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10解析版
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块木块A和B,质量均为m,B的左侧固定一轻质弹簧.开始时B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弹簧接触,则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A.任意时刻,A、B系统的总动能恒定不变B.从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弹力对A、B做功绝对值相等.C.当弹簧压缩到最短长度时,A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D.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2、小铭和奶奶分别住在同一条笔直街道上.奶奶从家出发缓步去小铭家的途中,在自家门口的小铭看到后快步前往迎接,扶着奶奶一起回家.下列s-t图中,大致能反映上述过程的是A.B.C.D.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4、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和桌布、桌布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A.若猫减小拉力,鱼缸不会滑出桌面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加速度将增大D.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5、飞机起飞后在某段时间内斜向上加速直线飞行,用F表示此时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下列关于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6、(题文)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3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三)命题人:蒯国良考试时间:5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胡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青铜雕像《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浪漫想象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被誉为中国旅游业的象征.飞奔的骏马三足腾空,只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是因为()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解析:D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跑得快慢没关系,和马蹄的大小没关系,而是因为马处于平衡状态,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故D 正确.根据马的形态,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C错.2.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有一孔明灯升空后向着东北偏上方向匀速上升,则此时孔明灯所受空气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是()A.0 B.mg,东北偏上方向C.mg,竖直向上 D.2mg东北偏上方向解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孔明灯所受空气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孔明灯运动方向无关,故C正确.3.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A.G B.G sinθC.G cosθD.G tanθ解析:A人躺在椅子上受椅子两个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三力平衡,则椅子各部分对人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B.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解析: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故A,B选项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C项正确.5.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A.A、B间没有静摩擦力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 sinθ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解析当A、B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时,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 sinθ,C正确;A对B的摩擦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A 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B错误;A与B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不能确定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错误.答案 C6.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立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右图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 )解析 B 因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墙壁给物体的压力F N 始终等于水平推力F 的大小,即F N =F =kt .当墙壁给物体的摩擦力F f =μkt <G 时,物体加速下滑,摩擦力随时间t 成正比例增加;当F f =G 时,物体下滑的速度达到最大,F f >G 后,物体虽然减速下滑,但滑动摩擦力仍随时间t 成正比例的增加,且一直增大到物体停止滑行前为止.当物体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突变”成静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得静摩擦力的大小F f =G .综上可知,正确选项应是B. 7.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 的球固定在支杆AB 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 ,则AB 杆对球的作用力( )A .大小为7.5 NB .大小为10 N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 杆对球的作用力F 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 方向斜向左上方,令AB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F 拉G =34,α=53°,F =sin 53°G=12.5 N ,故只有D 项正确.8.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B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C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D .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答案 A 解析 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 =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 =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小球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A 正确.9.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D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AC解析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A 正确,B 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C 正确;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D 错误.10. 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已知容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面对容器有向右的摩擦力B .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2mg C .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 .