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分析与验证
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技术研究

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技术研究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和其他地下工程越来越多。
这些工程中都需要开挖基坑,由于基坑的开挖会对周围建筑物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周围建筑物的挤压,可能会造成基坑塌方等险情,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单要进行竖向位移的监测,还需要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竖向位移监测通常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与竖向位移监测相比,水平位移的难度大、方法多,因此本文以营口市台湾名品城基坑工程为例,着重介绍了在实际工程中,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的监测。
标签:变形监测;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1、基坑工程概述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建设工程,为了保证确保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以及周围环境建筑物不受到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土方开挖与回填,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测等。
目前绝大部分基坑工程主要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基坑的周围有许多的楼群和地下建筑,地上的建筑物由于本身重力相当于庞大的集中荷载,将会加剧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然而土体的过大变形又将会促使地上和地下建筑物产生较大的位移甚至遭到破坏,如地上建筑物的倾斜、裂缝和地下管线的破裂等。
因而,在基坑尤其是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一般要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和土体的变形实施监测[1]。
2、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大型建筑物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建筑物施工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各地政府部门对基坑监测工作十分重视。
因此,绝大部分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对基坑实施了监测工作。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3、基坑工程监测的特点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与常见的外业测量工作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差异和特点。
总的来說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具有以下特点[2];1)基坑监测有显著的时效性。
能够及时捕捉到监测项目的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过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动态控制提供依据;2)基坑工程监测具备高精度特点。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使得城市发展不得不向上或向下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
为了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不论是一、二、三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都要求进行监测,现就当前基坑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平位移测量;视准线法;小角法;前方交会;后方交会;极坐标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land is more and more tense, which mak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had to go upward or downward, such as the deeper and deeper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excavation support system, no matter the primary, secondary, or third pi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Project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GB50497-2009,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t top are required to be monitored. Hereby, this paper will expounds the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curr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Key word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collimation line measurement; small-angle measurement; forward intersection; resection; polar coordinates视准线法视准线法,主要应用在场地比较开阔,基坑比较规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基坑。
对于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探讨

对于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探讨摘要现阶段,建筑基础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逐渐增加。
为了确保深基坑挖掘的安全性,并为选择基坑支撑的基本信息,需要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控。
然而,位移监测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获得准确的结果。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深基坑;水平;监测引言:在深基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从而使准确性得到提高、更好的节省成本,是基础坑施工监测的关键。
本文对水平位移检测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深基坑监测目的可以随时监控,掌握土壤和支持结构的内部力变化,了解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将监控数据与设计估计进行比较,因此施工过程得到改善,施工参数更加精准,并提供了适当的建筑反馈,实现信息建设的目的;通过监测建筑物、结构,验证基坑开挖计划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时分析出问题,并依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站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不相同,因此在其对其进行分析时,要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得出最适合的设计,从而也为改进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
1.轴线法沿着基坑的施工轴并在直边上设定水平位移点,轴向方法不需要测量角度,并且只需使用轴将轴突出到位移点的一侧,并使用小钢尺通过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和其他工具。
通过两个偏移之间的比较计算水平位移。
测量的准确性主要受到超大误差、轴对准误差、读取误差、大气折射效果,其位移精度估算公式计算。
2.测小角法小角法和轴线法非常的相似,并且它们的建立方法都是沿着基坑的每条直线建立。
