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体检报告,肿瘤指标高很害怕

合集下载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

2013.3/FOR YOUR HEALTH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恶性肿瘤患者也不是每个人肿瘤标志物都增高。

从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规范研讨会上,笔者获悉,血液肿瘤标志物是医生判断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预后及选择方案的有力依据,但它只能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手段。

如果市民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还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未必是得了癌症“医生,我肿瘤标志物高,是不是得了癌症?”“医生,我上次查了肿瘤标志物高,这一次怎么会是正常呢。

”江苏省“十二五”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严枫经常遇到这样手拿化验单前来询问的市民。

肿瘤标志物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肿瘤组织或细胞可以检测到。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有些病人确实体内有肿瘤存在,而有些病人仅仅是无意义的轻度升高。

而且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会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如AFP (甲胎蛋白),除原发性肝癌外,孕妇、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

并非每个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都增高很多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症状而引起人们的警惕,一些早期的病例因此得以发现,经过及时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

临床有些确诊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癌抗原125)一直正常,手术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

所以如有其他临床诊疗手段证实可能有恶性肿瘤存在时,不要因为标志物不高,就心存侥幸,一定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排除。

有几类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比较高,如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 的升高,前列腺癌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体阳性率约为70%,这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早期发现,但是目前还没有100%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Ca199稍高__生死两重天

Ca199稍高__生死两重天

Ca199稍高生死两重天单位安排2008年11月中旬到某定点医院体检。

一个月后,2008-12-29我拿到体检报告,其中一个指标ca199 值是48.45,高于正常值37,医嘱立即复查。

一拿到报告,不知道ca199什么意思,但直感ca199不寻常,不是一个普通的指标,遂在网上搜寻。

ca199是肿瘤标志物,一个对胰腺癌敏感的指标。

而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看到的相关内容越多,心越沉。

晚上睡得不太好,第二天上医院复查。

医师认真、严谨、历练,看了我的体检报告,询问我哪儿疼痛?我说没有。

开单要我复查ca199和拍螺旋CT片。

抽血、躺在CT台、等待结果时,整个人精神都高度紧张、恐惧。

CT结果没有问题,下午4点后ca199报告出来是46.83,心情稍安。

把检查结果交给医师,他看了看,说:半个月后复查ca199。

我说半个月后会降低吧?他说也可能升高。

回到家,网上查找ca199稍高的相关信息。

正常人血清CA19-9的上限为37U/ml。

已发现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A19-9浓度增高,胰腺癌尤为明显,被认为对胰腺癌较敏感的标志。

作为消化道肿瘤标志,70%胰腺癌、40-50%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

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者,也可见CA19-9增高。

其他如卵巢粘液性肿瘤、宫体腺癌、宫颈管腺癌、乳癌肝M和胰腺肝M患者,CA19-9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肿瘤标志物一般在病人症状出现之前3-6个月即可见增高。

AFP,甲型胎儿蛋白是检测肝癌的肿瘤标记。

医学专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指出,AFP 增高有5种动态变化:①持续高浓度;②持续上升;③先高后低又复上升呈马鞍形;④持续低浓度;⑤一度阳性,很快又转阴。

前三者大多被证实是肝癌,后两者多不是肝癌。

当时,思想包袱很重。

晚上睡不好,常常清晨3-5点会醒过来,心情沉重。

想到自己只有40岁,难道我只能活几年?我痛苦窒息。

有那么一霎那,感觉天空慢慢缩小,像丝网一样在窒息我,喘不过气来,从内心五脏六腑深处升腾起来的一股绝望、哀怨、悲愤,我失声痛哭,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看到这么多凶险的肿瘤,我想,我这个ca199增高不多,刚刚体检,我又没有任何炎症,看到肿瘤标志物在病人症状出现之前3-6个月即可见增高,我就想我就得一个预后好一点的肿瘤吧,选了一个结肠癌。

正确看待体检报告单上的“异常”

正确看待体检报告单上的“异常”

正确看待体检报告单上的“异常”□ 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马恰怡/朱 侃有些人在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单时,常被上面的“+”、“++” 、“↑”、“↓”等指标吓得够呛,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整日忧心忡忡,或者病急乱投医,花去很多钱,最后不了了之。

