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桥梁作为人类交通和交流的重要工程,其设计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尤为重要。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桥梁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一、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传统的桥梁设计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绘图和计算。
而CAD软件通过其强大的绘图和计算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CAD软件快速绘制和修改各种图纸,减少了重复工作和错误率,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2. 提高设计精度:CAD软件具有精确的绘图和计算功能,可以准确地表达设计人员的想法和意图。
通过CAD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完整地呈现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准确计算各种荷载和应力,从而提高了桥梁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
3. 便于协同设计:CAD软件支持多人协同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同时对同一个桥梁项目进行设计和修改。
这种协同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冲突,保证设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 便于参数化设计:CAD软件支持参数化设计,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条件自动生成桥梁的各种参数和曲线。
这样设计人员只需要调整参数数值,就可以快速生成不同规格和类型的桥梁设计方案,节省了设计时间和成本。
二、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 三维建模:CAD软件可以通过绘制三维模型来模拟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和荷载条件等,构建真实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各种分析和优化。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桥梁的设计效果。
2. 荷载分析:CAD软件可以进行桥梁的荷载分析,包括静荷载和动荷载等。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桥梁的使用需求和实际情况,计算和模拟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等。
这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评估和优化桥梁的结构和性能。
3. 结构优化:CAD软件可以进行桥梁的结构优化。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桥梁的各种参数和构件,以达到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经济性。
计算机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
#*#
桥梁工程的发展
桥梁跨度的发展 本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 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产业革命浪潮的冲
击, 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我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重大发展 * 以悬索桥、 斜拉桥为主的大跨度桥梁技术获得飞速发展 * 悬索桥跨度从威廉斯堡桥 (主跨 )&%., 美国, 至明石海峡大桥 (主跨 #’’#., 日本, 增加了 ) 倍, 斜拉桥从斯特伦松德桥 #’"& 年) #’’% 年) [#] (主跨 #%&., 瑞典, 至多多罗大桥 (主跨 %’"., 日本, 上升 / 倍 #’// 年) #’’% 年) * 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 本世纪中由于新型建材钢、 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 钢拱桥在西方工业社会兴起, (美国奇尔文科公路桥, * 本世纪初, &" 年代就创下了拱桥跨度记录 跨度 /").; 澳大利亚悉尼港公铁两用桥, 跨度 /"&.) , 并于 /" 年代达到建设高峰, #’+! 年美国 改写了钢拱桥记录 (新河公路桥, 跨度 /#%.) 出现拱桥建设的第 ! 次高潮, 混凝土拱 * +" 年代起, 桥得以普及, 我国出现了轻型化的双曲拱桥、 肋拱桥、 桁架拱桥, 并于 #’’+ 年创造了钢管混凝土 拱桥的新记录 (万县长江大桥, 跨度 )!".) * 本世纪初叶, 当钢拱桥飞速发展的同时, 钢桁梁铁路桥也风靡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 * 于 分别为: 美国都会桥 (跨度 !!"., 简支桁梁) , 加拿大 #’#+ 年先后建造了 & 座创记录的钢桁梁桥, 及美国赛欧特维尔桥 (跨度 !&(., 连续桁梁) 魁伯克桥 (跨度 /)’. 悬臂桁梁) * %" 年代日本的与 岛桥 (跨 !)/.) 刷新了连续桁梁的记录 * 二战结束后, 西欧开始推广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迅速发展并最终成为本世纪桥 梁的主流 * 诸如预应力混凝土 0 构、 连续梁、 桁梁、 大跨度简支梁等桥型在城市高架道路、 高速 公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如南昆铁路贵州兴义清水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 ( #’’( 年建成, 主跨 #!%., 桥高 #%!., 墩高 #""., 为世界第三高铁路桥墩) : 广东虎门珠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
大模型在桥梁中的应用

大模型在桥梁中的应用1. 引言1.1 大模型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大模型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准确且全面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桥梁结构的各种力学性能。
通过大模型技术,工程师可以模拟不同的设计方案,预测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桥梁设计中,大模型可以模拟桥梁在不同荷载下的响应情况,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风荷载等。
通过对这些响应进行分析,工程师可以确定最佳的结构方案,设计出更加稳定和耐久的桥梁结构。
大模型还可以帮助工程师模拟桥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受力情况,比如不同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从而提前预防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背景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开始飞速发展,为工程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大模型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的重要手段,逐渐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和仿真软件的快速发展,大模型技术在桥梁设计、施工和监测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在过去,桥梁工程设计和分析通常采用经验公式和简化计算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复杂桥梁结构的力学行为。
而大模型技术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等先进方法,细致地模拟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为工程师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依据。
大模型技术也能够模拟桥梁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帮助工程师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模型技术将在桥梁工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2. 正文2.1 大模型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大模型在桥梁结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型计算模型的建立和运行,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大模型可以对桥梁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包括桥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挠度等参数。
