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第5课《黄河颂》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听范读,初步感受黄河的气势
初读 ——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歌赞颂了黄河的什么?
啊,朋友!
我站在高山之巅,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望黄河滚滚,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奔向东南,
它表现出
惊涛澎湃;
我们民族的精神: 掀起万丈狂澜,
伟大而又坚强!
浊流宛转,
黄河颂
光未然
颂歌: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 是诗 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不抵抗政 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成果,又 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当时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 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 情的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在这紧要关头,光未然创作了 《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这组诗的第二乐章,由冼星海 谱曲。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英雄的体魄,筑成我 们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也体现了中华儿女就是抗日战争的屏障,黄河伟大坚强 的精神也是我们的精神屏障。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巨人,千万条铁的臂 膀指它的支流。体现出抗日战争并不只是主力军的战争, 而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战争。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这些充满力量的动词写出了黄河的奔腾澎湃、 不可阻挡的气势,象征着中华儿女在抗日斗争中 的勇往无前。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 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歌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三、补充资料
关于黄河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第5课《黄河颂》知识复习及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知识复习及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即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可分为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 对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如,《黄 河颂》作为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采用了直抒胸臆 的方式,歌颂黄河气势宏伟。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 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 的一项是( D )
A. 随着科技的发展,往往促进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 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B. 随着科技的发展,往往导致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 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C. 科技的发展,往往导致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 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D. 科技的发展,往往促进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 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5. (3)D【解析】诗歌充满想象,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 义情怀。
6. (新题型)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
(1)内容梳理:《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 老
舍 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主人公 祥子 老


实,健壮,坚忍,他最大的梦想是 拥有一辆属于自
己的车 。 ⁠
(2)写作特色专题探究:“平日,这里的说相声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目录
01 单元学习目标 02 语文核心素养 03 名师导学 04 名师导读
05 名师导练 06 课外技法专练 07 群文阅读推荐
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 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 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 批注。

9.按要求赏析诗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 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黄河的宏大气势足以激发民族的 精神和信念。

第5课《黄河颂》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浊 流 ( zhuó
) 倔 强 ( jiànɡ

词语积累
宛转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一泻万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 笔奔放、流畅。 赞歌: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 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 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本义指黄河的地理、自然持征。现在 多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 曲。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 运动等的发源地。体魄:体格和精力。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 屿等)。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 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 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 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 主编。著有诗集(五月花》,论文集《风 雨文谈)等。
诗中反复出现的 “啊!黄河!” 在课文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 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 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 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疑难探究
1.诗歌的第1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势全诗豪迈雄壮的感 情基调。作者首先以呼告的修辞手直称读者为“朋友”拉 近与读者的关系,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接着塑造了 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 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夫有 责责任感。这也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 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5课《黄河颂》课件

第5课《黄河颂》课件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是暗喻,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 赞美。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臂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 的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魄和力 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了中华儿女学 习黄河精神的决心。
练习题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 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 强 3.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万丈狂谰(lán)
巅(diān)
劈(pī)
气(qì)魄(pò)
狂(kuáng)澜(lán)
浊(zhuó)流(liú) 哺(bǔ)育(yù)
浩(hào)浩(hào)荡(dàng)荡(dàng)
分为三个层次: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 理优势; 3.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C)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 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 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 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曲连环
(2)词义 澎湃: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 狂澜: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 护卫作用的东西。
二、自读文本,整体感知:
1、欣赏黄河颂的朗诵 2、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全诗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读出语气。【语调:激昂、雄健、悲 壮 】)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光未然及《黄河 大合唱》。 2、理解、积累“巅、澎湃、狂 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 词语。 3、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一、依据学案,梳理知识:
1、文学常识积累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 唱》,由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作词,音乐家冼(xiǎn)星海作 曲。写于1939年,共八章。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 “屏障”?
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 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 育滋养了世代的炎黄子孙。 屏障: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 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 大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 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
5、拓展延伸:请针对生态危机 ,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 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 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 》、《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 然(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 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次 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爆发, 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除夕作了朗诵演 出,冼星海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抱病 连续创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 义的大型声乐作品。
文章的主旨
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 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来歌颂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 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反馈检测:
明确:1、朗诵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简介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 颂歌。 2、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 连环、劈成等。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这 三个方面是由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地理特点: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贡献:文化摇篮,民族屏障。 啊!黄河。
3、再读课文,体会黄河雄壮的气 势,思考本诗从结构上可以分为 几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 朗诵词主要借黄河表达了中华民 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歌词部 分包括望黄河和颂黄河。 4、全班齐读诗歌。
反馈检测: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 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操。
回顾诗歌结构: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望黄河
主体

颂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 保卫了中华民族 激励了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1、朗诵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 气势?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 献?这三个方面是由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 5、拓展延伸:请针对生态危机,设计一则 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 亲河。
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 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3、字词积累来自(1)字音字形 山巅 澎湃
哺育 气魄
狂澜 臂膀
屏障
滋长
九曲连环
3、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diān
山巅 bǔ 哺育
pénɡpà i 澎 湃 pò 气魄
pínɡ zhà ng zī 屏 障 滋长
kuánɡlá n 狂 澜 bǎng 臂膀 q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