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8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组成、分类及供水方式

1.4 热水供水方式
按加热方式分
❖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 ❖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按循环与否分
❖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设回水管,保证任意点水 温;
❖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热水供水方式
按循环动力分
❖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 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 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
按导管分 单管式 多管式 板式 管壳式 波纹管式 螺旋管式
多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图
单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图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是带有适量贮存与调节容 积的内藏式容积式水加热器。
●组成 ●贮水罐 ●内藏式快速换热器 ●内循环泵
●特点 体型小、加热快、换热充分、供热温 度
稳定、节水节能,但对循环泵要求质量高。
容积式水加热器图
快速加热器
●快速加热器就是热媒与被加热水通过较大速度的流动进行快速换 的一种间接加热设备。
●特点 ❖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搬运方便; ❖无 调 节 能 力 、 水 头 损 失 大 、 在 热 媒 或 被 加 热 水 的 压 力 不 稳 定 时,出水温度波动大。
快速加热器类型
按热媒分 水-水:以高温水 为热媒 汽-水:以蒸汽为 热媒
1.4.6 开式与闭式供水方式
1.5 加热设备和器材
加热设备 加热器材
1.5.1 加热设备
●小型锅炉 ●水加热器
❖容积式水加热器 ❖快速加热器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热水箱
小型锅炉
燃煤锅炉 燃气锅炉 燃油锅炉 电锅炉
容积式水加热器
●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 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式中: qh,max——系统高峰用水时主要用水部门的设计小时耗热水量 qh,men——高峰用水时,其他用水部门的平均小时热水量
二、热水量计算 设计小时热水量按下式计算:
Qr——设计小时热水量,L/h; Qh——设计小时耗热量,W; tr ——设计热水温度, ℃; tL——设计冷水计算温度,℃,查表采用; ρr——热水密度,kg/L。
qⅡX qBS qCS qⅡS qⅢS q qAS qBS qCS qⅡS qⅢS ⅠX
节点2:
流入节点2的流量q2X,用以补 偿2点之后各管段的热损失, 即: qBS+qⅢS+qCS 节点流量守恒:q2X=qⅡX,q2X=qBX+qⅢX, qBX用以补偿管段B的热损失,即qBX=qBS。
8-3 加热器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一、集中供热系统加热设备的选择
1. 水加热器的加热面积计算
式中: Fjr——水加热器的加热面积,m2; Qz——制备热水所需的热量,W ,可按Qh计算; K——传热材料的传热系数,W/m2•℃; ε——传热效率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6~0.8; ⊿tj——热媒和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差,℃;具体计算方法 Cr——热损失附加系数,一般取α=1.1~1.15 。
qⅢX用以补偿管段Ⅲ,C的热损失,即: qⅢX=qⅢS+qCS
按循环流量与热损失成正比和热平衡关系:
qⅢX qⅢS qCS qⅡX qBS qⅢS qCS
节点3:
流入节点3的流量q3X,用以补偿3点之后管段C的热 损失,即:qCS
节点流量守恒:q3X=qⅢX=qCX .... q(n +1)X q(n +1)S 简化为通式: qnX qn S
建筑给排水的简答题

1.高层建筑排水系统为使排水通畅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5分)设专用通气管、吸气阀(3分)安装特殊的配件(2分)2.消火栓栓口的压力有哪三部分组成?超过6层的民用建筑物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要求是多少米?(5分)水枪喷嘴处的压力、水带的水头损失、消火栓栓的水头损失、10m水柱3、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是什么?(3分)确定给水管道管径(2分)确定管网所需水压(1分)4、室内排水横管水力计算时须满足哪些规定?(5分)充满度、自请流速、管道坡度、最小管径、最大流速(5分)5.一个完整的热水供应系统由什么组成?疏水器安装在什么管道上?第一循环系统(热媒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热水供应系统)、附件(3分)蒸汽的凝结水管道上。
