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对联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专题四 对联
②【对联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对联大意为:大 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连绵无尽。已 知 中的字为同一个字,请结合对联大意将下联补充完整。
专题四 对联
跳竹竿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寄寓着期盼丰 收的美好心愿。跳竹竿源于生产生活,不仅动作简单易学,而且男 女老幼均可参与。跳竹竿时,和着欢快的碰撞节奏声,表演者翩然 起舞,轻松穿梭于开合变换的竹竿之间;持竿者吆喝助威,敲击出 灵动鲜明的节奏。观众也被现场欢快的气氛感染,变得亢奋起来, 纷纷加入跳竹竿的队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 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 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专题四 对联
三、区分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 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根据古音和今音的对照,今音的一、 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三、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 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先有“城乡富”这个“因”, 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郴同学根据景区提供的图片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举棋不定,
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一项( C )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______________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专题四 对联
【解析】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 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首先排除“水作琴声何 须弹”,“何须”上下联重复。根据结构相同的特点,排除“水作 琴声曲悠扬”, 根据平仄,排除“水作琴声不用乐”。

2010语文中考--对联种类

2010语文中考--对联种类

对联种类(1)无情对无情联是巧妙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

其特点是上、下联中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

一般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

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上要离题千里。

请看下联: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

这是一副风格奇特的即席对。

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

一考生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嘲为上联。

评卷先生见此,不禁失笑,于是顺手批曰:“哥哥你错了”。

此联以回答方式出现,寄无限情趣于对话中,待你发现精妙处,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此联奇中见奇,考生误将“昧”置成“妹”,音同而意迥,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奇在阅卷先生将错就错顺水推舟,竟以妹妹身份出现,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宛若含羞怯之意曰“你错了”。

无情之格中含有情之态,真乃楹坛之佳品。

无情对,多为字与字严格相对,而联句立意却风马牛不相及,造成一种对联艺术的差距美。

请看下联: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

“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

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

再看下联:树已半残休纵斧;萧何三策定安刘。

这也是一副无情佳对。

上下句意义毫不相干,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残树。

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有天造地设之妙。

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邦;“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小类相对;“已”对“何”,为虚词相对;“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

联中惟“残”与“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意,仍然对仗工整。

中考语文中的对联

中考语文中的对联

中考语文对联短句上联:倾三江水,磨砺手中铁笔,今日小试利钝; 下联:吸五车书,成就心里波澜,明朝大展鸿图。

上联:怀壮志,攀书山,喜今朝自学诸君应大考; 下联:选贤才,创伟业,看来日经邦俊杰腾中华。

上联:自学可成才,古往今来皆有样;下联:临场须着意,行文走笔莫轻心。

上联:怀抱宏才,休言伯乐居何处;下联:胸存大志,愿献功夫在此时。

上联:及第岂无缘,望老汉摘星搦管正期舒骥足; 下联:成才当有道,看小生揽月挥毫直欲占鳌头。

上联:才华出众,请从卷中寻胜景;下联:志向凌云,须向笔下问乾坤。

上联:襟抱弢天地;下联:文章达古今。

上联:沐春风诸生品学小成贺今日;下联:凌绝顶群彦功业大造看明天。

上联: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下联: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上联:学海竞千帆弄潮但凭真本事;下联:读书破万卷得志须靠好文章。

上联: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下联: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上联:十年磨一剑窗前雪案头萤砥励以期刃锋本为国家利; 下联:一生能几搏胸怀锦笔生花洒挥而就才智当增华夏光。

上联:试玉十载笔凝千钧绘锦绣;下联:树人百年龙飞九天览众山。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心无杂念从容不迫迎高考;下联: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争魁首。

上联: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下联: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于天。

上联:无知一场考试突来怎耐马失前蹄;下联:吾知一切付出皆有回报奋发向上。

上联:懊悔投机取巧粗心大意答非所问;下联:决心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奋发图强。