浅淡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浅淡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作者:陈淑芳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6期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在道路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安全方面的主要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道路管理;应用;问题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扮演这很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成功的项目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的部分,能够推进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能够减少失误,能够降低成本。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仅能够改善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提高行业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从而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1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公路项目管理中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来对于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发布并辅助决策的技术能够顺利的实行,能够是信息更加的准确,实现公路项目管理的信息技术型与信息化的发展,不断的促进公路项目管理的发展,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满足需要。
对于公路项目的特点,我们也要不断地进行融合与改善,是计算机技术能够与公路项目管理方面的特点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公路项目管理的发展。
2 计算机在施工与管理中的问题2.1设备的问题。
如果要在道路施工和管理中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首先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一些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电缆等设施,其次安装设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部分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实现的基础。
2.2程序的问题。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程序软件,这些软件各种各样,看似符合每一个项目的发展,但是每个项目都有它的特点,这就需要对于软件进行不断的改善,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同时软件的价钱也是各不相一,功能的强弱也各不相同,从价格到功能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如果要想找到一个符合自己项目的软件,就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不断的配合。
道路桥梁的智能化设计与应用

道路桥梁的智能化设计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道路桥梁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设计和建设方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智能化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智能化设计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算法,对道路桥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和创新。
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智能化设计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高效性智能化设计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大大缩短设计周期。
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和优化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多个可行的设计方案,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选择。
2、准确性借助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模拟分析,智能化设计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道路桥梁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性能和响应,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创新性智能化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的发挥。
例如,通过参数化设计和生成式设计,可以创造出独特而新颖的桥梁造型和结构形式。
4、协同性在智能化设计平台上,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实时协同工作,共享数据和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冲突。
二、智能化设计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1、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对道路桥梁的结构进行精确模拟和分析,评估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化算法对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配置等进行优化,以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目的。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箱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
2、路线规划与选线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定位技术,获取地形、地貌、地质等详细的地理数据,为道路的路线规划提供依据。
智能化算法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自动生成最优的路线方案,考虑因素包括道路的长度、坡度、曲率、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
同时,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设计师可以直观地感受路线的效果,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论文---人工智能在道路桥梁工程上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道路桥梁工程上的应用人工智能( AI )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中的“人工智能”是指在 AI 技术中开发的主要的、典型的计算技术的综合,如探索式的研究、约束传播和诱导性学习等。
人工智能(AI)是指机器执行人类能够轻松完成的感知、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认知功能的能力。
过去20年以来,由于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可用性,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关注。
最近,使用高级算法处理这些数据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物联网、机器人过程自动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各种技术支持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强劲增长,使人工智能的增长成为可能。
本文是将交通运输业的各种问题分类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汇编。
考虑的一些子系统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制造和物流相关,人工智能的好处被投入使用。
这项研究涉及交通运输业的特定领域,以及可能使用人工智能解决的相关问题。
该方法涉及根据从各种来源获得的国别数据进行二次研究。
此外,全球各国都在讨论解决交通行业问题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和交通全球大多数大城市都面临与运输、交通和物流相关的问题。
这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道路上车辆数量的增加。
为了有效地创建和管理可持续的交通系统,技术可以提供巨大的支持。
随着城市地区陷入交通拥堵的困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出现在访问车辆的实时信息以进行交通管理,并通过统一的系统在旅行计划中按需利用移动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交通管理、路径规划、交通网络服务和其他移动优化工具的安全集成使得高效交通管理具备可能性。
人工智能被世界经济论坛视为新兴技术之一。
支持运输的AI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ANN)、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SA)、模糊逻辑模型(FLM)和蚁群优化器(ACO)。
