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在Al-Mg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热处理工艺对含微量Sc、Zr的Al—Mg合金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定 的成 形性 和 耐蚀 性 , 强塑 性 配合 不 佳 的特 点也 限 但
1 试
验
制 了 它 的发 展 【 l l 。近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c是 到 目前 为止 S 所发 现 的对 铝 合金 最 为有 效 的合 金 化 元 素,微 量 S c加 入 到 铝合 金 中 , 显 著 提 高 合 金 的 强度 、 性 及 焊 接 性 可 塑
ZHANG n - o g YI Zh - n Yo g h n , N i mi
( e Th K e La o a o y f y b r t r o No fr o s n e r u M ea M a e il S in e nd tl tras ce c a Engn e i g f i e rn o M i sr o Edu a o , nity f c t n i
中 图分 类 号 :G16 T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7 3 ( 0 2) 9 0 2 - 3 10 — 2 5 2 0 0 — 0 0 0
The hll nc e t r a m e o Te sl o r y nd M i r sr t e fue e of H a -t e t nt n n ie Pr pe t a c o t uc ur o I f A -M g A lo s l y wih m ie t Li t d Co t nt S 、 n e c Zr
1 ℃ 3 h he t e t 30 am n .
Ke r s y wo d :Al c al y c Z ;m e h ia r p ry —s o ;S ; r l c a c l p o e t ;mi m sr c u e n c tu t r
Sc元素对新型高合金化Al-Zn-Mg-Cu-Zr合金组织和焊接性能的影响

Sc元素对新型高合金化Al-Zn-Mg-Cu-Zr合金组织和焊接性能的影响Sc元素对新型高合金化Al-Zn-Mg-Cu-Zr合金组织和焊接性能的影响摘要:以Al-Zn-Mg-Cu-Zr合金为基础,添加不同浓度的Sc元素,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Sc元素对合金组织和焊接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添加适量的Sc元素可显著细化合金晶粒和强化固溶体,同时促进析出相的形成和分布,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和疲劳性能。
在焊接方面,添加Sc元素可有效改善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减少焊缝裂纹的出现,并提高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性和耐蚀性。
本研究为挖掘Al-Zn-Mg-Cu-Zr-Sc高性能合金的应用潜力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Sc元素;Al-Zn-Mg-Cu-Zr合金;金相组织;焊接性能;耐蚀性能;疲劳性Al-Zn-Mg-Cu-Zr合金是一种新型高强度、耐腐蚀性能优异的铝合金材料,在航空、汽车、高速列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合金的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和加工性能,研究人员引入Sc元素进行合金化改性。
本研究以Al-Zn-Mg-Cu-Zr合金为基础材料,分别添加0.1wt%、0.5wt%、1wt%、2wt%的Sc元素,制备不同浓度的Al-Zn-Mg-Cu-Zr-Sc合金材料。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发现,添加Sc元素后,合金晶粒显著细化,且呈现出更均匀的分布;同时,固溶体显著强化,析出相也得到了增强和晶界相互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以及疲劳性能。
进一步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添加适宜量的Sc元素后,合金中析出相的尺寸和形状得到了更好的掌控,有利于合金的强化作用。
疲劳寿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c元素后,合金的疲劳极限得到了提高,具有更好的耐久性能。
此外,涂覆保护膜后的合金在腐蚀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
在焊接性能方面,添加Sc元素能有效降低焊接接头的延展性,从而减少焊缝裂纹的出现。
al-mg-sc合金中组元活度及活度相互作用系数

al-mg-sc合金中组元活度及活度相互作用
系数
镁铝合金中组元活度及活度相互作用系数被广泛用于地质工程物理、物理化学及其他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梳理Mg-Al合金中组元活度及其相互作用系数的有关结论。
首先总结Mg-Al合金中组元活度的结论。
据研究,Mg-Al合金的活度随合金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当合金中镁含量超过20%时,活度就会达到最大。
而活度随合金铝含量的升高而减少,当合金中铝含量超过25%时,活度会降低到最小值。
这表明镁铝合金中组元活度随合金中镁及铝的含量变化而变化。
其次要总结Mg-Al合金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结论。
