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第四章 第二讲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苏教版选修4《金属腐蚀与防护》教学与反思论文

苏教版选修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教学与反思1设计思路从生产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入手,即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研究金属腐蚀原理的兴趣。
以探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与条件、运用所学的电化学知识来解决金属的防护问题为主线,过程中渗透影响金属腐蚀快慢的其它因素和腐蚀速率大小的判断。
最后为了让学生养成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结课前向学生介绍有关金属腐蚀原理应用的生活实例。
2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有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含义,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原理和条件,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可见,通过实验探究铁的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将探索深入实质。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以及在化学l中均已接触到铁生锈以及防止铁生锈的知识,学生已知道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及水蒸气作用结果,在化学2和本专题的前面部分又学习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所以学生自然会产生铁生锈的电化学原理是什么(即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如何用电化学的原理进行金属的防护等问题,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通过对铁的腐蚀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两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原理和条件。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意义;知道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实验探究,体验不同介质影响化学反应的规律;通过对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的交流和金属腐蚀速率大小的讨论,体会用已有理论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成就感。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授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二、金属腐蚀的原因;三、金属防护。
鉴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本课以最常见的钢铁锈蚀为例,剖析了金属的两种电化学腐蚀过程——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且重点介绍了金属的两种电化学腐蚀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联系原电池以及电解池部分内容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上,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金属发生腐蚀的原因及现代防腐措施,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二.学情分析本课时重点在于三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不大,主要是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极度缺乏,会给这节课带来一些难点。
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某些关键点的导出困难。
三.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教学大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道"是什么"。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考试大纲: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金属腐蚀的两种类型能够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具体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视频材料以及教材中获取关键信息学会通过实验从微观上来研究宏观现象通过探究学习,训练学生的定性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定量实验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通过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难点: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方法:1、本节教学在整体设计上应以色彩鲜明的图像和现象明显的实验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二
思考感悟 电化学防护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电化学防护的实质是把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或电 解池的阴极,不参与电极反应,从而不被氧化。
一、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区别和联系
中性或碱性
性较强
现象 无电流产生
有微弱电流产生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主要)
反应
负极:Fe-2e- Fe2+
式(以 2Fe+3Cl2 铁腐蚀 2FeCl3
为例)
正极:2H2O+O2+4e4OH-
正极:2H++2eH2↑
联系
两种腐蚀往往同时发生,只是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 更普遍,危害更大
特别提醒只有在金属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可能发生 析氢腐蚀,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只能发生吸氧腐蚀。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点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此类题目。 ①正确地判断出金属腐蚀是化学腐蚀还是电化学腐蚀。 ②如果是电化学腐蚀,判断出正、负极,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被腐蚀,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被保护。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金属腐蚀快慢的比较 【例题2】 如图,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 顺序为( )
三、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金属的防护方法
2.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 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将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损耗,被保护金属 作为正极就可以避免被腐蚀。这种保护法牺牲了阳极保护了阴极。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将被保护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让其成为阴极,而将外 加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到惰性电极上,让其成为阳极。
《金属电化学腐蚀防护》教学设计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要体现课堂新教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旨在认真落实课程新理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探究实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目标、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应该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教学设计,笔者就是依据新课程化学教学课程目标,以体现新理念为出发点完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位于选修四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前面有原电池、电解池知识为基础,又有初中金属腐蚀知识的简单渗透,所以本节课是将以往学生获取的零散知识的一个整理和对前面所学原电池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围绕“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实验探究、课前预习,课堂总结、课堂练习等方法,使本节课更重要的成为一节能力培养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现象分析处理的能力。
通过资料搜集,认识金属锈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通过课堂教学分析,理解金属锈蚀的原理;通过课堂练习,了解考试动向。
二、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分组探究提前一周让学生借用网络收集金属腐蚀现象图片、金属腐蚀危害图片以及金属腐蚀及防护相关文字资料。
由于学生家有电脑的不多,让他们制成课件或下载有困难,所以将收集的资料发至教师邮箱,教师整理、评价,制成课件,课堂进行展示。
同时准备探究实验:“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锈蚀”的7组对照试验。
方案由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后自行设计,教师对他们的方案给予指导和评价。
然后由学生分组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准备、配制、完成。
