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1)

合集下载

第四讲-热水供应工程

第四讲-热水供应工程

第四讲建筑内部热水供应工程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2.1。

1分类(1)集中热水供应工程(2)区域热水供应系统(3)局部热水供应系统3.1。

2系统组成(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热源、水加热器、热媒管网、冷凝水泵锅炉-水加热器-冷凝水池-冷凝水循环泵-锅炉(2)热水供应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循环水泵)(3)附件: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管、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4.1.3供水方式(1)按管网压力工况的特点:开式热水供水方式闭式热水供水方式(2)热水加热方式:直接加热(加热冷水、蒸汽混合)间接加热(热水或蒸汽)(3)循环管网设置方式: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4)循环动力:机械强制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5)干管布置方式:上行下给式、上行下给式4.2热水的加热设备和器材4.2.1锅炉、太阳能集热器4.2.2水加热器容积式水加热器快速式水加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加热水箱4.2.3器材4.3热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及管材体积膨胀、管道伸缩补偿、保温、排气●干线的直线段应设置足够的伸缩器●立管与横管连接应采用乙字弯●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式热水配水系统,应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其回水立管应在最高配水点以下(约0.5m)与配水立管连接热水管网应装设止回阀的管段:水加热器或贮水器的冷水供水管机械循环第二循环回水管●混合器的冷、热水供水管。

●热水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03,以便放气和泄水。

●热水管穿过建筑物顶棚、楼板、墙壁和基础处,应加套管。

●热水管道一般为明设●管径<=150mm时,应采用镀锌钢管;宾馆、高级住宅、别墅等宜采用铜管、聚丁稀管或铝塑复合管4加热设备的计算根据热水量和水温计算确定热源加热设备4.4.1热水量(1)根据热水用水量定额计算(2)根据卫生器具热水小时定额计算(需统一水温)4.4.2热水水温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或冷水计算温度表热水锅炉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和配水点的最低水温表4.4.3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4.4.4热媒耗量计算4.4.4.1蒸汽直接加热4.4.4.2蒸汽间接加热4.4.4.3热水间接加热4.4.5加热及贮存设备计算4.4.5.1加热设备的加热面积4.4.5.2热水贮水器容积4.4.5.3锅炉选择计算4.5热水管网水力计算4.5.1第一循环管网4.5.1.1热媒为热:计算热媒流量,按流速<=1.2m/s、水力坡降5~10mm/m,查表热媒管自然循环压力值:4.5.1.2热媒为蒸汽:计算热媒流量,按允许流速查表4.5.2第二循环管网4.5.2.1配水管网计算设计秒流量按流速0.8~1.5m/s(管径<=25mm,0.6~0.8m/s),查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5~30%计管径不宜小于20mm4.5.2.2回水管网比相应位置的配水管网管径小1级,并不小于20mm4.5.2.3循环水泵4.6.饮水供应饮水管道应采用铜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聚丁稀管4.6.1供水方式(1)集中制备容器取水管道配水:设循环管道(2)分散设置热水器4.6.2饮用水用量饮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4.6.3冷饮水供应设循环管道冷饮水及循环回水均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宜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

建筑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建筑设备)

建筑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建筑设备)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油锅炉燃 燃气锅炉
电锅炉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加热设备-将热媒的热量传递给被加热水

直接
水 加
加热


间接

加热
多孔管直接加热 喷射器直接加热 汽-水热交换器 水-水热交换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喷射器直接加热
多孔管直接加热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太阳能局部热水系统流程示意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屋 面 太 阳 能 热 水 器 的 布 置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屋面太阳能热水器的布置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太 阳 能 热 水 器 室 外 布 管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95℃
70℃
70℃
60℃
蒸汽
70℃
凝结水
60℃
热媒系统原理图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3、热水配水管路
组成: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工作过程: 1)从水加热器中出来的热水经配水管网送至配
水点。
2)水加热中的冷水由屋顶的水箱或给水管网补 给。
3)部分热水经回水管、循环水泵回到加热器再 加热。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间接加热设备 容积式热交换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间接加热设备 板式热交换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2 热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间接加热设备 容积式水加热器