上联: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下联: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中考语文对联说说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下联:鸟语花香精神抖擞。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下联:鸟语花香风流倜傥。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考点导航]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是最具汉语内涵和神韵的一种文体,具有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知识性广、趣味性浓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联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进入中考试题,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新亮点。

对联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它进入中考很好地体现了贴近现实生活的中考命题方向,是语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语文观”的体现。

中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有这几种:1、文联匹配,即根据上(下)联选出下(上)联;2、文联巧对,即根据要求对出下(上)联,有时是自拟一幅对联;3、对联改写,即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或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幅对联;4、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结合起来考查;5、对联赏析,即品赏对联的妙处等等。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审美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体现出我们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魅力。

[指点迷津]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种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的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种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2、词性相对,即相应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对,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3、意义相关,即上下联内容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4、结构一致,即句法结构应一致,如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5、情境相同,如上联呈现欢快气氛,则下联也应相同,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对联特别有可能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或者是作文中,因此,对联的掌握成为了中考语文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本篇文章将从对联的概念、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构成、对联的使用等方面全面地进行介绍。

一、对联的概念:对联是指两句对仗的短文,一般用于表达祝贺、劝诫、慰问、警句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二、对联的分类:按照对联的形式,可以分为对仗、押韵、对仗押韵和作对。

对仗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中,各个字的位置、形式和结构都相同;押韵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末尾的韵母相同;对仗押韵是同时满足前述条件;作对指的是前后两句的词、意义或者是反义。

三、对联的特点:简短精练、情意表达、反映时代、警醒人心。

对联是汉族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短文体,在它的创作中,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才情、情感和思想。

四、对联的构成:对联中的前后两句,前一个句子叫做“上联”,后一个句子叫做“下联”,两句诗的字数相同,要求用字正确,匹配紧密,意像新颖,才情横溢。

五、对联的使用:对联经常出现在节日、庆典、会议等场合,可以表达祝贺、慰问、警醒等不同的情感和含义。

在中考中,要求考生具备对对联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对联的知识和技巧应进行充分的复习和练习。

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对联的练习题目,供大家进行训练,同时也提供了题目的解析,希望对大家参加中考能有所帮助。

1、有声有色的篮球场,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对仗)答案:上联有声有色的篮球场,下联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体育场馆和体育事业为基础的,上下联之间必须能比拟,或对仗或押韵,上下联之间形象对应,显得意境的完整、生动、深刻。

2、悠闲的农家乐,喧嚣的都市城。

(对仗)答案:上联悠闲的农家乐,下联喧嚣的都市城。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城市人和乡村人为主题,反映了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悠闲,上下联之间必须有互相搭配的意义,有互相对应或补充的关系。

中考常用对联25对

中考常用对联25对

中考常用对联25对1、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2、上联: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下联:大社会架设赛场,吾为人生主角3、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4、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下联:岳阳楼壮美雄奇5、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6、上联:不顾安危,司马迁正修史记下联:冲破世俗,欧阳修与民同乐7、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茅庐传佳话下联:看今朝红军四渡赤水显神通8、上联:三十年华夏改革风起云涌下联:六十载祖国发展日新月异9、上联:国庆阅兵,三军气势惊当世下联:广场起舞,九城风情醉夜空10、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雄驰宇宙下联:一箭穿云,科学才子会嫦娥11、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下联:有志育才一代功12、上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下联: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13、上联:邻难我援,撒播中国大爱下联:我灾邻助,收获人间真情14、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15、上联: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下联: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16、上联:独揽梅花扫腊雪下联:细倪山势舞溪流17、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18、上联:凌空劲竹真君子下联:空谷幽兰绝美人19、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20、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21、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之本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22、上联:苦口婆心育莘莘学子下联:呕心沥血为泱泱中华23、上联:斑羚飞度显壮举下联:蝼蚁逃生见精诚24、上联:屋后松竹添秀色下联:门前梅兰吐幽香25、上联:鸟巢造型开创世界奇迹下联:奥运构想展示中华文明。