(1分)6.给排水设计中,管线综合的原则是什么?(8分)(1)电缆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线应分开设置(2分)(2)先保证重力流管线的布置(1分)(3)考虑施工顺序,先施工的管线在里边,需保温的管线放在易施工的位置(2分)(4)先管径大的管线,后管径小的管线(1分)(5)分层布置,由上而下按蒸汽、热水、给水、排水管线顺序排列(2分)1、如何确定建筑内排水系统的立管、横管的管径排水立管管径根据最大排水能力或允许负荷卫生器具当量值。
(2.5分)排水横管管径根据流量查水力计算表或允许负荷卫生器具当量值。
但必须满足充满度、流速、坡度、最小管径的规定。
(2.5分)2、室内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包括哪些?H=H1+ H1+ H3+ H4(1分)H ---给水系统所需的供水压力。
H1---引入管起点至最不利点位置高度所需的静水压力。
(1分)H13---计算管路的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
(1分)H 4---水表的水头损失。
(1分)H ---管网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水头。
(1分)3、一个完整的建筑排水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受水器;排水管道;通气管道;清通设备;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
4、闭式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管网的类型有哪些?湿式、干式、干湿两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给水系统计算范文

给水系统计算范文1.水负荷计算水负荷是指建筑物所需的饮用水总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的水量表示,如每小时水量、每天水量等。
水负荷计算是给水系统设计的基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用水设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确定用水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如洗手盆、马桶、淋浴等。
(2)用水量:根据用水设备的标准用水量,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估算各时段的用水量。
(3)峰值水量: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峰值,确定给水系统所需的最大供水能力,以保证在峰值时段饮用水的充足供应。
2.管道尺寸计算管道尺寸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和给水系统的流量要求,确定每段管道的尺寸。
为了保证水流的畅通和减少压力损失,管道尺寸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流量:以每段管道的预计流量为基础,结合所选用的管材和管道长度,计算出管道的内径或外径。
(2)压力损失:根据管道长度、流量速度和摩擦系数等参数,计算出管道的压力损失,以确保给水系统的压力稳定。
(3)支管尺寸:根据主管道的流量和分支管流量的比例,确定分支管道的尺寸,以满足各个用水点的需求。
3.水泵计算水泵计算是根据给水系统的峰值水量需求,选择适当的水泵容量,以保证饮用水的供应压力。
水泵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水泵流量:根据给水系统的峰值水量需求,结合系统的压力要求,确定水泵的设计流量。
(2)水泵扬程:根据所选用的水泵类型、管道长度和高度差等参数,计算出水泵所需的扬程。
(3)水泵功率:根据水泵的设计流量和扬程,结合水泵的效率,计算出水泵所需的功率。
4.水箱容量计算水箱容量计算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不同用水时段之间的供需平衡,减少水泵频繁启停的次数。
水箱容量的计算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用水情况和给水系统的运行要求,确定合适的水箱容量。
(1)供水时间:根据建筑物的用水时间表,确定不同用水时段的持续时间和峰值水量,以及水箱的供水时间。
(2)水箱容量:根据供水时间和系统的流量要求,结合水箱容量与水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水箱的容量。
二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作业

某11层住宅的卫生间,一层单独排 水,2~11层使用同一根立管排水. 已知每户卫生间内设有1个坐便器( N=6.0,q=2.0L/S,b=10%), 1个淋浴 器(N=0.45,q=0.15L/S, b=10%)和1个 洗脸盆(N=0.75,q=0.125L/S, b=20%)),则其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 设计秒流量为多少L/S?
与冷水混合后的热水温度为70°C,热媒管道热 损失附加系数为1.10,则蒸汽耗量为多少?