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反映了不同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根据研究,Mg-Al合金组元之间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约在0.1~0.18之间,且受合金中组元含量的影响,随合金中镁及铝含量的逐渐增加而变日。
这表明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组元之间的活性相互作用系数就越高。
最后,Mg-Al合金的组元活度以及组元之间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受合金中镁及铝的含量影响,因此在继续研究Mg-Al合金的特性时,需要准确控制及检测合金中各组元的含量,以保证研究能够获得准确的成果。
总之,Mg-Al合金中组元活度和组元之间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受合金中组元含量的影响,因此继续研究Mg-Al合金应注重控制合金中组元的含量,以保证获得准确结论。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
关杰仁;陈超;丁红瑜;尹衍军;束超平;袁康;陈贺贺;王凡;王秋平
【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卷),期】2022(32)5
【摘要】铝合金具备质轻、比强度高、抗蚀性优良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汽车工业等高端精密制造领域。
基于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成形的铝合金零件满足复杂定制结构件轻量化和功能一体化的制造需求,在船舶海工领域具有潜在
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本文概述了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成形铝合金的关键技术难点,包
括快速凝固过程中缺陷的形成机理及工艺控制途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采用激光选
区熔化技术成形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重要进展,讨论了未来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其在船舶海工领域的工程应用和机理探索提供思路。
【总页数】13页(P1224-1236)
【作者】关杰仁;陈超;丁红瑜;尹衍军;束超平;袁康;陈贺贺;王凡;王秋平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
【相关文献】
1.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与倾斜面成形质量
2.掺杂铝合金激光选区熔化成形研究进展
3.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制备高强Al-Mg-Sc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4.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YSZ/7075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5.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高强度Al-Mg-Sc-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l-Mg(Sc,Zr)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试验研究

A s at hs ae ace e t c r,n r e i f e ig o t w l dwt I dA一 gS r b 1 e o . bt c :T i p p r er hdt r t e a d o  ̄ e o w l n j ns e e i A — a 1 —c e y G m t d r s h su u p p s d i d h Mg n M i w T h
A一 g c 1 - 合金是新一代航 天航空用结 构材料 , M S 具 有 强度高 , 腐 蚀 性 能 好 , 接 性 能 好 , 接 时 有 耐 焊 焊
较低 的热裂纹 敏感 性 等优 点 。该 合金 的研究 已成 为 科研热点¨ , A— g c J但 l — 合金焊接接头微 观组织 M s 与性 能 的研 究 还 未 见 报 道 。本 文 通 过 金 相 、 射 电 透 子 显 微 镜分 析 、 显微 硬 度 测 试 及 拉 伸力 学 性 能 测 试
征及力学性能。结 果表明 , 基材热影响 区没有发生 明显 的再结晶现象 , 证明 A— g(cz ) l 一S ,r合金具有很 强的抗焊接 热 M
软化能力 ; 采用 A一 gS 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 时焊缝 晶粒组 织得 到明显 细化 , 高 r焊缝 强度 ; 1 -c M 提 熔合 区形成 的细小 等轴 晶层提高 了基材与焊缝填充材料 的结 合力。采用 A. g A— gS 合金焊 丝焊 接时 , 1 g(cZ ) 1 及 I -c M M A. -S ,r焊接接头强 M 度系 数均大 于 09 ; 、o 但采用 A— g l 合金焊 丝时 , M 焊接接头屈服强度 仅为 18Nr 2而采用 A— -c合金焊丝时 , 8 / m , n I S Mg 焊接 接头屈服强度高达 27Nr 2大大提高 了 A— s 合金焊接构 件的许 用强度 。 8 / m , n l —c M
Al-Mg-Sc-Zr合金冷轧板材的超塑性变形行为