确定固定方向,由测量线,也就是固定方向和角度确定测量站到定位点方向,对位置到位移点的距离进行检测,因此计算位移点的偏离轴的偏距。
根据小角法的观察原理,已知水平位移观察精度受到距离和水平角度的观察误差的影响。
由于固定值,水平位移观察精度可以仅与角度精度相关,其观察可以根据公式计算中间误差。
3.单站改正法虽然测小角法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基坑的空间布置视准线少,因此增加以在基坑中建立参考点,使得参考点的位移具有大的偏差,从而导致观测不准确。
浅谈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浅谈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指通过使用测斜仪,全面监测基坑挖掘、公路地基、坝体等工程土体内部位移变化情况,这对实时掌握工程质量、保证安全施工可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简述基坑监测中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原理以及误差分析。
标签:基坑监测;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原理;误差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在地铁、立体交通、人防工程、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大型构筑物建设中越来越常见。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为众多深大基坑施工监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监测项目。
本文主要论证测斜仪在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对观测原理的介绍,分析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测斜管变形成因。
0概述基坑监测主要由桩(坡)顶水平位移、锚杆(索)拉力地下水位、深层水平位移及支撑轴力等几部分检测工作组成,其中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工作以反映基坑变化为主要监测目的。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测试项目,在挖掘基坑过程中,开展围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变化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结果可在施工期间作为评价支护结构工程安全性和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可及时准确地预测危害环境安全的隐患,以便针对性开展预防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测斜仪来监测。
测斜仪可分为四个部分:探头、导管、电缆、读数仪。
1测斜仪测斜原理测斜仪是一种伺服加速器式测斜器,主要通过对仪器与铅垂线之间倾角θ的变化值进行精准测量,并以此计算出基坑支护监测点垂直水平位移。
测斜仪以准确测定解构桩(墙)体倾斜值为主要观测方式。
测斜仪是由可以连续多点测量的滑动式仪器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滑动式仪器由测斜管、探头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选用伺服加速度计作为探头的敏感元件,作为一种力平衡式伺服系统,在重力影响下,其可以将传感器探头和地球重心方向产生的倾斜角θ为基础,向铅垂做出一个角度的摆动,并通过高灵敏度换能器转换为一个信号,待完成信号分析后,监测点水平位移值ΔXi会直接计算出来,并显示于液晶屏。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基坑是指在土方工程中为了挖掘较深的基础而开挖的坑道,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及土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而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则是为了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原理、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原理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依赖于传感器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常用的测量原理包括全站仪测量法、测距仪测量法和位移传感器测量法。
1. 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固定测点设置全站仪,利用全站仪的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对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通过多次测量与分析,可以得出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
2. 测距仪测量法测距仪测量法主要是利用激光或电磁波等测距原理,测量测点与仪器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多次测量得出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
3. 位移传感器测量法位移传感器测量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基坑支护结构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利用传感器的位移测量功能,实时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
二、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非常重要。
1. 先进的测量仪器与设备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应选用精确度高、数据稳定性好的先进测量仪器与设备,如全站仪、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测量仪器与设备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合理设置测量点位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合理设置测量点位非常重要,通常应选择位于基坑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测点,以保证监测结果全面准确。
同时,应避免测点设置在可能受到外力影响的区域,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定期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需要定期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取决于具体工程情况和监测要求,通常应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及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整理。
浅谈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控制要点

浅谈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控制要点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中,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至关重要,通过水平位移监测可以准确了解到不同深度的土体变形情况及趋势、基坑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多一层保障和必要的数据信息。
文章通过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布局、监测方法、操作流程以及异常情况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位移监测对基坑支护的预警功能。
标签:基坑开挖;水平位移;要点监测前言在对基坑进行挖掘之前,基坑中的土层还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一旦开始挖掘基坑,那么基坑中的土层原有的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掉,其土层之间的压力也会随即发生改变,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土体与支护结构之间产生相对形变。
