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题库1-0-8

合集下载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
A、他律阶段B、无道德规则阶段C、自律阶段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3、道பைடு நூலகம்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
l、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例略)
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二、简述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A : 知识经验B : 观念和信念C : 道德认识D : 道德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填空题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____。

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3、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A : 从众B : 服从C : 认同D : 内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4、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 : 他律阶段C : 前道德阶段D : 自律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品德发展一章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5、简答题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从他律到自律; (2) 从效果到动机; (3) 从律他到律己; (4) 从片面到全面;(5) 从笼统到具体。

6、填空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____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参考答案: 过错行为7、单选题皮亚杰认为,_____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 : 10B : 9C : 12D : 18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椐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1.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江南博哥)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单选题]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单选题]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像C.行为D.伦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单选题]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依靠信念来坚持下去。

[单选题]6.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含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和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包含阶段C“好孩子”定向和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③后习俗水平(包含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和阶段F道德和良心定向)[单选题]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教育学习题集10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学习题集10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 B.态度 C.道德 D.情绪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5.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6.( )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评价7.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的道德情感。

A. 直觉的B. 想像的C. 伦理的 D.行为的8.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9.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 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lO.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帕格 D.皮亚杰11.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1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13.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形成对期。

A.情感 B.意志 C。

个性 D.伦理14. (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A.直觉 B.想像 C. 伦理 D. 主观15.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

A.动荡性 B.平稳性 C. 过渡性 D.适应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_____。

A : 情景故事法B : 道德两难故事法C : 道德故事法D : 示范榜样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

2、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_。

A : 依从B : 认同C : 内化D : 服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因此,答案选 C。

3、单选题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A : 知识经验B : 观念和信念C : 道德认识D : 道德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4、多选题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识D : 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C 应该为道德意志,而不是意识。

5、单选题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成分是_____A : 认知成分B : 情感成分,C : 意向成分D : 情境成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6、单选题下列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 : 知、情、信、行B : 知、情、意、行C : 知、情、体、行D : 知、信、意、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理学试题及答案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认同更深⼊⼀层,它不受外界压⼒控制,⾏为具有⼀定的 ( )A.⾃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品德学习的⼀般条件包括 ( )A.教养⽅式B.⼈际关系C.个⼈信念D.社会风⽓E.同伴群体2.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B.服从C.认同D.内化E.同化3.道德情感包含多⽅⾯的内容,其中,对于⼉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卑感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量实验表明,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常重要的作⽤。

2.________是进⾏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________ 。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1.内化2.服从3.替代强化五、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品德的形成试题

品德的形成试题

品德的形成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能够促进品德形成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都是
2.品德形成是一个()的过程。

A.长期
B.短期
C.单一
D.无限期
3.以下关于品德形成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品德形成只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B.品德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C.品德形成涉及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D.品德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和加强
4.以下哪项行为不属于品德形成的主要阶段之一?()
A.儿童期阶段
B.青少年期阶段
C.成年期阶段
D.老年期阶段
二、判断题
1.品德的形成仅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可以加速的,不必经历多年的积累。

()
3.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品德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4.个体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会经历品德形成的不同阶段。

()
三、问答题
1.请阐述家庭教育对于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品德形成的影响。

3.你认为学校教育在品德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你认为品德形成是否与个体的性格有关,请解释你的观点。

四、综合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个体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请你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认为对于品德形成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并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以上试题为一种可能的选题结构,仅供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不拘泥于此结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2、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
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
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3、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 身体健康
B. 生理无残疾
C. 心理健康
D. 身心健康
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B )。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和结构、小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理论;理解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 本过程。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 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
8、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_使_奖__励_数_量_与__良_好行为数量相适应 。 9、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_对__学_习__不_感__兴_趣、 _讨__厌__学__习___。 10、学习困难的学生指感官和___智__力_____正常而 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1、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 以及__家__庭______、___环__境_____的影响有密切关 系。 12、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以_注__意__力__缺__陷_和_活__动__过__度___为主 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B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C )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题库1-0-8
问题:
[单选]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A.柯尔伯格
B.B.皮亚杰
C.C.斯金纳
D.D.巴甫洛夫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问题:
[单选]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A.新观点
B.B.认知结构
C.C.策略系统
D.D.价值体系
考查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问题:
[单选]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B.积极性
C.C.适应性和社会性
D.D.内化性和意志性
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1选5 )
问题:
[填空题]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题:
[填空题]()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问题:
[填空题]()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问题:
[填空题]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

问题:
[填空题]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