2..如图所示,热水锅炉出水温度为80℃,密度 为0.9718kg/L,储水器的回水温度为50℃, 密度为0.9881kg/L,锅炉中心与储水器中心的 标高差为10m,请计算第一循环的自然压力值。
200 150 4.187 (60 7) 0.983 2.83 24 771665kJ / h) ( 设计小时热水量:
Qh Qr (t r tl )C r
771665 2991 2(kJ / h) . (70 7) 4.187 0.978
1某住宅楼共有144户,每户按3.5人计,住宅内设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每天20:00~23:00定时供 应热水。热水用水定额按80L/(人.d)计( 60℃ , ρ= 0.9832kg/L),冷水温度按10℃计(ρ= 0.9997kg/L),每户设有两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 每个卫生间内设有一个浴盆(带淋浴,小时用水 量为300L/h,水温40 ℃ , ρ= 0.9922kg/L ℃,同时 使用百分数为70%)、一个洗手盆(小时用水量 为30L/h,水温30 ℃ , ρ= 0.9957kg/L ℃,同时使 用百分数为50%)和一个大便器,厨房内设一个 洗涤盆(小时用水量为180L/h,水温50 ℃ , ρ= 0.9881kg/L ,同时使用百分数为70%) ( 试计算: 该住宅楼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给排水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 建筑内部热水及饮水供应

第十一章建筑内部热水及饮水供应11-1 热水供应系统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局部热水供应系统:一般采用小型加热器在用水场所就地加热,供局部范围内一个或几个配水点使用。
一般适用于热水用量小且分散的建筑,如饮食店、理发店、门诊所、办公楼等。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采用锅炉或换热器在锅炉房或热交换站中将水集中加热,通过热水管道向一栋或几栋建筑输送热水。
适用于热水用水量大,用水点多且较集中的建筑,如旅馆、医院、住宅、公共浴室等。
区域热水供应系统:一般以集中供热的热网做热源来加热冷水或直接从热网中取水,通过室外热水管网向城市街坊、住宅小区各建筑输送热水。
一般适用于要求热水供应的建筑甚至多且较集中的城镇住宅区和大型工业企业。
二、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以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为例,热水供应系统一般由两个循环系统组成。
第一循环系统包括发热设备、加热设备及热媒管道,其功能是制备一定水温和水量的热水;第二循环系统包括建筑内部热水配水管网,回水管网及各种附件,其作用是将热水送至各用水点,并保证各配水点热水的温度。
1、热媒系统也称第一循环系统(热媒、水加热器和热媒管网)由锅炉生产的蒸汽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水加热器加热冷水而后变成冷凝水,靠余压回到凝结水池,冷凝水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冷凝水泵作用压送至锅炉重新加热为蒸汽,如此循环完成热传递过程。
2、热水供应系统也称第二循环系统(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在水加热器中冷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经配水管网送至各热水配水点,而消耗的冷水由高位水箱或给水管网直接补给。
本系统中各立管、水平干管甚至支管处都设了回水管,其目的是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使一定量的热水通过回水管流回加热器重新加热,以补充管网所散失的热量,从而保证了各配水点设计水温。
3、附件包括热媒和热水的控制附件、配水附件。
如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罐、补偿器、闸阀、水嘴等。
三、热水供水方式1、直接加热与间接加热直接加热主要是利用热水锅炉,把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温度或是通过蒸汽锅炉将蒸汽直接通入冷水混合转换成热水。
医院设计规范GB51039-2014的HVAC要求

温度℃湿度%温度℃湿度%7.1.1全院或局部7.1.2采暖热水应≤857.1.3Ⅲ级、Ⅳ级洁净用房7.1.4病房可20~247.1.4诊室、检查、治疗室可18~247.1.4患者浴室、漱洗室可22~267.1.4一般手术室、产房可20~247.1.4办公、活动用房可18~207.1.4无人活动房/如药品库可≥107.1.5中庭7.1.6产生气味、水气和潮湿作业的用房7.1.7各功能区域7.1.7各空调分区7.1.7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和严重污染的房间7.1.8空调机组7.1.10集中空调系统医疗用房7.1.11回风口7.1.12新风采集口7.1.13集中空调系统7.1.15排风机7.1.16暖通空调节能7.2.2洁净用房(不含手术室)7.2.3Ⅰ级洁净用房7.2.3Ⅱ级洁净用房7.2.3Ⅲ级洁净用房7.2.3Ⅳ级洁净用房7.2.4洁净用房送风末端7.2.5洁净用房7.2.5Ⅲ级、Ⅳ级洁净用房7.2.6洁净用房7.2.7洁净用房的患者通道7.2.8净化空调系统7.3.1门诊部候诊区、办公室≤26≥18《综条文功能区措辞夏季冬季7.3.2门厅7.3.2中庭式门厅7.3.3候诊区7.3.3小儿科7.3.3隔离诊室7.3.4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7.3.5门诊部诊室宜≤28≥207.4.1急诊部宜≤26≥187.4.2急诊隔离区7.4.2急诊隔离区7.5.1住院部宜≤27≥207.5.1病区的换药室、处置室、配餐室、污物室、污洗室、公用卫生间7.5.2产科新生儿室宜22~2622~267.5.2分娩室7.5.2分娩室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7.5.2早产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免疫缺陷新生宜24~2624~267.5.3监护病房宜≤2740~65≥247.5.3监护病房7.5.3监护病房7.5.4血液病房宜≤27≤60≥22≥457.5.4治疗期血液病房7.5.4恢复期血液病房7.5.5烧伤病房7.5.5病区内的浴室、卫生间7.5.5多床一室的Ⅳ级烧伤病房宜22~26≤6022~26≥407.5.5重度烧伤病房≤32≤90≤32≤907.5.5重度烧伤病房的辅助用房和重度以下烧伤患者的病7.5.6过敏性哮喘病室宜25±15025±1507.5.7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7.5.7解剖室7