Al-Mg-Sc-Zr合金冷轧板材的超塑性变形行为孙雪;潘清林;李梦佳;史运嘉;严杰【摘要】在温度450~520℃和1.67×10-3~1.00×10-1s-1初始应变速率条件下对Al-Mg-Sc-Zr合金冷轧板材进行拉伸实验,研究该合金的超塑性流变行为,探讨其超塑性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在500℃和初始应变速率6.67×10-3S-1条件下获得的最大伸长率为740%.合金的应变速率敏感因子为0.40,激活能为101 kJ/mol;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合金组织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使原始纤维状晶粒等轴化;A13(Sc,Zr)粒子可有效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超塑性变形过程的主要变形机制为晶界滑移,协调机制为晶界扩散控制的位错蠕变.【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8页(P280-287)【关键词】Al-Mg-Sc-Zr合金;冷轧;超塑性;变形【作者】孙雪;潘清林;李梦佳;史运嘉;严杰【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2向Al-Mg-Mn合金中添加微量元素Sc,可在基体中形成与基体共格的L12型Al3Sc粒子,大量弥散分布的Al3Sc粒子不仅可细化晶粒,提高合金的强度,使合金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耐热性、耐蚀性,还可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塑性[1−4]。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含钪合金的超塑性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多数学者利用等径角挤压[5−7]、搅拌摩擦焊[8−9]等加工技术,细化材料晶粒,从而满足超塑性的等轴、细晶条件。
不同退火制度对Al-Mg-Sc 合金组织与性

0前言Al-Mg系合金因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在航空、航天、舰船、电子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c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对铝合金最为有效的合金化元素,微量Sc 加入到铝合金中,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及耐蚀性能等,而复合添加Sc、Zr两种微量元素是一条既节约成本又大幅提高强塑性的有效途径[2-3]。
Al-Mg-Sc合金是一种具备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属于热处理不可强化合金,其薄板一般在冷轧后退火状态下使用。
退火处理的目的,一是消除冷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二是调整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稳定合金组织使之保持较好的耐蚀性能[4]。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铝镁钪合金板材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铝镁钪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样品来源和实验方法以Al99.95、Al-Sc、Al-Zr、Al-4Ti块、Al-Cr、Zn锭、铝基Mn剂、Mg锭为原材料,铸造成规格为400mm×1320mm的方铸锭,表1为所制备的铝镁钪合金的化学成分。
铸锭经350℃/20h均匀化退火处理后铣面至380mm,然后在450℃下保温3h后热轧至8.0mm,最后冷轧至规格为2.0mm厚的薄板。
冷轧板分别在100℃、150℃、200℃、250℃、300℃、350℃、400℃、500℃下进行退火试验,保温时间2h。
退火完成后,通过常温拉伸力学性能、腐蚀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分析来综合评价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同时取板材的纵向和横向样品进行拉伸试验。
所用设备为AG-IS10KN电子拉力试验机。
剥落腐蚀试验依据ASTMG66进行;晶间腐蚀试验依据ASTMG67进行。
金相试样受检面为板材的纵向截面,经机械抛光、凯勒试剂浸蚀后观察显微组织,经阳极覆膜后在偏振光下观察显微晶粒组织。
金相组织观察在LEICA DM4M金相显微镜上进行。
表1铝镁钪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Si0.03Fe0.06Cu0.03Mn0.66Mg4.68Cr0.10Zn0.10Ti0.08Zr0.10Sc0.21Al余量2实验结果2.1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图1为Al-Mg-Sc合金2.0mm厚冷轧板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纵向、横向力学性能变化曲线。
Al-Zn-Mg-Sc-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Al-Zn-Mg-Sc-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何振波;李慧中;梁霄鹏;尹志民【摘要】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5.5Zn-1.5Mg-0.2Sc-0.1Zr铝合金进行高温等温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建立合金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和加工图,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变形过程中合金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应变速率ε=10s-1,变形温度为300~500℃时,合金发生了动态再结晶.Al-5.5Zn-1.5Mg-0.2Sc-0.1Zr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可用Zener-Hollomon 参数描述.