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知识清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二单元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解池是一种利用电能使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
它是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电解质溶液组成的。
电解质溶液通常包含可与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溶质。
当外部电源连接到电解池时,阳极被连接到正极,阴极被连接到负极。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极会引发氧化反应,而阴极会引发还原反应。
阳极通常是一个负极性电极,它吸引阴离子,并在电解质溶液中引发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阴离子丧失电子,并以根据其性质而定的气体或溶液的形式释放出来。
例如,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阳极上的氧化反应是氯离子的氧化,生成氯气气体。
阴极通常是一个正极性电极,它吸引阳离子,并在电解质溶液中引发还原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阳离子获取电子,并以根据其性质而定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沉积下来。
例如,当铜(II)离子溶解在水中时,阴极上的还原反应是铜离子的还原,生成固体的铜金属。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的能量驱动。
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输速率和电流密度直接关系到具体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电解池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金属电镀:电镀是在金属表面上涂覆一个金属层,以增加耐腐蚀性、装饰性或其他特定性能。
电解池可用于将金属阳离子溶液中的金属还原到金属固体上,形成金属电镀。
2.脱盐:在海水淡化过程中,电解池被用来去除盐分,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海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使海水中的盐分浓度降低。
3.电解制氢:电解池可以通过水的电解来制取氢气。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从阴极释放。
4.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和储能系统中。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阳极(通常是石墨)迁移到阴极(通常是金属氧化物),在放电过程中则进行反向迁移。
这种迁移过程是通过电解池实现的。
5.电解氯碱法:电解池可以用于生产氯气、氢气和碱性溶液。
高中化学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_3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某同学将电解池工作时电子、离子流动方向及电极种类等信息表示在图中,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B )选项 A B C Da电极阳极阴极阳极阴极d电极正极正极负极负极Q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是负极,d是正极,a是阴极,b是阳极,电解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Q是阳离子,P是阴离子,故B正确。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阳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体积比为21,且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的是( B )A.KCl B.NaOHC.Na2SO4D.H2SO4解析:已知电极为惰性电极,可以通过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放电能力进行判断。
A项中,电解产物分别为H2和Cl2,且体积比为11,不符合题意。
B项中,电解产物为H2和O2,且体积比为21,由于实际电解的是水,故OH-浓度增大,pH增大。
在C、D中,电解产物也分别是H2和O2,实际电解的是水,但C项为中性溶液,pH不发生变化,D项为酸性溶液,pH减小。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u不能发生:Cu+2H2O===Cu(OH)2+H2↑的反应,但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这个反应就能实现。
下列四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能实现该反应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B )A B C D阳极石墨棒Cu Cu Cu阴极石墨棒石墨棒Fe Pt电解质 溶液CuSO 4 溶液Na 2SO 4 溶液H 2SO 4 溶液CuSO 4 溶液-2+2-2-为阴极反应;C 项电解质溶液H 2SO 4会与生成的Cu(OH)2中和,实际上不会生成Cu(OH)2;D项在Pt 上镀铜,不会生成Cu(OH)2;而B 项中Na 2SO 4溶液起增强导电性作用,可以发生电解反应Cu +2H 2O=====电解Cu(OH)2+H 2↑。
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 mL AgNO 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则原AgN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 )A .3 mol·L -1B .2 mol·L -1C .1.5 mol·L -1D .1 mol·L -1解析: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O 2↑+2H 2O ;由于放电能力:Ag +>H +,阴极电极反应式依次为Ag ++e -===Ag 、2H ++2e -===H 2↑,根据阴、阳极得失电子守恒,4n (O 2)=n (Ag)+2n (H 2),4×2.24 L 22.4 L·mol -1=n (Ag)+2× 2.24 L22.4 L·mol-1,n (Ag)=0.2mol ,根据Ag 守恒,n (AgNO 3)=0.2 mol ,c (AgNO 3)=0.2 mol 0.1 L=2 mol·L -1,故选B 。
高中化学《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3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明确学习目标] 1.会描述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熟悉电解规律和电解产物的判断方法。
1.电解(1)定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2)能量转化特点: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电解池(1)定义: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
(2)电极及电极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3.电解原理(1)电解熔融氯化钠电解装置(2)电解CuCl2溶液电解装置1.如何简单地区分原电池装置和电解池装置?提示:有外接电源的装置为电解池装置,无外接电源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2.电解质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过程一样吗?提示:不一样,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是靠溶液中的自由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并分别在两极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3.在氯化铜溶液中除了Cu2+和Cl-之外还有H+和OH-,这两种离子为什么没有得到或失去电子?提示:电解时,溶液中离子的放电先后顺序与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有关,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先得电子被还原,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先失电子被氧化。