中考对联专项复习

中考对联专项复习

填字游戏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 花魂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 张飞 人处世上,要 八戒更需 悟空 雪映白梅 梅映雪 ,风翻绿竹 竹翻风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 上下句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鸟儿被人关 在笼子里,恨自己不能像其它的鸟儿一样 可以尽情的展翅高飞,可以在天空中自由 的飞翔,人处这世界上,不但要像猪八戒, 那样的懂得做人、懂得处事,还要更懂得 进行换位思考,而不要太过于钻牛角尖, 这样的人才不会活得很累
句式相同
• 上联是: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 就忙着起床。下联是:最无益,莫过一日 曝十日寒。
考生对不合适的上联作出修改,我们从 句式上就可很快发现,“何必要三更才 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与“莫过一日曝 十日寒”句式不对照,只要稍一调整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就 与下联句式一致了。
4、平仄相对
• 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 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 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5、内容相关
• 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 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 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 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 联的大忌。
上联“商贸繁荣”上联说的是“社会”, 而下联也应如此, 下联:人文鼎盛
妙联集锦(一)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饭店 )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粮店)

妙联集锦(二)
上联: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下联:日到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 上联:绿荫锁黄沙,包头不再包头。 下联:红花掩碧柳,长春永远长春。 大道奔小康,通辽更加通辽。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对联含解析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对联含解析

专题13 对联【知识贮备】1.定义: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之一。

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

在考试中,则很少接触或用到横批。

2.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1)按音调平仄区分。

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即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这一对联。

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因此,“方向正确城乡富”为上联,“政策英明衣食丰”为下联。

(3)按时间先后区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这一对联。

“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因此,“风送莺歌辞旧岁”为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为下联。

(4)按逻辑关系区分。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一对联。

这副对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因此,“勤俭持家家道昌”为上联,“团结建国国事兴”为下联。

3.对联的贴法:(1)看位置。

当你面向门站立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2)看横批。

按照古人写字的习惯(由右至左),以背对门的方向为准:上联在横批左下方(即右侧),下联则在横批右下方(即左侧)。

按照现在人写字习惯(由左至右),则以面对大门的方向为准: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4.朗读对联的方法:先读上联,后读下联,最后读横批。

5.属对(即创作对联)的原则:(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解题方略[标签:复习语文]一、对联常识。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

相传最早使用对联的是五代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他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第一副春联。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都喜欢用对联来表示吉祥、抒托情怀、志趣、理想、情操,或歌颂人事,讽喻时世,或酬赠亲友,悼念亡灵。

所以婚丧喜庆,送往迎来,应酬赠答,甚至冷嘲热讽都可以用上,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与课文有关的作家及名胜古迹对联。

如: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白居易:枫叶四时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文天祥: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黄鹤楼: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对联讲究的是对偶,即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必须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联的。

从对偶这种特定的形式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

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式来说又分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

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用多种修辞形式。

1、用典。

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

如: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江西滕王阁对联)2、镶名。

又叫嵌字,是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在联语中,使对联新颖,个性化突出。

如:航标引道,旌旗指路,构和平,同创华夏伟业,锦绣河山涛声笑;国乐迎亲,乡茶叙情,谋发展,共建炎黄愿景,楚汉土地瑜色美。

嵌进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名字。

3、对比。

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和情况摆出来,进行对比。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苏州拙政园联)4、叠字。

是把相同的字叠用起来,使重点突出,语气加强。

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对联)5、双关。

指一句联语有两层意思,表面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要表达的则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

这种手法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使联语机智幽默,饶有风趣。

就构成条件看,双关可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这两种双关形式又可结合使用。

(1)谐音双关。

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如:塔中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上下联都用了谐音,嵌入了诸葛亮与李长庚(即李白)的名字,颇见奇妙。