在交通管理中部署这些技术的目的是缓解拥堵,使通勤者的出行时间更加可靠,并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生产力。
当前形式的人工智能能够解决实时运输中的问题,从而管理物流系统和货运的设计、运营、时间表和管理。
BI_M_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图1 BIM技术的特点桥梁的位置、形状和规模。
设计人员可以在B I M软件中创建三2.1.3设备布局:如路灯、标志牌等设备的安装设计在公路桥梁的设备布局设计阶段,B I 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安排路灯、标志牌、护栏等设备的位置和方向。
设计人员可以在B I M模型中添加这些设备,然后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和检查。
B I M技术还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分析设备的性能和影响,如照明效果、视线干扰等。
此外,设备的信息也可以被记录在B I M模型中,便于后续的采购、安装和维护。
基金项目:中建二局科技资助(2021Z X190002)”;英文翻译为:S u p p o r t e d b y R&D P r o g r a m o f C h i n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e c o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u r e a u L t d.(2021Z X190002)。
1212024.04 |通过B I M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在电脑上完成整个桥梁的设计工作,减少了手工绘图和计算的时间和错误,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B I M技术也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协同,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创新性。
2.2设计优化2.2.1结构优化:如减少材料使用、提高结构性能等B I M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的优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结构优化方面,B I 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有效地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项目的成本。
通过B I M模型,设计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需要的材料数量,避免浪费。
此外,B I M技术还可以进行结构性能的模拟和分析,如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帮助设计人员找出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2.2经济优化:如考虑施工成本、运营维护成本等在经济优化方面,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考虑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
通过 BIM模型,设计人员可以模拟施工过程,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难度和时间,从而估算出施工成本。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使用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AD软件不仅提供了设计师们更高效、更准确的设计工具,还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成本。
本文将重点讨论CAD 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使用及其优势。
1. CAD软件简介CAD软件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设计工具,用于绘制和修改二维或三维图形。
它通过将设计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元素,让设计师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设计和修改。
CAD软件以其高效、精确和可视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桥梁设计。
2.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2.1 三维建模CAD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使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创建桥梁的模型。
设计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功能,如绘制线条、创建曲面、添加纹理等,来构建真实的桥梁模型。
通过三维建模,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外观,从而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2.2 自动化设计CAD软件具有自动化设计功能,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输入参数生成桥梁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只需提供桥梁的尺寸、要求和限制条件,CAD软件即可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桥梁设计。
这种自动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
2.3 强大的分析功能CAD软件还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
设计师可以通过CAD软件模拟不同荷载情况下桥梁的变形、应力和振动等,以评估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结果,设计师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
2.4 转换和交流CAD软件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使得不同设计软件之间能够进行数据的转换和交流。
设计师可以将CAD软件中的桥梁模型导出为其他软件可读的格式,比如结构分析软件或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这样,工程团队中的不同专业人员可以使用各自熟悉的软件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分析工作。
3. CAD软件在桥梁设计中的优势3.1 提高设计效率CAD软件通过提供各种快捷操作和自动化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桥梁设计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一、公路桥梁设计中的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仿真技术是设计工作的核心。
工程设计工作者通过仿真技术对工程的结构运算以及施工技术按实际情况给出的依据做出认真的核算再确定设计方案。
虚拟技术简称VR(VirtualReality),这项技术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给设计者提供直接和真实的三维图像,在公路桥梁设计工作中创建一个虚拟的施工环境,让设计者在趋于真实的环境中完善设计,确保设计的完美,是一种可视的交互环境平台。
1.1公路计算机虚拟现实辅助设计(一)公路平面线形辅助设计公路平面是公路在地平面上的投影,公路的平面设计就是确定公路的走向和平面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参数信息,最后定出公路逐桩坐标。
在平面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地形等高线确定起点、终点和中间的路面控制点。
这些点确定了将要设计出来的公路的大致走向和弧度。
在公路设计中如何在等高线上选定控制点,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1.平面线形应连续、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要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避免产生连续急弯的线形。
4.要满足公路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
选定公路控制点后,要完成公路的组成计算,公路平面线形主要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这样的方式组合而成。
(二)公路纵断面辅助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它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公路纵断面设计主要的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经济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舒适的目的。
这些要求必然需要公路要有好的纵断面组成。
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的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绘制的一条不规则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在系统中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的一段缓和曲线,这段曲线就是竖曲线,按坡度转折的形式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