在学生已有的“铁钉腐蚀条件探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网上查询到的设计方案,最后本实验在原有三组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扩充为七组对比试验。
化学选修四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2)铁锅锈蚀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负极 2Fe- 4e- =2Fe2+ ,正极2H2O+O2+4e-=4OH-。 正、负极电极反应的产物会继续发生反应,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2Fe(OH)3=Fe2O3·xH2O+(x-3)H2O
电化 学
防护
应用
牺牲阳极的 阴极保护法
一些钢铁设备如锅炉 内壁、船体外壳等装
上镁合金或锌片
外加电流的 阴极保护法
土壤、海水及水中的 金属设备
实例
示意 图
●案例精析
【例1】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 n/2H2↑
B.马口铁(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 镀层被氧化
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D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
锈
D.银质奖牌(纯银制成)久置后表面变暗
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D ) A.镀锡铁器比镀锌铁器表面破损时更易被腐
蚀
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镶有相邻的银牙和金牙容易引起头痛 D.输送氯气的钢管易被氯气腐蚀
(2)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
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溶解有氧气,它与钢 铁中的碳和铁形成了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 遍布钢铁表面。
负极(Fe):2Fe-4e-=2Fe2+(氧化反应)
正极(C):2H2O+O2+4e-=4OH-(还原反应)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Fe(OH)2继续与空气中的O2作用,生成Fe(OH)3, 再生成铁锈。
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三节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复习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电镀池与精炼池的原理,能分析常见的电镀池和精炼池。
3.能够进行有关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
4.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选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主干知识梳理一、电解的原理1.电解(1)定义:在________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特点:①电解过程是非自发的。
②电解质导电一定发生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池:(1)定义:将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的装置。
阳极(3)构成条件①有与_______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③形成________。
例1.下列四种装置中,①盛200 mL 0.005 mol·L-1硫酸铜溶液②盛200 mL 0.01 mol·L-1硫酸③盛200 mL氯化锌溶液④盛200 mL氯化钾溶液上述四种装置中,为电解池的是______ (用编号回答),装置①中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下图表示两个串联的电解池。
图中B装置中盛有1 L2mol·L-1Na2SO4溶液,A装置中盛有1 L 2 mol·L-1AgNO3溶液。
通电后,铂片上有气体生成。
(1)电源X极为________极。
(2)B池中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阴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池中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Ⅰ.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含答案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能利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能正确书写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金属的腐蚀1.概念:金属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2.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3.分类(1)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液体(如石油)等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而被氧化。
电化学腐蚀又可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4.钢铁的电化学腐蚀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的腐蚀都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所以都是化学腐蚀。
( )(2)因为CO2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
(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4)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在于前者有H2生成,后者有O2参加。
( )答案:(1)×(2)×(3)×(4)√2.请以吸氧腐蚀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铁锈(Fe2O3·x H2O)的形成过程。
(1)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2e -===Fe 2+(2)O 2+4e -+2H 2O===4OH -(3)2Fe +O 2+2H 2O===2Fe(OH)2 (4)4Fe(OH)2+O 2+2H 2O===4Fe(OH)3 (5)2Fe(OH)3===Fe 2O 3·x H 2O +(3-x )H 2O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比较(1)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取决于金属表面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实际情况中以吸氧腐蚀为主。
高中化学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法可以防止钢铁腐蚀,通常将钢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另一惰性电 极作为阳极,通电后电子流向被保护的钢铁设备,在钢铁表面积累 大量的负电荷; 从而抑制钢铁失去电子, 故 A 项错误; 铁比锡活泼, 构成原电池时,铁优先失电子被氧化,腐蚀速度加快,B 项错误; 利用原电池原理防止钢铁腐蚀时,通常将铁与更活泼的金属相连, 更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而铁作正极,得到保护,此方法 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C 项正确;若钢铁与铜相连,铁比铜 活泼,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腐蚀速度加快,D 项错误。
答案:C
5.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B.镀锡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钢铁腐蚀时,钢铁作正极 D.在海轮外壳连接铜块可以保护钢铁外壳不受腐蚀
[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
[答案] C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 Fe-3e ===Fe3
-
+
解析:A 项:钢管与电源负极相连被保护,与电源正极相连被 腐蚀;C 项:因形成原电池,铁(钢)作负极被腐蚀;D 项:负极反 应应为 Fe-2e ===Fe2 。
A.Ⅰ>Ⅱ>Ⅲ C.Ⅱ>Ⅰ>Ⅲ
B.Ⅰ>Ⅲ>Ⅱ D.Ⅱ>Ⅲ>Ⅰ
答案:B
4.(2012· 安徽江南十校)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 有支管的 U 形管中盛有 pH=4 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装置中 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 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 略高于 U 形管中的液面。 以下有关解释合理 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 第四章 第二讲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碱工业中,烧碱在阳极区生成B .电解熔融氯化铝制取金属铝C .电镀时,用镀层金属作阳极D .将钢闸门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腐蚀解析 A 项,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错误;B 项,金属铝的制取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错误;C 项,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正确;D 项,将钢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是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错误。
答案 C2.(2015·湖南检测)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 电极,其他均为Cu 电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子流动方向:电极Ⅳ→A →电极ⅠB .电极Ⅰ发生氧化反应C .电极Ⅱ质量不变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 2++2e -===Cu解析 由题给装置可知,左边烧杯和中间烧杯组成一个原电池装置,Al 作负极,Cu 作正极,右边烧杯是一个电解池装置。
电子从负极流出,即电子流动方向:电极Ⅰ→A →电极Ⅳ,A 项错误;电极Ⅰ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项正确;电极Ⅱ上Cu 2+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电极Ⅱ质量增加,C 项错误;电极Ⅲ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是阳极,发生反应Cu -2e -===Cu 2+,D 项错误。
