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结构看隐喻与典故
符号学隐喻 案例

符号学隐喻案例
符号学隐喻案例是指通过符号学分析方法,探讨语言隐喻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人们会使用一些比喻、暗示、象征等符号,去表达某些特定的意义和观点。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符号学隐喻案例:
1. 爱情就像火焰:这个隐喻将爱情比喻成火焰,暗示着爱情的
热烈和燃烧力量。
2. 人生如戏:这个隐喻将人生比喻成戏剧,暗示着人生的戏谑
和戏剧性。
3. 世界是一本书:这个隐喻将世界比喻成一本书,暗示着世界
的多样性和无尽的知识。
4. 心灵的窗户:这个隐喻将心灵比喻成一扇窗户,暗示着心灵
可以打开或关闭,接受或拒绝外部信息。
5. 知识是一盏灯:这个隐喻将知识比喻成一盏灯,暗示着知识
可以照亮前方的道路,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这些符号学隐喻案例,不仅具有文学美感,更是人们对于生活、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这些隐喻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1 -。
探索写作中的符号与隐喻

探索写作中的符号与隐喻在写作中,符号和隐喻是两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张力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符号与隐喻的运用,以及它们对作品的影响。
一、符号的运用符号是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象征另一个更大或更抽象的概念。
在写作中,运用符号能够给作品增添一定的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主题。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1 人物的符号化在文学作品中,有些人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他们代表着某种价值观、社会角色或情感状态。
比如飘扬着红旗的青年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革命的力量和希望;而黑暗中的影子则可以代表恐惧和不安。
1.2 物象的象征物象的象征是指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景物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白色的鸽子往往被用来象征和平与纯洁,红色的玫瑰则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激情。
这种象征可以通过对物象的描写和运用来实现。
1.3 动作和情节的象征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情节来传递符号化的意义。
比如在一场戏剧性的决斗中,武器的选择和交战的方式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而一个人默默地走开,则可以代表着他的无奈和失望。
二、隐喻的运用隐喻是指通过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共同特征的隐含比较,以达到表达特定意义的修辞方法。
隐喻常用于比较抽象或难以直接描写的事物,以便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2.1 比喻隐喻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隐喻手法,它常用于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便更清晰地传递特定的感觉或意义。
比如“他是一匹奔腾的野马”就是一个比喻的隐喻,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英勇和无拘束。
2.2 暗示隐喻暗示隐喻是通过一种间接或隐含的方式来传递特定的意义。
比如“那个人五谷丰登,满腹经纶”,这里并没有直接说他是个智者,而是通过暗示来传达他的聪明和才智。
2.3 象征隐喻象征隐喻是指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象征另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
比如将日出比喻为希望的象征,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将黄昏比喻为生命的终点,来表达对死亡的思考。
隐喻的运用能够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层次,使之更加生动和有趣。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作者:马迎春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隐喻与象征的关系一直难以区分,从结构—符号角度看,二者都是一个能指对应多个所指,认知隐喻学认为语言本质上就是隐喻的,因此,将象征纳入隐喻范畴,象征是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象征—隐喻。
象征—隐喻位于文学结构—符号整体不同层级上,最小文学手法、整一文学手法层级上的象征—隐喻属于局部象征—隐喻,位于文本文学手法层面的属于整体象征—隐喻。
关键词:结构-符号;象征;隐喻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111-02隐喻和象征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确有太多的交叉、重合之处。
从意义生成上看,二者都是用一个事物指代另一个事物,经由联想、暗示等推导、体验出意义;从组织构成来看,二者都由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两个部分构成。