在热变形过程中,随着真应变增加,合金的变形失稳区域增大.该合金适宜的变形条件如下变形温度300~360℃、应变速率0.01~0.32s-1,或变形温度380~500℃、应变速率0.56~10s-1.【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9页(P1220-1228)【关键词】Al-Zn-Mg-Sc-Zr合金;热变形;加工图【作者】何振波;李慧中;梁霄鹏;尹志民【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60;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3.26含Sc和Zr的7×××系合金是一种强度高、塑性好、可焊性好、耐腐蚀性能优良的中高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和舰船等领域[1−2]。
目前,对含Sc铝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添加Sc对合金组织,再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面[3−6]。
而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是表征材料塑性变形性能的一个最基本量,在实际塑性变形过程中,合金的流变应力值决定了变形时所需施加的载荷大小和所需消耗能量的多少[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tical microg raphs of annealed allo ys ( a) alloy A, 130 / 1h ( b) alloy B, 340
进一步观察合金 B 和合金 C 的 T EM 组织发 现, 两种合金在退火过程中均析出了大量细小弥 散的第二相质点 ( 图 4) , 这些质点可强烈地钉扎 合金中的位错和亚晶界
火 1h 后的显微组织见图 3 。由图可见, 合金 A 经 130 退火后晶粒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 , 形成了细 小的等轴晶 ( 图 3a) , 但是观察单独添加 0 2% Sc 的合金 B 的退火组织时发现 , 低温退火时仍保持 完全未再结晶的纤维状变形组织, 只是高温退火
图3 F ig 3
三种实验合金退火态的晶粒组织 / 1h ( c) alloy C, 470 / 1h
2 1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对 Al Mg 合金拉伸 性能的影响 三种实验合金冷轧板材经 130 退火 3h 后 的拉伸性能见表 2。由表可以看出 , 在 Al 5M g 合 金中单 独添加 0 2% Sc 或复合 添加 0 2% Sc 和 0 1% Zr, 合金的强度均有所提高, 只是前者提高 幅度较小, 其抗拉强度 b 和屈服强度 0 2 的增量 分别达 45M Pa 和 57MP a, 而后者提高幅度非常显 著 , b 和 0 2 的增量分别达 84MPa 和 91M Pa, 并 且合金的塑性下降不多 , 这表明用 Sc 和 Zr 复合 微合金化的 Al Mg - Sc - Zr 合金比单独加入同样 Sc 的 Al Mg - Sc 合 金具有 更好的 拉伸综 合性能 ,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对 Al Mg 合金产生了极为显 著的强化作用。 2 2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对 Al Mg 合金显微 组织的影响 图 1 为三种实验合金在铸态下的金相组织。
[ 11]
实验结果表明: 0 2% Sc 与 0 1% Zr 复合微 合金化对 Al 5M g 合金铸态晶粒产生了十分强烈 的细化作用 , 这一现象可以从有关合金相图得到 解释。由 于在 Al 5Mg - 0 2Sc - 0 1Zr 四 元合 金体 系中 , Mg 主要是固溶在 -Al 基体中 , 不与 Al、 Sc [ 10] 及 Zr 形成化合物 , 所以讨论 Al Mg - Sc -Zr 四元
第1期 5Mg -0 4Sc 合金 [ 6
7]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在 Al M g 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晶粒中块状的第二相粒子。
9
首先 , Zr 的加入可使初生 Al3 Sc 相演变形成 Al3 ( Sc, Z r) 复合相, 降 低了 Al3 Sc 相与 基体的错 配 度 , 增大了非均匀成核效率 [ 9] , 这样当 Sc 含量仅 为 0 2% 时 , 就可强烈地细化合金铸态 的晶粒组 织 ; 其次 , 在含 Sc 的铝合金中加入 Zr, 增加了原 始固溶体的过饱和度 [ 8, 12] , 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其 分解产物次生 Al3( Sc, Zr) 相质点的弥散度( 见图 4) ; 第三 , Zr 能颇大地溶入 Al3 Sc 相中, 替代其中 的 Sc 原子 [ 8, 12] , 使得能够有更多的 Sc 原子去形 成 Al3 ( Sc, Zr ) 弥散质点 , 从而增加了第二相质点 的数 目 ( 见 图 4) 。由 于 这 些 原 因, 0 2% Sc 与 0 1% Zr 复合添加比单独添加 0 2% Sc 对 Al 5Mg 合金强度的贡献大得多。
次生 Al 3( Sc, Zr) 和 Al3 Sc 质点的形貌 / 1h ( b) alloy B, 470 / 1h
Fig 4 T EM micrographs of secondar y Al3 ( Sc, Zr) and Al3 Sc dispersoids( a) alloy C, 470
3
讨论