弹簧原长为mgR k+答案 CD 解析 以容器和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有总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地面对半球形容器没有摩擦力,故A 错误.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容器的支持力及弹簧的弹力而处于静止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受到的弹簧的弹力及小球受到的支持力.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N =F =mg ,故弹簧原长为R +k mg,故B 错误,C 、D 正确.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物体通过一段轻绳与两个轻质滑轮连在一起,质量分别为m 1、m 2,悬点a 、b 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 ) A .α一定等于β B .m 1一定大于m 2C .m 1一定小于2m 2D .m 1可能大于2m 2答案 AC 解析 滑轮两侧绳的拉力大小相等,合力竖直向上,所以A 正确;滑轮两侧绳的拉力大小等于m 2g ,其合力大小等于m 1g .当滑轮两侧的绳竖直向上时,m 2最小,等于m 1的一半,因滑轮两侧的绳不可能竖直向上,所以C 正确,B 、D 错误.1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B .三个物体只有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 .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 BC 解析 A 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 物体不受摩擦力,选项A 错误;对B 、C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 、C 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均为mg sin θ,方向均沿传送带向上,选项B 、C 正确,D 错误.第Ⅱ卷(主观题 共28分)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答案,严格按照要求答题。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15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十五)命题人:蒯国良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数值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对于单位的分析是帮助我们检验研究结果正确性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研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储存的能量E C 与哪些量有关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结论,式中C 为电容器的电容,U 为电容器充电后其两极板间的电压,E 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S 为两极板正对面积,ε为两极板间所充介质的相对电介电常数(没有单位),k 为静电力常量.请你分析下面给出的关于E C 的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 .E C =12C 2UB .EC =12CU 3 C .E C =ε8πk E 2S D .E C =ε8πkESd 解析: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因此表示电容器充电后储存的能量的物理量E C 的单位是焦耳,电容的单位是库仑每伏特,电场强度的单位为伏特每米,故12C 2U 、12CU 3以及ε8πkESd 的单位都不是焦耳,选项C 通过推导,单位为J ,因此只有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答案:C2.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水平向右,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带正电小球,使球在竖直面内绕固定端O 做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静电力和重力大小刚好相等,细线长为r.当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A 时,细线在水平方向,拉力F T =3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小球的最小速度大小为( )A .2grB .2grC .(6-2 2)grD .(6+2 2)gr[解析] 小球在A 点,F T +Eq =m v 2A r ,则速度v A =2gr ,由A 到等效最高点,由动能定理,Eqr (1-cos 45°)-mgr sin 45°=12m v 2m -12m v 2A ,解得v m =(6-2 2)gr ,选项C 正确. 3.将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三个等质量的小球A 、B 、C ,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由P 点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已知上极板带负电,下极板接地,P 点到上、下两板的距离相等,三个小球分别落在如图所示位置,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 小球带正电、B 小球不带电、C 小球带负电B .三个小球在电场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 A <a B <a CC .三个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D .三个小球到达下板时的动能关系是E kC >E kB >E kA[解析] 由于A 的水平射程x 最远,A 的运动时间t =x v 0最长,选项C 错误.A 的加速度a A =2h t2最小(设平行金属板间距为2h ),而C 的加速度a C 最大,即a A <a B <a C ,选项B 正确.A 带正电,所受静电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B 不带电;C 带负电,所受静电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选项A 正确.由动能定理知E k C >E k B >E k A ,选项D 正确.4.如图甲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 、B 两板上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开始B 板的电势比A 板高,这时两板中间原来静止的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设电子在运动中不与极板发生碰撞,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电子重力) ( )A.电子先向A 板运动,然后向B 板运动,再返回A 板做周期性来回运动B.电子一直向A 板运动C.电子一直向B 板运动D.电子先向B 板运动,然后向A 板运动,再返回B 板做来回周期性运动解析:由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画出如图所示的v -t 图象可知,电子一直向B 板运动,选项C 正确。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19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十九)命题人:蒯国良考试时间:5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胡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①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铁,小磁铁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②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③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④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⑤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的.以上关于地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D.②③答案:D解析: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北半球的磁场斜向下,南半球磁场斜向上,赤道处的磁场与地面平行.2.如图所示,固定不动的绝缘直导线mn和可以自由移动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同一平面内,mn与ad、bc边平行且离ad边较近。
当导线mn中通以方向向上的电流,线框中通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线框的运动情况是()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C.以mn为轴转动D.静止不动解析以mn为研究对象,线框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左手定则知导线mn受到向左的安培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线框受到向右的作用力,故线框向右运动,选项B正确。