建筑给排水知识点总结

建筑给排水知识点总结

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三种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直饮水系统杂用水系统;给水系统的组成:1 引入管(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入建筑物内的管段)2水表节点(设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3给水管网:干管(总干管,是浆水从引入管输送至建筑物各区域的管段),立管,支管,分支管(配水支管,将水从支管输送至各用水设备的管段。

我国给水管道常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复合管)4给水附件:截止阀(关闭严密水流阻力大局部阻力系数和管径成正比),闸阀(全开时水流直线通过水流阻力小有杂质落入易磨损),蝶阀(阀板在90° 翻转范围内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操作扭矩小启闭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止回阀(阻止管道中水反向流动)5配水设施(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上终端用水点的设施)6增压和贮水设备7 水表;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依靠外网压力1直接给水方式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依靠水泵升压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2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3气压给水方式(变压式定压式)4分区给水方式5分质给水方式;管道布置基本要求: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保护管道不受损害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4便于安装维修。

一般采用枝状布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给水管道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明装即管道外露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影响美观表面结露积灰尘。

暗装即管道隐蔽,如设在墙中,不影响室内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管道防护:防腐;防冻防露;防漏;防振;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设计秒流量:建筑物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气压给水设备:利用密闭罐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在给谁系统中起增压和调节作用。

分类和组成:按输水压力的稳定性分为变压式和定压式;按气水接触方式分为补气式和隔膜式;优点: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蔽安装拆卸都很方便成套设备都在工作生产现场集中组装占地面积小工期短土建费用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便于维护管理,水质不易被污染还有助于消除水锤的影响;缺点:调节容积小贮水量少一般调节水量只占总容积%20-30压力容器制造加工难度大变压式压力变化较大对给水附件使用寿命影响较大;耗电量大;使用范围:适用于有升压要求但又不适宜设置水塔或高位水箱的小区或建筑物内的给水系统,小型简易和临时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

第3章建筑热水供应详解

第3章建筑热水供应详解

一、分类、组成、供水方式
1、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 开式、闭式供水方式。
2、加热冷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3、管网设置循环管道的不同,可分为: 全循环、半循环、不循环。
4、系统中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 机械循环、自然循环。
5、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 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第三章 建筑热水供应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热水供应也属于给水,与冷水供应的区 别是水温,必须满足用水点对水温、水量的 要求,因此热水系统除了水的系统:管道、 用水器具等,还有“热”的供应,热源、加 热系统等。
一、分类、组成、供水方式
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三种: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3、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水方式
❖ 4、按热水管网运行方式分类 ❖ (1)全天循环供应方式 ❖ (2)定时循环供应方式 ❖ 5、按热水管网是否设置循环管网分类 ❖ (1)全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 (2)半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 (3)无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热水供应要求
❖ 1、热水水质 ❖ 2、用水定额 ❖ 3、热水水温 ❖ (1)热水使用温度 ❖ (2)热水供应温度 ❖ (3)热冷水的比例计算
热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1、热水管网的布置 布置形式: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2、热水管网的敷设 热水管网的敷设可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形式。 3、热水管道保温 热水管道和设备在保温之前,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及加热设备
❖ 1、耗热量计算 ❖ (1)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医院、疗养院、
加热设备
❖ 1、太阳能热水器 ❖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将水加热的装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第一节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热水加热方式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1.按热水系统供应范围分类建筑内部的热水供应是满足建筑内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对热水的需要。

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三类。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一般是利用在靠近用水点处设置小型加热设备(如小型煤气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电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等)生产热水,供一个或几个配水点使用。

这种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管路短,热损失小,使用灵活、维护管理容易,但热水成本较高,使用不够方便舒适。

