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水土保持成为了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稳定与安全,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目标及策略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目标是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确保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策略:2.1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公路工程应该考虑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情况,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避免因水积聚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排水系统应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2.2 建立植被恢复计划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可以采取植被移植、播种或直接保留原有植被等方式,加强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3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壤扰动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壤扰动。
可以通过施工工艺改进、施工区域划分、覆盖物的使用等方式,减少土壤的开采和扰动,尽量减少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
3. 实施步骤为了确保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可按以下步骤进行:3.1 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在公路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水土保持问题,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方案。
方案中应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后的植被恢复计划。
3.2 宣传教育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人员的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也要向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宣传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3 监督检查为了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
必要时,对不合格的措施进行整改。
3.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长期进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部门,加强对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公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前言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工程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不仅能够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公路工程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对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是指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根据工程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特点,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保护、整治和治理等措施,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公路建设工程的安全及长期使用。
二、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特点分析1. 地质特点:本工程地质条件为山地地质,岩溶岩的分布比较广泛,有时地层以不同角度和坚硬程度出现,地质状况较为复杂。
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地基的稳定性和岩溶地质对公路的影响。
2. 地貌特点:本工程地貌起伏较大,高低落差较大,存在大量的沟壑和溪流,山地地貌对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3. 水文地质特点: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降雨过程会造成大量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波动,对公路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影响。
三、水土保持方案根据以上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特点分析,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水土保持方案:1. 地质条件与路线选择鉴于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选择路线时应尽量避开岩溶岩分布区域,特别是避免险要地段。
此外,在路线规划时,需要对地质状况进行详细勘察,确定地质结构,加强边坡和路基的稳定性,确保路线的安全和畅通。
2. 地质灾害预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于潜在的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围岩支护、排水、护岸等工程力度,保护公路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3. 沟谷地区治理对于地质复杂的沟谷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边坡护坡及植被的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一、项目建设概况本项目为XX公路工程,起点位于XX镇,终点位于XX县,全长XX公里,工程涉及地质情况复杂,地形起伏大,降雨较多,存在一定的水土保持风险。
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进行,保护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我们制定了以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1.水土保持设计方案(1)根据公路工程的具体地质和地形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针对不同地质地貌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2)根据规划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2.道路开挖工程(1)对道路开挖工程进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开挖方式,避免因开挖导致的坡面塌方,压窝和坍塌等问题。
(2)对于开挖后的坡面,及时进行水土保持处理,采取植被覆盖、挡土墙、绿化等方式,避免因暴露裸土造成的土壤侵蚀。
3.边坡处理工程(1)在边坡处理中,应根据不同边坡的倾斜度、高度、坡面材质等因素,合理选择防护措施,如植被覆盖、挡土墙、护坡网等方式,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效果。
(2)在边坡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4.排水工程(1)在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对道路的影响,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加大排水管径,确保排水畅通。
特别在桥梁、隧道等特殊地段,应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
(2)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排水不畅引起的水土流失。
5.防护设施设置(1)在公路工程中,应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包括护栏、警示标志、护坡网等,确保道路两侧的边坡和沟渠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人为破坏和险情发生。
(2)防护设施的设置应坚固耐用,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其有效性。
6.生态恢复(1)在公路工程建设完工后,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包括植被恢复和绿化工程,使工程建设区域得到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
(2)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应选择适宜当地的植被种类,进行合理的绿化设计,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方案的背景和意义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是指在建设、运营和维护公路工程过程中,为保护土壤、水体和环境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式。
水土保持在公路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保护环境资源,又能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方案目标1.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降低公路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减少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3.充分利用水资源,提供优质水源供给。
4.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5.提高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方案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与坡面治理根据道路线路位置和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公路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尽量不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
选择合适的地形地貌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和治理,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2.水保工程建设合理设计和建设公路工程需要的水保工程,包括沟道、渠道、护坡、防护林带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水保工程手段,将降雨径流引导到合理排放位置,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3.生态绿化在公路工程沿线进行适度的绿化,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合理安排绿化带、植被带和森林带等,提高土壤固结度和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并为道路环境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
4.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5.强化管理和培训加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标准,确保方案的执行效果。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水土保持意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整体素质。
四、方案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方案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确保方案能够按时实施。