.5.7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应7.5.7太平间7.5.8负压隔离病房7.6.1洁净手术部7.6.2一般手术室宜≤26≤65≥20≥307.7.1检验科、病理科、实验室宜≤26≤65≥22≥307.7.2体外受精实验室7.7.2取卵室7.7.2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7.7.3电生理、超声、纤维内窥7.7.4听力检查室7.7.5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7.7.5心血管造影室洁净走廊7.7.5心血管造影辅助用房7.7.6放射科的检查室、控制室和机械间7.7.7磁共振室应22±260±1022±260±107.7.7磁共振扫描间7.7.8核辐射风险的用房7.7.8扫描间应22±260±1022±260±107.7.8(除扫描间外)其他房间7.7.8(除扫描间外)其他房间7.7.9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用房7.7.9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7.8.1中心(消毒)供应室7.8.1中心(消毒)供应室无菌存放区7.8.1中心(消毒)供应室去污区7.8.2中心(消毒)供应室无菌存放区宜≤24≤60≥18≥307.8.3去污区7.8.4中心(消毒)供应室普通空调区域宜≤26≥18噪声压差洁净度通风次数dB Pa 级别次/h不应采用蒸汽,散热器应便于清洗消毒应采暖计算温度采暖计算温度采暖计算温度采暖计算温度采暖计算温度采暖计算温度可应宜应应不应/不得宜≥6须应应应应应应可可可应应可宜应应应《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HVAC要求措辞措辞备注应应﹢应﹣应比候诊区高1~2℃应宜应﹣5应宜10~15宜≤45宜应宜≤45宜Ⅲ应≤45宜应宜﹢5Ⅳ应≤45应﹢5应Ⅰ宜≥Ⅱ应≤45应﹢5室内温湿度可按治疗进程要求进应≤45行调节应≤45应10~13应≤45宜8~10应≤45应﹢5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独立控制应应﹣应﹣510~12应应≤50不得﹢5≥6应应≤45应Ⅰ应≤45应Ⅱ可Ⅳ宜应≤30宜﹢5Ⅲ应﹢5Ⅳ应应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应宜1h内的温度变化不宜大于3℃可应宜应﹣应应﹢5应﹣5宜≥Ⅳ应净化通风要求应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医院性质,以及部门、科室的功能要求,确定在全院或局部实施采暖与通风、普通空调或净化空应采用板式或光管式散热器采暖,且应采取防护、防尘措施。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1. 引言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热水的需求量计算、水管的布置、热水器的选择等方面。
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热水的供应稳定、节约能源,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介绍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流程和方法。
2. 热水需求量计算在设计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计算建筑物的热水需求量。
热水需求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用水需求以及热水的使用方式。
常见的热水使用方式有卫生间、洗涤、浴室、厨房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热水需求量。
2.1 卫生间和洗涤类热水需求量计算卫生间和洗涤类的热水需求量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使用面积需要提供一定的热水供应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热水需求量(卫生间和洗涤类) = 使用面积(平方米) × 热水供应量(卫生间和洗涤类)(升/平方米)其中,热水供应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2 浴室和厨房类热水需求量计算浴室和厨房类的热水需求量可以根据人均的热水使用量进行计算。
根据统计数据,一个人每天需要一定量的热水供应。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热水需求量(浴室和厨房类) = 使用人数 × 人均热水使用量(升/人/天)在计算人均热水使用量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热水使用方式和习惯。
3. 水管布置设计在确定了热水需求量之后,下一步是进行水管布置的设计。
水管的布置需要满足热水的供应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分支式布置或环状布置。
3.1 分支式布置分支式布置是指将主管道分支成多支独立的分支管道,每个分支管道连接一个或多个热水水龙头。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热水需求量较大的区域,可以有效避免冷水和热水的混合。
3.2 环状布置环状布置是指主管道在建筑物内部形成一个环路,每个热水水龙头从环路上引出一段独立的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2
耗热量计算
ρr——热水密度,kg/L; 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 ——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
3.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当
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一致时,应
按两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迭加计算; 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不一致时, 应按住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公共建筑的平均小时耗热量迭加计 算
13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8.2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8.2.3
热媒耗量计算
