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精品备课学案:第14课 钢铁长城(无答案)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试卷-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A. 魏源B. 林则徐C. 李鸿章D. 关天培2. 1860年,攻入北京,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A. 英法联军B. 俄美联军C. 八国联军D. 英美联军3. 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废除是在()A. 1895年B. 1925年C. 1915年D. 1905年4.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
它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5.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 吴佩孚B. 孙传芳C. 张作霖D. 段祺瑞6.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
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
此人是( )A. 詹天佑B. 张謇C. 严复D. 曾国藩8. 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地点是()A. 上海青浦B. 浙江慈溪C. 上海太仓D. 广西桂平金田9. 木偶任人摆布,受人控制。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也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请问清政府完全沦为受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尼布楚条约》D. 《辛丑条约》10.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外交史学案 新人教版

中国外交史【专题解读】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
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地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学习目标】参考【安徽2015年中考历史考纲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3、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对外交往范围广泛。
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双方往来贸易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4、宋朝: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5、元朝:元朝都城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多年,回国后口述其经历和见闻整理成著有《马可.波罗行纪》;6、明清:(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文化史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中外文化史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对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
2、了解世界文化突出成就。
3、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差异性。
知识梳理:中华文化史古代部分一、汉字的演变:________(商)→金文(周)→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宗教四、史书近代部分1、思想成就(1)、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译述的第一部书《______》影响最大。
2、教育(1)、______: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成立,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2)、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______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3)、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3现代部分“双百”方针1.背景:⑴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意义:它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5.成果:1、古代世界的文字3、文学、建筑现代部分安徽文化史一、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_____》,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_______”。
庄子,战国蒙(今蒙城)人,著有《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二、两汉:《-_____》:刘安(刘邦之孙)主编,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我国古代科学知识,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论》:桓谭(沛国相今淮北市人)所著,两汉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2016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三、中国外交史.doc

专题三中国外交史太和县阮桥中心学校翟思平【专题解读】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
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地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学习目标】参考【安徽2015年中考历史考纲】【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3、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对外交往范围广泛。
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双方往来贸易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4、宋朝: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5、元朝:元朝都城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多年,回国后口述其经历和见闻整理成著有《马可.波罗行纪》;6、明清:(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自主学习】一、土地改革的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实行农民的。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制度,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成为的主人。
2、这使更加巩固。
3、大大解放了农村,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合作交流】土地改革当中为什么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制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堂笔记【达标检测】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1950年国家决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实行土地改革()A.新解放区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4、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土地改革是要废除()A.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土地私有制D.土地国有制材料分析: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014-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教师 孙义朝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依然接任八(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了解,本班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学生有偏科思想,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思维不灵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4、有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低。
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
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三、教学目标继续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四、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5、每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并以单元检测让学生系统掌握。
五、法制教育渗透点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渗透的法制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2015_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达标检测】
1.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经济建设B、法制建设C、科技建设D、国防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
(2)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课后反思】
1、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2、检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有何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合作交流】
1、文革时期的冤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如何解决的?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2、结合文革史实,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和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认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和意义
2.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自主学习】
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键入文字]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简析
我所教的四个班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已经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要求的合格率目标较难,不愿读书者大有人在;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不重视,这种观念急待转变。
今年历史学习的担子仍然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上好每一课,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学期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高分率都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4课钢铁长城
制定人:徐成功审核人:马利平、孙晨、王子月、李森、徐晨晨
【学习目标】
1、记忆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
2、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防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3、理解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
2.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的关系。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舰队。
(2)、海军的发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完成多次科学实验个对外出访任务。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3)海军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有,,,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空军建立:人民空军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刚诞生后,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是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
(2)人民空军发展: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击机。
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3)空军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的性质: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
任务。
2、导弹部队的组建:1966年,我国组建部队。
3、导弹部队的发展: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这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
课堂笔记
【合作交流】
1、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举例说明吗?
2、根据本科所学的内容,说一说钢铁长城的含义?有新中国的钢铁长城,你能得到哪些认
识?
3、看自由阅读卡思考:中国裁军的目的是什么?中国裁军说明了什么?
【达标检测】
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66年
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胁 D.核追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