐 、洗 胃处 理 ,并 经静
・
I 临床研 究 ・ 5 6 5
与海 洛 因等硬性 毒 品比较 ,停用苯 丙胺类兴奋 剂后 的躯 体戒断症
MD MA,俗称 摇头丸 )[ 4 】 。苯丙胺 类物质在 吸食后可 引起精神亢进 、 性兴奋 ,产生 幻觉或 昏迷 ,极 易传播性疾 病或 引起犯 罪 ,已成为 社会 不稳定 因素 。苯 丙胺 类兴奋剂滥 用的对象 主要为青少 年 ,多为好奇 、 无聊或追求刺激 所致 ] 。 苯 丙胺类兴奋 剂具有 较强的亲脂性 ,进入 细胞后使线 粒体大量 凋 亡 。同时作 用于 中枢神 经系统突触 部位 ,抑制 多 巴胺再摄取 ,间接增 加 了受体 部位多 巴胺含量 ,使多 巴胺失衡 而导致精 神障碍 。一次大
冰毒为主 ,共4 6 例 ,占8 5 . 1 8 %;摇 头丸 8 例 ,占1 4 . 8 2 %。 苯 丙胺类 兴奋剂 使用 方式包括 加入 可乐饮用 7 例 , 占1 2 . 9 6 % ;加
入 酒类饮用 l O 例 ,占1 8 . 5 2 %;鼻吸2 O 例 ,占3 7 . 0 4 %;静脉注射 1 7 例, 占3 1 . 4 8 %。
[ 4 ] 哈鹰 , 安欣, 郭平 , 等. 我 国2 0 0 5 年 苯 丙胺 类 物质 麻 古丸 滥 用情 况
分析 [ J 】 . 中国药 物依 赖性 杂 志, 2 0 0 7 , 1 6 ( 1 ) : 6 7 — 7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 】 郝伟 , 刘铁桥, 王 力 平, 等. 工 具 性苯 丙 胺类 兴 奋 剂使 用 者极 其 使 用情 况 的调查 [ J 1 _ 中华 精神 科杂 志 , 2 0 0 2 , 3 5 ( 3 ) : 1 4 8 — 1 5 2 . [ 6 ] 闫世 艳, 刘 志 民. 苯 丙胺 类兴 奋剂 滥用 后 的行 为特 征及 内分泌 激
理 、社 会康复等综 合模式来治疗 ,因此在 药物治疗 的同时应重视 心理
干预 ,以促进 患者 康复 。
本 研究发 现 :苯丙胺 类兴奋剂滥 用可导致 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而产 生精神 障碍 、行为异常 ,已成为严 重的社会 问题 。早发现 、早治疗对
改善预后有益 。 参 考 文献 【 1 】 江海峰, 赵敏 , 孙海 明, 等. 苯 丙胺 类 兴 奋剂 滥 用 的治 疗 研究 进 展
苯 丙胺类兴 奋剂滥用后 的临床表 现 以精神 障碍 、行为 异常为主 。 其 中出现精神 兴奋5 2 例 、占9 6 . 3 0 %;性兴奋4 0 例 , 占7 4 . 0 7 %;易激惹 或暴力 倾 向2 4 例 ,占4 4 . 4 4 %。 经综合治疗 后所有患者均康复 出院 ,治愈率为 1 0 0 . 0 0 %。 3讨 论 苯 丙胺 类 兴奋 剂滥 用 的常 见 品种 包 括苯 丙胺 ( a mp h e t a m i n e , A MP H) 、甲基苯丙胺 ( me t h a mp h e t a mi n e ,MA,俗称 冰毒 )、3 ,4 一
[ J 】 . 中国 药物 依赖性 杂 志, 2 0 0 8 , 1 7 ( 4 ) : 2 5 9 - 2 6 2 . [ 2 ] 寇清 , 何卫平. 急性 甲基 苯 丙胺 中毒3 4 例 临 床 分析 [ J ] . 中国 急救
医学, 2 0 0 3 , 2 3 ( 5 ) : 3 3 8 ・ 3 3 9 .
状 不明显 ,因此许多人误认 为苯丙胺 类兴奋剂无 成瘾性 而尝 试使用 ,
从而 导致苯丙胺 类兴奋剂 的滥用和依赖 。苯丙胺 类兴奋剂滥 用可引起 心理 依赖 和成 瘾 性 ,患者 出现精 神异 常 ,睡 眠障碍 、人格 改变 等症 状 。长期滥用对 患者的 中枢神 经系统 、心、脑 、肝 、肾等重要器 官均
造成严重损伤 。严 重者可 出现不 可逆 的脑损伤 】 。
脉补 液 以加 快药 物排 泄 ,注意 维持 水 电解质 平衡 。 出现烦 躁易 怒 、
有暴 力倾 向者 给 予静 脉推注 地 西泮 。合 并肝 功能 损伤者 给 予护 肝治 疗 ;血压 升高 者 采取 降压处 理 ;发 热者 给予 冰敷 、酒精 擦浴 等物 理
降温处理 。
待患 者情况稳 定后询 问患者本人 或其陪 同人员 ,尽 可能全面 了解
对 苯丙胺类 兴奋剂急性 中毒的治疗 以促进药 物排泄为原 则 。通 过 给予维 生素C、氯化 铵 、双氢 磷酸钠 等酸化 尿液 以促 进排泄 。早期 治 疗 指导患者 合理饮食 ,调节机体 电解 质平衡 ,并给予辅助 药物进行对 症 治疗 】 。合 并轻 、中度高血压 给予 口服心得 安 、地 西泮等 以控制血 压 ;重度高血压 者可给予硝 酸甘油 、酚妥拉 明静 脉滴注 。心 动过速者 给予心得安 、氨酰心安 。过度兴奋躁 动、幻觉 、妄想者给予苯 二氮卓 类镇静 剂等 。在 治疗前应对 患者情况进行 全面评估 ,尽量争取 本人配 合 。苯 丙胺类兴奋 剂滥用是一 种慢性复 发性 脑疾病 ,应采取躯体 、心
[ 3 ] 刘铁 桥 , 郝 伟. 苯 丙 胺类 兴奋 剂 ( A T S ) 概介[ J ] . 国 外医 学精 神 病学
分册 , 2 0 0 1 , 2 8 ( 3 ) : 1 2 9 — 1 3 4 .
亚 甲基 二氧基 甲基苯 丙胺 ( 3 ,4 - me t h y l e n e d i o x y — m e t h a mp h e t a mi n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