合金中形成中间相时 , 可以参考 Al Sc - Zr 三元合 金相 图 。由该 相 图可 以 看 出, 室 温下 的 Al 0 2Sc - 0 1Zr 合金体系的成分点落在了 ( Al) + Al3 Sc+ A 3Zr 三相区域内, 因此合金凝固时可能会 从熔体中先析出初生 Al3 Sc 和 Al3Zr 粒子。而本 文将铸态合金 经混合酸侵蚀 后, 在 SEM 电 镜下 观察 发现 , 合 金 C 晶 粒 中确 实存 在 有类 似 Al
钪 ( Sc) 既是稀土元素又是过中 , 能全面改善合金的组织和 性能[ 1~
4]
T able 1
, 这是因为 Sc 在 Al M g 合 金凝固过程
中形成的 初生 Al3 Sc 颗粒可 细化铸 态合金 的晶 粒, 产生细晶强化以及合金铸锭在随后的工艺加 热过程中析出的次生 Al3 Sc 质点抑制合金的再结 晶产 生 的亚 结构 强 化和 它 自身 的 析出 强 化作 用 。但是要获得理想的作用效果, Sc 的加入 量必须达到一定的临界浓度 [ 7~ 9] , 这样就不得不 在铝合 金中加 入更 多的 Sc。由 于 Sc 的价 格昂 贵, 增加了合金的成本, 严重影响了含钪铝合金的 研究、 开发和应用。因此 , 探讨如何减少铝合金中 Sc 的加入量, 对这类合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本文报道了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对 Al M g 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微 量 Sc 和 Zr 复合合金化在 Al Mg 合金中的存在形 式与作用。
322 367 406
217 274 308
图1 F ig 1
三种实验合金的铸态晶粒组织
Opt ical microg raphs of as - cast alloy A ( a) , alloy B ( b) and alloy C ( c)
图 2 给出了三种实验合金经 450
热轧后的
的细小致密 的纤维状 变形组 织 ( 图 2c) , 这表 明 0 2% Sc 和 0 1% Zr 复合添加可强烈抑制 Al Mg 合金在热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 ( 动态再结晶 ) , 该作用比单独添加 0 2% Sc 更为强烈。
图5 Fig 1
初生 Al3 ( Sc, Zr) 相及其 EDAX 图谱
8 三种实验合金冷轧薄板经 130
航
空
材 退
料
学
报
第 21 卷
~ 470
时才开始发生再结晶( 图 3b) , 而采用 Sc 和 Zr 复 合微合金化的 Al Mg - Sc - Zr 合金甚至在 470 退 火还未出现明显的再结晶晶粒 ( 图 3c) 。表明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可显著提高 Al M g 合金的再 结晶温度, 抑制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 静态 再结晶 ) 作用比单独添加 0 2% Sc 时强烈得多。
晶粒组织。由图可以看出, 合金 A 经热轧后, 发 生了完全再结晶 ( 图 2a) , 合金 B 则发生了部分再 结晶, 在条带状纤维组织中夹杂了一些细小的等 轴晶( 图 2b) , 而合金 C 经热轧后 , 仍为未再结晶
图2 F ig 2
三种实验合金热轧态的晶粒组织
Optical microg raphs of hot - allo y A ( a) , alloy B ( b) and alloy C ( c)
只是该第二相粒子呈现双重结构 ( 图 5a) , 内部为 亮白色, 外部为暗黑色。能谱分析发现 , 它们主要 由 Al, Sc, Zr 三种元素组成 ( 见图 5b) , 定量分析表 明: Sc、 Zr 原子之和与 Al 原子的比例接近 1 3, 据 此可确定该第二相为 Al3 ( Sc, Zr) 或 Al3 Sc/ Al3 Zr 复合粒子 , 该粒子是 Zr 溶入 Al3 Sc 中形成的, 其 晶格类型和点阵常数都与 - Al 相似[ 8, 9] , 仍保持 了初 生 Al3 Sc 粒 子 所 具 有 的 非 均 质 晶 核 作 用[ 6, 8, 9] , 从而强烈地 细化了 合金铸 态的晶 粒组 织。此外, 采用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 , 可更进一 步促进 Sc 在 Al Mg 合金中 的细晶强化、 抑制再 结晶产生的亚结构强化和自身的析出强化作用。
[ 6, 8]
制合金的再结晶。对比分析发现 , 合金 C 中次生 的 Al3 ( Sc, Zr) 质点 次生的 Al3 Sc 质点
[ 8, 9]
( 图 4a) 相对于合金 B 中
[ 7]
( 图 4b) 的析出密 度大大增
, 从而稳定亚结构 , 抑
多 , 分布更加均匀弥散 , 并且无明显的聚集倾向。
图4
b/ M Pa 0 2/
7
由图可以看出, 添加 0 2% Sc 的合金 B 相对于空 白合金 A( 图 1a) , 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合金的 枝晶组织外, 晶粒大小并无明显变化 ( 图 1b) ; 而 同时添加 0 2% Sc 和 0 1% Zr 的合金 C, 晶粒得 到了显著的细化 ( 图 1c) , 平均晶粒尺寸为 42 m, 这表明单独添加 0 2% 的 Sc 对 Al Mg 合金铸态 晶粒 组 织 无 明 显 的 细 化 作 用 , 而 0 2% Sc 和 0 1% Zr 复合添加时, 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晶粒细 化效果。
第1期
Sc 和 Zr 复合微合金化在 Al M g 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表2 T able 2 三种实验合金的拉伸性能 ( 冷轧薄板 + 130 / 3h 退火) / 3h annealed) M Pa /% 17 15 15 T ensile properties of allo y A , B and C ( cold - ro lled sheet + 130 A lloy A B C
[ 5~ 7]
2
实验结果
1
实验方法
三种实验合金的制备工艺规程和实验方法参
见文献[ 6] , 其化学成分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