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课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
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2、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源源。
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3、依据学生的学情。
教材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程度等条件。
因此,他们的好奇心特强,认识事物往往侧重于感性而对枯燥无味、抽象简单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生动感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再者,初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是陌生的,对学习历史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
如在这一课中,可以对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准度上进行训练,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再如,学习比较法“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
总之,学习历史若能从初一就注意对学法的指导和培养,那样我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1、在讲授“发现甲骨文的意义”、“商朝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司母戊鼎的意义”时,虽然答案就在课本上,但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就直接划在课本上。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 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 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 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 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 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 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你预习了吗?
1.甲骨文的名字怎么来的?
2.你知道哪些青铜器?
3.检查选择题。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墟出 土的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全形卜甲牛Biblioteka 刻辞第一模块甲骨文
• 读46,47页,回答。 • 1.什么是甲骨文? • 2.甲骨文主要在哪里发现的? • 3.甲骨文有什么作用?
河南安阳 小屯村 殷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 个字,你认识吗?
舟
车
象形
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 商朝
你能猜出以下甲骨文字吗?
本義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 衣領,兩側開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 下擺,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義是「細看」、「觀察」,字 形是一隻眼晴在細細察看一棵樹。
2、社会政治: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大 盂 鼎
商、周时,铸 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做 金文。
商朝龙纹钺 西周康侯爵
西周散氏盘
西 周 梁 其 钟
1、甲骨文主要是记载( A ) A.占卜的结果 B.老师的课文C.天文观测的结果 2.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B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盂鼎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 後來引申為「停止」、「不要」等義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3.提问: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节)青铜器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1a170d55270722192ef73f.png)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吗?2.我国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3.“金文”是刻在金子上的文字吗?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商代使用的文字是——,后来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一种铭文,我们称之为——。
5.甲骨文是——在龟甲或其他动物骨头上的一种文字( )A.写 B.刻C.印刷 D.摹6.金文是( ) 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A.写 B.刻C.印刷 D.铸刻7.“金”在中国古代除指金子以外,还指( )A.铁 B.锡C.铅 D.铜8.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今天它仍然具有( )A.使用价值 B.实用价值C.艺术价值 D.推广价值9.铜和锡的性质较软,而铅的性质较脆,然而三者合成的青铜器的性质却很硬,这说明商朝的人已经懂得了知识。
10.甲骨文大量出土于殷墟,即今河南安阳,但近年来在山东地区也有少量出土。
经分析比较,两地出土的甲骨文内容和形式大体一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1.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有的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
你认为哪一种对我们今天了解历史更有帮助作用?为什么?12.看图分析:哪个青铜器大?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最常见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饮酒用的爵等。
青铜兵器有戈、矛、钺(yuē)、镞(zú)等。
青铜工具有刀、斧等,但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
那时候,青铜是贵重金属,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不少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花纹以兽面纹为主,如虎纹、象纹、龟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司母戊铜方鼎青铜立人像(高1.33米,重800多千克) (高2.62米,重180多千克) 13.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代历史有什么作用?14.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青铜器每件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活动与探究15.临摹一幅甲骨文和金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导学新课: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导入:简单的任务传递(说话、肢体语言、文字)文字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承载历史的重要载体。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新课学习:(一)1.在人类不发达的远古,人们遇到例如打雷闪电等这些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往往进行占卜活动。
因此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
王室贵族遇事大小如征战、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
占卜的结果是如何记载的呢?2.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哪里呢?3.甲骨文的内容:甲骨文目前发现有10万片甲骨,4500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的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商王的政治、经济情况,涉及到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通过“车”字的演变,请大家看一看今天的“车”字与甲骨文中的“车”字有什么关系?5.文字的出现,我国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文字都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过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举世闻名的青铜器。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铜,铜的材质较软,为解决铜软的特性,又降低铜的熔点,聪明的商朝工匠研究出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在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中,铜、铅、锡按一定比例1000℃烈火熔化——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金属液体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
1.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比例合理,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艺术价值很高。
2.青铜器代表兵器:有戈、矛、钺、镞;生产工具:刀,斧;生活器具:炊具、食器、酒器、礼器等。
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引导学生观察司母戊鼎的造型并进行描述,并解释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发现、影响。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
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
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
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
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
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
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
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
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
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和西周的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学生回答:青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铜是怎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呢?下面就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商潮和西周的青铜器。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包括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在内的几件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2、代表作是什么? 3、商周的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估计学生可以毫无问题地回答出商朝和四羊方尊,但是特点恐怕概括不全。
教师应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请本组同学加以介绍
2、古蜀国青铜文明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商朝的统治区域,然后提问:商朝时期四川地区是不是商朝的一部分?学生回答:不是。
那么,这里的先民创造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神秘的古蜀国文化。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青铜文化。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蜀国青铜器与商朝青铜器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讨论这种独特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古蜀国人的相貌特征、社会生活特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还了解了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特别是古蜀国的青铜文化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奴隶社会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
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要努力学习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这样才能成文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
教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约有( )。
A.3100年B.3600年C.2500年D.1100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尧舜禹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二、双项选择题
1.商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
2.南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的代表是( ) A.司母戊鼎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此器皿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个朝代的青铜艺术?
②为什么说它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
答案:
一、1.C 2.C
二、1.CD 2. AC
三、①它是商朝的四羊方尊。
②因其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