这就使隐喻和象征的区别十分模糊,有的学者主张象征就是隐喻,如“象征即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1]李健在分析姜夔《暗香》时说,“梅成为思念的象征,成为爱情的隐喻”。
[2]这是将象征和隐喻等同。
而张远山则认为“真正的隐喻即象征。
”[3]笔者从结构—符号的角度阐释隐喻和象征,力图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一、隐喻和象征从中西方文献来看,隐喻最初都是被当作一种修辞格来研究的。
在中国,宋代的陈骙最先提出“隐喻”这一术语,在《文则》中提出了“比喻十法”,隐喻就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并举例“诸侯不下渔色。
”《国语》曰:“没平公,军无秕政。
”又《左氏传》:“是豢吴也夫。
”这类表述即是隐喻。
他指出简喻“其文虽略,其意甚明”[4]。
但是陈骙所说的隐喻,实质上是通常所说的借喻,他说的简喻才是隐喻。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指出譬喻(比喻)的基础是“类似点”,并将隐喻作为譬喻之一种,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
[5]倪宝元在《修辞》中认为:“‘暗喻’又叫‘隐喻’”。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隐喻与象征是符号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人类语言与文化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符号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和象征表现出不同的符号化的特点和结构,它们不同的符号形态、符号使用和符号意义,与它们在语言、文化和人类思维中的展现密切相关。
一、隐喻的结构因此,隐喻的结构可以分为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次。
其中,源域通常是一些具体的事物和经验,而目标域则是更为抽象和概念性的事物,例如情感、思想、观念、价值等。
隐喻的关键在于将源域和目标域联系在一起,通过表述源域来表达目标域所需要表达的含义。
二、象征的结构象征是一种更加抽象而广泛的符号形式,常见于宗教、文学、艺术和文化等领域。
它将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进行联系,在文化语境中赋予其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含义。
例如,“平凡的日常生活”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道”的概念,表达了全体人民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支持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和思想。
因此,象征的结构包括了符号、事物和意义三个层次。
符号通常表现为一些图像、符号、颜色或特定的意象,事物是象征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物体。
意义则是象征所带有的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和高度抽象的概念。
三、结论总体而言,符号学强调符号在语言、文化和思维中的作用,而隐喻与象征则是符号的两种表现形式。
隐喻将具体经验领域与概念性领域进行对应,为目标域的描述提供了更加生动而深刻的表达形式,其结构包括源域与目标域两个层次;象征则将符号和意义进行联系,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进行联系,在文化语境中赋予其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含义,其结构包括符号、事物和意义三个层次。
隐喻和象征的结构都极大地影响了符号在语言、文化和思维中的作用。
从符号—结构看隐喻与比兴

从符号—结构看隐喻与比兴作者:马迎春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隐喻和比兴作为文学符号,都有两个或多个所指。
从符号-结构看,比兴是一种特殊的隐喻,称之为比兴-隐喻,除修辞、认知功能外,审美是比兴-隐喻的一种更为重要的功能。
从符号-结构看,比兴-隐喻是有层级的;它有局部和整体两种类型:作为语言修辞手段的比兴-隐喻大多处于最小文学手法层面,这种比兴-隐喻称为局部比兴-隐喻;作为文本修辞手法的比兴-隐喻处于文本层面,这种比兴-隐喻称为整体比兴-隐喻。
关键词:符号;结构;局部比兴-隐喻;整体比兴-隐喻中图分类号:H 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72-03中国传统诗学话语“比兴”与西方“隐喻”的比较研究一直为学界所重视,而两者的关系众说纷纭。
大致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为比兴根本不是比喻,如于春海,他认为“比兴”涉及到的是一种创作技巧、表现手法、比附思维方式,而比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格,其内涵远远比不上“比兴”深远;①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比兴”尤其是“兴”可以看做是隐喻,如朱自清指出“兴”是譬喻,又是发端,很多“兴”的譬喻属于显喻(simile),也有很多“兴”的譬喻属于隐喻。
②朱自清在这里虽然只是单谈“兴”,但他指出了某些类型的“兴”是隐喻。
第三种虽然没有具体论证“比兴”就是“隐喻”,但都是把“比兴”当做“隐喻”来阐释的,默认“比兴”就是“隐喻”,但是指出“比兴”又有自己独特的一些特征。
这主要是一些当代的研究者,多受到西方认知隐喻学的影响,如郑军健认为《诗经》中的比兴运用实际上是一种隐喻思维系统,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反映外部世界的方式和特征。
③再如邓伟龙、尹素娥也是把“比兴”当做“隐喻”进行研究,认为“比兴”是一种二象并置隐喻的空间思维方式。
④无论是隐喻还是比兴,都是符号-结构,一方面,作为符号两者都是一个能指对应两个或者多个所指,即除开字面意义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或者几层意义;另一方面,作为结构整体,隐喻和比兴是有层级构造的。
