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中的元素及作用

合集下载

钢铁材料中主要元素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铁材料中主要元素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有固溶强化和提高淬透性的作用,但均不太显着。由於氮化物在晶界上析出,提高晶界高温强度,从而增加钢的蠕变强度。在奥氏体钢中,可以取代一部分镍。与钢中其他元素化合,有沉淀硬化作用;对钢抗腐蚀性能的影响不显着,但钢表面渗氮后,不仅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能,也显着改善其抗蚀性。在低碳钢中,残余氮会导致时效脆性
Nb(铌)
为常用的脱氧剂。对铁素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仅次於磷,提高钢的电阻率,降低磁滞损耗,对磁导率也有所改善,为硅钢片的主要合金化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还可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蚀性。为弹簧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时,对钢的焊接性不利,因焊接时飞溅较严重,有损焊缝质量,并易导致冷脆;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W(钨)
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在a铁和γ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33%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化钨而耐磨
含钨高有二次硬化作用,以及增加耐磨性。其对钢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热强性的影响均与钼相似,但按重量百分数比较,其作用较钼为弱。对钢抗氧化性不利
Mo(钼)
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在a铁及γ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约4%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阻抑奥氏体到珠光体转变的能力最强,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并为贝氏体高强度钢的重要合金化元素之一。含量约%时,能降低或抑止其他合金元素导致的回火脆性。在较高回火温度下,形成弥散分布的特殊碳化物,在二次硬化作用。提高钢的热强性和蠕变强度,含Mo2%~3%能增加耐蚀钢抗有机酸及还原性介质腐蚀的能力
当含量超过%时,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后可产生时效强化作用。含量低时,其作用与镍相似,但较弱。含量较高时,对热变形加工不利,如超%,在氧化气氛中加热,由於选择性氧化作用,在表面将形成一富铜层,在高温熔并侵蚀钢表面层的晶粒边界,在热变形加工时导致高温铜脆现象。如钢中同时含有超过铜含量1/3的镍,则可避免此种铜脆的发生,如用於铸钢件则无上述弊病。在低碳低合金钢中,特别与磷同时存在时,可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Cu2%~3%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提高其对硫酸、磷酸及盐酸等的抗腐蚀性及对应力腐蚀的稳定性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当的碳含量可以增强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适用于焊接和冷冲压加工;碳含量在0.2%到0.5%之间的钢称为中碳钢,具有适中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碳含量大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和弹簧。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铁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钢铁的热膨胀系数。

适当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铁的刚性和强度,并且有利于热处理。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强度。

锰的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4.磷(P):在低碳钢中,磷可减少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在高碳钢中,磷可改善钢铁的切削性能。

因此,磷含量需要适度控制。

5.硫(S):硫可增加钢铁的切削性,但会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高质量的钢铁制造中,硫含量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氧化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

镍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8%到25%之间。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和抗热变形能力。

钼还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钼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1%到10%之间。

9.钛(Ti)、铌(Nb)、钒(V)等微量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常用作钢铁的强化剂,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改善钢铁的热处理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处理,可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各种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各种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仅供参考)钢铁中各元素的作用

(仅供参考)钢铁中各元素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 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 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 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 重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 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中加 钨,可显著提高工具钢的红硬性和热 强性,常用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材料 使用。
铁的分类:
白口铸铁、可锻铸铁、灰口铸铁、球墨铸 铁、蠕墨铸铁有何不同?
铸铁中的碳以石墨形态析出,若析出 的石墨几乎全部与铁形成碳化三铁时的铸 铁叫白口铸铁、白口铸铁经过石墨化退火 处理后叫可锻铸铁或玛钢、呈条片状时的 铸铁叫灰口铸铁或灰铸铁、呈球状时的铸 铁就叫球墨铸铁、而呈蠕虫状时的铸铁叫 蠕墨铸铁。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 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 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 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 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 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 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 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 金元素代用镍、铬元素。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 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 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 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 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淬 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硬 性。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 粒,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 善焊接性能。在1Cr18Ni9奥氏体不 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 腐蚀。

钢的五大元素

钢的五大元素

钢的五大元素引言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被誉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之一。

钢的组成主要包括铁和碳,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几个重要的元素对钢材的性能产生着深远影响。

这些元素被称为钢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碳、硅、锰、磷和硫。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 碳(C)碳是构成钢材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控制含碳量来调节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在低碳钢中,碳含量通常在0.05%以下;而高碳钢中,碳含量可以达到0.6%以上。

•硬度:增加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

这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在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并增加晶格间距离,使得晶体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了钢材的硬度。

•强度:碳的存在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

碳原子可以与铁原子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Fe3C(渗碳体),从而增加钢材的强度。

