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精)

合集下载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钢是一种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铁和碳。

微合金元素是添加在钢中的少量杂质元素,包括钛、铌、钒、铝、锰、铬等。

这些微合金元素的添加对钢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首先,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阻碍晶界流动和位错的运动,从而限制了晶界滑移和位错滑动,降低了钢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形成致密的析出物,如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这些析出物可以增加钢的硬度,从而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其次,微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阻碍晶界弥散,提高了钢的晶界精细度,从而改善了钢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同时,微合金元素也可以细化钢的晶粒尺寸,提高钢的塑性变形能力,使钢具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第三,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晶界耐蚀性能,减少晶界的腐蚀敏感性。

此外,微合金元素也可以与一些有害杂质元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减少了钢中有害元素的溶解和析出,从而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另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相变行为。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变钢的析出序列和析出相,影响钢的相变行为。

例如,铌和钒可以用于控制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阻止奥氏体向珠光体的相变,从而提高钢的强韧性。

此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优化钢的热处理工艺。

微合金元素的介入可以降低钢的回火敏感性和退火脆性,提高钢的热处理硬化能力,使钢在热处理过程中获得较好的组织和性能。

总的来说,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包括限制晶界滑移和位错滑动、形成致密的析出物、改善晶界精细度和抗腐蚀性能、提高韧性和冷加工性能、改变相变行为和优化热处理工艺等。

这些作用机理使得钢中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钢的性能,提高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谈微合金元素Nb_V_Ti在钢中的作用

谈微合金元素Nb_V_Ti在钢中的作用

甘肃冶金 2000年12月第4期谈微合金元素N b 、V 、T i 在钢中的作用Ξ杨作宏 陈伯春(酒泉钢铁公司 甘肃 嘉峪关 735100)摘 要 论述了N b 、V 、T i 在钢中的存在形态,分析了提高钢的强韧性,改善可焊性的微观机理及在钢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可能性 形态 溶度积 作用1 引言在钢中质量分数低于011%左右,而对钢的性能和微观组织有显著或特殊影响的合金添加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N b 、V 、T i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微合金元素。

在钢中添加微量的N b 、V 、T i ,可保证钢在碳当量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其碳、氮化物质点(尺寸小于5nm )的弥散析出及N b 、V 、T i 的固溶,细化晶粒,极大地提高钢的强度、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使用性。

因此,研究N b 、V 、T i 在钢中的作用机理和微观行为,对钢的品种开发,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船板、管线钢等有重要的作用。

2 Nb 、V 、T i 在钢中作用的微观基础211 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可能性 图1 一些金属元素形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的能力和它们的沉淀强化能力N b 、V 、T i 是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形成元素,这些元素在比较低的浓度下就能满足这种要求。

在周期表中,它们的位置彼此靠得很近。

图1指出,对于一定的金属元素,从 组到 组,形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可能性是逐渐增强的(从右上角至左下角)。

形成沉淀强化所需要的碳化物或氮化物,N b 、V 、T i 有同等的倾向。

212 在钢中的存在形态N b 、V 、T i 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常温时,在钢中大部分以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形式存在,少部分固溶在铁素体中,在脱氧不完全的钢中,也会2Ξ收稿日期:2000204205出现氧化物T i O 2、V 2O 3等。

这对N b 、V 、T i 是一种浪费,且氧化物对性能有害,应避免。

微合金化的元素作用

微合金化的元素作用

在普通碳钢通常依靠加入碳来提高强度,这样就造成了提高碳含量的同时必然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使普碳钢不能满足强度与韧性的更好组合,由此人们开始研究不增加碳含量,加入其它元素来提高强度,也就是保持低碳钢的韧性前提下,利用微合金化提高强度。

此类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比低碳结构钢有很大的改善,而与普通合金钢相比,其添加的合金元素又如此之少,按重量百分比,再继之以控制冷却,才能使钢的性能更佳,此类钢使用之前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是细化晶粒,阻碍再结晶进行以及析出强化。

1Nb的作用在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微量Nb起着独特的作用。

这类钢中C含量已经降到0.05%,又不加入较多合金元素,因此强化主要靠位错强化,析出强化特别是组织强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量Nb在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微量Nb抑制变形再结晶行为,加剧变形奥氏体中的应变积累,大幅度提高相变前组织中的位错密度。