2.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时,蒸汽耗量按式(8-7)计算:
G (1.10 ~ 1.20) Qh
h
式中
G——蒸汽耗量,kg/h; Qh——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 γh——蒸汽的汽化热,kJ/kg,按表8-6选用。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6
7.6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7.6..1 耗热量计算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是热水供应 系统中选择设备和管网计算的主要依据。
1.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招待所、培训中心、旅馆、 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 (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应按式
7.8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8.4 8.4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7
8.4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7.8.1
第一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的目的是:
计算第一循环管网(热媒管网)的管径和相应的水头损 失; 计算第二循环管网(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的设计秒流 量、循环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3
7.5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及水质
7.5.2
7.5.1
热水水温
热水水温
1. 热水供水温度
1)水加热器和热水贮罐出口水温:65~75℃ 2)配水管网最不利点的最低水温: 供洗涤时:≥60℃ 供沐浴时:≥55℃
3)配水管网起点和最不利点的温差:≤15℃
2. 冷水水温
热水供应系统所用冷水的计算温度,应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 温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表8-5采用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回到总目录
2
7.5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及水质
7.5.2
7.5.2
热水用水定额
热水用水定额
生产用热水定额,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生活用热水定额,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热水水
温、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热水供应时间、当地气候条件
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 集中供应热水时,各类建筑的热水用水定额应按表81确定。 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应按表82确定。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2
7.7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 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1)容积式水加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t j
t mc t mz t c tz 2 2
(8-24)
式中 tmc、tmz——热媒的初温和终温,℃,热媒为压力大于70kPa的饱和蒸 汽时,其计算温度应按饱和蒸汽温度计算,压力小于及等于70kPa时,应按 100℃计算;热媒为热水时,应按热力管网供、回水的最低温度计算,但热 媒的初温与被加热水的终温的温度差,不得小于10℃; tc、tz ——被加热水的初温和终温,℃。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8
7.6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7.6.2 耗热量计算
2.定时供应热水的住宅、旅馆、医院及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 浴室、学校、剧院、体育馆(场)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 计小时耗热量应按式(8-4)计算:
q h (t r t L ) r N 0 bC 3600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8
7.8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7.8.1
第一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
7.8.1第一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
1.热媒为热水
以热水为热媒时,热媒流量G按公式(8-8)计算。
热媒循环管路中的配、回水管道,其管径应根据热媒流量G、
热水管道允许流速,通过查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确定,并据此计算 出管路的总水头损失Hh。热水管道的流速,宜按表8-45选用。 热水管道的流速 表8-12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3
7.7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 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2)快速式水加热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tmax tmin t j t ln max tmin
式中
(8-25)
Δtmax——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一端的最大温度差,℃; Δtmin——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另一端的最小温度差,℃。