由于该系统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因此适用于热水用水量较小且较分散的建筑,如单元式住宅、诊所、理发馆等公共建筑和布置较分散的车间、卫生间等工业建筑。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水在锅炉房或热交换站集中制备后,通过管网输送至一幢或几幢建筑中使用。

该系统供水范围大,热水管网较复杂,设备较多,一次性投资大,适用于使用要求高、耗热量大、用水点多且比较集中的建筑,如高级居住建筑、旅馆、医院、疗养院、体育馆、游泳池等公共建筑和布置较集中的工业企业建筑等。

(3)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在热电厂、区域性锅炉房或热交换站集中制备,通过市政热水管网送至整个建筑群、居民区或整个工业企业使用。

在城市或工业企业热力网的热水水质符合用水要求且在热力网工况容许时,也可直接从热网取水。

该系统供水范围大,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便于集中统一维护管理和热能的综合利用,但热水管网复杂,热损失大,设备、附件多,管理水平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因此,适用于建筑布置较集中、热水用量较大的城市和工业企业。

2.按热水管网的循环方式分类为保证热水管网中的水随时保持一定的温度,热水管网除配水管道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设置不同形式的回水管道,以便当配水管道停止配水时,使管网中仍维持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管网热损失,防止温度降低过多。

室内给水系统(1)

室内给水系统(1)

室内给水系统(1)室内给水系统是指在室内建筑中为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供便利的系统。

该系统包括供水管道、阀门、水箱、水泵等组成的设备以及室内各处的水龙头、淋浴、马桶等水设施。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组成1. 供水管道:供水管道是室内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校供水管道和低处排水管道两部分组成,其功能是将自来水送到各个用水点。

2. 阀门:阀门位于管道中,用于调节和控制水流的流速和方向。

3. 水箱:水箱包括冷水箱和热水箱两种,用于存储自来水和热水,以便随时供应。

4. 水泵:水泵用于将水从水箱中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和位置,以满足各种用水需求。

5. 连接件:连接件是连接管道和设备的工具,包括弯头、三通等。

二、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1. 安全性: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防止漏水、翻转和其他安全问题。

2. 稳定性: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保持水压稳定,水流稳定,以及防止管道爆裂等问题。

3. 经济性: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通过合理位置的选择,降低设备和人工维护的成本。

4. 实用性: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方便使用和保养,如合理安排管道的位置和选择符合实际的水设施。

三、室内给水系统的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洗水箱:清洗后进行消毒,并保证水源干净卫生。

2. 定期检查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水、翻转等,并及时解决问题。

3. 定期更换水泵:定期更换水泵的零配件,以确保其稳定工作。

4. 定期维护水器具:如及时更换损坏的家具,检查水龙头是否有漏水的情况,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以上就是关于室内给水系统的相关内容。

室内给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都是需要专业人才进行设计与技术支持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维护保养工作也要进行定期的检验,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实用。

第九章-热水供应系统

第九章-热水供应系统

第九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9-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9.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9.1.2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发热设备——→加热设备(热源水加热器热媒循环管)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加热设备——→用水设备3.附件(1)温度自动调节器(2)减压阀(3)膨胀管和膨胀水箱(4)自动排气阀(5)伸缩补偿器9.1.3 热水供水方式1 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均设回水管道,保证任意点水温;(见教材图P179T7.8)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见教材图144t7.9)3 按循环动力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4 按热水循环系统个循环环路的长度分同程式热水供应系统异程式热水供应系统5 按供应时间长短全日制供应方式定时供应方式6 按系统是否敞开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2)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3)§9-2 加热设备和管材9.2.1 热水的加热方式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方式间接加热方式9.2.2 加热设备1 小型锅炉热水锅炉属于一次换热设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燃煤、燃气和燃油。

2 水加热器1)容积式水加热器(二次换热设备)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

见图8-10画图8-10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热媒:蒸汽、高温水特点:①具有较大的贮存、调节能力;②出水温度稳定;③水头损失小;④传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⑤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