(2)语义双关。

利用语义的双重性构成的双关。

如: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政府更加贪污腐化,司法机关也是“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当时有人就替法院拟了一副对联:有条有理;无法无天。

意思是:有金条就有道理,无法币就暗无天日。

八个字把反动政权的腐败堕落揭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手称快。

6、回环。

指的是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回环修辞手法,顺读逆读一个样,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美。

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还有一种借助谐音构成读音回环的对联。

据传,明代唐寅一日到朋友家做客,见壁上挂有一幅僧人所画的《出水芙蓉图》,脱口出句曰:画上荷花和尚画,联语传开,久而无对。

直至清代,才有两个对句。

一为李伯元所对:书临汉帖翰林书。

另一为纪晓岚所对:观音堂前唐寅观。

7、顶真。

即在联语前后的几个词语与词语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联,上递下承,使得联语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

如: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来到京城天然居酒楼,忽来灵感,为之题一上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后纪晓岚过浙江新昌县郊大佛寺,见其佛像高达丈余,于是对句: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8、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修辞格式。

如: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南京秦淮河风月亭)9、集句。

指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警句成联。

可以增强联语的说服力和语言的典雅性。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风景这边独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山如此多娇。

10、用多音字。

指巧妙地利用汉字中的形同而音义皆异的多音字。

如: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温州江心寺联)此联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作,巧妙地利用了多音字“朝”和“长”,通过写云聚云散、潮长潮落,描绘出了温州江心孤岛那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的景象。

11、缺如。

指在联语中故意隐去某些词语,引发人们想起另一层意思的形式来促成联语。

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披是“南北”)联语隐含的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无东西”。

二、常见题型举例。

1、直接对出上下联。

如:上联: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下联:。

2、联系名著对对联。

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

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下联:。

(《西游记》)。

(《水浒传》)3、成语对联。

如: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入一个成语,要求与它前面的成语形成对偶。

(1)愚公移山——( )(2)心里有鬼——( )(3)守株待兔——( )(4)狗仗人势——( )(5)雪中送炭——( )(6)瓜熟蒂落——( )4、根据原有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成为对联。

如:下面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写的挽联,其上联的次序被打乱了,请重新排列。

上联:懂得进退攻守,要打叭儿落水狗,岂仅文坛闯将,临死也不宽恕下联: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5、根据情景对联。

如:八月中秋,三个新考中的秀才赏月。

这时民间艺人史厥宜也来了。

三个秀才看不起他,提出要和他对对联,难为他,未料史厥宜却对答如流。

轮到史厥宜出题,上联是: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

直到除夕晚上,秀才们未想出下联,只好请教,史厥宜微微一笑,答出了下联:(提示:结合除夕特定情景即可对上)上联: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下联:,,。

6、根据对联知识,选择上下联。

如: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A.满园春光堪入画B.满地绿荫飞燕子C.千朵红莲三尺水D.三代前贤松柏寒7、精简语句,使之成为对联。

如: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游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行;下联为:。

8、在对联中获取相关知识。

如: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水,冰化水水温不升。

”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9、根据对联特点,填字成为对联。

如:“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

10、指出对联中隐藏的名人或名胜。

如:(1)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

请写出对联所赞颂的人物、并写出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①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③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2)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11、对联类型考查。

如: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A.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

12、确定上下联。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

)如:邻居张军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

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

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13、根据材料对对联。

如: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

14、联系古诗句对联。

如:请你联系杜甫《春夜喜雨》中诗句,补出下面对联的上联,献给辛勤的园丁。

上联: ;下联:有志育才一代功。

15、根据例子对联。

如: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乙:,春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16、对联赏析。

如:有一幅题为《武大郎开店》的讽刺漫画,店中的小二都比掌柜武大郎矮,店内对联的横批是“王伦遗风”。

请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一横批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