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强化训练(四)试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阅读汉至唐前期江西福建郡县设置分布简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镧加强 B.中央在收回地方权力C.行政区划的置废是由各地自己决定的 D.南方郡县数量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南迁造成10.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贵”的主要来由是A.君臣名分严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君臣亲密无间 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11.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

……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

”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A.制定经济计划 B.国家干预 C.建立福利制度 D.自由主义12.右图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诰谕截图。

它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旗帜鲜明地举起反侵略旗帜B.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C.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D.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大局已定13.据《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记载:“1936年,中共终止了根据地中的土地革命,代之以比较温和的改革”。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C.中共修正民主革命纲领 D.中共地位被国民党承认14.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13.朱熹曾说:“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上述材料反映了朱熹主张A.皇权为民,与民共享B.君主权力至上,皇帝独尊C.祖宗之法不可变D.君主应与大臣共同决策14.英国人赫德称:“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皮毛。

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意在说明中国的A.男耕女织B.生活富足C.物产丰富D.自给自足15.“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这段《罪己诏》的发布者是A.宋太祖B.光绪帝C.洪秀全D.袁世凯16.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7.下边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19.“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2019-2020年高三强化训练(四)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强化训练(四)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强化训练(四)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据材料判断,此长城A.目的是“互防” 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25.《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26.图2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人口分布图,据图判断,此历史时期为图2A.西汉B.魏晋C.唐朝D.宋朝27.葛兆光教授说:“一种思想要成为普遍真理,它必须要成为政治意识形态,而要成为意识形态,则要借助于权利。

”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真理”的过程中,“借助于权利”的史实有A.秦始皇焚书坑儒B.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即“三纲五常”D.元朝把理学定为科场程式28.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ks5u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29.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曾写道:“我们应当记得,苏维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原则,尤其是经济方面和党组织方面,有相当的影响。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所说的影响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中共在国民党组织中占优势C.提出“耕者有其田” D.推动国共党内合作30.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仿真卷(四)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仿真卷(四)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仿真卷(四)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1.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答案】B【解析】根据“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三纲五常,董仲舒还提出“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B正确;A是孟子的思想,C是韩非子的思想,D是理学家张载的思想,排除AC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分析解答。

2. 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

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的争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现象出现根源于( )A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 .地方割据势力不断膨胀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 .民族矛盾尖锐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哀落。

据此回答17-20 题。

2.下列为某收藏家的藏品,据此判断该收藏家的生存年代不早于( )①唐朝官字款白瓷盘 ②元青花梅瓶 ③南北朝瓷器 ④定窑白瓷孩儿枕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3.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 、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 、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 、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 、有所为有所不为4.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 .“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 .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5.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6.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7.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

这表明()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8.“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

2019-2020年高考押题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押题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押题卷(四)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24.孔子与柏拉图是古代中国与欧洲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理念,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自提出了治国主张 B.他们都代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宣传自己的哲学主张,一直投身教育事业 D.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力图构建和谐社会25.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征文射策,禄位”的现象。

材料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扩大了平民参政机会B.国家重视各官员的门第出身C.文人注重以科举提高社会地位D.唐代选官已打破了世袭政治26.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 ) A.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 B.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1903 年,《国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亡。

”材料主要表明了()A、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B、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古代汉人的权力在不断弱化D、中国古代并未真正实现君主权力集中28.西方传教士卫三畏认为:“1865 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其被破坏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恢复的速度——居民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重建了住所,整顿了贸易——甚至使那些一贯诋毁他们的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的复兴活力。

”材料认为民众社会生活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B.中外友好局面的建立C.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 D.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打击29.1920 年,上海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间就盈利20 万元;到1921 年9 月,交易所新增70 家,11 月份又新增38 家。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2014.4 本试卷分I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台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1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录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 C.唐朝 D.宋朝15.中国古代文人画具有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征,其目的在于A.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B全面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就C.体现作者深厚的个人文化素养D.更好地表达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16.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

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17.学术界最早否定辛亥革命的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在革命前就反对革命,他们在革命后更是利用社会国家的混乱状况来谴责革命。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康、粱观点始终逆于社会发展潮流B.反对革命的原因在于阶级属性的根本不同C.康、粱的主张与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D.革命后否定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造成了社会国家混乱18.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工厂,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12题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题干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的信息,可知这属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是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属于道家学派,A是心学的观点,B是董仲舒儒学思想,C是荀子的思想,D项是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根据“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可以看出工匠需经过培训学习才能从事手工业生产,说明官营手工业重视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故C正确;材料未提官营手工业对技术市场的垄断和产品制作工序,故B、D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注重新技术的研究,排除A。

3.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

题干中“智力精英”指的是知识分子,材料中没有体现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故A错误;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从材料中科举制度“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即把知识分子纳入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正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促进社会公平,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强化训练(四)试题24.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25.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汉初……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告以歇。