①纵断面地面高程的获取根据平面设计方法的不同,纵断面地面线数据的采集方法亦有所不同。
如果采用实地定线,则纵断面地面高程主要通过对公路中桩进行水准测量获得;如果采用纸上定线,可通过人工根据纸上定线结果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读取中桩高程。
上述方法是纵断面数据采集的传统方法。
更先进的方法,可先建立DTM,由系统根据适当的算法进行高程内插,从而得到中线上各点的地面高程。
由于本文未讨论DTM,同时系统不支持DTM,因而仍采用传统的方法。
②纵断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确定后,如何让计算机自动产生最优的纵断面,一直是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感兴趣的问题,国内外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需要人工给出初始方案。
目前,国内多数CAD系统仍采用人工方法设计纵断面,通常是由计算机将输入的纵断面地面高程资料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或由绘图仪绘制纵断面地面线图,由工程师设计纵坡,设置竖曲线计算参数,并将有关设计参数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纵坡计算、竖曲线计算以及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计算等内容,输出设计图表。
本文亦采用这种方法,考虑到在屏幕上显示纵断面地面线不如以图纸方式输出直观,因而在程序中设置了输出《外业纵断面图》的模块,供设计人员试坡使用。
当然,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规范的要求,结合公路的等级、设计车速、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筑路材料、工程造价、桥涵、防护、排水等构造物的布置以及平纵面配合等多种因素,来合理地确定路线的纵断面,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设计经验,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人工来完成。
1.2道路模型的建模虚拟场景中,实体建模是主要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场景内容。
而在虚拟场景中,三维实体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
道路模型在漫游系统中,道路是静态的场景,又是主要的交互对象,因此,对它的建模采用几何建模的方法。
关于道路实体模型的建立,首先是获得建模数据,道路的高程数据和几何形状以及曲线、拐角、弯度等数据来自平面图、剖面图等建筑图纸,此外还包括具体的尺寸和比例。
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模完成后,还要对模型进行相应的纹理映射,纹理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实体的正向照片,也只有正向拍摄的照片才有纹理利用价值。
其次是模型的建立,根据CAD图纸,在3Dmax中建立三维模型,注意尺寸比例的因素,尽量减少线性的大幅度变化,注意隐藏面的消隐,减少系统内存的占用,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系统中,模型导入OPenGL前是没有纹理的,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所拍的照片制成纹理图片格式存储起来,在openGL中,由函数makeImage()产生调用,并且所有纹理映射的初始化工作都在程序myinit()中进行。
由g1TexImage2d()说明一个全分辨率的图像,其参数指出了图像的尺寸、图像类型、图像位置和图像的其它特性,接着连续调用函数g1TexParameter*()说明纹理怎样缠绕物体和当象素与纹理数组中的单个元素不能精确匹配时如何过滤颜色;再接着用函数g1TexEnv*()设置画图方一式为GL_DECAL;最后,调用函数glEnable()启动纹理映射。
二、计算机的优化与建模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设计者们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优化和建模技术全面综合的考虑在经济、时间上的有效组合,以期实现效益最大化。
建筑设计的系统模型设计包括基础模型、设计模型以及施工模型。
其中设计模型工作要将工艺参数和施工进度综合起来考虑,以此便于反映施工模型和设计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交互作用。
比如AutoCAD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做辅助绘图工作的,因此这个软件系统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
目前,这款软件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它在原来的二维绘图编辑功能上增添了较强的3D立体绘图功能以及实体造型技术,让设计工作者在更优化的环境中进行相关设计。
三、计算机提供的协同工作系统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所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提出之后,受到了人们诸多关注,在当前的建设设计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该技术领域中最快的研究方向之一。
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的具体含义是指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处于什么群体,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都可以在一个虚拟共享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磋商,进而高效快速的将一个共同任务完成。
而人、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环境在计算机技术的引导下,形成了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系统。
公路桥梁建设正是运用这个系统将设计作为一个共同任务,让相关的设计者一起研究,发挥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
四、计算机CAD技术计算机CAD技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用于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和军事工业。
在计算机技术中,它的应用涵盖了工程设计、机械制造以及图纸测画,成为最有影响的高新应用技术。
在公路桥梁的设计工作中,为了缩短整体工程的工期,将CAD、CAE、CAM 三者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并行工程的思想,简称CE。
该工程的实施主要要求企业及相关人员建立可以共享的数据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衍生出PDM系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设计领域中的PDM系统又发展为PDMII系统。
此外,TQ-16/TX计算机技术也从原来的TQ-16/TX系统软件转换为TQ-16/TX1新型系统软件,并且在磁鼓以及磁带上建立了程序库,增大了存储容量范围,使得数据的输入更快,运算效率更高,在公路桥梁的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广大设计者的喜爱和赞赏。
五、计算机ERP技术ERP技术是生产管理领域提出来的供应链管理概念,这一技术的适用范围很广,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管理等。
应用计算机ERP技术,将其软件本身强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应用到设计工作中,可以和建筑企业常用的建筑CAD软件以及结构受力分析软件相结合,高度集成,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建筑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和外部的施工情况连接起来进行管理,完成设计、物流、信息流、资金管理多方面的有效转移和优化,以便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市场对建筑企业及相关工作提出的高质量、低成本、高安全的要求。
六、计算机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及其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公路桥梁在施工路线以及完工测量的工作中,在没有很专业的软件进行辅助的情况下,要想绘制出公路的施工设计图是很困难的,而且工作量大,过程繁琐,既费神又容易出现错误。
特别是在公路建设设计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测量到的相关数据转换成纵断面上的地面线,才能进行线路审核。
应用Mi-crosoftExcel、AutoCAD提供的VBA功能,将MicrosoftExcel表格中所标识出来的桩号以及地面高程等相关信息都读取出来,再在AutoCAD文件里面用文字和线条等多种形式写出来,就可以很快的绘制出公路的纵断面的地面线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广泛运用的科学技术,也是发展的最快的一门学科。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成为工作者们完成工程设计、绘制图纸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以其高精度、高速度为工程的进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工程设计人员结束了多年以来依靠手工绘图、描图的繁杂设计手段,对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