答案 B3.下列关于电解NaNO 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 减小B .OH -向阳极移动,阳极附近溶液呈碱性C .NO -3向阳极移动,Na +向阴极移动,分别在对应的电极上放电D .阴极上H +得电子被还原成H 2,使阴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解析 2H 2O=====电解2H 2↑+O 2↑,电解的过程中溶液pH 不变,A 项错;阳极因4OH --4e -===O 2↑+2H 2O 而破坏附近水的电离使c (H +)>c (OH -)呈酸性,B 项错;在阴、阳极上分别是H +、OH -放电,C 项错。
答案 D4.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解析在Cu-Zn原电池中,Zn为负极,A项错误;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B项错误;在铁上镀锌时,应让镀层金属锌作阳极,镀件铁作阴极,C项错误;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产生Cl2,可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阴极上产生的H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后点燃验证,生成的NaOH用酚酞检验,D项正确。
答案 D5.如图所示,a、b是两根石墨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b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D.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a极附近颜色变红解析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因此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b极附近颜色变红。
答案 C6.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图a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Ag2S+2e-===2Ag+S2-B.图b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D.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解析A项,铝作负极,Ag2S作正极得电子生成Ag,正确;B项,铜接电源负极,为阴极,质量增加,错误;C项,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应接电源的正极,错误;D项,“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此为电解池,错误。
答案 A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上镀锌的保护方法叫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B.相同条件下,轮船在海水中比在淡水中腐蚀慢C.水库里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叫作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3e-===Fe3+解析A项,铁上镀锌是覆盖保护膜的方法,错误;B项,海水中电解质浓度大,导电性好,易形成原电池,发生腐蚀速率快,错误;D项,Fe被氧化成Fe2+,错误。
答案 C8.原电池与电解池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装置①研究的是电解CuCl2溶液,b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B.装置②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Fe上的反应为Fe-2e-===Fe2+C.装置③研究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B电极发生的反应:2Cl--2e-===Cl2↑D.三个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装置②中右边导气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左边大试管中氧气减少,B项正确;由电源正负极可知B电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项错误。
答案 C9.图中X为电源,Y为浸透饱和硫酸钠溶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溶液,通电后Y中央的紫红色斑向d端扩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Cu电极质量减小,Pt电极质量增大C.Z中溶液的pH先减小,后增大D.a为电源正极,b为电源负极解析根据Y中央的紫红色斑向d端扩散,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D项错误;c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A项正确;在Z装置中Cu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质量增大,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质量不变,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减小,不可能增大,故B、C项错误。
答案 A10.右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500 mL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X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电极是阴极B.Y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下)C.电解后溶液的pH=1D.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量的CuO或CuCO3解析由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可知电解质溶液为铜盐,X电极为阴极,发生Cu2++2e-===Cu,n(Cu)=0.025 mol,Y为阳极,无色气体为O2,发生4OH--4e-===O2↑+2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n(O2)=0.012 5 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28 L,消耗n(OH-)=0.05 mol,生成n(H+)=0.05 mol,c(H+)=0.1 mol·L-1,C、D项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12分)(1)在298 K时,1 mol 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890.0 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现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0.75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气体和18 g液态水,并放出515 kJ热量,则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 mol、________mol。
(2)利用甲烷的燃烧反应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作电极,在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
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应为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 .CH 4-e -+2O 2===CO 2+2H 2Ob .CH 4-8e -+10OH -===CO 2-3+7H 2Oc .O 2+2H 2O +4e -===4OH -d .O 2-4e -+4H +===2H 2O(3)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起始时烧杯盛有1 000 mL pH =5的硫酸铜溶液(25 ℃,CuSO 4足量),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变为1,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溶液恢复起始浓度(温度不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物质名称),其质量约为________。
解析 (1)生成的水为18 g 即1 mol ,故甲烷为0.5 mol ,由此可确定CO 为0.25 mol 。
(2)CH 4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碳元素转化为CO 2-3,氢元素转化为H 2O ,由此可确定对应的电极反应。
(3)石墨电极作阳极,溶液中的OH -失去电子生成O 2,Cu 2+在铁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Cu 单质析出,相应的现象为石墨电极上有气体生成,铁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当pH =1时,溶液中n (H +)=0.1 mol ,原溶液pH =5,溶液中n (H +)=10-5 mol ,故电解生成的n (H +)=0.1 mol -10-5 mol ≈0.1 mol ,由2CuSO 4+2H 2O=====通电2Cu +O 2↑+2H 2SO 4知,有0.05 mol 硫酸铜被电解了,故需要加入0.05 mol CuO 或0.05 mol CuCO 3(质量为4 g 或6.2 g)才能使溶液恢复起始浓度。
答案 (1)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0 kJ/mol 0.5 0.25(2)负 b(3)4OH --4e -===O 2↑+2H 2O(或写成2H 2O -4e -===O 2↑+4H +) 石墨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铁电极上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按3个现象给分) 氧化铜(或碳酸铜) 4 g(或6.2 g)12.(12分)将含有CuSO 4、NaCl 、KNO 3各1 mol 的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进行电解(电极均为石墨且质量相等),如图1所示。
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b 电极质量增加;常温下,三个烧杯中溶液的pH 随通电时间的变化如图2。
(1)M 是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t 1 s 内,e 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t 1 s 时,电极b 、c 的质量差为________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