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综合测评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题一含答案解析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题卷一(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 分)学号姓名成绩一、语文累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 10 分)( 1)补写出以下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②斜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④前不见先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⑤,相去复几许。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⑥征于色,,尔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
(4分),。
,。
2.阅读下边文字,达成( 1)~( 4)题。
(9 分)人生如同一本书,读人生这本书,要学会宽容,要学会豪迈,由此才能读到大有裨益的知识。
人生之路,或许辉 huáng,或许平凡;或许简洁,或许冗长;或许顺利,或许坎磕这全部全部的结果,都在于我们当时的那一笔挥就。
( 1)给加点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豪迈()辉huáng()冗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大有裨益”的“裨益”的意思是;“一笔挥就”中,“就”的意思是。
(2 分)( 4)将下边的句子改为两重否认句,不得改变原意。
(2分)这全部全部的结果,都在于我们当时的那一笔挥就。
3. 运用课外阅读累积的知识,达成(1)~( 2)题。
( 4 分)( 1)《无常》是鲁迅《朝花夕拾》中回想类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欢的是。
(2 分)( 2)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切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之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充满了对之情,充满了对之情。
(2分)4. 某中学展开了“我说友谊”的综合实践,请你参加解决有关的问题。
(12分)( 1)对于“朋友”间的友谊,自古到现在,都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请选出以下古诗词中不是表达友谊的一项()(2 分)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请。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及答案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及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仲裁(zhōng)翘首(qiáo)轻盈(yín)镌刻(juān)B. 篡改(cuàn)杀戮(lù)绯红(fēi)诘责(jié)C. 畸形(jī)辍学(cuò)胆怯(qiè)踌躇(chóu)D. 颓唐(tuí)琐屑(suǒ)虬枝(qióu) 主宰(zǎi)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 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 无论走到哪里, 都会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B. 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地坐着, 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 参会人员对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受启发, 不禁都鼓起掌来。
D.老李诚惶诚恐地迎上去, 颔首低眉地打着招呼。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 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 又要能干会干, 切忌不可蛮干。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触到水, 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 似乎他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句中加点词语都是动词)B. 挑拨离间、目眩神迷、有益无损、人情世故。
(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样)C.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
”(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 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 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正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底下, 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 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②这飞泻下来的雪水, 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③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④那融化的雪水,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一【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G 摧枯拉朽(1)溃退(ku i)荻港(d i)锐不可当(d a ng)泄气(xi。
)要塞(s d i )签(qi a n)订歼(ji a 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2.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页共2页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 S)湖摧枯(g⑴拉朽B溃(ku i)退繁他川昌・・・・C获(hu o)港锐不可当(d a ng)D歼(ji G n)灭要塞(s G i)•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八年级上册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解决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系统、科学的导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方案包括四个主要步骤:问题诊断、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这些步骤的有机结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二、问题诊断1.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欠缺兴趣。
2.写作能力不强: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表达能力、文采和文笔存在各种问题。
3.阅读理解困难: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难题,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4.古代诗词掌握不牢: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三、方案制定1.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社团、语文竞赛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定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励学生取得好成绩。
2.写作能力不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组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等。
-提供大量的写作范文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模仿和练习,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交流和互评,帮助他们彼此学习和进步。
-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阅读理解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提问,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
-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报纸、杂志、课外读物等,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
-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升阅读水平。
4.古代诗词掌握不牢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进行古代诗词的分析、讲解和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背诵和朗读古代诗词,培养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制定古代诗词学习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方案实施1.学校积极支持并组织语文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制定和推广这一导学方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一、背景介绍1.1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语文内容涉及到古诗文、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古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1.2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课文理解困难、古诗文鉴赏难题、作文写作技巧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二、问题解决导学方案2.1 加强课文理解训练针对课文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外,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理解诗句意境等方式进行课文的巩固与拓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2 优化古诗文鉴赏教学针对古诗文鉴赏难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优化。
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解、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提高作文写作技巧针对作文写作技巧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写作技巧,提供大量范文进行分析和模仿,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布置课外作文练习,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培养写作的积累和感悟。
2.4 辅导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除了以上常见问题外,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个性化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学习效果。
三、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但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023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八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方案一、整体目标1. 解决2023新课程下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问题分析2. 新课程下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容教学不够贴近实际、知识点承接不顺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方面。
三、解决对策3.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内容教学贴近实际4.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语文之美。
5. 结合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实际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知识点承接顺畅6. 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清晰的概念。
7. 设计串连性强的教学内容,使知识点之间能够自然衔接。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8.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瓶等,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实施方案10. 在实施解决对策时,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教学资源支持11. 整合教学资源,如课件、教辅读物等,提供给教师,以支持教学实施。