其实,这都是因为不会读体检报告单所致。

因为体检报告上的诊断结果,往往是客观的描述所见,提供给临床医师参考,是否有病,需不需要治疗,都得听临床医师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科学看待体检结果中的异常指标。

首先要引起重视,但也不要盲目妄下结论。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报告单首页或者末页整体的诊断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某些指标超标、异常的临床意义其实并不大。

其次,体检只反映检查当时的结果,而人的生理状况是随时在发生微妙变化的,所以,一次体检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体检者的状态,当然,也有可能会在检测上存在合理的误差。

比如,异常指标只是比标准值高了几个小数点,再次复查又正常了。

因此,如果体检指标异常,正确的做法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随访、复查,找出指标异常的原因。

对于一些临床意义不大的指标应该定期随访,观察动态变化情况;对于一些重要指标如血糖、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物异常,则应及时去做专科检查,争取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再者,一般来讲所谓的正常值,是根据大多数健康人测得的平均数,不能顾及个别现象,所以你的这项检查很可能就是正常,或许其他因素所致,最好要结合临床,请医师做解答。

体检结束并不等于就完事了,体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进一步评估检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改善不良的健康状况。

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淋巴瘤,如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前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其他,如自身免疫性溶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3)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体检报告单怎么看

体检报告单怎么看

现在不少单位都比较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每年都要给老年人体检。

如果你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回家后建议问一问父母,有没有进行过体检,如果父母做过体检,那么你应帮助看一看体检报告单,一是了解父母目前的身体状况,二是了解父母的体检指标有没有异常情况,患有哪些疾病,平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医院体检中心有关专家说,现在有些老年人,体检报告出来后,怕麻烦或害怕确诊某些疾病,不愿到医院复查,这样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去年他们在医院曾经碰到过一位病人,前两年体检时,医生告知他的肺部有一个阴影,建议到医院复查,但这位老人怕麻烦,一直以年轻时曾患过肺结核,是以前留下的老疤为由,拒绝到医院复查。

两年后,这位老人的肺部出现了积水,经检查,他已到了癌症晚期。

康康在线说,很多人不会看体检报告单。

体检报告单上都有一个“参考值”,这个参考值是一个用于参考、指导判断的数值,它是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平均值。

血常规检查,人们关键要看的数值有四项: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在这四个项目中,其中一项出现异常都要引起重视。

如果白细胞高,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超过五六万,并且形态有异常,有可能患了白血病,低于2000或以下,说明抵抗力低,容易伤风感冒,应到医院查明原因。

如果红细胞高,可能由于长期缺氧,如果红细胞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患有骨髓性贫血。

血小板是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血小板低,有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如果高,说明血液浓缩,血小板极高,有可能是患有血小板性白血病。

对于尿常规的化验单,关键要看尿糖、尿蛋白、尿白细胞、镜检红细胞四项,这四项中如果一项异常都有患病的可能,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尿常规中的尿糖高,同时检查血糖也高,就是糖尿病。

如果血糖不高,但小便里有糖,可能是肾性糖尿病。

如尿蛋白高,很可能患有肾脏疾病、肿瘤等全身性疾病,这项指标出现不正常,一定要作进一步检查,不能马虎。

尿白细胞高,说明有尿路感染。

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

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

体检结果报告怎么看一般体检,包括外科、耳鼻喉科、内科(血压、心电图、b超)、妇科以及x光等项目,其结果一看就明白,而验血的结果虽然有正常参考值对照附于每项结果之旁,但若有高低值时,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其意义。

为此,现把一些体检项目开列于下供大家参考(临床意义):1、葡萄糖(血糖glu):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等。

减低: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运动等;胰腺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严重肝病等。

2、尿素氮(bun):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肾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种肾脏疾患所致的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路梗阻等。

减低:严重肝病、肝坏死等。

3、尿酸(ua uric):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等;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4、总胆固醇(tch、chol):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5、甘油三酯(tg、tric):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

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6、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7、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8、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9、eb病毒壳抗体(vca-i-ga):阳性:eb病毒感染、鼻咽癌。

10、癌胚抗原(cea):增高: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及其他癌症,吸烟的老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增高: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指标该怎么看?

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指标该怎么看?