•韧性:适量的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

过高或过低的碳含量都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2. 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脱氧剂:硅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SiO2,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弥散剂:硅能够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固溶体,改善晶界结构,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硅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3. 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锰能够与铁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MnS(硫化锰)和Mn3N (氮化锰),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脱氧剂:锰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MnO,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锰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 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适量添加磷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钢铁中各元素的作用

钢铁中各元素的作用

铁的分类:
5、蠕墨铸铁:石墨形态介于片状和球状石 墨之间。蠕墨铸铁的石墨形态在光学显微 镜下看起来像片状,但不同于灰口铸铁的 是其片较短而厚、头部较圆(形似蠕虫) 。所以可以认为蠕虫状石墨是一种过渡型 石墨。通常蠕墨铸铁是铸造以前加蠕化剂 (镁或稀土)随后凝固而制得的。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 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含碳 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 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 超过0.20%。含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 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 ;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 性。
铁的分类:
3、灰口铸铁;灰口铸铁是第一阶段石墨化 过程充分进行而得到的铸铁,全部或大部 分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它包括一般灰 口铸铁(简称灰铸铁)、孕育铸铁、稀土 灰口铸铁等。灰口铸铁其断口的外貌呈浅 灰色,故称为灰口铸铁(灰铁)。此价格 便宜,应用广泛,灰口铸铁占铸铁的总产 量80%以上。
铁的分类: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 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 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 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各种元素在钢铁的作用: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 重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 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中加 钨,可显著提高工具钢的红硬性和热 强性,常用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材料 使用。
铁的分类:
1、白口铸铁:不含石墨的铸铁,碳以渗碳 体形态存在,几乎全部的碳都与铁形成碳 化三铁。具有很大的硬度和脆性。不能承 受冷加工,也不能承受热加工,只能直接 用于铸造状态,是一种良好抗磨材料。白 口铸铁包括普通白口铸铁、低合金白口铸 铁、中合金白口铸铁,高合金白口铸铁。

钢铁材料中 49种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钢铁材料中 49种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铬钼钢和铬钢中含Al可增加其耐磨性。高碳工具钢中Al的存在可使产生淬火脆性。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Si(硅)
Si是炼钢过程中重要的还原剂和脱氧剂:对于碳钢中的很多材质来说,都含有0.5%以下的Si,这些Si一般是由于炼钢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而带入的。
硅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较锰、镍、铬、钨、钼、钒等元素强。但含硅量超过3%时,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硅能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σb)等。这是硅或硅锰钢可作为弹簧钢种的缘故。
P(磷)
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高级优质钢:P<0.025%;优质钢:P<0.04%;普通钢:P<0.085%。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N(氮)
氮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与碳、磷相似,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可使钢材的强度显著提高,塑性特别是韧性也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冷脆性加剧;同时增加时效倾向及冷脆性和热脆性,损坏钢的焊接性能及冷弯性能。因此,应该尽量减小和限制钢中的含氮量。一般规定氮含量应不高于0.018%。
中碳碳素钢中加硼,由于提高了淬透性,可使厚20mm以上的钢材调质后性能大为改善,因此,可用40B和40MnB钢代替40Cr,可用20Mn2TiB钢代替20CrMnTi渗碳钢。但由于硼的作用随钢中碳的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甚至消失,在选用含硼渗碳钢时,必须考虑到零件渗碳后,渗碳层的淬透性将低于芯部的淬透性的这一特点。

钢铁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方法和作用

钢铁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方法和作用
Si
主要以固溶体存在,硅化物有MnSi或FeMnSi;少量以硅酸盐及游离SiO2形式成为非金属夹杂;在高碳钢有少量SiC。
单质硅与HF作用,与其他酸不起作用,能溶解强碱;硅化物能溶解于酸,难溶硅化物需用HNO3-HF或H2SO4-H3PO4溶解。
硅含量高时,溶解过程产生硅酸沉淀,为消除硅酸影响,一是加HF成SiF4其他逸出,二是脱水产生SiO2沉淀滤去。
Fe3P是硬而脆的物质,磷含量高形成Fe3P,增加钢的冷脆敏感性,产生焊接裂纹。钢中磷高于0.1%会发生以上危害。
S
主要以硫化物存在钢中,有大量锰存在时形成MnS和FeS。在钢中分布有偏析。
硫化物一般易溶于酸中,在非氧化性酸中生成硫化氢逸出,在氧化性酸中生成硫酸盐。
硫在化学分析中,通常表现在气体容量法定碳时,必须要考虑良好的脱硫剂,否则会使碳含量结果偏高。
浓硝酸对铁有钝化作用,所以在溶解镍钢时,镍含量低用硝酸(1+3)或盐酸(1+1);含镍高的用硝酸(1+3)。
主要是离子有色对比色有影响。镍的隐蔽剂除氰化物外,很少有与之络合能减少镍离子的颜色隐蔽剂。因此需考虑试样空白或通过分离镍而消除其影响。
使钢具有韧性、防腐抗酸性、高导磁性,使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增加硬度。
钨高时极易水解产生混浊,将其分离较困难,用钨酸形式分离还会有吸附,消除此影响方法有:一是加磷酸、酒石酸或柠檬酸掩蔽,二是冒硫酸或高氯酸烟时钨酸脱水后过滤,三是强碱使钨酸转变为可溶性的钨酸钠。
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红硬性、热强性,增加耐磨性。
Al
主要以金属固溶体存在,可以形成AlN, Al2O3,(FeMn)O·Al2O3,CaO·Al2O3和·AlOxNy夹杂物。
N
主要以氮化物如Fe4N,Mn3N2,AlN,BN,TiN,VN,CrN等,只有极少数成为固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