12. 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上线课程、网络教学评台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二)教师专业发展13.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14. 搭建教师交流评台,让教师们共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学相互促进。
(三)学生学习指导15.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6. 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语文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效果评估17. 在实施解决对策后,应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
18.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六、总结19. 通过本导学方案的实施,相信2023新课程下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一、导语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
通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导学案,包括教材内容和答案解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和使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知识点梳理本导学案主要涉及八年级上册的以下几个知识点:1. 词语的造型特点:通过本册教材中的各类词语,学习词语的造型规律,掌握不同词语的构词法和词义。
2. 语法知识的运用: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基础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活用、句子成分的认识等。
3.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你将能够:1. 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词语造型特点,善于归纳总结词语的构词法和词义。
2. 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类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活用、句子成分的辨析等。
3. 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
四、教学内容本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单元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进行相关的问答和思考。
2. 词语造型与运用:通过学习词语的造型规律和词义,进行词语造句和语义理解的练习。
3. 语法知识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基础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导学案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以提高学习效果。
2. 独立思考: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导学案答案解析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和参考,我们特地准备了答案解析。
同学们在学习和做练习时,可以参考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和订正。
答案解析详细说明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方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方案答案第一课《欢迎词》1. 问题解答•为什么要进行欢迎词?–欢迎词是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生和老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通过欢迎词,可以加深新生对学校的了解,增强归属感。
2. 讨论题•请说明欢迎词的基本要求。
欢迎词应该简短、扼要、富有表达力,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同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祝贺新生的加入–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提醒新生注意事项–表达对新生的期望和祝福第二课《小河撒英雄史》1. 题目解析•请简要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了小河和小港竞争成为班级里的英雄的经历。
他们通过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和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来展现自己的实力。
最终,大家都认同了他们,与他们和解,大家相互帮助,班级团结友爱。
2. 反思题•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道理?–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并充当好班级的一员。
–团结友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第三课《一二三木头人》1. 知识点总结•请列出故事中描述的几种木材。
故事中描述了柳木、杉木和黄杨木。
•柳木、杉木和黄杨木各有什么特点?–柳木:色泽淡黄,质地柔软,易弯曲,适合制作家具和器具。
–杉木:黄白色,木纹清晰,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建筑和家具。
–黄杨木:木质坚硬,纹理细密,适合制作雕刻和文房用具。
2. 探究题•请列举其他常见的木材,及其用途。
–橡木:木质坚硬耐磨,适合制作家具和地板。
–桃花心木:质地坚硬稳定,适合制作音乐乐器。
–楠木:色泽深红,木质致密,适合制作家具和工艺品。
第四课《狐假虎威》1. 故事分析•故事中的狐狸是如何以假乱真,吓唬其他动物的?狐狸在森林中遇到了老虎,利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他大声喊叫、摆出凶狠的姿势,并声称自己是森林之王。
•其他动物终于发现狐狸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别的动物发现狐狸不过是个软弱的假装勇敢的动物,他们一起合力打败了狐狸。
2. 思考题•你认为狐狸利用老虎来威胁其他动物是对的吗?狐狸利用虚假的威势欺骗其他动物,是不道德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测评一(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锃.(zèng)亮不逊.(xùn)颔.(hàn)首低眉B.粲.(càn)然诘.(jī)责杳.(yǎo)无消息C.阻遏.(è) 摹.(mù)画广袤.(mào)无垠D.禁锢.(gù) 解剖.(pāo)锐不可当.(dāng)2.下面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藏污纳垢B.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C.粗制烂造无可质疑麻木不仁D.名门望族郁郁寡欢美其名曰3.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空缺词语依次应为()(2分)(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__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______了。
(2)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______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______。
A.(1)牢固攻破(2)简单气质B.(1)巩固突破(2)简陋气质C.(1)牢靠突破(2)简陋器质D.(1)巩固攻陷(2)简单器质4.在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中,注明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2分)(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吧。
从字面上讲...........,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
可是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的描写对象——所口述的。
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1)文中的“这一本书”指的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文中的“我”即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短语的含义。
①从字面上讲:②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讲: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4)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6)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7)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这样描摹富春江水的清澈:__________,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____________。
(8)《答谢中书书》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_,沉鳞竞跃。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陈忠实①“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忠实于自己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坚持真理。
他生活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不计个人得失,淡薄功名利禄,毕生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人格,追求人生的大气度高境界。
他为人正直、诚朴、谦和、热情,具有宽厚仁爱之心。
在工作、创作和生活言行中,充分体现出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风范,堪称中国作家的表率。
”他去世后,官方这样评价他。
②“他是关中的正大人物,文坛的扛鼎角色,在思念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丰功伟绩,我就想到一句词: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正如有哲人说过,在这个宇宙里,生命是不息的,当每一个人的一世进入其中,它就活在了整体,活在了无限,而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份工作,一份情思里。
当任何一个人的去世,如果说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失去,是我们的一部分失去,但那仅仅是带走了一部分病毒、疼痛和恐惧,生命依然不息。
”他去世后,著名作家贾平凹撰文如是怀念他。
③他是谁?去世后竟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④他的名字叫陈忠实,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
⑤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⑥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⑦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⑧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⑨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备受启发。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
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
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
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⑩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⑪20XX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
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7.第①②段和第③④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第①②段的作用:第③④段的作用:8.文中第⑦段的陈忠实“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和“蓝袍先生”既是实指,也是隐喻,请说说隐喻的是什么。
(3分)9.第⑧段说“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结合全文及链接材料,说说“剥离”比喻什么,从哪些地方“剥离”,然后“寻找”到了什么。
(至少说出两点)(4分)10.第⑪段中的“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与第②段中的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相同?为什么这样说?(3分)11.有人认为,第①②段安排在文章结尾效果更好,对此你是否认同?如果把这两段安排在结尾,全文该怎样调整?(4分)12.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家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B.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甲】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