造成上述的形变的原因有很多种,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基坑内的土质状况、土层挖掘的先后顺序、基坑的挖掘深度以及基坑周围的环境等[1]。
在对基坑挖掘的过程中,除了会出现上述的形变之外,还有伴随着地面不同程度的下沉情况的发生,地面下降的程度与其离基坑的距离成线性关系,土层离基坑越近发生下沉的程度越厉害,相反土层离基坑越远,发生下沉的程度越弱。
如果土层发生下沉,这也会对土层旁边的建筑物以及地埋管道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及时的监测,提前预判出发生沉陷的部位,并且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事故的发生。
1 监测布局1.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周围的四个边缘设立水平位置监测点(每边至少设1个监测孔),孔深根据开挖深度和地质情况确定,从而及时的监测土层的水平位置状态[2]。
1.2 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四周分别设置水平位置和沉降程度的观测点,上述观测点的距离间隔为15m,在施工的过程中实时的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以及基坑的沉降程度。
2 现场监测2.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2.1.1 PVC测斜管埋设首先根据设定选择恰当的位置,进行钻孔埋放测斜管;然后对其放置的位置进行比对,再使用較细的细沙把管口进行封闭。
在埋放斜测管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管口之间的对接要准确,并且使用专业的胶带把对接处进行封紧。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探讨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研究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列举几种常用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对比其优缺点,包括斜面拉线法、钢尺直接测量法、经纬仪测直线法、坐标法、土压力盒、测斜仪等。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一、斜面拉线法开挖基坑、完成护坡喷锚后,施工人员可在护坡顶面、斜面拐点位置设置第一个监测点A,在坡底、靠近底部300cm的部位设置第二个监测点B,再在完成喷锚的护壁底部,在距离底部300cm的部位设置第三个监测点C,用小线绷紧,使A、B、C三点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测点顶面高也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之后依次设置D、E、F等不同的监测点,直至基槽开挖底部,此时,所有监测点位置与顶面高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图1斜面拉线法需要注意的是,如上所有监测点的位置都应高出护坡面15cm。
设置监测点后,施工人员可结合施工监测方案的要求,设置护坡位移线点(条)数,并在每一位移观测线的对应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确保每一观测点深入地下深度不低于80cm。
之后,施工人员可依据各施工环节的实际特点,对侧壁、边坡顶部沉降点实施观测,直至完成深基坑施工。
相较于其他几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此种监测方法的优势是操作简单、无需用到过多精密仪器。
若基坑面积较小,施工人员应不吝使用此种方法进行监测。
对于深度较深、面积较大的深基坑,不推荐使用此种监测方法,因其精度较为有限,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
二、钢尺直接测量法此种方法在操作上较为简单,取得的数据也十分直观,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在完成深基坑开挖第一步后,顶面、边坡护壁建造完成,此时施工人员可在边坡顶面对应两侧设置监测点。
一般来讲监测点的埋深不应低于80cm,否则稳定性易受到影响。
图2钢尺直接测量法施工人员应在监测点的顶面画上十字线(在木桩上钉上小钉子,去掉钉帽,以提升测量精度。
施工人员应在监测桩附近设置醒目标志,避免其他施工作业影响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测量时,施工人员会用到钢尺与拉力计两种工具,应将钢尺的一端放在位于基坑一侧的测量桩上的A点处,固定好钢尺后,在其端头挂上拉力计,放在对面坑壁的测量桩上,作为监测点A‘。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分析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分析摘要:深基坑水平位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风险,需要对其实时监控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因此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深基坑工程,之后详细地分析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在文中分别讲述了这四种方法的使用方法,并且探讨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从而保证施工顺利。
关键词:深基坑;测小角法;变形监测引言:当前高层建筑物和大型建筑物建设的时候,都需要开挖基坑,随着建筑的高度和容积的增大,基坑的深度和宽度也随之增大。
在深基坑开挖的时候,要对周围的土地环境和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避免因为施工导致土质受到影响,进而使周围的建筑物倾斜甚至是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深基坑挖掘的进度提升。
1.深基坑工程简介深基坑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5米以上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深坑。
深基坑开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工程,其技术手段因区域、地质情况而异。
而且由于深基坑的特性,需要施工团队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保证施工顺利。
因此在深基坑施工的时候要实时进行监测,确保深基坑开挖时候的安全性。
水平位移检测就是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一种,是为了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也是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
在深基坑进行水平位移的时候,不光深基坑自身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深基坑周围的建筑和土地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现沉降或者是倾斜的情况。
因此就需要严格地对水平位移过程进行监测,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更为适宜的监测方式。
比如在城市中心进行深基坑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建筑物比较多,需要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增加观测点的密度,确保不会因为挖掘基坑而让周围的建筑物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倒塌的现象,由此才能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
2.水平位移监测方法2.1全站仪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包括新老两种类型的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极坐标法,另一种是从极坐标法进一步研究得出的自由设站法。
以自由设站法为例,它主要是选择两个已知的坐标点作为后视点,然后根据两个坐标点的位置,计算出测站点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两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分析与验证作者:江辉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2期
摘要: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阐明了基本原理和工作背景;接着对两种方法相互之间做了比较,进行了理论精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比较了两方法的实测精度,在验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劣势以及范围分析结论。