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

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有什么作用碳(Carbon)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

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

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锰(Manganese)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

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

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有助于增强强度。

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增强抗磨损性。

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

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

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

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 A含有大量的钒。

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按钢的用途分类一、结构钢(1)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

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根据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这类钢大致又分为三类﹕1. 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2. 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

调质多少22~34HRC,能得到综合机械性能,也便于切削.3. 大于0.6%C为高碳钢﹐多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轧辊等﹐根据含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含锰量(0.25~0.8%)和较高含锰量(0.7~1.0%和0.9~1.2%)两钢组。

锰能改善钢的淬透性﹐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通常在含锰高的钢的牌号后附加标记“Mn”﹐如15Mn﹑20Mn以区别于正常含锰量的碳素钢。

二、工具钢一般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

按用途又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工具钢(Tool steel),是用以制造切削刀具、量具、模具和耐磨工具的钢。

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在高温下能保持高硬度得红硬性,以及高的耐磨性和适当的韧性。

工具钢一般分为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

T7、T7A 亚共析钢。

具有较好的塑、韧性和强度,以及一定的硬度,能承受震动和冲击负荷,但切削能力差。

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负荷不大,且要求具有适当硬度和耐磨性,及较好的韧性的工具,如锻模、凿子、锤、冲头、金属剪切刀、扩孔钻、钢印、木工工具、风动工具、机床顶尖、钳工工具、钻凿工具、较钝的外科医疗用具等。

T8、T8A 共析钢。

淬火加热时容易过热,变形也大,塑性和强度比较低,不宜制造承受较大冲击的工具,但经热处理后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用于制造切削刃口在工作时不变热的工具,如木工工具、风动工具、钳工工具、简单模具、铆钉冲模、中心孔铳和冲模、切削钢材用工具、轴承、刀具、铝锡合金压铸板和型芯,以及各类弹簧等。

T8Mn、T8MnA 共析钢。

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硬度,但塑性和强度较低。

用于制造断面较大的木工工具、手锯锯条、刻印工具、铆钉冲模、发条、带锯锯条、圆盘锯片、煤矿用凿、石工用凿等。

T9、T9A 过共析钢。

具有较高的硬度,但塑性和强度较低。

用于制造要求较高硬度且有一定韧性的各种工具,如刻印工具、铆钉冲模、压床模、冲头、木工工具、农机切割零件、凿岩工具和铸模的分流钉等。

T10、T10A过共析钢。

晶粒细,在淬火加热时(温度达800℃)不致过热,仍能保持细品粒组织;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所以具有比T8、T8A钢更高的耐磨性,但韧性较低。

用于制造切削刃口在工作时不变热的工具,不承受冲击负荷而具有锋利刃口和少许韧性的工具,如加工木材用工具、手用横锯、手用细木工具、机用细木工具、麻花钻、拉丝模、冲模、冷镦模、螺丝锥、扩孔刀具、搓丝板、车刀、刨刀、铣刀、货币压模、小尺寸断面均匀的冷切边及冲孔模、低精度形状简单的卡板、钳工刮刀、硬岩石钻子、制铆钉和钉子用工具、螺丝刀、锉刀、刻纹用凿子、切纸和烟叶用刀具等。

T11、T11A 过共析钢。

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如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晶粒更细,在加热时对晶粒长大和形成碳化物网的敏感性小。

用于制造在工作时切削刃口不变热的工具,如锯、錾刀、丝锥、锉刀、刮刀、发条、仪规、扩孔钻、板牙、切烟叶用刀具、尺寸不大和断面无急剧变化的冷冲模及木工刀具等。

T12、T12A 过共析钢。

由于碳含量高。

淬火后仍有较多的过剩碳化物,所以硬度和耐磨性高,但韧性低,且淬火变形大。

不适于制造切削速度高和受冲击负荷的工具。

用于制造不受冲击负荷,切削速度不高,切削刃口不变热的工具,如车刀、铣刀、钻头、铰刀、扩孔钻、丝锥、板牙、刮刀、量规、刀片、小型冲头、钢锉、锯、发条、切烟叶用刀具,及断面尺寸小的冷切边模和冲口模等。