2.注重方案实施中的沟通和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为方案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绪论为了保护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制定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本方案将从水土保持的原则、目标、环境评价、措施等方面展开,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二、水土保持的原则与目标1. 原则:本方案遵循全面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原则,强调绿色发展、生态先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土资源得以保护。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资源不受损害或最小限度的损害,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环境评价1. 环境评价范围: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的环境评价范围包括公路工程建设区域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
2. 环境评价内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侵蚀程度、植被类型和分布、动植物资源等,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水土保持措施1. 施工前期措施:(1)制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明确负责人和责任部门,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2)对施工现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记录地质、水文、土壤等数据,以便后期进行对比分析。
(3)建设临时控制措施,包括临时排水系统、临时围挡和覆盖材料的使用等,以减少土壤侵蚀。
(4)进行水土保持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2. 施工中期措施:(1)对施工现场进行雨水集中处理,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土壤。
(2)建设防护设施,包括护坡、护坡网、植被覆盖等,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塌方。
(3)控制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行驶速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4)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处理问题,避免水土流失。
3. 施工后期措施:(1)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包括土壤改良、植树造林、草本种植等,以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对受损的设施及时修复或更换,保持其良好的防护效果。
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
1.地形设计与路线选择:在规划和设计公路时,应尽量选择
地势平缓、土壤稳定的区域,并避免穿越山脉和陡坡,以减少
土壤侵蚀和土石流的风险。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计公路的排水系统,包括构建沟渠、设置雨水收集设施、设置合理的排水管道等,以及预留足够的
沟渠宽度和深度,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出,减少积水和洪水的
风险。
3.坡面处理:对公路边坡进行适当的处理,采用防护措施如
植被覆盖、生物工程等,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坡面塌方的风险。
4.植被保护: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保留和恢复现有的
植被,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和清除,通过种植草坪、乔木和灌木
等植物,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
5.施工规范: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
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采取措施减少扬尘、水泥搅拌站及
建筑工地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期限和工地管理,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6.水质保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设计涉及水体
的桥梁、涵洞等建筑物,确保水体的畅通,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同时设置合适的水质检测点位,监测公路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7.教育宣传:加强公路工程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范例

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范例
以下是一个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范例:
1. 分析环境特点:首先,需要对公路所处的环境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地形、
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以了解潜在的水土流失风险。
2. 路线设计:根据环境特点,设计公路线路,考虑地形的起伏、斜坡的陡峭程度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的裸露面积。
3. 建设措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
这包括:
- 土壤保护:尽量保留原有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裸露面积。
在斜坡上采取梯田种植、草地覆盖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 河道调整:对于穿越河流的公路,要进行河道调整,确保道路与河流的合理交叉,并采取河道整治措施,防止水流侵蚀河岸。
- 排水设计:合理设计公路路面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在公路上积聚,导致洪水和侵蚀。
- 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土方开挖、填方、边坡爆破等工程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土壤保护。
- 后期管理:公路建设完成后,要加强对公路进行定期维护和巡检,及时处理路面沉陷、裂缝等问题,防止土壤侵蚀。
4. 教育宣传: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在公路
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个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范例,具体的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概况水土保持是指在土地利用和开发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水源的一种综合治理措施。
公路工程是土地利用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因公路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本项目是一条连接城市与郊区的交通主干道,全长20公里,连接两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起到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目标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目标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因公路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保护周边水源和土壤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水土保持措施1. 土地保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公路线路和辅助设施,减少土地的开垦和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地资源。
2. 植被保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控制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对施工区域内的大型植被要进行移植或保护,对临时占用的林地和农田要进行合理补偿,并严格禁止乱砍滥伐。
3. 土地生态恢复在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皮植被覆盖和湿地修复等方式,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4. 水源保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对周边水体进行保护和修复,通过植被增加、河道整治和行洪区划定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保护当地水源的安全和稳定。
5. 土壤保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通过覆土覆被、坡面植被覆盖和排水系统建设,减少土壤资源的流失和破坏,保护土壤资源的健康和稳定。
6. 施工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安全规范,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水土资源造成破坏。
四、水土保持效果通过上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因公路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水源和土壤资源,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本项目水土保持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保方案乙豫字第***号*****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建设单位:公路管理局编制单位:*****有限公司2012年2月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 (1)1.5项目区概况 (3)1.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1.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 (4)1.9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5)1.10水土保持监测概要 (6)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成果 (6)1.12结论与建议 (7)1.13方案特性 (8)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0)2.1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10)2.2指导思想 (10)2.3编制原则 (11)2.4编制依据 (12)2.5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6)2.6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16)3项目概况 (17)3.1地理位置与交通 (17)3.2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17)3.3项目特性 (18)3.4项目组成与总体布局 (19)3.5材料来源、施工力能及防治责任 (26)3.6施工工艺及方法 (28)3.7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迁建 (29)3.8工程占地 (29)3.9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30)3.10主体工程投资估算及施工进度 (33)4项目区概况 (35)4.1自然环境概况 (35)4.2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状况 (38)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8)5.1主体工程的选址(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42)5.2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44)5.3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评价 (47)5.4结论意见 (50)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2)6.1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 (52)6.2防治责任范围 (54)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4)7水土流失预测 (56)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56)7.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预测方法 (57)7.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9)7.