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化学)解析版(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化学)解析版(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制1.00L 1.00mo 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H+)B. K a(HF)C.-c(F)c(H)+D.c(H)c(HF)+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 + 3H2O = Fe(OH)2 +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 Ni2O3 + 3H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 +H2O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2011安徽高考生物1。

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C.内质网和核糖体D.溶酶体和核糖体答案:A解析: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核糖体知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

2.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C。

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答案:B解析:考察细胞分化。

由信息知胰岛样细胞由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胰腺组织是体细胞有丝分裂、分化的细胞,基因与体细胞相同,所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及胰腺组织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物不同。

3.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C。

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解析:蔬菜的贮藏应该是选择呼吸速率低的环境中,以及自身成熟慢的特点A选项有利于叶片贮藏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消耗的有机物少,且贮藏时间长。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7.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 2)3(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 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 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N 、O 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 .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 .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15.2 g 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答案】C【解析】N-O 键为极性键,A 错误;N(NO 2)3的结构应与氨气相同,因此分子中四个氮原子不共平面,B 错误;该分子中的氮元素既有+3价也有+5价,而+3价的氮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 正确;15.2 g 该物质为0.1 mol ,因此所含原子数为1N A ,即6.02×1023个原子,D 错误。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饱和氯水中 -Cl 、-3NO 、+Na 、-23SOB .c (H +)=1.0×10-13 mol ·L -1溶液中 -O HC 56、+K 、-24SO 、-BrC .Na 2S 溶液中 -24SO 、+K 、-Cl 、+2CuD .pH=12的溶液中 -3NO 、-I 、+Na 、+3Al【答案】B【解析】A 中氯水会氧化-23SO ,不可共存,错误;B 在碱性环境下各离子可以共存,正确;C 中会生成CuS 沉淀,不可共存,错误;D 中+3Al 不能存在于碱性环境,错误。

9.电镀废液中-272O Cr 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4PbCrO ):-272O Cr (aq )+2+2Pb (aq )+O H 2(l )24PbCrO (s )+2+H (aq ) 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ΔH <0,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A 正确;增大pH 平衡右移,-272O Cr 转化率应该增大,B 错;温度升高平衡不能往哪个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 错;增加+2Pb 会提高-272O Cr 转化率,-272O Cr 的物质的量应该减小,D 错误。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选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 正确;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 正确。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卷)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必做,共8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③CH 3COOH+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最新整理)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最新整理)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1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1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和8mo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2N 2H 衡时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2H A.50% B.10%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的NaOH 溶液和的溶液相混合,下11.c V 22.c V 3CH COOH 列关于该混合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

若,则一定是7pH >1122c V c V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 时,若,则一定是7pH =12V V =21c c >D 。

若,,则12V V =21c c =()()()33CH COO c CH COOH c Na -++=10.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 4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 CuSO 4 B 。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 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 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

A 氯水会氧化23-
SO ;B 在碱性环境下各离子可以共存;C 选项会生成CuS 沉淀;D 选项3A +
l 不能存在于碱
性环境。

9. 电镀废液中227Cr O -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4PbCrO ()
: 227Cr O -
(aq )+22+Pb (aq )+2H O (l ) 24Pb CrO (s )+2H +(aq )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A 正确;增大pH 平衡右移227Cr O -
转化率应该增大,B 错;温度升高平衡不能往哪个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 错;增加2+
Pb 会提高227Cr O -转化率,227Cr O -
的物质的量应该减小。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A 选项,铁粉过量应该生成2+
Fe ,不会有红色出现;B 选项AgCl 溶解度比Agl 大;C 选项Al 箔插入浓3HNO 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11.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 的第一电离能比Mg 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2CO 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共性与特性。

A 应考虑到IIA 族第一电离能反常;
B 应考虑到F 无正价;
C 应考虑到常温下pH<7溶液才为酸性。

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25105MnO +2Ag+2NaCl=Na Mn O +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 -e =AgCl -- B.每生成1 mol 2510Na Mn O 转移2 mol 电子 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 是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正极反应该得电子,因此A 错;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C 错;Ag 是反应的还原剂,因此AgCl 是氧化产物,D 错。

13.室温下,将1.000mol ⋅1L -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 ⋅1L -氨水中,溶液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141(H ) 1.010c mol L +--=⨯⋅
B. b 点:+432(NH )(NH H O)(Cl )c c c -+⋅=
C.c 点:-4(Cl )(NH )c c +
=
D.d 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32NH H O ⋅电离吸热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

a 点7<pH<14,因此水电离出的141(H ) 1.010c mol L +-->⨯⋅,A 错;
b 点时盐酸和氨水反应,氨水过量,此等式不成立,B 错;
c 点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此等式成立,C 正确。

d 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

26.(17分)室安卡因(G )是一种抗心率天常药物,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1)已知A 是的单体,则A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写名称)。

B 的结构简式是 。

(2)C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C 与足量NaOH 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X 是E 的同分异构题,X 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 、 。

(4)F →G 的反应类型是 。

(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d..属于氨基酸
【答案】(1)碳碳双键羧基
(2)2-溴丙酸+2NaOH→+NaBr+ H2O
(3)
(4)取代
(5)ab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的命名,同分异构,官能团及性质等相关知识。

较为简单,只要稍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做好。

【答案】(1)MnO2和MnCO3
(2)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NaCl
(4)0.02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情景较为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28.((13分)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节问题。

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 1mol 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写化学式)。

(2)右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

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