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答案(全国2)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设2m o lZ n 参与反应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高考试卷】2009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2009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20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2.(3分)(2009•安徽)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3.(3分)(2009•安徽)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存放浓硝酸分离水和乙酸乙酯准确量取9.50mL水实验室制取乙烯4.(3分)(2009•安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 +、NO3﹣、HCO3﹣ B.K+、Al3+、NH3•H2OC.Na+、Fe2+、Cl2D.Na+、CH3COO﹣、OH﹣5.(3分)(2009•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6.(3分)(2009•安徽)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7.(3分)(2009•安徽)向体积为V a的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V a>V b时:c(CH3COOH)+c(CH3COO﹣)>c(K+)B.V a=V b时:c(CH3COOH)+c(H+)=c(OH﹣)C.V a<V b时:c(CH3COO﹣)>c(K+)>c(OH﹣)>c(H+)D.V a与V b任意比时:c(K+)+c(H+)=c(OH﹣)+c(CH3COO﹣)二、填空题8.(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填“强”或“弱”).(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H=﹣272.0KJ•mol﹣1①2X(s)+O2(g)=X2O3(s)△H=﹣1675.7KJ•mol﹣1 ②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9.(2009•安徽)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2)B→C的反应类型是(3)E的结构简式是(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与溴单质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c.1molG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分子式是C9H6O3.10.(2009•安徽)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g FeSO4•7H2O.11.(2009•安徽)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2)请根据如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p﹣CP)= mol•L﹣1•s﹣1[解释与结论](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值等于10时,[思考与交流](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2009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石墨含碳原子数为石墨含2.(3分)(2009•安徽)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3.(3分)(2009•安徽)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4.(3分)(2009•安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 +、NO3﹣、HCO3﹣ B.K+、Al3+、NH3•H2O+2++﹣﹣5.(3分)(2009•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6.(3分)(2009•安徽)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7.(3分)(2009•安徽)向体积为V a的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V a>V b时:c(CH3COOH)+c(CH3COO﹣)>c(K+)B.V a=V b时:c(CH3COOH)+c(H+)=c(OH﹣)C.V a<V b时:c(CH3COO﹣)>c(K+)>c(OH﹣)>c(H+)++﹣﹣二、填空题8.(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ⅤA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弱(填“强”或“弱”).(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大(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u CuSO4+SO2↑+2H2O.(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H=﹣272.0KJ•mol﹣1①2X(s)+O2(g)=X2O3(s)△H=﹣1675.7KJ•mol﹣1 ②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l(S)+FeO(S)+O2(g)=Al2O3(S)+Fe(S)△H=﹣565.85KJ/mo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u CuSO+Cu CuSOO2O2++Al9.(2009•安徽)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CH3CHO(2)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3)E的结构简式是(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能与溴单质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c.1molG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分子式是C9H6O3.,的结构为为,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0.(2009•安徽)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Fe(OH)3、Fe(OH)2(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13.9g FeSO4•7H2O.11.(2009•安徽)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请根据如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p﹣CP)=8.0×10﹣6mol•L﹣1•s﹣1[解释与结论](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值等于10时,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思考与交流](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v=v==。
高考化学复习09-13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安徽省2009年--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汇编巢湖市私立斯辰学校理化生教研组一、化学实验操作1、(2009安徽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2、(2010安徽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量取15.00 mL NaOH 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 2和H 2D.高温燃烧石灰石 3、(2011安徽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Fe 粉中加入HNO 3,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 稀HNO 3将Fe 氧化为Fe 3+B AgI 沉淀中滴入稀K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 比AgI 更难溶C Al 箔插入稀HNO 3中 无现象 Al 箔表面被HNO 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4、(2012安徽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容器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B用pH =1的盐酸配置100mL ,pH =2的盐酸 100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 用溴水、淀粉—KI 溶液比较Br 2与I 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 用NH 4Cl 固体和C a(OH )2固体制备并收集NH 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5、(2013安徽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A浓氨水 CaO NH 3 HO B浓硫酸 Na 2SO 3 SO 2 NaOH 溶液 C稀硝酸 Cu NO 2 H 2O D 浓盐酸 MnO 2 Cl 2 NaOH 溶液 二、新型无机试题1、(2009安徽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2009安徽化学高考真题

2009安徽化学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部分
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水的气化热是0.320kJ/mol
B. 液态溴是银白色液体
C. 铂是有毒金属
D. 二氧化碳是气体
2. 与其他几元醇相比,结构中羟基数目较多的醇的溶解度较
()。
A. 大
B. 小
C. 与其他几元醇相比无明显规律
D. 无固定规律
3. 以下关于MgCl2·6H2O和LiCl的溶解度的陈述,错误的是()。
A.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增加而增大
B. 它们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C. 它们的溶解度在40℃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MgCl2·6H2O、MgCl2、LiCl
D. 它们的溶解度在生冰点时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MgCl2·6H2O、LiCl、MgCl2
4. 下列关于酒石酸和甘油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 C10H10O15和C10H18O9
B. C4H6O6和C3H6O3
C. C2H6O6和C3H8O3
D. C6H110O5和C5H10O5
5. 对于NaCl的物理性质,下列一项不正确的是()。
A. 扩大了氯化钠的形成
B. 重晶石结构
C. 自发分解
D. 剧毒
二、主观题部分
1. 试说明金的化学性质。
2. 试给出过氧化氢的制备方法,反应和应用。
3. 试解释硫氧化物生成硫酸和二氧化硫的反应。
4. 试解释氮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5. 试叙述甲醇的制备方法。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一、从2009年考试说明看到命题的改革(一)、选修占15%。