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与危害 (63)7.5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64)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66)8.1防治目标 (66)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7)8.4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73)8.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93)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5)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97)9 水土保持监测 (99)9.1监测目的与原则 (99)9.2监测标准 (100)9.3监测范围、分区、时段 (100)9.4监测内容、方法、频次 (101)9.5监测方式和手段 (103)9.6监测点位布设 (107)9.7监测设备 (107)9.8监测机构 (109)9.9监测程序 (109)9.10监测制度 (110)9.11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上报制度 (110)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4)10.1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114)10.2投资估算 (115)10.3效益分析 (124)11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129)11.1组织领导与管理 (129)11.2完善后续设计 (130)11.3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制度 (130)11.4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130)11.5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31)11.6加强施工管理 (131)11.7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132)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132)12结论及建议 (134)12.1水土保持方案总体结论 (134)12.2建议 (135)12.3要求 (136)1综合说明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公路改建工程,为***市境内主要干线公路省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交通的大动脉。
其改建符合省市交通规划,对于完善**市西南部地区及***市公路网主骨架、提高公路通达能力;扩大**市西南部对外开放、开发***市区域旅游、矿产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项目沿线地区及**市的经济发展、使沿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该工程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东引西进”的发展战略,紧抓基础建设机遇,加快公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决定,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公路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提高公路等级、改善服务条件上,力求使**市交通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2012年7月,****接受业主的委托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3年2月完成编制工作。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其他有关工作也均在进行中。
2013年8月,**市公路管理局委托我公司编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项目组,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于8月上旬前往拟建项目区进行外业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外业调查结束后,进行资料整理和内业工作。
项目组对可研报告等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研究,针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并估算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工程量及投资等,于2013年9月上旬编制完成了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3方案编制要素(1)方案编制深度: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2)设计水平年:本方案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
(3)方案服务期:本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其方案服务期为2.4年,即从2014年4月的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2016年10月结束。
(4)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与目标按照《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名单》的划分,项目区属于豫晋陕接壤有色金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该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采用国家级一级标准。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6%、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达到9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林草覆盖率达到26%。
1.4项目概况公路设计标准为省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局部盘山路段为40km/h。
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0m。
本项目路基宽度为8.5m,路面宽度8m。
路基横断面布置为:0.75m(硬路肩)+2×3.5m(行车道)+0.75m (硬路肩)。
路拱横坡:行车道为2%,路肩为3%。
全线主要构造物有平交10处,新建桥梁8座,涵洞18道。
全线计价土石方总量为849507m3,沥青砼路面为162902.86m2(不含桥长1007m);防排水圬工总量89321.60m3。
项目共需人工420185工日,主要材料需要量为:水泥27610吨;沥青1972吨;碎石145446立方米;砂115254立方米;钢材2934吨;生石灰4092吨。
本项目由主线路区(含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平交工程等)、弃渣场区(6个)、施工生产生活区(5处)及施工便道区四部分组成,工程总占地66.23hm2,其中永久占地59.82hm2,临时占地6.41hm2。
项目土石方开挖方量147.74万m3,填方48.76万m3,弃方98.98万m3。
工程总投资1.746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869.39万元,资金由上级部门补助和地方自筹两种方式解决。
项目初步计划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竣工并正式通车,总工期19个月。
1.5 项目区概况***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温季差很大,冬夏相差40℃以上,3月中下旬,气温最不稳定,月差常达10℃以上。
历年平均气温13.7℃,全年无霜期216天,冬夏长,春秋短,通常旱多涝少。
年平均降水量606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85%,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6m/s。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粉土、粘土、碎石土及砂卵石。
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植被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
项目区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内的豫晋陕接壤有色金属开发监督区。
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地处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北方土石山区,土壤容许侵蚀量为200t/km2.a。
项目区全部处于***市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主要有溅蚀、面蚀和沟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度侵蚀,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768t/km2.a,属轻度侵蚀。
1.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主体设计推荐线路为省道安虎线原有的线路,无比选方案,本方案同意主体设计采用原有线路方案。
通过对可研报告设计的建设方案进行水保分析,本方案认为该建设方案,基本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设计理念,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项目可行。
通过对线路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水土保持分析,本方案认为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总体上符合水土保持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对主体设计中所缺少的或不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方案将予以补充和完善。
1.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88.17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66.2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21.94hm2。
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建设区域划分为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即主线路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便道区。
1.8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66.23hm2。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94hm2,均为林草地及荒草地。
(3)弃渣(土、石)总量98.98万m3;剥离表土66599m3。
(4)造成土壤流失总量3737.42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2398.12t。
新增土壤流失量中施工期1796.19t,自然恢复期601.93t。
(5)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损坏土地资源、威胁路基边坡安全稳定、对道路沿线地表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为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线路区、弃渣场区存土场区和施工便道区。
1.9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各防治分区水保措施及主要工程量汇总详见表1-1。
表1-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表表1-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表(续)1.10水土保持监测概要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与植被恢复期两个时段,监测区域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4个工程区。
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地面定位观测法、动态观测法现场调查和巡查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各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路基边坡、路堑边坡、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共需布设22个监测点。
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结果1.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为790.18万元,其中主体已列水保投资196.02万元,方案新增投资594.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