建筑设备第四章(热水供应)概述

建筑设备第四章(热水供应)概述
由于蒸汽间接转换放热变成凝结水,可以回收 重复利用,减轻热源锅炉所需补水的软化水处理 量,并且热水水温和水量也较易调节,加热时不 产生噪音等优点, 缺点:
其设备较直接加热复杂,热效率低。 适用场合:
要求供水稳定、安全,对噪声要求低的旅馆、 住宅、医院、办公楼等建筑。
第四章 热水供应
4.1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高位水箱占用使用空间,开式水箱水质易受外 界污染。因此,该系统适用于要求水压稳定,且 允许设高位水箱的热水用户。
第四章 热水供应
4.1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2).闭式系统: 系统中管网不与大气相通,冷水直接进入水加
热器。系统中需设安全阀、隔膜式压力膨胀罐或 膨胀管、自动排气阀等附件,以确保系统安全运 行。 优点:
设备系统较复杂,管网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 有条件时应优先选用这种系统。
第四章 热水供应
4.1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4.系统选择
选择热水供应系统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热 源情况、建筑物性质、热水使用点的数量及分 布情况、用户对热水使用的要求等因素确定, 同时应将当前使用情况和长远发展综合考虑。
第四章 热水供应
管路简单,水质不易受外界污染。 缺点:
系统供水水压稳定性较差,安全可靠性差,一 般适用于不设屋顶水箱的热水供应系统。
3.按循环与否
全循环:
热水干管、立管和支管都设置相应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 适用于热水供应要求较高建筑。
半循环:
立管循环:热水干管和立管均设置循环管道。适用于设有全 日供应热水的建筑和设有定时供应热水的高层建筑中。 干管循环: 仅热汽、煤气、炉灶余热或太阳能等。
第四章 热水供应
4.1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优点: 设备系统简单,热水管路短,热能损失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特点:① 具有较大的贮存、调节能力;
② 出水温度稳定;
③ 水头损失小;
④传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
⑤ 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
❖ 适用:用水温度要求均匀、需要贮存调节用水量场所。
2)快速加热器
快速加热器就是热媒与被加热水通过较大速度的流 动进行快速换的一种间接加热设备。
❖ 类型:
按热媒: 水——水:以高温水为热媒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
可整理ppt
1
8-1 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
一 、分类 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二 、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附图1) 1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
发热设备→加热设备 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位置:安装于以蒸汽为热媒、间接加热,第一循环系统 凝结水管道上。
型式: 浮筒式、吊桶式、热动力式。
选择计算:ΔP——疏水器前后压差,Pa
ΔP>50kPa ΔP=P1-P2
G——疏水器排水量 G=Ad2 p kg/h;
A——排水系数;
d——疏水器排水阀孔径.
4. 自动排气阀
作用:排出上行下给管网中热水气化产生的气体,以 保证管内热水畅通。
可整理ppt
19
附图4 单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
可整理ppt
20
可整理ppt
4
8-2 加热设备和器材
一、 加热设备
1 .小型锅炉
燃煤、燃气、燃油。 2. 水加热器 1)容积式水加热器
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
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见 附图2)
❖ 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
❖ 热媒:蒸汽、高温水
可整理ppt
5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是带有适量贮存与调节
容积的内藏式容积式水加热器。(见附图5)
❖ 组成:①贮水罐
②内藏式快速换热器
③内循环泵
❖ 工作过程:
循环泵作用:
①提高被加热水流速,增大传热系数和换热能力。
②克服水头损失。
③形成水的连续内循环,消除冷水区,提高贮罐
利用率
可整理ppt