T13、T13A 过共析钢。

由于碳含量高,淬火后有更多的过剩碳化物,所以硬度更高,韧性更差;又由于碳化物数量增加且分布不均匀,故力学性能较差。

不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负荷和较高速度的切削工具。

用于制造不受冲击负荷,但要求极高硬度的金属切削工具,如剃刀、刮刀、拉丝工具、锉刀、刻纹用工具、钻子,以及坚硬岩石加工用工具和雕刻用工具等。

合金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量具用钢3类。

其中碳含量高的钢(碳质量分数大于0080%)多用于制造刃具、量具和冷作模具,这类钢淬火后的硬度在HRC60以上,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碳含量中等的钢(碳质量分数0.35%~0.70%)多用于制造热作模具,这类钢淬火后的硬度稍低,为HRC50~55,但韧性良好。

高速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高效率的切削刀具。

由于其具有红硬性高、耐磨性好、强度高等特性,也用于制造性能要求高的模具、轧辊、高温轴承和高温弹簧等。

高速工具钢经热处理后的使用硬度可达HRC63以上,在600℃左右的工作温度下仍能保持高的硬度,而且其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均较好。

退火状态的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多、钼、铬、钒,还有一些高速工具钢中加入了钴、铝等元素。

这类钢属于高碳高合金莱氏体钢,其主要的组织特征之一是含有大量的碳化物。

铸态高速工具钢中的碳化物是共晶碳化物,经热压力加工后破碎成颗粒状分布在钢中,称为一次碳化物;从奥氏体和马氏体基体中析出的碳化物称为二次碳化物。

这些碳化物对高速工具钢的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二次碳化物,其对钢的奥氏本晶粒度和二次硬化等性能有很大影响。

碳化物的数量、类型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碳化物的颗粒度和分布则与钢的变形量有关。

钨、钼是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对钢的二次硬化和其他性能起重要作用。

铬对钢的淬透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起重要作用,对二次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钒对钢的二次硬化和耐磨性起重要作用,但降低可磨削性能。

高速工具钢的淬火温度很高,接近熔点,其目的是使合金碳化物更多的溶入基体中,使钢具有更好的二次硬化能力。

高速工具钢淬火后硬度升高,此为第一次硬化,但淬火温度越高,则回火后的强度和韧性越低。

淬火后在350℃以下低温回火硬度下降在350℃以上温度回火硬度逐渐提高,至520~580℃范围内回火(化学成分不同,回火温度不同)出现第二次硬度高峰,并超过淬火硬度,此为二次硬化。

这是高速工具钢的重要特性。

高速工具钢除了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红硬性等使用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热塑性、可磨削性等工艺性能。

多系高速工具钢主要合金元素是钨,不含钼或含少量钼。

其主要特性是过热敏感性小,脱碳敏感性小、热处理和热加工温度范围较宽,但碳化物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性差,影响钢的韧性和塑性。

钨钼系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钨和钼。

其主要特性是碳化物的颗粒度和分布均优于钨系高速工具钢,脱碳敏感性和过热敏感性低于钼系高速工具钢,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均较好。

钼系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钼,不含钨或含少量钨。

其主要特性是碳化物颗粒细,分布均匀、韧性好,但脱碳敏感性和过热敏感性大、热加工和热处理范围窄。

含钻高速工具钢是在通用高速工具钢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钴,可显著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粉末高速工具钢是用粉末冶金方法产生的。

首先用雾化法制取低氧高速工具钢预合金粉末,然后用冷、热静压机将粉末压实成全致密的钢坯,再经锻、轧成材。

粉末高速工具钢的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韧性、可磨削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均很好,可生产用铸锭法个可能产生更高合金元素含量的超硬高速工具钢。

粉末高速工具钢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含钴高速工具钢,其特点是具有接近硬质合金的硬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可加工性、可磨性和强韧性。

第二类是无钴高钨、钼、钒超硬高速工具钢。

第三类是超级耐磨高速工具钢。

其硬度不太高,但耐磨性极好,主要用于要求高耐磨并承受冲击负荷的工作条件。

三、特殊钢具有特殊性能的钢,如不锈耐酸钢、耐热不起皮钢、高电阻合金、耐磨钢、磁钢等。

对特殊钢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概念,一般认为特殊钢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合金化)、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

我国与日本、欧盟对特殊钢的定义比较接近,将特殊钢分成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三大类,其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特殊钢产量的70%。

主要钢种有特殊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滚珠轴承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以及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

四、专业用钢这是指各个工业部门专业用途的钢,如汽车用钢、农机用钢、航空用钢、化工机械用钢、锅炉用钢、电工用钢、焊条用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