建筑符号-象征-隐喻构思手法研究

建筑符号\象征\隐喻的构思手法研究摘要:建筑的演变过程的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建筑师对人类生活体验的符号化过程,也就是用主观思想-经验的和体验去设计建筑。
建筑元素的彼此组合,是按照人类生活习惯的演化过程。
这些组合规则是实用功能的反应。
格雷夫斯的建筑深层结构沿用了这一思路,与文丘里、摩尔等人直截了当应用指示符号从而使含义相对明确的方式不同,格雷夫斯相信直接看建筑是得不到含义的,只有在阅读并体味到设计符号之间的关系时,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含义,只有通过相对参照物才有可能充分表达清楚。
关键词:建筑符号;构思手法;设计理念;建筑元素;组合规则;建筑风格;城市空间1引言建筑师在无意识当中对建筑符号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符号的运用表达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建筑在有意识并广泛地使用符号语汇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其译码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文化亚代码层中。
通过文化亚代码的存在来解释符号隐喻的过程,人们逐渐认同了建筑符号的应用规则。
建筑之所以存在,并成为一种符号语言阐释自身及所处的时代,正是由于建筑符号的广泛存在和被多重解译的事实,从而人们才能够体会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思想。
2建筑的符号构思手法按皮尔斯的符号分类法,建筑符号可分为以下三类:(l)建筑的图像符号:指建筑的形式和内容间存在某种形似的关系。
(2)建筑的指示符号:指建筑形式与内容间存在着一种实质性的因果关系,如门指示入口,窗与门所用的材质相同,但窗却不能表达出门的可通过概念。
(3)建筑的象征符号:指建筑形式与内容间建立起来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如古典柱式的运用。
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某种关联,或者形式相似,或者符号即是内容的直接表现。
但象征性符号却不是这样,它在形式和内容中都具有随意性。
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是形式及内容的直接表达,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具有确定性。
而象征符号则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一些世俗的观念,概念是多变而不确定的。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隐喻与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隐喻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意义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
作为符号阐释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们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和隐含的意义,为读者带来无限的展望和思考。
本文将从隐喻与象征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符号阐释的魅力。
一、隐喻与象征的基本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暗示或暗指来传达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常常采用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将事物之间的关系用于传达某种情感或意义。
李白的《将进酒》中“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诗,通过“金尊”和“月”暗示富贵和孤独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象征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事物,它通过特定的形象或意义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常常以人物、景物、动作等形式出现,代表着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深层意义。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骷髅”象征着死亡和时光的流逝,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二、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作品中的结构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于构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它们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为作品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在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中,隐喻和象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隐喻和象征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意象,使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生动。