Cu2+比H+更容易得电子,而Cl-比OH-更容易失电子,可从氧化性强弱的角度比较得电子的顺序,从还原性强弱的角度比较失电子的顺序。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接通外界电源后,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经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形成内电路,再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在该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液)中的阳离子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或阳极金属)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电解池中电解产物的判断方法(1)阳极产物的判断先看电极再判断,如果是活性电极(除Au、Pt以外的金属电极都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材料失去电子,被溶解;如果是惰性电极(如石墨、Au、Pt等电极),根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
高三复习化学电解池的知识点

高三复习化学电解池的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其中电解池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解池是通过电解来实现一种物质转化的装置,它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即阳极和阴极。
当外加电压大于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时,金属离子会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完成金属的电解过程。
电解池的核心理论是两个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阳极)上的金属离子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自身的电荷,并向外界流动。
而负极(阴极)上的金属离子则进行还原反应,吸收自身所缺少的电荷,并从外界吸收电荷。
这样,通过正负电荷的转移,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逐渐消耗,进而发生金属离子电解的过程。
在电解池中,阳极和阴极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阳极选用能够稳定氧化的材料,如铂、铱等。
而阴极则选用能够稳定还原的材料,如铜、银等。
这样可以保证电解过程中的电荷传递效率,从而使金属离子能够顺利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解池中,电流的方向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电流的方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电解池,即电解池和电解池。
在电解池中,电流从外界流向电解质溶液,而在电解池中,则是从电解质溶液流向外界。
这两种电流方向的不同决定了电解池中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方向,进而决定了电解过程中的具体反应。
此外,电解池中的离子浓度也是影响电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较高时,电解过程会更加迅速。
而当浓度较低时,则会减缓电解反应的速度。
因此,控制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是进行电解过程的关键之一。
化学电解池的知识点也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镀、电解制氯、电解水等过程都是基于电解池的原理来进行的。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池中阳极和阴极的原理,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薄膜的过程。
电解制氯是一种通过电解分解盐水,得到氯气和氢气的过程。
而电解水则是一种分解水分子,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三复习化学电解池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电解池的概念、电荷转移、金属材料的选择、电流方向、离子浓度等方面。
高考化学知识点电解池

高考化学知识点电解池:电解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解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由两个电极组成,分别是阳极和阴极。
电解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原理至关重要。
电解是一种通过电量来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电解池中,阳极和阴极是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盐桥相连的。
当外加电压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盐桥时,阳极上会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会发生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同时离子也在电解质溶液或盐桥中移动。
这样,化学物质就会在电解过程中发生转化。
电解质溶液通常由盐类组成,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铜等。
在这些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随着电荷的变化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
例如,当氯化钠溶液经过电解时,氯离子会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气体氯。
同时,钠离子会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并生成金属钠。
在熔融的盐桥中,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解液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阳离子和阴离子仍然会发生移动,但是它们是通过熔融的盐桥的固体结构传递电荷的。
这样,固体盐桥就起到了导电的作用。
除了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的盐桥,电解质还可以是气体。
气体电解质通常用于电化学实验中,例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电解时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这种电解过程被称为水电解。
电解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实验室中,电解常用于分析和纯化化学物质。
例如,通过电解可以将氯化铜溶液中的金属铜纯化。
在工业生产中,电解也被用于制备金属和化学品。
例如,通过氯碱电解可生产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除了应用方面,电解还对理解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原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
通过电解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子传递和离子移动的机制,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电解是化学和电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盐桥和气体电解质,电解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它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原理至关重要。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工作原理电解池是一种用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许多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解的化学反应过程,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解的基本概念。
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将化合物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离子化合物分解成原子或离子的过程。