答案 B3.如图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线圈中通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后,线圈的运动情况是()A.线圈向左运动B.线圈向右运动C.从上往下看顺时针转动D.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解析方法一:电流元法。
首先将圆形线圈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可看做一直线电流,取其中上、下两小段分析,其截面图和所受安培力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对称性可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左,故线圈向左运动。
只有选项A正确。
方法二:等效法。
将环形电流等效成一条形磁铁,如图所示,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线圈将向左运动,故选A。
2021届高三物理必修第10次周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第10次周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物体的动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物体的动能变化,其速度一定变化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变化也一定越大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从接触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不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B.球所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小于其重力的2倍C.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而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系统的势能先减少后增加3、如图所示,从同一位置P点以相同的速率抛出两小球A、B,落在地面上同一点Q。
不计空气阻力,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的加速度比B球的大B.A球的飞行时间比B球的长C.重力对A、B两球做功一定相等D.A、B两球落到Q点时速度相同4、如图甲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沿光滑足够长的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其动能与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对该图象斜率kEkx=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B.表示小球的质量C.表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D.表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大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箱,绳中张力为F,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s,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质量为m。
则木箱受到的()A.重力做功为mgs B.拉力做功为cosFsθC.滑动摩擦力做功为mgsμ-D.支持力做功为(-sin)mg F sθ二、多项选择6、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s内物体在5s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2~4s内速度不变D.0~4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7、有以下物理过程:甲图中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乙图中光滑地面上放置一光滑斜面B,物块A从B上由静止下滑;丙图中小球先自由下落然后把弹簧压缩到最低点;丁图中子弹射入放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2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二)命题人:蒯国良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班 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 总 分: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胡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公式v =v 0+at 和x =v 0t +21at 2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v 、v 0、a 、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值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 都取正值 答案 B解析 据v =v 0+at 可知,当v 0与a 同向时,v 增大;当v 0与a 反向时,v 减小.故当v 0取正值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故选项B 正确.2.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 停止,刹车距离为9 m .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 ) A .4.5 m B .4 m C .3 m D .2 m 答案 B3.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为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1∶3∶5 B.1∶4∶9 C .1∶8∶27 D.1∶16∶81 答案 C4.如图1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图1A .1∶1 B.1∶2 C .1∶3 D.1∶4 答案 C解析 由v 2-v 02=2ax 得,x AB =2a v2.x BC =()2a 2v2-v2=2a 3v2,所以x AB ∶x BC =1∶3,C 正确.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 =(10-0.1v 2) m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 答案 C解析 由v 2-v 02=2ax 可得x =2a 1v 2-2a 1v 0 2,对照x =(10-0.1v 2) m ,可知a =-5 m/s 2,v 0=10 m/s ,选项A 错误,C 正确;由v =v 0+at 可得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 =2 s ,由v 2-v 02=2ax 可得刹车过程的位移x =10 m ,选项B 、D 错误.6.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2所示,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 .某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B 相距35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经1 s ,B 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B .超声波追上A 车时,A 车前进了10 mC .A 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 2D .A 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答案 C解析 从B 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过程中,汽车A 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B 发出超声波时,小车在C 位置 小车反射超声波时,小车在D 位置 B 接收到超声波时,小车在E 位置 经分析可知:T CD =T DE ,x CE =20 m所以x CD =5 m ,x DE =15 m ,T CD =340335+5s =1 s 可见B 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需2 s.对小车A :Δx =aT CD 2所以a =10 m/s 2由以上可知只有选项C 正确.7.如图所示,小物体分别沿着两个不同的光滑面从静止开始下滑,开始时两物体高度相同,滑过的路程相同,则下滑时间( )A .t A >tB B .t A <t BC .t A =t BD .无法确定解析 利用v -t 图象求解.如图所示,在同一v -t 图象中分别作出两物体的速率图象(注意这里的v 指的是速率,“面积”表示路程),根据题意,两物体下滑的初速度均为零,开始时,B 物体的加速度较大,图线斜率较大,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它们的末速度也相同,显然,为了使路程相同即“面积”相同,必然有t A >t B .