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西汉初选官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B.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继续沿用C.西汉初期奉行“无为而治”思想 D.汉初官僚政治逐渐让位于贵族政治26.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

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27.近代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的状态,所有的人都在这种自然状态中生存,这种状态是不受人欺负,也不受人压迫,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人不应当拿别人当做例外,也不能将自己当做例外。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 B.平等 C.自由 D.民主28.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这表明他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29.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

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30.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

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

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

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31.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

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32.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33.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34.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35.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

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

以下属于此类风格的作品是A.《记忆的永恒》 B.《日出》C.《草垛》 D.《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40.(25分)西学东渐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明中后期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以一种“学术传教”的方式,获取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而被后世奉为圭臬。

为了让中国人适应天主教,经过一番曲折摸索,利玛窦努力使自己融入中国社会,他学会中文,取号为“西泰”,以结交儒士。

通过多番努力,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官僚仕绅的活动圈子。

利玛窦们在传教的同时极大地迎合了儒家文化的需要,他们根据中国知识阶层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有选择地突出或者省略了某些内容,即使在宣传基督教的某些信条时,也多使用儒家的术语和思想来进行诠释。

为了引起儒家知识分子的兴趣,他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为诱饵,宣传西学,以广博的知识和全新的见解让他们大开眼界,从而取得其好感和尊敬,然后进行传教。

——《昙花一现——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材料二翻译西书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方式。

19世纪40~50年代最早的一批西学书籍,是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最早一批接触西方学术的学者……合作翻译的……19世纪50-80年代翻译的西书,以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则是所谓“格致诸学”,至于政法、史志等社会科学书籍,则比较少。

随着西学的输入,甲午以后中国学人对西学之理解更为深刻。

此时人们所理解之“西学”,已经不是19世纪70~80年代以工艺制造为主的“洋务之学”,也不仅仅是以西方自然科学为主的“格致之学”,而是西方社会科学为主之“西政”。

……如果说戊戌以前中国主要还是通过欧美渠道“移植”西学的话,那么戊戌以后则主要是通过日本渠道“移植”西方近代学术。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材料三启超之在思想界,其破坏力确不小,而建设则未有闻。

晚清思想界之粗率浅薄,启超与有罪焉。

……启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说为无制限的尽量输入,斯固然矣。

然必所输入者确为该思想之本来面目,又必具其条理本末,始能供国人切实研究之资。

此其事非多数人专门分担不能。

启超务广而荒,每一学稍涉其樊,便加论列,故其所述著,多模糊影响笼统之谈,甚者纯然错误,及其自发现而自谋矫正,则已前后矛盾矣。

平心论之,以二十年前思想界之闭塞萎靡,非用此种卤莽疏阔手段,不能烈山泽以辟新局。

就此点论,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

虽然,国人所责望于启超者不止此。

以其人本身之魄力,及其三十年历史上所积之资格,实应为我新思想界力图缔造一开国规模。

若此人而长此以自终,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谓为一大损失也。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6分)结合所学史实阐述其背景。

(4分)(2)据材料二,分析晚清西学东渐的阶段特征。

(8分)(3)据材料三,从梁启超的言论中,分析晚清西学东渐有何利弊?(7分)41.(12分)爱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

(4分)结合所学,补充若干能够论证或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论述。

(8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要完整;论述逻辑要清晰合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5.【历史选做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革命胜利后,绝大多数城市政府实行市长议会制。

这种体制下,市长、议会议员以及一些重要官吏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市长是法定的行政首脑,可以经议会同意任命部分市政官员。

议会是立法机构,但通常有一定的财政权。

各专门局负责具体行政管理,局长多数为民选,少数由州长和市长任命,工作上独立于市长和议会之外,直接向选民或州主管部门负责。

美国历史上把这种议会相对强大,市长相对弱小,各部门相对独立的市长议会制称为弱市长制。

……到19 世纪中期, 面对城市问题的增多和城市政府职能的扩大,弱市长制开始暴露出它本身固有的缺点以及与现实的脱节。

首先,由于市长、议会、独立的局各自为政,权责不清,极易造成相互扯皮、推诿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经常发生内耗和冲突。

其次,市长受到议会及其它方面过多的牵制,使整个政府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一致的步伐。

因此。

面对城市的突发事件。

政府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总之, 19 世纪下半期, ……一场从体制入手提高市政管理效率的改革势在必行了。

——邢佳佳《城市化与美国市政体制改革》(1)概括近代美国弱市长制的特点。

(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市政管理改革的原因。

(9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湖北省稳派2015届高三强化训练(四)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4.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特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观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25.A 【解析】材料揭示西汉初年选官制度的变化,主要削弱了贵族世袭制,重视从平民中选任合格人才,为朝廷所用,反映了选官权逐渐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趋势。

BD不能反映材料中心;C项与材料无关。

26.B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对传统科技涵义的理解。

李约瑟眼中的中国传统技术其实是在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工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