在电解池中,通常会使用两个电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电解池中时,阳极和阴极会产生电场,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在电解池中,通常会使用电解质溶液,其中含有需要进行电解的物质。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电解质溶液中时,正极(阳极)吸引阴离子,负极(阴极)吸引阳离子。
这样,阳极和阴极上就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在阳极上,通常会发生氧化反应。
这意味着,阴离子会失去电子,并在阳极上生成氧气或其他氧化物。
而在阴极上,通常会发生还原反应。
这意味着,阳离子会获得电子,并在阴极上生成金属或其他还原物质。
通过这种方式,电解池实际上是利用外加电压来促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镀、水解制氢、氯碱生产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除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电解池也在实验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电解池来制备实验所需的化合物,或者进行电化学分析和研究。
总的来说,电解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解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外加电压,电解池可以促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电解池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一种用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装置,它在许多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电解池工作原理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解池的基本结构。
电解池通常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电解池上时,阳极和阴极之间会产生电势差,导致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阳极和阴极上的离子转移,从而实现化学物质的分解和沉积。
其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离子迁移和电化学反应来解释。
在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会向阴极迁移,而负离子会向阳极迁移。
当它们到达相应的电极时,会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在阴极上,正离子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阳极上,负离子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这些反应导致化学物质的分解和产生新的物质。
此外,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还涉及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会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和反应速率,从而影响电解过程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电流密度则会影响电极上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沉积速度,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产物的不均匀沉积和电极的损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还受到温度、电解质的选择、电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优化电解条件,以达到预期的化学反应目的。
总的来说,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过了解电解池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高三化学电解池知识点

高三化学电解池知识点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而电解发生的地方就是电解池,它是电解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
电解池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金属提取、电镀、电解水等。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电解池的知识点。
1. 电解池的组成电解池是由阳极和阴极以及它们之间的电解质溶液组成的。
阳极是正电极,阴极是负电极。
在电解质溶液中,会产生离子,其中正离子会向阴极移动,而负离子会向阳极移动。
2. 电解池的原理当电解质溶液连接到外部电源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
正离子经由电解质溶液中的阴极移动到阴极上,同时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负离子经由电解质溶液中的阳极移动到阳极上,同时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3. 阳极和阴极上的反应阴极上发生的反应通常是还原反应,即物质接受电子形成还原物质。
而阳极上发生的反应通常是氧化反应,即物质失去电子形成氧化物或离子。
4. 电流的方向在电解池中,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阳极)流向负极(阴极)。
这是因为正极吸引负离子,负极吸引正离子。
5. Faraday 定律Faraday 定律描述了电解发生的化学反应与通过电解的电量的关系。
根据 Faraday 定律,当电解被用电量为 96500 C 的电流通过时,1 mol 的电子转移或生成 1 mol 的物质。
6. 电解质的选择电解质的选择对于电解过程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电解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且在电解过程中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确保所得产物的纯度。
7. 电解的应用电解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常见的应用是用于电解水,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还用于金属提取和电镀过程中。
总结高三化学电解池知识点主要涉及电解池的组成、原理、阳极和阴极上的反应、电流方向、Faraday 定律、电解质的选择以及电解的应用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电解过程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目标要求] 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掌握电解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电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一、电解1.概念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特点 (1)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是不可逆(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二、电解池1.定义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1)直流电源;(2)两个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是阴极;(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4)形成闭合回路。
3.装置及电极反应以电解CuCl 2溶液为例(1)装置(2)电极反应阴极 Cu 2++2e -===Cu 发生还原反应阳极 2Cl --2e -===Cl 2发生氧化反应总反应 CuCl 2=====电解Cu +Cl 2↑4.电子流向和离子流向(1)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2)离子流向阳离子―→电解池阴极阴离子―→电解池阳极5.电解熔融NaCl 时的电极反应式为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阴极:2Na ++2e -===2Na(还原反应)。