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指标该怎么看?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24()5
【摘要】作为体检套餐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清肿瘤标记的检测物,是无创伤且最为大众熟知的癌症筛查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有什么意义?指标异常该
怎么办?肿瘤标记物指的是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还包括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

但由于肿瘤标记物是细胞的代谢
产物,除了肿瘤细胞外,身体处在炎症或良性疾病情况下,细胞也可能分泌或者产生某些代谢产物。

因此,肿瘤标记物增高不代表一定存在肿瘤,甚至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
标记物也可能完全正常,正式确诊需要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

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
记物增高,应该在听取肿瘤专科医生的意见后,进行随访观察或进一步的诊断。

【总页数】1页(P56-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观察延续护理在体检肿瘤指标阳性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
2.四川经济的“体检报告”该怎么看?
3.基于FOCUS-PDCA程序的质控指标监测在体检报告管理中的应用研
究4.手把手教您看体检报告常见指标5.血脂报告上的高高低低,该怎么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CA724偏高经历患者的亲笔感受

关于CA724偏高经历患者的亲笔感受

网友A:本人43岁,不吸烟,但近半年在办公室常呼吸二手烟,近几年应酬较少,偶尔喝过量的酒。

父亲是肺癌,叔父是胰腺癌,都早已过世。

母亲家族比较长寿,癌症患者较少。

有个哥哥是几年前是肾脏肿瘤,发现得早,手术后恢复良好。

2014年10月28日,体检抽血检查肿瘤7项指标, AFP,CEA,PSA,CA50,CA199, CYFRA211等六项指标都正常,有一项CA72-4,正常值是0.2-8.2 U/ML,我是11.44 U/ML;体检报告建议:“复查CA72-4,如仍高,请及时到专科就诊。

”网上说单独这项指标偏高不具备什么意义,但我还是很纠结。

12月10日,去安徽省立医院消化科专家门诊,张开光主任建议我做幽门螺旋杆菌呼气实验,检测结果为阴性。

复查CA72-4, 11.69 U/ML,升高0.25,纠结了。

12月11日,去省立医院知名专家门诊肿瘤科季楚舒主任看了,她说你既然检查了这个指标,作为医生就建议你做个胃镜肠镜看看,还可以查查胰腺CT,和肺部CT。

我说不想做胃肠镜,想等两个月再复查,她也没有反对,又说我自己是个医生,体检都不查得这么细的。

自己消化功能一直不太好,吃什么拉什么,木耳甚至胡萝卜、蔬菜有时都不消化,食欲正常。

偶有拉肚子,排便次数略多,有时一天2-3次,形状正常,感觉有轻微痔疮,有极偶然的便血,鲜血也符合痔疮特征。

12月14日,开始自己调理肠胃,吃整肠生一天三次。

今天感觉良好。

网友B:我是今年9月份开始觉得胃不舒服,半夜偶尔隐痛,9月旅游去了成都吃了辣的那就更明显,因此对于10月份的体检一直隐隐的觉得有点什么。

话说身边的一个朋友也是在6月的体检中发现724偏高,当初还特地帮她问了下医生,认识的那个消化科医生觉得压根没啥。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也偏高。

说实话刚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也没觉得撒,或许早就觉得这次的指标会有点问题。

但是最不好的一点,就是我去找了“度娘”,太坑爹。

看完就傻了,然后脑袋里面飞速的转过很多画面,大家懂的,想想儿子那么乖巧可爱,才8岁。

体检报告医生说随防什么意思

体检报告医生说随防什么意思

体检报告“数据异常”应该这么读医生说别怕别慌,如有大问题,医生会第一时间联系你肿瘤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血常规、尿常规一些看不懂的指标不是有向上的箭头,就是有向下的箭头……看到这样的体检报告,你是不是会心生恐惧?昨天,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多位临床专家,他们的一致答复是:“不要被一次实验室的异常结论吓到,如果有大问题,医生会第一时间联系体检者。

”【读者反映】体检报告多数人看不懂“尿蛋白+是什么意思?”“血小板分布宽度:18.8↑这要不要紧?”……最近,南京某单位员工拿到了前不久体检的结果,可是,面对体检报告单上一堆异常指标,大家蒙了,尤其是看到建议栏中要求到医院复查时,更是紧张。