化学的考试范围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对应《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部分”);第二部分包括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部分内容,约占15%。
(二)、新增和强化了部分内容点。
如:(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见金属元素增加了Cu;(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所要求的考查点几乎是全新的,要求掌握用电子排布式表示的常见元素为1~36号。
(三)、部分内容被弱化。
包括: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不做要求,元素化合物内容仅限于所规定的元素,不要求到族的范围,有机化合物仅限于所规定的几种常见物质,不要求掌握到这些物质的同系物,即就物质论物质,不再延伸;定量实验仅强调了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实验没有提及。
(四)、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二、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依据命题既要保证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平稳”要求制约试题命制的各种因素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体现新课程理念”强调新课程较原教学大纲的不同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2009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认真研读分析,可以看出试卷的整体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中,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题进行全面地考查。
试卷结构稳中求变,试题难度总体下降,对稳定考生情绪和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和安徽高考新方案的实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1.总题量减少,化学科总分值也降低。
2009年高考试题原考纲化学卷7套带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化学部分 ........ 25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 3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 38
答案.B
n+ -2【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 ~ nCO3
2 n
-3-3 15×10×2 40×10×0.5
-+2+OH与NH4 产生NH3,与Mg会产生Mg(OH)2沉淀,正确。
--7、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
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可得n=3,故选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 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II)化学部分 .......................... 7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 12
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化学部分)真题完全解析

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化学部分)真题完全解析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II )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答案】A【解析】设2m o l Z n 参与反应,因Z 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 o l Z n (N O 3)2,显然含有4m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布朗运动本身即是无规律的运动,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B. 向Na 2 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 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 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 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答案】D 【解析】CaCO 3与CO 2反应生成Ca(HCO 3)2,再加入NaHCO 3是没有现象的,A 项错;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 3,无CO 2气体放出,B 项错;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其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 反应时,放出的CO 2多,C 项错;D 项,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 + CO 2 + H 2O =2NaHCO 3↓,由于NaHCO 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r-52 Fe-56
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g石墨烯中含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8.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 -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NH
4+、H+、NO
3
-、HCO
3
- B.K+、Al3+、SO
4
2-、NH
3
·H
2
O
C.Na+、K+、SO
32-、Cl
2
D.Na+、CH
3
COO-、CO
3
2-、OH-
11.汽车尾气净化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1/2N
2(g)+CO
2
(g) △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2.Cu
2O是一种半导体的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
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为:2Cu+H
2O Cu
2
O+H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 Cu
2
O生成
13.向体积为V
a 的0.05mol·L-1CH
3
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mol·L-1KOH
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V
a >V
b
时:c(CH
3
COOH)+c(CH
3
COO-)>c(K+)
B. V
a =V
b
时:c(CH
3
COOH)+c(H+)=c(OH-)
C. V
a <V
b
时:c(CH
3
COO-)>c(K+)>c(OH-)>c(H+)
D. V
a 与V
b
任意比时:c(K+)+c(H+)= c(CH
3
COO-)+c(OH-)
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中的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增大。
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
2
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性比H
2
O(g)(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Y的第一电离能比X 的(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下列数据:
Fe(s)+1/2O
2
(g)=FeO(s) △H=-272.0kJ·mol-1
2X(s)+3/2O
2(g)=X
2
O
3
(s) △H=-1675.7kJ·mol-1
X的单质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6.(12分)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
(2)B→C的反应类型是。
(3)E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F 和过量NaOH 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关于G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溴单质反应 b.能与金属钠反应 c.1molG 最多能和3mol 氢气反应 d.分子式是C 9H 6O 3
27.(12分)某厂废水中含5.0×10-3mol ·L -1的Cr 2O 72-,其毒性较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 0.5Fe 1.5FeO 4(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第②步中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是: 。
(3) 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
(4)欲使1L 该废水中的Cr 2O 72-完全转化为Cr 0.5Fe 1.5FeO 4,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 4·7H 2O 28.(17分
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Fe 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 -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 -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 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 ·L -1 H 2O 2 Fe 2+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98 3 6.0 0.30
②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298 10 6.0 0.30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 内的反应速率: V(p -CP)= mol ·L -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 法所用试剂H 2O 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 等于10时, 。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参考答案:
7.D 8.A 9.B 10.D 11.C 12.A 13.C
25.(17分)
(1)二ⅤA 弱
(2)1s22s22p63s23p4大
(3)Cu+2H
2SO
4
(浓)CuSO
4
+SO
2
↑+2H
2
O
(4)3FeO(s)+2Al(s)=Al
2O
3
(s)+3Fe(s) △H=-859.7kJ·mol-1
26.(12分) (1)CH
3
CHO (2)取代反应
(3)
(4)
(5)a b d 27.(12分)
(1)Cr
2O
7
2-+6Fe2++14H+=2Cr3++6Fe3++7H
2
O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
3 Fe(OH)
2
(4)13.9
28.(17分)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