关键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观测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和地铁工程的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越来越多,大量深基坑开挖工作往往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布的市区进行。
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过大,就会对周边构筑物和地下管网线的正常使用状态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其结构或设施。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安全有序,必须全面的掌握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和基坑支护结构条件,全方位监测相邻的建构筑物、管网线和土体的在基坑开挖中的状况。
由于基坑尤其是深基坑边缘不仅自身存在位移,还会使得基坑周围地层、周边建筑物的地基产生沉降和倾斜。
为了监视基坑施工的安全,为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取、变更以及调整提供基础资料,必须对基坑进行位移观测。
尤其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在深基坑施工时应加强对特定方向(一般与边坡成垂直方向)的坡体或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2 单站改正法(见图1)
2.1 单站改正法原理
受测区地形和施工环境的影响,通常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所用的视准线法往往无法满足条件,而其他方法无法达到观测精度要求。
单站改正法的基准点布设不受地形影响,仪器架设在位移监测点,灵活多变,可通过仪器一次设站完成数个位移测点的监测,计算简便,大大减少了作业量。
单站改正法观测如图1 所示,设M和N是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在基坑开挖前,先在A点架设仪器,后视M,将其作为初始的零方向,依次观测A到M,B,C和N的初始方向角度,以及距离SMA,SAB,SAC以及SNA。
重复观测方向角∠MAN、∠MAB和∠NAC的角度变化值,记为Δβa,Δβb和Δβc。
设站点A的横向位移为下式:
计算当A点移动,随之引起的 B和C两点水平位移的改正数?B和?C,各监测点的横向位移与其改正数之和即为水平位移量。
以求B点改正数为例,设ΔA是点A在两次观测之间的位移量,a和a`为∠MAB的两次观测角,对于ΔABM和ΔA`BM,有:
式中ΔA为设站点的水平位移值,Δi为任一点的水平位移值。
2.2 单站改正法的精度分析
对于大型基坑的水平位移观测按照相关规范一般都按一级基坑监测精度要求来进行,为了提高精度,除了选用高精度的仪器之外,还可以设置具有强制归心和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和棱镜台,将对中误差和偏心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转换成中误差方式的误差公式可以表达为:
式中mA,mB为水平位移中误差,ma,mb为测角中误差。
3 小角法
3.1 小角法原理
苏京平(2010)提出小角法是水平位移监测中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基准线方向与观测点的视线方向之间的微小角度从而计算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离值,根据偏离值在各观测周期中的变化确定位移量。
由于所需测定的位移通常很细微,因此对位移的观测精度要求很高,需要采取各种提高观测精度的措施,观测过程中需要对各作业环节严格把握,哪怕仅仅是一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最终监测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监测人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角法是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但也容易在观测过程中疏忽大意,影响监测工作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此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3.2 小角法的精度分析
小角法中,首先要进行基准线的设置。
小角法需要稳定不变的基准线作为测量平面位移的基准,基准点发生位移将直接导致监测数据偏差。
理想的基准线稳定性的检验图形是在基准线两端的延长线上设立校核基准点,限于现场条件,可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后方交会法(反演小角法属于此类)、三角测量法等。
如图2为小角法监测示意图,A、B为基准点。
计算公式为:d=α/ρ×D,式中为常数206265;d为工作基点到监测点的距离;α为监测点相对于工作基线间的夹角(也称为方位角);
观测中误差
依据这一原理,在监测工作中采用在监测主体边坡的延长线上,建立一个工作基点,选定另一工作基点作为零方向。
取得水平位移点相对于工作基线的偏移角度Β,再根据观测点和工作基点之间的距离D,换算出偏移量d即可。
再将历次计算所得d值加以比对即可得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初测一般要多测几个测回。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布点简单、快速;观测方法简捷、快速,降低了观测误差;观测时间短、处理数据速度快,提高了监测效率。
从图2中可以看出,小角法测定的水平位移(偏离值d的变化量)具有单一方向性,并且此方向为基准线的垂直方向。
其他方向的位移无法测出。
由此可见,设计基准线的方向必须垂直于可预见的水平位移方向,否则,所测定的位移量将失真。
通常基准线按临近而平行于待测建筑边线布置,而观测点则应布设在基准线方向上,各测点偏离基准线的角度不应超过30" 。
上述规定目的在于有效发挥小角度法测量的优势:即在观测时不转动仪器照准部,而只用全站仪(经纬仪)的微动机构照准读数。
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测角精度。
4 单站改正法与小角法的精度比较
单站改正法是在小角法的基础上的改进,在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也能保证精度。
为了做对比,首先比较这两个方法的设站精度,为了便于比较,将测站点定在两个基准点连线的中点,为了便于计算,令X=D,同时将两者的中误差公式相减得出:
因此,测小角法测量的站点的精度较低。
当XSP-A/3,测小角法的精度低于单站测站法的精度。
由分析可知,单站改正法特别适用于观测点多,点距远,变形方向一致的位移变形测量。
5 观测方法的应用与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几种观测方法的精度,选取某大型基坑作为实验场地,分别采用单站改正法,小角法和自由设站法进行设站观测,并对这几种方法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从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中可知,室内检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单站改正法的优势比较明显,水平位移量小,监测精度高;小角法其次,如果考虑成本、工期等,单站改正法不如测小角法简单方便;前方交会法不仅操作繁琐,精度也不如测小角法高。
结语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做以下小结:
1 如果仪器的测角角度不高,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用单站改正法代替测小角法,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成果。
2 单站改正法可以看作是对测角法的改进,比小角法更能保证精度,且单站改正法收现场环境影响也较小,可适用于较复杂的场地情况。
总的说来,在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中,要根据施工现场和测量设备的情况进行观测方法的选择,以提高精度为首要目标,灵活选择和应用各种观测手段。
使得观测结果可信,精度达到要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边占利.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J].岩土工程界,2001,4(7).
[3]林泽耿.自由设站法监测基坑水平位移[J].广州建筑,2003(2).
[4]吴华平.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误差分析[J].建筑安全,2008(9).
[5]黄北华.单站改正法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