通过隐喻的比喻、拟人等手法,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叶圣陶的《连环画》中“小兔子”隐喻着天真与纯洁,通过这一隐喻,作品传递了对童年纯真与美好的美好追忆和祝愿。
隐喻和象征的使用也丰富了作品的深层意义,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启发性。
象征常常代表着一种深刻的社会、历史或哲学意义,通过它们可以令读者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王蒙的《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象征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通过这一象征,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的坚韧和力量。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摘要】隐喻与象征在符号阐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符号的定义和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等方面。
随后探讨了象征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强调了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更加深入地探讨符号的多层含义,以及发展更加细致的符号解读方法。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在符号阐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理解和解读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喻、象征、符号、结构、阐释、定义、分类、关系、文化差异、方法、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或暗示来传达意义的修辞手法,它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从而启示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象征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事物,常常代表着抽象的观念或价值。
在文本中,隐喻和象征通常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文本的符号体系。
符号阐释是一种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符号使用的方法,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和解码,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义和象征符号的呈现方式。
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象征的具体意义可能有所差异,符号阐释需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以充分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符号的定义与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象征的文化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将更全面地理解隐喻与象征的结构,以及符号阐释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文本的重要性。
2. 正文2.1 符号的定义与分类符号是广泛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交流和认知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可以是具象的物体、图像,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等。
在人类文化中,符号扮演着传递意义和信息的重要角色。
符号的分类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从形式上看,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符号,包括文字、语音等形式;非语言符号则是通过图像、手势、颜色等形式表达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和 典故有许 多相通 的地方 ,两者都是建立在事物 间 的相似 、相类关系或者语境 的相似 、相 同的基础之上 的,通 过 联想 、暗示 、推理 、映射等方式为接受者所理解 ,达到含 蓄 、 曲折 表 达 的 目的 。不 少 研 究 者 都 注 意 到 了典 故 具 有 隐 喻 性 ,并且从 认知 隐喻学 的角度去研 究典 故。比如郭善芳认为 典故是 一种历 史化 隐喻并根 据跨 空 间映射及 空间合 成理论 讨 论了典故喻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李晓陆认为典故语义的解 读 是通 过跨 空间映射形成新的认知框架完成 的,这是一个 意 义重构和重新赋值的过程 ;潘万木指 出典故运用 的实质就是 以典故为喻体含蓄地表达观点和思想感情 ,用典从某种程度 上说就是用 “ 比” 。笔者打算从符号一 结构 的角度讨论 隐喻 与 典故 ,以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
1典故是一种特殊 的隐喻 从符号一 结构 来看 ,典故是 一种特殊 的隐喻,笔者称 之 为典故一 隐喻 。典故是一种 符号,索绪尔在 《 普通语言学 教