知识点一 电解池1.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B .无论电解何种物质,阳极上失电子数都与阴极上得电子数相等C.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在阴极上有气体生成D.电解NaCl、CuCl2两种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相同的答案 B解析与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电解氯化铜时,阳极上有氯气生成,阴极上有铜析出;电解NaCl溶液时,水参加了反应,而电解CuCl2溶液时,水没有参加反应。
2.学生欲完成反应Cu+H2SO4===CuSO4+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答案 C知识点二电解原理3.上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两个电极是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Cl-浓度不变 D.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答案 D解析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可知a为电源的正极,b为电源的负极,所以A项错误;在电解池中c、d才称为阳、阴极,所以B项错误;在电解过程中,阳极:2Cl--2e-===Cl2↑,阴极:Cu2++2e-===Cu,所以溶液中的Cl-浓度减小,C项错误;c与电源正极相接是阳极,d与电源的负极相接是阴极,所以c电极上析出氯气,d 电极上析出金属铜,质量增加,所以D项正确。
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所通电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Cu2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答案 A解析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放电,电极反应为 2H++2e-===H2↑,A选项正确;阴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05 mol Cu2O生成,D选项错误。
5.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答案 D解析 Na 2SO 4===2Na ++SO 2-4,H 2O H ++OH -,SO 2-4和OH -移向b 电极,Na +和H +移向a电极,在b 电极上:4OH --4e -===2H 2O +O 2↑,在a 电极上:2H ++2e -===H 2↑,所以产生的气体体积a 电极的大于b 电极的;两种气体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a 电极上H +放电,所以a 电极附近的c (OH -)>c (H +),滴加石蕊溶液,a 电极附近呈蓝色,同理b 电极附近呈红色。
知识点三 电解规律应用6.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的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 .AgNO 3[AgNO 3]B .NaOH[H 2O]C .KCl[KCl]D .CuSO 4[Cu(OH)2]答案 B解析 A 项:4AgNO 3+2H 2O=====电解4Ag +O 2↑+4HNO 3脱离反应体系的物质是4Ag +O 2,相当于2Ag 2O ,所以应当加入适量Ag 2O 才能复原。
(加入AgNO 3,会使NO -3的量增加);B 项:2H 2O=====电解2H 2↑+O 2↑ 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H 2+O 2,相当于2H 2O ,加入适量水可以复原。
C 项:2KCl +2H 2O=====电解2KOH +H 2↑+Cl 2↑ 脱离反应体系的是H 2+Cl 2,相当于2HCl ,应通入适量HCl 气体才能复原。
(加入盐酸时,同时也增加了水)D 项:2CuSO 4+2H 2O=====电解2H 2SO 4+2Cu +O 2↑ 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Cu +O 2,相当于2CuO ,加入适量CuO 可以复原。
7.用铂作电极电解某种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变小,并且在阳极得到0.56 L 气体,阴极得到1.12 L 气体(两种气体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由此可知溶液可能是( )A .稀盐酸B .KNO 3溶液C .CuSO 4溶液D .稀硫酸答案 D解析 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0.56 L 1.12 L =12,相当于电解水,pH 变小说明电解了含氧酸。
练基础落实1.如图中x 、y 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 极板质量增加,b 极板处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 极板b 极板 x 电极 z 溶液A 锌 石墨 负极 CuSO 4 B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银 铁 正极 AgNO 3D 铜 石墨 负极 CuCl 2答案 A2.在水中加等物质的量的Ag +、Pb 2+、Na +、SO 2-4、NO -3、Cl -,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A .35.5∶108B .16∶207C .8∶1D .108∶35.5 答案 C解析 溶液中的六种离子,有四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Ag ++Cl -===AgCl↓、Pb 2++SO 2-4===PbSO 4↓,最后溶液就成了NaNO 3溶液;而电解NaNO 3溶液,实质上就是电解水,电解方程式为2H 2O=====电解2H 2↑+O 2↑。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m (O 2)∶m (H 2)=(1 mol×32 g·mol -1)∶(2 mol×2 g·mol -1)=8∶1,即C 项正确。
3.在100 mL 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 mol·L -1B .2 mol·L -1C .3 mol·L -1D .4 mol·L -1答案 A解析 两极均收集到气体时,阴极是Cu 2+放电后,H +又放电生成氢气;阳极是OH -放电生成氧气。
n (H 2)=n (O 2)=2.24 L/22.4 L·mol -1=0.1 mol ,由电子守恒得n (Cu 2+)×2+n (H 2)×2=n (O 2)×4,即:c (Cu 2+)×0.1 L×2+0.1 mol×2=0.1 mol×4,解得:c (Cu 2+)=1 mol·L -1,本题考查在阳离子阴极的放电顺序,Cu 2+>H +。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0.1 molB .0.2 molC .0.3 molD .0.4 mol 答案 D解析 由电解CuSO 4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 4+2H 2O=====电解2Cu +O 2↑+2H 2SO 4知,电解过程中只析出Cu 和放出O 2,故电解后加入CuO 就可以复原。
但本题提示加入0.1 mol Cu(OH)2可以复原,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有CuSO 4被电解,还有H 2O 被电解。
0.1 mol Cu(OH)2相当于0.1 mol CuO 和0.1 mol H 2O ,由电子守恒0.1 mol CuO ~0.1 mol Cu ~0.2 mol e -,0.1 mol H 2O ~0.1 mol H 2~0.2 mol e -,共计0.4 mol e -。
练方法技巧5.在25 ℃时,将铜电极插入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钠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逸出a mol 气体,同时有b 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
若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b b +18a ×100% B.b b +36a ×100% C.71b 161b +36a ×100% D.71b 161b +18a×100% 答案 C解析 用铜作电极时,阳极上铜失去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为Cu -2e -===Cu 2+;阴极上生成H 2,电极反应为2H ++2e -===H 2↑,阴极区产生的OH -与阳极区产生的Cu 2+结合生成Cu(OH)2沉淀。
总反应为Cu +2H 2O=====通电Cu(OH)2+H 2↑,即阴极每生成a mol H 2,就有2a mol水被电解,发生电解的水与析出的Na 2SO 4·10H 2O 晶体可以组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b g +2a mol×18 g·mol -1=(b +36a ) g ,溶质的质量为142322×b g 。
故w (Na 2SO 4)=142b322b +36a ×100%=71b 161b +36a×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