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8.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 A .2v 1-v 2 B .2v 2-v 1 C 22122v v - D 22212v v -解析: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L ,设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2221=2v v aL -,2231=4v v aL -,知22223121=2()v v v v --,可得223212v v v =-D 正确。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12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十二)命题人:蒯国良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关于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 .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C .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D .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是同一种物理模型答案:C 解析:元电荷是指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并不是指电子或质子本身,故A 选项错误;在条件满足情况下点电荷可以代替任何带电体,故B 选项错误;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故C 选项正确;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元电荷是最小电荷单位,检验电荷是指电荷量很小的电荷,故D 选项错误。
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 ,为球半径的3倍。
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A.F 引=G,F 库=kB.F 引≠G,F 库≠kC.F 引≠G,F 库=kD.F 引=G,F 库≠k答案:D 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 只有球半径的3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作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
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对于a 、b 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的间距l 只有球半径的3倍,不能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故选项D 正确。
3.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 1、q 2、q 3固定在一直线上,q 2与q 3间距离为q 1与q 2间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之比为( ) A.(-9)∶4∶(-36) B.9∶4∶36 C.(-3)∶2∶(-6) D.3∶2∶6 答案:A解析:分别取三个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于三个点电荷只在静电力(库仑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这三个点电荷不可能全是同种电荷,这样可立即排除B 、D 选项,故正确选项只可能在A 、C 中。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周练20解析版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二十)命题人:蒯国良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胡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如图所示,一带电塑料小球质量为m ,用丝线悬挂于O 点,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最大摆角为60°,水平磁场垂直于小球摆动的平面.当小球自左方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恰为零,则小球自右方最大摆角处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为( )A .0 C .4mg D .6mg答案:C 解析:设小球自左方摆到最低点时速度为v ,则12m v 2=mgL (1-cos 60°),此时q v B-mg =m v 2L ,当小球自右方摆到最低点时,v 大小不变,洛伦兹力方向发生变化,T -mg -q v B =m v 2L,得T =4mg ,故C 正确.2.带电质点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某时刻速度方向如图所示,所受的重力和洛伦兹力的合力恰好与速度方向相反,不计阻力,则在此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带电质点将( )A .可能做直线运动B .可能做匀减速运动C .一定做曲线运动D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答案:C 解析:带电质点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带电质点不可能做直线运动,也不可能做匀减速运动或匀速圆周运动,C 正确.3.如图所示,M 、N 和P 是以MN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 为半圆弧的圆心,在O 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运动的匀速电子束.∠MOP =60°,在M 、N 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时O 点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为F 1.若将M 处长直导线移至P 处,则O 点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为F 2.那么F 2与F 1之比为( )A .3∶1 C .1∶ 1 答案:B 解析:长直导线在M 、N 、P 处时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大小相等,M 、N 处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都向下,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2B ,P 、N 处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夹角为60°,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3B ,可得B 2∶B 1=3∶2,又因为F 洛=q v B ,所以F 2∶F 1=3∶2,选项B 正确.4.如图所示,在边界上方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两个电荷量、质量均相同的正、负粒子(不计重力),从边界上的O 点以相同速度先后射入磁场中,入射方向与边界成θ角,则正、负粒子在磁场中( )A .运动轨迹的半径不相同B .重新回到边界所用时间不相同C .重新回到边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相同D .重新回到边界时与O 点的距离不相等答案:B 解析:洛伦兹力充当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q v B =m v 2r,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m vqB,根据题意,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相同,选项A 不正确;根据q v B=m 4π2T 2r ,可得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qB ,而正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π-θπT ,而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θπT ,两时间并不相同,选项B 正确;正、负带电粒子重新回到边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选项C 不正确;两粒子重新回到边界时与O 点的距离都是2r sin θ,选项D 不正确.5.如图所示,abcd 为一正方形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边界边长为L ,三个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a 点沿ac 方向射入,粒子1从b 点射出,粒子2从c 点射出,粒子3从cd 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出,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A .粒子1带负电,粒子2B .粒子1和粒子3的比荷之比为2∶1C .