平时觉得自己挺健康的陈女士,在这次体检中却查出一堆问题,甲状腺ⅰ度肿大,尿蛋白+-、尿潜血3+,白细胞++。

“我最近比较忙,这些结果会不会与劳累有关?”陈女士自我安慰,但是看着体检报告单中的异常数据,陈女士心里多了一丝担忧,而体检结论只是建议到医院复查,也没有说明有没有病则更让她心里感觉很不踏实。

像陈女士这样看到体检报告心生不安的还有很多,最恐惧的莫过于看到肿瘤标志物超标,张先生的甲胎蛋白afp的指标为20.8,比参考值<20.0略高,看着数据旁边往上的箭头,张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者在南京多家医院的体检机构采访发现,对于体检报告中的异常指标,虽然拿到手时有的人会比较重视,但绝大部分人表示并不能看懂其真正的含义。

【专家回应】别慌张先看“健康建议”“事实上,体检报告中单个指数不达标不用惊慌,因为这并不一定代表生病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室组长、体检中心主检医生敖忠芳教授表示,对于有问题的结果,都会建议受检者复查。

对于体检报告中“+ -”、“+”、“++”、“+++”符号,敖忠芳解释,这是表示相关指标的程度,分别代表可疑、轻度、中度和重度。

“可疑”可复查也可不用复查;“轻度”建议复查,但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决定复查时间;“中度”建议要及时复查;“重度”则建议不能耽搁,要尽快去医院专科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指标高一定是癌吗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寄希望在体检时通过检查肿瘤标志物,早期筛查肿瘤。

一些人因检查结果正常而兴高采烈,不久却被医生确诊患了肿瘤;另一些人则因结果异常,查了很久也无法排除肿瘤而愁眉苦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指标并不一定是癌症肿瘤标志物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的一类生化物质。

理想情况下,一旦增高就可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即灵敏度应100%;如果正常则排除恶性肿瘤,即特异性100%。

但实际上,目前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能完全符合这一定义。

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增高,并不表明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检查肿瘤标志物呢?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首先是用于已知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如分析恶性程度、侵袭性、扩散情况、生存期等。

其次,可用于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估,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判断有无残留,是否复发。

再次,对有明确肿块或转移的患者可用于肿瘤来源的辅助诊断、肿瘤分类。

仅有个别肿瘤标志物可用于体检时,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肿瘤。

体检可查下列肿瘤标志物根据临床实践,下列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恶性肿瘤,其增高的幅度可达上千。

甲胎蛋白(afp):反映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性肝癌,其增高常早于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肝癌手术切除率、一年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afp增高还可见于卵巢和睾丸等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

糖类抗原125(ca125):反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在各种盆腔肿块中,卵巢恶性肿瘤阳性率78%。

各种其他恶性肿瘤,如同时伴有ca125增高时,常见明显的胸腹水。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肛门指检,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波检查一样,都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肿瘤标志物增高需综合判断此外,医院的操作因素、试剂种类等,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因此,体检者对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无明显可疑症状,或特异性非常低的肿瘤标志物低度增高,可在适当休息后,在肿瘤医院一个月复查一次,如继续在原值范围波动,或有增高趋势,应针对同一项目,在肿瘤医院和其他医院复查。

如继续增高,医生会仔细排查,必要时要做ct、pet/ct等检查。

若肿瘤标志物反复上下波动,但总体没有继续增高的趋势,患者不必过分紧张。

总之,临床证实,部分肿瘤标志物可以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肿瘤,为此,建议从事高污染工作和进入高危年龄者应每年检查一次,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提前跨入体检行列。

篇二: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哪些最重要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哪些最重要? 留意临界值变化2012年11月15日 08:12:08 来源:重庆晚报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教你看体检报告异常指标中哪几个最重要拿到体检报告了,可一长串体检项目、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下降的箭头,着实让不少人有些头晕眼花。

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可能指向哪种疾病?其实,这些你都可以向医生咨询,但不少单位是将所有的体检报告抱回来发给职工,而职工自己又很难读懂体检报告。

昨日,针对读者普遍关心的体检报告解读问题,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

重视对下次体检建议一份基本的体检报告包括检查数据和终检结论等,最值得参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议。

“对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千万不可忽视,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建议。

”赵小兰说,有些体检报告中,会出现如复查、定期检查、进一步检查等术语,这并不是医生随意开的,更不可轻视。

复查:指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如尿酸偏高,可能与检查前饮酒有关,应在一周内第二次检查。