热设备的贮存容积。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8
7.7.2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1.加热设备供热量的计算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水加热设备的设计小时供热量应根据 日热水用量小时变化曲线、加热方式及水加热设备的工作制度经 积分曲线计算后确定。当无上述资料时,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4
7.5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及水质
7.5.1热水水质
7.5 热水水质
生产用热水水质:取决于生产工艺 生活用热水水质: 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硬度较大时,需做软化处理(Q≥10m3/d)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5
第7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7.6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8.2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K——传热系数,kJ/(m2· ℃· h ),查表。 ——由于传热表面结垢和热媒分布不均匀影响传热效率的系数, 一般采用0.6~0.8; Cr——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损失系数,一般取1.10~1.15; tj——热媒与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度差,℃,应根据水加热器类型, 按式(8-24)和式(8-25)计算:
(1)容积式水加热器或贮热容积与其相当的水加热器、热水机 组的供热量,按式(8-22)计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9
7.7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 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Qg Qh
Vr
T
(t r t L ) r
(8-22)
Qg——容积式水加热器的设计小时供热量,kJ/h; Qh——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有效贮热容积系数;容积式水加热器=0.75;导流型容积式 水加热器=0.85; Vr——总贮热容积,L; T——设计小时耗热量持续时间,h ,T=2~4h; tr——热水温度,℃,按设计水加热器出水温度或贮水温度计算; tL——冷水温度,℃,按表8-5选用; C——水的比热,C=4.187kJ/(kg· ℃) ; ρr——热水密度,kg/L。 式中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0
7.6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7.6.2
耗热量计算
4.具有多个不同使用热水部门的单一建筑或多种使用功能的综 合性建筑,当其热水由同一热水系统供应时,设计小时耗热量,可
按同一时间内出现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门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其
他用水部门的平均小时耗热量计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5
7.7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3.热水贮水器容积的计算
(2)经验计算法
贮水器的贮热量可按经验,由下表确定。
(3)估算法
在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各种建筑水加热器或贮热容器 的贮水容积(60℃热水)可按表8-11估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6
第7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容积式水加热器、快速式水加热器和加热水箱中加热排管或盘 管的传热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21
7.2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 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F jr C r Qz Kt j
(8-23)
式中
Fjr——水加热器的加热面积,m2; Qz——制备热水所需的热量,可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kJ/h;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5
第7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8.3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6
7.7 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1
局部加热设备计算
1.燃气热水器的计算
2.电热水器的计算
3.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计算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7
7.7热水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7.7.2 集中热水供应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起加热兼起贮存作用的设备有容 积式水加热器和加热水箱等; 仅起加热作用的设备为快速式水加热器;
仅起贮存热水作用的设备是贮水器。
上述设备录
11
7.6.1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
7.6.1 热水量计算
设计小时热水量,可按式(8-5)计算:
Qr
Qh 1.163(t r t L ) r
式中
Qr——设计小时热水量,L/h; Qh——设计小时耗热量,W; tr——设计热水温度,℃; tL——设计冷水温度,℃; ρr——热水密度,kg/L。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2
7.6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