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的优良综合性能主要来自钢的组织细化以及贝氏体中的高位错密度,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控轧过程中,在非再结晶区轧制时引入大量高密度畸变区,这些高密度畸变区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成为相变核心,大幅度促进相变组织细化。

同时,要在发生切变形型贝氏体相变过程中,能把相当一部分变形位错保留在贝氏体基体中,从而大幅度提高贝氏体基体强度。

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求钢种有相当高的热轧再结晶终止温度以及抑制冷却时扩散型铁素体转变的能力,合金成分设计充分考虑了Nb及Nb—B这方面的作用。

2)微量Nb与B、Cu的复合作用加快了诱导析出,稳定变形位错结构。

微量Nb加入贝氏体钢中的第二个作用是,这类钢高温非再结晶轧制阶段会应变诱导形成极细的Nb(C、N)析出物。

这些析出物主要析出在变形晶界及变形位错网上,它们阻碍了位错的恢复以及消失的过程,稳定了位错结构,为随后冷却过程相变形核提供更多机会,同时组织新相的长大,最终细化组织。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基本金属中,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材料。

钢是一种合金,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性。

首先,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

例如,添加镍和铬可以增强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钴和钨的添加可以增强钢的抗磨性和高温强度,使其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钛和铌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其次,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化学性质。

例如,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化性能,促进碳的溶解和扩散。

磷和硫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热导率和抗腐蚀性能。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钢的化学性质。

此外,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热性能。

例如,添加铝和钛可以提高钢的氧化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镍和铜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导热性能,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

铍和银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电气工程。

同时,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结构和相变性。

例如,钼和钒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定向结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锑和铅的添加可以促进钢的相变行为,改善其物理性能。

通过对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调节钢的晶粒尺寸、晶界强度和晶界活性,从而改善钢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合理的合金设计和控制是制造高品质钢材的关键。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高农
【期刊名称】《鞍钢技术》
【年(卷),期】1990(000)009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高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704.2
【相关文献】
1.谈微合金元素Nb、V、Ti在钢中的作用 [J], 杨作宏;陈伯春
2.微合金化纯净钢中稀土元素的作用 [J], 储爱民;蒋学智;高春贵
3.微合金化元素Nb,V,Ti,Zr和B及其在现代汽车钢中的作用 [J], Meyer.,L;刘建新
4.VN元素在微合金化钢中的作用和开发前景 [J], 丛晓艳
5.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J], 文慕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2) 与氧、硫的作用
与氧、硫有一定的亲合力。从下图看,Ti与O的亲合力很强
,比铝小一些;Nb、V与O的亲合力比Mn强,但弱于Si。
早期,由于冶炼铸造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解决钛氧化 和烧损问题,使钢材的性能波动大。现在已经解决,发展钛微 合金钢。
由于钛与氧的强亲合力,使得测定钛在铁液中的一些热力学 数据的试验变得异常困难,热力学数据分歧较大。
结构类型 F.C.C. F.C.C. F.C.C. F.C.C. F.C.C. F.C.C.
2)它们的相互固溶性(合成实验)
由于这些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点阵常数相近与晶体结构相同,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固溶;
一些研究者实验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固溶性;
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
√ 二元氮化物系统:NbN-TiN、TiN-VN、NbN-VN形成连续 性固溶体;
TiN
在以后的热处理中不溶解,对阻止晶粒粗化以及沉淀强化,都 没有作用,浪费宝贵的合金元素;
钢中%Ti为0.02,TiN则在L(钢液)-δ-Fe界面上或δ-Fe中 形成,因此控制凝固速度,可以控制TiN质点尺寸与数量;低 合金钢中由于Nb、V都不可能在钢液中形成粗大第二相质点;
但是在钢锭与连铸坯中,由于Nb 强烈偏析,在δ-Fe枝晶间 的钢液中Nb富集,凝固后产生粗大甚至达到微米级沿晶分布 的NbC枝晶状第二相,粗大的NbC使连铸中心容易产生内裂, 或热塑性降低;
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入需加入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 元素,如GB/T1591-94中Q295-Q460的钢,规定:
Nb:0.015~0.06%; V: 0.02~0.15%; Ti: 0.02~0.20%
一些需要淬透性的机械结构钢中加硼(B),硼广 义上也称微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将合金元素添加到钢中可以改变钢的性能。