定期复查: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观察变化,就必须定期复查,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胆结石等,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看看大小、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如有变化就应及早手术。

进一步检查: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医生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

当体检结果已显出某种疾病,医生建议尽快治疗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留意临界值变化体检报告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体检数据。

有些体检者过分依赖这些数据,认为这些就是自己健康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赵小兰解释,这些数据只是体检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受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影响。

有一些检测项目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

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相似或相同的条件下检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报告,再请医生诊断。

受检者特别要注意体检中处于临界值的指标。

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并要特别留意这些临界值的变化,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尿常规尿常规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尿常规检查的疾病有四大类: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隐血或红细胞、尿蛋白质和颜色等指标改变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存在;尿比重、糖和酮体检测,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白细胞、隐血、红细胞、颜色和浊度对确定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有很重要的价值;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胆红素、尿胆原、颜色等指标也可作为其它疾病的诊断依据,如胆红素和尿胆原指标增高时主要反映肝脏有问题,尿液呈黄绿色往往提示黄疸。

重要指标尿蛋白:它是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尿隐血:其提示意义要差一些,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

这与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

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血常规血常规项目有20多种。

从医生的角度讲,里面的每个指标都很重要。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部了解这二十来个指标确实有难度。

重要指标白细胞计数: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指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

指标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

血红蛋白降低,称之为贫血。

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

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多见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

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

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生化生化体检主要是用来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的情况。

针对肝功能项目有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针对肾功能的项目有肌酐、尿酸、尿素;针对血脂的有五项,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

由于生化体检的项目较多,一个指标可以提示多种问题。

不同异常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也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赵小兰不建议大家网上搜索,自我诊断。

看到不正常的化验结果,要先去体检医院复查,再咨询专科医生。

重要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体检报告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俗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最为常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脂肪肝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如果测定值超过正常上限20倍,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此时若伴有阳性肝炎病毒标志物,可以诊断肝炎。

alt的正常上限是40单位,2.5倍为100单位,20倍为800单位。

另外,临床上还常用ast/alt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比值越大,说明肝受损越严重。

肌酐(crea):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可能出了问题。

肌酐正常,却有尿蛋白,也应引起重视。

如果几个指标一起升高,则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次查出血尿酸偏高,身体没有症状,更多考虑为高尿酸血症,通过饮食控制,并定期复查随访即可。

若伴有关节疼痛,或者本身就有痛风的,应尽快求医用药。

免疫赵小兰称,有些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两个指标数据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大问题,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

临床上确诊癌症有很多因素,肿瘤指标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最好去医院复查。

重要指标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估计有作用。

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一旦这些项目呈阳性,要重视。

这些体检常识你知道吗体检前没必要禁油腻食物和酒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体检前,确实有些东西不能吃,比如血豆腐,特别是在一些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等的检查中,大便潜血是重要指标。

如果在前三天吃了猪血或血豆腐,结果就会不准确。

另外,动物肝脏也应少吃,容易影响到甘油三脂的准确性。

很多单位在发体检通知前,都会提醒体检者不吃油腻食物、禁止喝酒,但其实并没必要。

在体检前保持生活常态即可,若平时就喜欢喝两口的人突然戒酒几天,体检结果出入就较大。

体检前3天不要服用维生素c、减肥药及抗生素类药物。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及冠心病的降压、抗凝和抗栓治疗,不能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应清晨服药后再接受体检,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停药。

体检中尿检最好是晨尿中段尿新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卓泉:体检最佳的采血时间是在早上8时到10时。

因为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虽然体检者仍保持空腹,但也容易使血糖值产生变化。

有早锻炼习惯的人应暂停一天,以免运动量大后引起低血糖或肝功能和血糖检查不准。

此外,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检查效果最准的尿样是晨尿,取尿时,中段尿最为稳定。

由于晨尿是全天中最浓的,便于化验时获取阳性信息,同时晨尿是机体在休息状态下形成的,避免运动、脱水等人为因素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对于诊断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肿瘤,晨尿做化验意义最大。

如果取的尿不是中段,最明显的误差就是会让尿液的ph值偏高或者偏低,还有一些数据会轻微浮动。

可有的人即使知道中段尿这个概念,却苦于不够手快。

这就要人为控制一下排尿速度,同时不要太紧张,正常人在排尿一秒后的尿液基本上就可算做中段尿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