粒子1和粒子3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4∶1D .粒子3的射出位置与d 点相距L2答案:B 解析: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1带正电,粒子2不带电,粒子3带负电,选项A 错误;粒子1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四分之一圆周,半径r 1=22L ,时间t 1=14T =14×2πr 1v =2πL4v ,粒子3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八分之一圆周,半径r 3=2L ,时间t 3=18T =18×2πr 3v =2πL4v,则t 1=t 3,选项C错误;由r =m vqB可知粒子1和粒子3的比荷之比为r 3∶r 1=2∶1,选项B 正确;粒子3的射出位置与d 点相距(2-1)L ,选项D 错误.6.两个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的带电粒子a 和b 分别以速度v a 和v b 射入匀强磁场,两粒子的入射方向与磁场边界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磁场宽度为d ,两粒子同时由A 点出发,同时到达B 点,已知A 、B 连线与磁场边界垂直,如图所示,则( )A .两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R a ∶R b =3∶1B .两粒子的质量之比m a ∶m b =1∶2C .a 粒子带正电,b 粒子带负电D .两粒子的速度之比v a ∶v b =1∶2答案:B 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R a ∶R b =3∶3,选项A 错误;由于两粒子的运动时间相等,由t =θ360°×2πmqB可知m a ∶m b =1∶2,选项B 正确;由左手定则可判定a 粒子带负电,b 粒子带正电,选项C 错误;根据R =m vqB,可判断v a ∶v b =23∶3,选项D 错误.7.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CD 中有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从AB 边的中点M 沿既垂直于AB 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正好从AD 边的中点N 射出.若将磁感应强度B 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α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 .A 点 C .C 、D 之间的某一点 D .B 、C 之间的某一点答案:A 解析:α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当α粒子垂直于AB 边从中点M 射入时,又从AD 边的中点N 射出,则A 点为圆心,且R =m vqB,当磁感应强度加倍时,半径变为原来的12,则A 正确. 8.(多选)如图所示为圆柱形区域的横截面,在没有磁场的情况下,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某一初速度沿截面直径方向入射,穿过此区域的时间为t .在该区域加沿圆柱轴线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带电粒子仍以同一初速度沿截面直径入射,粒子飞出此区域时,速度方向偏转60°角,根据上述条件可求下列物理量中的哪几个(A .带电粒子的比荷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C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D .带电粒子的初速度答案:AB 解析:设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 ,不加磁场时,带电粒子速度的表达式为v =2Rt;由题图可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r =R cot 30°=3R ;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公式可得r =m v qB ;由以上三式可得q m =23Bt ,周期T =2πmqB =2π·3qBt 2qB =3πt .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 、B .9. 如图所示,在平板PQ 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林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物理周练(十)命题人:蒯国良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动能E k0冲上倾角为θ的粗糙固定斜面,图中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零重力势能面),h 0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图中坐标数据中的k 为常数且满足0<k <1,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上升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 =kmgB .上升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 =kmg cos θC .上升高度h =k +1k +2h 0sin θ时,小球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D .上升高度h =k +1k +2h 0时,小球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解析 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是逐渐增加的,动能是逐渐减少的,所以①表示重力势能E p 随上升高度变化的关系,②表示动能E k 随上升高度变化的关系.由①知mgh 0=E k0k +1,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0-f ·h 0sin θ=0-E k0,得f =kmg sin θ,选项A 、B 均错误;由①知E p =E k0(k +1)h 0h ,由②知E k =-E k0h 0h +E k0,由E p =E k 得h =k +1k +2h 0,选项D 正确,C 错误.答案 D2.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若将小球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 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小球A 换为质量为2m 的小球B ,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B 下降h 时的速度为( )A.2ghB.ghC.gh2D .0解析 对弹簧和小球A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弹性势能E p =mgh ;对弹簧和小球B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12×2m v 2=2mgh ,得小球B 下降h 时的速度v =gh ,只有选项B 正确.答案 B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一定不变B.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而势能一定变化C.若物体的势能变化,则机械能一定变化D.若物体的势能变化,则机械能不一定变化 【解析】选C 。
由于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动能不变,而势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当物体的势能变化时,机械能一定变化;当物体的势能不变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4.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 质量相等的物体B 以速度v 向A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 、B 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A 开始运动时B.A 的速度等于v 时C.B 的速度等于零时D.A 和B 的速度相等时【解析】选D 。
因系统只有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 、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又因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A 、B 间弹簧形变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D 项正确。
5.如图所示,小球a 、b 的质量分别是2m 和m,a 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无初速下滑,b从斜面等高处以初速度v 0平抛,比较a 、b 落地的运动过程有( ) A.a 、b 两球同时到达地面 B.a 、b 落地前的速度相同 C.重力对a 、b 做的功相同D.落地前瞬间a 、b 两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等【解析】选D 。
设斜面高度为h,a 、b 球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gsin 230°=g,a b =g,由h=at 2知b 球先到达地面,A 错。