8
❖ 特点:体型小、加热快、换热充分、供 热温 度稳定、节水节能,但对循环泵 要求质量高。
mm/m·℃.
可整理ppt
13
补偿管道热伸长措施: 1) 自然补偿:利用管路布置时形成L、Z型 转向,在转弯前后的直线段上设置固定支 架。(见附图9) 2)伸缩器补偿: 套管伸缩器:适用于管径DN≥100mm,伸长 量250~400mm。 方型伸缩器:安全可靠、不漏水,但占用 空间大。 波型伸缩器:安装方便、节省面积、外形 美观、耐高温。
锅炉或水加热器的传热面积( m3 ) <10 10~15 15~20 >20
膨胀管最小管径(mm)
25
32
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膨胀罐:利用密闭膨胀罐的容积,调节热水管 网中水受热后的膨胀量。(见附图9)
可整理ppt
16
附图1 热媒为蒸汽的集中热水系统
可整理ppt
17
附图2 容积式水加热器
可整理ppt
18
附图3 多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
可整理ppt
14
6.膨胀管和膨胀罐 膨胀管高度计算:见右图
h
H
l r
1
h — 膨胀管高处水箱水面垂
直高度, m ;
H — 锅炉、水加热器底部至
高位水箱水面的高
度, m ;
— 冷水的密度, Kg / m 3;
— 热水的密度, Kg / m 3。
可整理ppt
15
膨胀管最小管径:见下表
汽——水:以蒸汽为热媒
按导管:单管式、多管式、板式、管壳式、
波纹管式、螺旋管式。
可整理ppt
6
多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见附图3) 单管式汽水快速加热器(见附图4)
❖ 特点:
①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搬运方便; ②无调节能力、水头损失大、在热媒或被
加热水的压力不稳定时,出水温度波动 大。
可整理ppt
7
3)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 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 ❖ 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 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可整理ppt
3
4 .按管路布置图式 ❖ 上行下给 ❖ 下行上给 5 .按热媒种类 ❖ 蒸汽 ❖ 高温水 ❖ 6. 按系统是否敞开
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 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
2.减压阀
原理:利用流体通过阀瓣产生阻力而减压。
型式:波纹管式、活塞式、膜片式等
计算: f Gc qc
f —孔口截面 cm2积 ;,
Gc —蒸汽流K量 g/h, ;
qc —通过每平方厘面米的孔理口论截 K流g/c量 m2, h;
—流量系 0.4数 ~ 50, .6。
可整理ppt
11
3.疏水器
作用:保证冷凝水及时排放、防止蒸汽漏失
位置:在管网的最高处安装自动排气阀。
可整理ppt
12
5. 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
钢管热伸长量为: ΔL=0.012(t2r-t1r)L
式中:ΔL——钢管热伸长量。mm; t2r——管中热水最高温度,℃; t1r——管道周围环境温度,℃,一般取 t1r=5℃; L——计算管段长度,m; 0.012——普通钢管的线膨胀系数,
国产的HRV半容积换热器(见附图6)
4)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是带有超前控制,具 有量贮存容积的快速式水加热器。(见 附图7)
❖ 特点:①有预测温控装置,出水温度稳定;
② 传热系数大,换热速度快;
可整理ppt
9
③体积小,占地面极小,水流停留时间 短,能 有效的防止军团菌的滋生;
④ 自动除垢。 ❖ 适用:各种不同负荷需要的机械循环热水供应
系统。 5)热水箱
①直接加热水箱:在水箱中安装蒸汽多孔管或蒸 汽喷射器。
②间接加热水箱:在水箱中安装排管或盘管。 ❖ 适用:公共浴室等用水量大而均匀的定时热水
供应系统。
可整理ppt
10
二、加热器材
1. 自动温度调节装置 (见附图8)
❖ 直接温度调节装置:温包→自动调节阀→控制热媒量
❖ 间接温度调节装置:温包→电触点温度计→变速开关 阀门
加热设备→用水设备
可整理ppt
2
三、热水供水方式
1. 按加热方式
❖ 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
❖ 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
❖ 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设回水管,保证任意点水温;
❖ 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3 .按循环动力 ❖ 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