这种改变可能包括增加钢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能、热处理性能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合金元素对钢的主要性能影响。

一、合金元素对钢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1.铬(Cr):铬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

铬在钢中形成稳定的氧化层,可以防止钢发生锈蚀。

此外,铬还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使其更难弯曲和变形。

2.锰(Mn):锰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

特别是在高温下,锰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3.钼(Mo):钼是一种重要的强化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热性能。

钼可以在钢中形成硬质的碳化物,使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此外,钼还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

4.钛(Ti)和铌(Nb):钛和铌是常用的微合金元素。

它们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可以细化钢中的晶粒。

这些微合金元素还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阻止钢的再结晶。

二、合金元素对钢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1.铬(Cr):铬是一种重要的防腐蚀元素。

它可以在钢的表面形成稳定的铬氧化层,防止钢被氧化和锈蚀。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使钢适用于潮湿和腐蚀性环境。

2.镍(Ni):镍也是一种常用的防腐蚀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耐酸性和耐碱性,因为镍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和抗磨性能。

3.铜(Cu):铜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

它可以形成一层稳定的氧化膜,保护钢表面不受腐蚀。

此外,铜还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耐磨性能。

三、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性能的影响1.钼(Mo):钼可以提高钢的热处理稳定性。

钼的加入可以使钢的晶界更加稳定,抑制晶粒长大,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和热处理硬化能力。

2.钛(Ti)和铌(Nb):钛和铌是常用的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和抗热衰退性能。

它们可以在钢中形成稳定的碳化物,细化晶粒并防止晶粒长大。

《微合金元素在钢》课件

《微合金元素在钢》课件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提高钢材强度 、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方面。
此外,随着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的不 断进步,对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行为 和作用机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微合 金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变机制和微观 组织演化,进一步揭示了微合金元素 在钢中的作用机制。
微合金元素的发展和应用 推动了钢铁工业的技术进 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 展。
02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01
碳、氮、氧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02
铬、镍、锰等元素
03
硅、磷、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置换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分类
碳氮间隙元素(如钛、铌、锆)、碳 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铬、钼)和 晶界强化元素(如硼、磷、砷)。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01
02
03
细化钢的晶粒
通过形成碳氮化物或氮化 物,微合金元素可以阻碍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从而 细化钢的晶粒。
改善钢的韧性
某些微合金元素可以改变 钢的韧性,例如钛和铌可 以增加钢的低温韧性。
微合金元素对钢强度的影响
显著增强
微合金元素可以与钢中的碳形成碳化物,这些碳 化物在钢中起到“钉扎”作用,抑制奥氏体晶粒 长大,从而在冷却过程中获得更细小的铁素体晶 粒,提高强度。
微合金元素如钛、钒、铌等可以细化钢的晶粒, 从而提高其强度。
通过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实现仅通过热处理 工艺即达到提高强度和改善韧性之间的平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的应用,对微合金元 素在钢中的研究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细化,有望实现更加 精准和高效的钢材性能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 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 , 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 15%-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 SiO 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 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 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 t 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 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
(1 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是使钢具有热硬性。

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
(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8、钛在钢中的作用
(1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
(2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

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上,在珠光体低合金钢中,钛可阻止钼钢在高温下的石墨化现象。

因此, 钛是锅炉高温元件所用的热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9、铌在钢中的作用
(1铌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 因而能细化晶粒, 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2有极好的抗氢性能。

(3铌能提高钢的热强性
10、硼在钢中的作用 ;
(1提高钢的淬透性。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强化晶界的作用
11、铝在钢中的作用
(1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抑制低碳钢的时效, 改善钢在低温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2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曾对铁铝合金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4%Al 即可改变氧化皮的结构,加入 6%A1可使钢在 980℃以下具有抗氧化性。

当铝和铬配合并用时, 其抗氧化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例如,含铁 50%-55%、铬 30%-35%、铝10%-15%的合金, 在 1400℃高温时,仍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由于铝的这一作用, 近年来,常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耐热钢中。

(3此外,铝还能提高对硫化氢和 V 2O 5的抗腐蚀性。

缺点:①脱氧时如用铝量过多,将促进钢的石墨化倾向。

②当含铝较高时.其高温强度和韧性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