根据机械能守恒,对a 球:2mgh=〃2m ,v a =;对b球:mgh+m=m,v b =,a 、b 下落高度相同,落地时速度v a <v b ,B 错。
落地时两球的重力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 a =2mgv a sin30°=mg,P b =mgv g =mg 〃,D 对。
重力对a 、b 做的功分别为W a =2mgh,W b =mgh,C 错。
6.物体从某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下列所示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的是( )【解析】选B 。
设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重力势能为E p0,物体下落高度h 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 =mgh,故物体下落高度h 时的重力势能E p =E p0-ΔE p =E p0-mgh,即E p -h 图像为倾斜直线,B 正确。
7.某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光滑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造型。
两个圆的半径均为。
现让一质量为、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口处无初速度放入,是轨道上的三点,为出口,其高度低于入口。
已知是右侧圆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直径,点(与圆心等高)是左侧圆上的一点,比高,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不计一切阻力,则( ) A.小球不能从点射出 B.小球不一定能从点射出C.小球到达的速度与轨道的弯曲形状有关D.小球到达的速度与和的高度差有关解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于点的高度低于入口,故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到达点时动能不为0,一定能从点射出,选项B 错误;无论轨道的弯曲形状如何,运动过程中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小球到达或的速度仅与初末两点的高度差有关,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8.如图所示,小车上有固定支架,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轻质细绳拴挂在支架上的O 点处,且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长为L .现使小车与小球一起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碰到矮墙后,车立即停止运动,此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可能是( )A .大于v 202gB .小于v 202gC .等于v 202gD .等于2L解析 选A 小球上摆的高度不超过O 点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则由mgh =12m v 20得h =v 202g,C 正确;小球上摆的高度L <h <2L 时,小球在高于O 点的某位置开始做斜上抛运动,最高点的速度不为零,即动能不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mgh <12m v 20,h <v 202g,B正确,小球能通过圆周最高点时,上升的高度为2L ,D 正确;由于最高点速度不为零,仍有h <v 202g,综上所述,A 正确9.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并绕月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月球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图所示。
已知卫星在运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
在卫星从轨道的A 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 点的过程中( )A.卫星的速度逐渐减小B.卫星的速度逐渐增大C.卫星的机械能守恒D.卫星的机械能逐渐增大【解析】选A 、C 。
嫦娥三号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月运动时,只受月球的引力作用,机械能守恒,C 对,D 错。
由A 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 点的过程中,卫星距离月球的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A 对,B 错。
10.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拴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高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刻两根线拉力大小相同B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2mgC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10mgD .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最高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 解析 已知小球质量为m ,当两小球运动到题中图示位置时,设两球速度大小为v ,此时两根细线的拉力分别为F 1和F 2,F 1-mg =m v 2L ,F 2+mg =m v 2L,故选项A 错误.易知小球1在最高点时细线的拉力F 1′最小,设此时速度大小为v 1,则有F 1′+mg =m v 21L,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12m v 21+2mgL ;小球2在最低点时细线的拉力F 2′最大,设此时速度大小为v 2,则有F 2′-mg =m v 22L ,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2=12m v 2+2mgL ,联立解得,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F 2′-F 1′=2mg +m v 22-v 21L=2mg +8mg =10mg ,故选项C 正确,B 错误.取题中图示位置为零势能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选项D 正确.答案 CD1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倾斜放置的固定光滑杆上,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将小球沿杆拉到使弹簧处于水平位置时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下滑,当弹簧位于竖直位置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小球下降的竖直高度为h .若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伸长状态且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速度最大B .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最大C .小球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小于mghD .小球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mgh解析 设斜杆的倾角为θ,则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为mg sin θ≠0,小球继续向下加速,当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时小球速度才达到最大,选项A 错误;由小球、地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弹簧伸长量最短,其弹性势能最小,那么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最大,选项B 正确;小球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 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选项D 正确.答案 BD12.如图所示,在两个质量分别为和的小球和之间,用一根轻质细杆连接,两小球可绕过轻杆中心的水平轴无摩擦转动。
现让轻杆处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小球后,重球向下转动,轻球向上转动。
在转动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C.球和球的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D.球和球的机械能总和不断减小解析: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球向下转动,杆对球的作用力做正功,使球的机械能增加,球的机械能减少。
AC第Ⅱ卷(主观题 共28分)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答案,严格按照要求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