程》中指出符号是 由概念和音响形象构成的;他 用能指来 指 代音响形象 ,用所指来指代概念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比如 “ 树 ”这个概念 ,英语用 “ t r e e ”( 实际读音 )作为能指,而 汉语用 “ 树 ”( 实 际读音 ) 作 能指 ,拉丁语则用 “ a r b o r ” ( 实 际读音 ) 来表示; 并 由此可见 能指和所指 的联系也是任 意的, 个能指可 以对应一个或 多个所指 ,一个所 指也可 以有多个 能指。不管是 隐喻还 是典故 ,都是 由语 言构成 的,语言是符 号 ,因此 隐喻和 比兴也都 是符 号,不过 是特 殊的文学符号 。 根据索 绪尔的观 点,符号 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三者可 以用下 面 方法 表示 :
子・ 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猎 》 :
老夫 聊发少年狂 ,左 牵黄 ,右 擎苍 ,锦 帽貂 裘,千 骑 卷平 冈 。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 郎。 酒酣胸 胆 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 云中,何 日遣冯唐 ?会挽 雕 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 词中用 了 3个典故 :( 1 ) “ 亲射虎 ”的典故,词 人用此 典 故是说他要像 当年 的孙权那样挽 弓马前射虎 ,突出表 现他 虽
年 纪 不 小 了 ,但 仍 有 着 少 年 的狂 气 ;典 面 “ 亲 射 虎 ”是 当 年 孙权马前射虎这一历史事件 的浓缩 ,这即是刘勰所说 的 “ 事
词人 以魏 尚自喻 ,意思是希望朝廷 能像派冯唐 赦魏 尚那样 , 启用 自己。这同样 是像 隐喻一样借 助相 似性来建立跨时空联 系 的,即 自己远离京师 ,当年魏 尚也如此 ,但终被启用 ,作 者 用 这 一 史 实 来 抒 发 自己 的情 感 。( 3 )“ 射 天 狼 ” 的典 故 ,表 达 了 自己要 报 效 国家 ,建 功 立 业 的决 心 ;这 是 暗 用 了 《 楚辞 少司命》“ 举长矢兮射天狼 ”的典故 。苏轼作此词时宋和 西 夏激 战正酣 ,以天狼暗指西夏本 身就 是隐喻,再加 上和 《 楚 辞・ 少司命》扯上联 系,就更增加 了厚重感 。这 三个典故 都 实现 了语境 、时空 的跨越 ,在典故原有意义之外又 多了一层 新的所指。 从相 关论述来看,典故也是一种 隐喻。元杨 载 :“ 用事 , 陈古讽今 ,因彼证 此,不可 著迹 ,只使影子可 也 。虽死事亦 当活用 。 ”清赵翼 :“ 诗 写性 情,原不专恃数典,然 故事 已成 典故 ,则 一典 已自有一意,作诗 者借 彼之意 ,写我之情 ,自 然倍觉深 厚,此后代诗人 不得不用 书卷 也 。 ”所谓 “ 因彼证 此” 、“ 借 彼之意 ”都是 指典故具有 “ 比 ”( 隐喻 )的性 质 。 清李重华 明确指 出典故就是 “ 比” ,他说 : “ 比,不但 物理 , 凡 引一 古 人 ,用 一 故 事 ,俱 是 比 。 ” 朱 自清 也认为典故 多半是 比喻 :“ 典故 多半 只是 历史 的 比喻和神仙 的比喻 ;用典故跟用 比喻往往是一个理 ,并无深 奥可畏之处 。不过 比喻多取材于 眼前 的事物 ,容 易了解些罢 了。广义 的比喻连典故在 内,是诗 的主要 的生命素 ;诗 的含 蓄,诗 的多义 ,诗 的暗示 力,主要的建筑在广义的 比喻上 。 那些 取材于经验和 常识的 比喻 ,跟历史 的比喻 、 神仙 的比 喻鼎足而三 。 ”启功甚至认为典故是 比喻的发展 :“ 典 的作用 和用 典的 目的与比喻极其相似 。只是狭义 的比喻,多是举 一 个完整的事物来 比另一事物 ;而用典则 多是把事物压缩 成为 ‘ 信号’ ,或说给事物命个 题 目’ ,供 人联想或检索 。它是 比喻的简化 ,也是比喻的进一步发展 。 ”季广茂 :“ 典故是一 种历史化 的隐喻: 隐喻是在 彼类事物 的暗示之下感知 、体 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 事物 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 化行为 ; 典故是在神话或历 史事件 的暗示之下 , 感知 、 体验 、 想象 、理解、谈论 当下事 件 、 情状或环 境的心理行为 、语 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典故对 构成 隐喻 的 ‘ 彼类事物 ’和 ‘ 此 类 事 物 ’作 出限 制 : 隐喻中的 ‘ 彼 类 事 物 ’在 典 故 中 变 成 了神话或历 史事件 ,隐喻 中的 ‘ 此类事物 ’在典故 中变成 了 当 下事 件 、情 状 或 环 境 。 ” 如此 , 典故就可 以纳入隐喻 的范畴 , 是 一种特殊 的隐喻 。 当代 西方把 隐喻当成是一种认知现象、一 种思维模 式,涵盖 的范围相 当广 阔,笔者把 隐喻看做是上义 项,典故看做是 下 义项, 典故是隐喻 的一种类别 。 典故 是中国传统的诗学话语 , 主要是一种诗歌创作手法,相对 于认 知功能来说,更重 要的 是它的审美功能,为了表示 其特 点,笔者将 两者并提,称 为 典故一 隐喻。 2典故一 隐喻的层 级构造 典故一 隐喻作为符号一 结构整体 ,是有层级结构 的。皮亚
学术论坛
从符号一 结构看隐喻与典故
马迎 春
四 川 民族学 院汉语 言 文 学 系,四 川 康 定 6 2 6 0 0 1
摘要 :从符 号一 结构看 ,典故是一种特殊的 隐喻 ,称之 为典故一 隐喻。隐喻和典故作为符号,都是一个能指对应两个或者 多个
所 指 : 能指 就 是 这个 隐喻 、典 故 的物 理 发音 ; 第 一所 指就 是其 字 面 意 义 , 第 二 所 指 是 隐喻 义 或者 典 义 。 第 二 所 指 才 是 其 表 达 的 重 点所 在 。作 为 文 学 符 号 一 结 构 ,典 故一 隐喻 经 过 了三 次 结 构 转 换 ,是 有 层 级 的 。典 故一 隐喻 区别 于 一般 认 知 隐 喻 在 于 除 具 备 认 知 功 能外 。更 重要 的是 承 担 着 审 美 的 功 能 。 关键 词 :符 号 ;结 构 :隐 喻 :典 故 中图分 类号 :I 1 0 6 .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5 7 8 0 ( 2 0 1 5 ) 1 1 - 0 0 1 8 - 0 3
一
网
符 号 :
隐 喻 = 典 故
由上面表示方法可 以看 出,隐喻和 典故的能指都 对应 两 个所指 ,而第二个所指才是真正要表达 的意思 。不论隐喻还 是典故 ,建立 的基础都是相似 点,要么取其象相似 ,要么取 其 义相 关。 典故似乎更侧重于取义相关 , 从而 实现语境跨越 , 在 典故 原有 意义 之外又多了一层新 的意义,比如苏轼 《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